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和解清胆之蒿芩清胆汤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和解清胆之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汤治疗病属温病暑湿之邪在少阳胆腑之证,症见暑湿季节,感受时邪,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干呕呃逆,胸胁胀痛(甚者可为黄疸),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数。蒿芩清胆汤基本组成:青蒿6g、黄芩6g、竹茹9g、枳壳4.5g、半夏4.5g、陈皮4.5g、赤茯苓9g、碧玉散9g。

    温病暑湿之邪在少阳胆腑之证,乃暑湿季节,感受时邪所致,其证候特点为热重、寒轻,兼有湿痰内阻。邪在少阳,故寒热往来;半表之热重,故寒轻热重;暑湿之邪,湿遏热郁三焦气化不畅,出现口苦膈闷等证,亦为邪在少阳胆腑之证。舌红为热重之象,苔白腻为痰湿兼热之象,脉象亦然。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通相合,其气化功能一为寄于胆中以化水谷,一为发于三焦行上下而通行水谷(水谷之道路);邪在少阳,影响手足二经,致少阳胆腑湿遏热郁则三焦气化不畅,故出现呕吐酸水,干呕吐逆等症状,亦即水谷之道路受阻之象。

    故治当和解清胆,透达分消。从发病环节分析,暑湿之邪郁阻少阳,则三焦气化不利,胆中相火乃炽。青蒿、黄芩、竹茹三药清泻胆火;枳壳、二陈可燥湿化痰,改茯苓为赤苓,为使湿热从膀胱而出;佐碧玉三药以清利湿热,引胆火下行。诸药合用,以透达分消,中化痰湿,下利湿热,使邪去正安。归纳后,再深入分析,本方特点为外透、中化、下利,三者结合为用。“外透”选用青蒿清芬透达,清脑透络,从少阳胆经透邪外达;“中化”用二陈枳壳功化痰湿,专理中焦;“下利”以碧玉三药专引胆经湿热从膀胱而去。赤苓一药,佐二陈助化痰,配碧玉利湿热。《重订通俗伤寒论》曰:“此为和解胆经之良方,凡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投无不效。”

    本方创制者为清代医家俞根初,俞氏为兼容学派代表医家,其《重订通俗伤寒论》即兼容伤寒、温病之长,寒温并用,创立或修订了诸多有名方剂,发展了外感病治疗学。本方现代应用于发热性疾病,如暑湿发热、功能性低热、流感、亚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肺炎急性期、急性甲状腺炎、感冒后盗汗等;中焦胆热证,如胃-食管反流病、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黄疸性肝炎以及急性阑尾炎、急性肾盂肾炎、更年期综合征和失眠等。

    高老认为该方治疗内伤外感相关病证常有捷效,且该方善治胆热湿浊交阻,病势缠绵之病证。

    例1:男性患者,年龄75岁,高热不退,寒热交作,经用头孢三代等多种抗生素,热势不减,舌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为重型胆道感染,因全血细胞减少,呈骨髓抑制象,改邀中医诊治。经用本方重剂青蒿、黄芩加郁金、泽兰、牡丹皮,一周热退,血象复常。可见中药效方在“后抗生素时代”会有所作为。

    例2:胃-食管反流病者,嘈杂、胸痛、咽堵、苔腻黄白、脉弦细者,多用本方加浙贝母、芦茅根为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