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土族婚礼歌曲曲目繁多内容丰富且按地区不同有所差异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土族婚礼歌曲曲目繁多内容丰富且按地区不同有所差异

民间音乐_中国土族

    第四节 民间音乐

    土族民间音乐深受自然生态环境和汉、藏等民族的影响,音乐个性特点突出,且地区差异明显。如互助土族的情歌、婚礼曲、安昭歌舞曲、叙事曲等受藏族民歌影响较深,而三川地区的民歌又受到汉、回、撒拉等民族的影响,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与风格。土族民间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大致分为民间歌曲、民间舞曲、器乐曲三部分。

    一、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是土族民间音乐的主体部分,前面所述的土族民间歌谣中的劳动歌、赞歌、仪式歌、生活歌、情歌、儿歌及叙事诗都是以演唱的形式来传承的,有自己特殊的曲调和旋律。其中,土族情歌、婚礼歌、儿歌和叙事歌等民间歌曲的曲调古朴悠扬,优美婉转,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味。

    (一)情歌

    土族情歌主要有“阿日洛”“花儿”和“库咕加”三种类型,这三种情歌各有自己独特的曲调和旋律。互助土族传统情歌“阿日洛”的基本曲式结构是一个单乐句的扩充和以这个乐句为基础的变体结构,在调式、旋律法和风格上呈现出独特的韵味。其唱词近似诗词格式,讲究结构整齐、自然协调,注重对称押韵,有每句字头和字尾押韵的特点,旋律起伏较大,情绪略带哀怨,曲调悠扬婉转,土族风味浓郁。民和赵木川地区的传统情歌“库咕加”主要是对唱的形式,但也可以独唱,曲式结构自由,没有严格的韵律要求,曲令也比较单一古老,起唱较低,缓慢悠扬,十分动听。

    土族花儿是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土族情歌,多用汉语演唱,也有将土语、汉语或藏语混杂在一起演唱的,其调式、音型旋法和曲调均有独特的土族风味。土族花儿情绪高亢、嘹亮,节奏自由,延长音频繁,乐句结构完整,句幅较长大。曲式大多为两个乐句或以两个乐句为基础。调式结构是五声性调式,其中商、徵、羽调运用较多,具有音域宽广、旋律起伏频繁、自由辽阔等特点。此外,土族花儿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结尾音拖长而下滑,给人以深沉之感。

    (二)婚礼曲

    婚礼曲是土族传统的仪式歌曲,一般用土语演唱,贯穿于土族婚礼的始终,其曲调和歌词是特定的,演唱要按婚礼程序。土族婚礼曲曲目繁多,内容丰富,且按地区不同有所差异。如互助土族在婚礼开始唱《纳信妥诺》,依次唱问答歌《唐德格玛》,取笑纳信的诙谐歌《纳信斯果》,仪式歌《依姐》,以及告别亲人的《谢玛罗》,送亲唱的《拉隆罗》,答谢媒人的《西买其·瓦日哇》,宾主互相敬酒的《的尕迭》等。依据仪式内容的不同,这些歌曲唱词有的优美,有的诙谐,有的悲伤,有的热烈,且曲调各异,节奏分明。如《纳信斯果》的第一支歌——《尖加玛什则》,这首歌唱词诙谐风趣,在曲式上为单句子,句幅也较短小,歌词内容唱两小节半,衬句唱一小节半,一共才四小节。民和土族称婚礼歌为“道拉”,他们的婚礼曲也极为丰富,新娘唱的《哎喉依拉》(土语,意为哭嫁)是整个婚礼歌的序曲。娶亲人到来后,女方家的土族阿姑们要唱《老媒斯果》《绣莲花》《切吉灭然》《切馒头》《八央九月》《卡日卡吉盖》《思不吾拉》《阿娜的模样》《阿丽麻》《上马歌》等,男方家的阿姑和值客们要唱《上当起拉》《梳头歌》《抬财进门歌》《米谷酒》《七好比》《宴席“道拉”》《敬阿舅》《巴乙儿》等曲目。这些歌曲有的庄严隆重,有的诙谐幽默,有的热烈欢快,有的低沉悲切,曲调浑厚古朴,婉转悠扬,十分动听。

    民和土族的一部分婚礼歌有自己独立的曲调,如《苏贝吾拉》《打莲花》《十好比》等。另一部分婚礼歌有固定的套用曲调,多用“依道拉呀”的曲调,此曲在起唱时,多以“一道拉呀道尼者”(即唱呀唱起来)开头,然后进入主题。“依道拉呀”曲调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民和土族婚礼中的很大一部分歌曲是用此曲调演唱的。

