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旅游口译的处理方式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旅游口译的处理方式

    3.旅游口译的处理方式

    翻译其实就是文化的转换。对外交流中,文化因素无处不在。尤其是在旅游翻译方面,文化因素更是随处可见,因为历史的沉淀保留了众多的文化要素,在翻译中不可能避免,只能运用技巧将这些文化因素转换出来,将特色保留下来。对于旅游文体的翻译处理方式,笔译和口译中的规则可以说是通用的,主要有音译、直译、意译、直译加解释、释译和删减改写等方式。

    (1)音译

    在旅游口译中,一些专有名词需要用音译处理,这些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及部分文化空缺词,它们在英文中没有对应的词汇。例如阴阳(Yin and Yang)、太极(taichi)、胡同(hutong)、饺子(jiaozi)等文化色彩比较浓的词,音译可以保留其鲜明的民族特色。

    (2)直译

    直译是旅游口译中常用的处理方式,在不影响游客理解的情况下,如果源语和目的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统一或基本统一时最好采用直译。采用直译不但能保存词汇中的文化特征,避免歧义,而且有利于文化交流及丰富目的语词汇。比如“千年铁观音”直译成thousand-year-old iron GuanYin(Bodhisattva),忠实地反映了中文的意义,而括号中的解释使得外国游客明白,“观音”跟佛教有关。这种处理方法不仅原汁原味地表现了我们的语言,还能提供相应的文化参考信息。

    (3)意译

    当源语与目的语在内容和形式上不能统一时应当使用意译。此时如果还坚持直译就会影响到听众的理解,造成他们不知所云。意译法是运用归化手段处理口译中的文化现象的常用方法。如“开门见山”可以意译为to 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

    (4)直译加解释

    在有些场合,译员试图保留源语的文化特点,直译又不能使听众理解其含义时,可以采用直译加解释的方法。例如,中国云南傣族的“泼水节”若采用直译,肯定无法使外国人明白这一词语的意思,而用直译加解释的方法,就不仅能够巧妙地将这一概念解释清楚,还能将其浓厚的民族特色保留下来,给外国游客制造好奇感:Water Spring Festival:a big festival for the Dai people to wish everyone happiness by sprinkling water to one another.

    (5)释译

    旅游资料中经常引经据典,出现许多诗词及古代纪年、地名、官职名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在口译时译员有必要抛开原文形式的束缚,对其内容进行重组和加工,以译出原文的精髓,便于游客理解。如下面对杨贵妃的描述: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唐开元年间人,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杨玉环天生丽质、姿容绝艳,滴泪好似红冰,浸汗有如香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么长的一段话如果全部译出,自然要花较长的时间,而其中的描述在意义上亦有重复之处,因此翻译时保留主要信息即可,避免重复啰嗦。整段话可译成:Yang Guifei,before she became an imperial consort,was Yang Yuhuan,daughter of a local official in Sichuan under Tang Dynasty.She grew up to be a rare beauty.

    (6)删减改写

    在旅游介绍中大量的骈文和对偶句使得原文更为精致漂亮,但如果直接翻译为英文,就会显得冗长累赘。因为在对风景的描述中,大量的描绘没有实际意义,仅仅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节奏,进行类比或增加感情色彩等,这时我们就要运用删减这一翻译手段,把原文翻译成简明而直接的英语。如下面的例子:这些山峰,连同山上的绿竹翠柳、岸边的村民农舍,时而化入天际,真是“果然佳胜在兴坪”。仔细揣摩这一句子,其实都是说的同一种感觉,英语读者通常只需要想了解的信息,对于景物的美感,他们更倾向于身临其境,自己体会。因此可以对这个句子进行删减改写,保留最本质的内容即可:These hills and the green bamboo and willows and farmhousesmerge with their reflections in the river and lead visitors to a dreamy world.

    旅游文本的语言通常含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对文化因素的处理方式在上面的例子中都有涉及,在篇章的技能介绍中也做了详细阐释,并给出了具体的翻译处理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