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胆囊息肉或腺瘤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胆囊息肉或腺瘤

    

    【临床表现】

    胆囊息肉或腺瘤(polyp and adenoma of gallbladder)临床多数症状不明显或轻微,可为不同程度上腹或右上腹痛、腹胀或不适,消化不良、轻度腹泻或大便不成形。重者表现为慢性胆囊炎样症状,明显的上腹部及右季肋部疼痛、腹胀、全身乏力等,体检胆囊区压痛。少数为急性胆囊炎表现。

    【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1.CT表现 可见向胆囊腔内突出的软组织小结节,<1cm的结节经薄层扫描可增加显示率。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胆囊壁无增厚。

    2.B超表现

    (1)胆囊息肉:①常为单发,偶为多发,有时脱落游离在胆囊腔内。②中等回声结节,内部回声分布较均匀,表面较平整,常有蒂与黏膜线相连。③与炎性肉芽肿、胆固醇结晶的超声表现近似(图6-29)。

    

图6-29 胆囊息肉

超声声像图示胆囊内中强回声结节

    (2)胆囊腺瘤:真性腺瘤极罕见,声像图上呈单个的低回声圆顶状或乳头状隆起,表面平滑,基底部较宽,与黏膜相连,无明显分界,内部回声分布较均匀,无后方声影,直径常接近1cm。

    3.鉴别诊断

    (1)小于1cm时,B超检出率优于CT。

    (2)胆固醇性息肉:最为常见,超声检查可在胆囊黏膜面见单个或多个结节状隆起,有时可有蒂状回声,或大小不一的弥漫颗粒状凸起,状如草莓,一般直径为数毫米,多个颗粒聚集成堆的胆固醇息肉体积常较大,但黏膜线仍连续正常,胆囊壁不改变,有时可稍有增厚(图6-30)。

    (3)胆囊腺肌增生:①胆囊壁明显增厚,可达正常的3~5倍,胆囊腔变小。②黏膜稍粗糙,连续性好,无中断或破坏。③有时出现胆固醇结晶的细小颗粒状回声。④局限型者多位于胆囊底部,局部胆囊壁增厚向胆囊腔内突入,中间常有一浅凹与胆囊腺瘤区别。

    (4)胆囊慢性炎性肉芽组织:常呈低回声,外形不规则,向胆囊腔内凸起,轮廓线尚平滑,内部回声分布较均匀,不呈颗粒状堆积,亦无后方声影。

    (5)胆囊结石:胆囊腔内可见强回声团,其后有声影,多可随体位改变而改变。胆囊息肉则无声影,与体位改变无明显关系。

    (6)胆囊癌:①常位于胆囊颈部,单发,形状不规则。②病变直径常>1cm。③广基或胆囊壁弥漫性不规则增厚。

    

图6-30 胆固醇息肉

超声声像图显示胆囊基底部低回声凸起

    【病理学表现】

    1.大体检查 多为胆囊腔内小的有蒂之息肉状凸起,金黄色或灰褐色,分叶状,质软。

    2.组织病理学 非肿瘤性的息肉有炎性和胆固醇沉积性息肉,胆囊腺瘤和胆囊间质性肿瘤为肿瘤性良性息肉。

    胆固醇沉积性息肉由泡沫状组织细胞集聚而成,表面被覆正常胆囊黏膜上皮(图6-31)。

    由腺上皮形成的境界清楚、息肉状外观的良性肿瘤称为腺瘤性息肉。镜下按其生长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管状、乳头状、管状乳头状,其中以管状腺瘤更为常见。细胞形态上,可分为幽门腺型、肠型、胆道型,幽门腺型的管状腺瘤在胆囊更为常见,而肠型腺瘤更常见于肝外胆管。

    

图6-31 胆固醇性息肉

可见较多泡沫样组织细胞

    (1)管状腺瘤:为境界清楚的良性肿瘤,主要由紧密排列的、衬以大多具有黏液分泌的立方或柱状上皮的短管状腺体组成。在由结肠样上皮形成的腺瘤中,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远多于由幽门样腺体构成的管状腺瘤(图6-32)。

    (2)乳头状腺瘤:由树枝状分支的结缔组织为轴心,被覆立方或柱状上皮的乳头状良性肿瘤。此型中的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较管状腺瘤更为常见(图6-33)。

    (3)管状乳头状腺瘤:当管状腺体成分或乳头状结构占肿瘤的20%以上时称之,此种类型多于20%。

    

图6-32 管状腺瘤

    

图6-33 乳头状腺瘤

被覆立方或柱状上皮的乳头状结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