    (三)儿歌

    土族儿歌内容风趣,比喻生动,形式活泼,趣味性很强。一般是老人唱给孩子们听,有时在酒宴场合也唱,主要是用丰富的比喻和夸张的想象描绘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些小动物的习性。土族儿歌曲调活泼流畅,节奏跳跃鲜明,琅琅上口,富有生活气息。

    (四)叙事曲

    土族的长篇叙事诗多在逢年过节或酒宴时由老人用土、藏、汉三种语言叙唱,几乎每首叙事诗都有固定的曲调,曲调中一般没有衬句,曲调之间相互影响也不大,都是根据不同的故事内容和情节编成的,独立性较强。土族叙事诗的曲式大多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也有一些是一个乐句的扩充和发展,旋律进行平稳,曲调有较强的吟诵特点,代表性曲目有《祁家延西》《拉仁布与吉门索》等。土族的爱情叙事诗《拉仁布与吉门索》流传极广,各地流传的曲调不同,已发现的有三四种,这几种曲调的曲式结构均为两句体乐段,但调式有所差异,歌词内容和曲调的情绪是一致的。曲调抒情中见悲凉,凄切中见真情,深沉质朴。

    二、民间歌舞曲

    土族的民间歌舞曲是与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民间歌曲,主要有互助地区的“安昭歌舞曲”,民和三川地区的“纳顿歌舞曲”、甘肃卓尼的“嘎尔歌舞曲”。这些歌舞曲基本没有乐器伴奏,即使有乐器伴奏也是以鼓、锣等进行简单的节拍伴奏,多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进行。

    安昭舞曲是土族最具特色、流传最广的一种民间歌舞曲,有固定的曲调,而且都是以衬词表示曲调名和韵律,其曲词没有固定程式,一支曲可以填多种歌词,一首歌也可用多种曲调来演唱。安昭舞的主要曲调有《安昭索罗罗》《拉热勒》《占昭什则》《昭音昭》《辛中布什索》《强强什则》等。这些舞曲的曲调欢快、高亢、嘹亮,多为三拍子或二拍子节奏,曲式上下结构明显,有少量装饰音,在调式上与土族传统民歌接近,主要是五声徵调,以羽音为骨干音。安昭舞曲的演唱形式是一领众和,领腔干脆有力,大多句幅短小,没有或很少有延长音;和腔则句幅较长大,有延长音,曲调优美。

    嘎尔歌舞曲是流传在甘肃卓尼土族中的民间歌舞曲,主要表达人畜安康、吉庆丰收的美好心愿。嘎尔歌舞曲主要以巴郎鼓伴奏,以问答的形式唱,唱词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太阳、月亮、星星,祝祷来年庄稼丰收,人民安居乐业,歌词比喻丰富,想象奇特,充满了美好的祝愿。如“太阳金黄金黄像黄金/它洒给写经人金圣水/月亮洁白似海螺/拴在新娘耳环上/星星华明赛玛瑙/寺庙屋檐上镶上它”。

    三、器乐曲

    土族的民间乐器较少,除了甘肃卓尼土族几乎男女都会吹奏五孔铜箫,其他地方的乐器多以锣鼓为主。土族锣鼓基本上是起伴奏作用,如在土族纳顿节中,纳顿节各项仪式的展演自始至终都伴随着锣鼓的伴奏,各种舞蹈、各项场面都离不开锣鼓音响的配合。纳顿节中的锣鼓音乐虽复杂多变、表现丰富,但没有成套的牌子和整体的结构,基本上都是短小节奏的不断重复,其节奏大致依据仪式内容而变化,《会手舞》《庄稼其》(土语,种庄稼的人)、《三国戏》和《杀过将》等的锣鼓伴奏均有自己的特色。举例来说,纳顿节集体舞《会手舞》的锣鼓节奏比较简单,变化不大。在各种节奏型中,2/4拍的二拍子节奏是会手舞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节奏,纳顿节的很多锣鼓节奏型都是这个节奏的变异,会手们的舞蹈动作基本上都是根据这个节奏来表演的。而面具戏《庄稼其》的锣鼓节奏较为轻快,其基本节奏为5/4拍,这个节拍贯穿整个剧目的表演,变化很小。

    img59

    

    锣鼓表演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