欢迎访问文稿网!

人文关怀的提出及历史渊源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文关怀的提出及历史渊源

人文关怀的提出及历史渊源_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 理论与案例评析

    

    人文关怀起源于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一种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关怀人、尊重人和以人为中心的一种进步的文化思潮。但人文关怀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以智者学派为代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发端。然而,到了中世纪晚期,欧洲文明陷入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中,人也在被奴役和压迫中生存。后来,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产生,世俗文化有所发展,使人们试图冲破这种桎梏,故在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而人文主义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指导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提出人是万物之本,主张研究人的生活,探讨人的本性,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完整的人;否定神权,抨击教会腐败;反对禁欲主义,颂扬尘世生活;崇尚理性,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崇尚古典知识与学术等。人文关怀主要在于尊重人的尊严、思想和情感,肯定人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关怀个体的自我实现与自由,追求人性的完善,实现人的最大发展。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人文关怀也得到了很多关注。《周易》一书中“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句子就是关于“人文”的描述[1]。老子的“无为”,孔子的“人为贵”“仁爱”思想,孟子的“兼爱”都是人文主义的体现。

    在近代中国,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受到了中国早期资产积极知识分子和政治活动家的厚爱而被逐渐引入中国新闻界,并在“五四”运动中达到高潮。“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取代了完全承袭于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潮,逐渐成为进步力量中的主流思潮并赋予人文思想以新的内涵。在民主革命时期,进步报刊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来发动民众投身革命,争取大多数人的解放,实现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这应该被看作终极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不同的研究者对人文关怀的定义不同。左中甫在《关注人的存在写出与人的关系》一文中讲道:“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人作为考虑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取向。由于人是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主体,人的生命状态、精神需要理应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这样才能促进人的自由均衡、协调地发展,避免人的异化。”[2]俞吾金的《人文关怀: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一文中讲道:“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3]孙通在《解读“五四”时期报刊的人文关怀》中讲道:“人文关怀就表现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生的根本关怀。”[4]20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研究的权威人物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指出:“尽管人文主义的范畴和内涵随着时代、地域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但始终坚持两个核心不变:一是以人和人的经验为关注对象;二是尊重人的尊严。”[5]以上定义虽然叙述不同,但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点:人文关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人道主义立场,理解人情、尊重人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