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

    第三节 存货的期末计量

    一、存货的清查

    在企业,各种存货的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由于存货日常收发、计量和计算上的误差,自然损耗和丢失、毁损等原因,往往会造成账实不符的现象,或者由于盲目采购,而使某些存货发生超储积压。为了查清上述原因,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存货进行盘点清查,保证库存存货的完整,做到账实相符。对清盘过程中发现存货管理中的问题,应查明原因,迅速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一)存货清查的步骤和方法

    为保证存货清查的质量,充分发挥存货清查的作用,必须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科学合理地组织清查工作。存货清查一般经过准备、实施、终结等阶段并采用恰当的清查方法。

    1.存货清查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企业应成立由领导、专业干部和有关职工组成的清查小组,制订清查详细计划,安排工作进度,配备清查人员。财会部门要将存货有关账簿登记齐全,结出账面余额,便于核对。存货使用和保管部门应将被清查的存货堆放整齐,便于清点。清查人员还需准备好盘点清册和计量用具。

    2.存货清查的实施阶段。准备工作就绪,由清查人员根据各项存货的自然属性主要采取实地盘点法(即通过点数、过磅、量尺等方法)和技术推算法对存货数量与质量予以清查进行账实核对。

    3.存货清查的终结阶段。盘点结束,发现账实不符与霉烂变质的存货,应核实盈亏数量,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根据盘点结果,编制“存货盘点报告表”,将账实不符的各种存货记入表内,注明盘亏、盘盈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上报审批。

    (二)盘点结果的账务处理

    盘盈的各种材料,按该材料的市价或同类、类似材料的市场价格,冲减当期管理费用;盘亏或毁损的材料,其相关的成本及不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在减去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等赔款和残料价值之后,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属于其他情况的,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例2-13】某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库存商品100件,实际单位成本120元,经查属于商品收发计量方面的错误。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盘盈商品批准处理前。

    img39

    【例2-14】某企业因洪水灾害造成一批库存材料毁损,实际成本35000元,根据保险责任范围及保险合同规定,应由保险公司赔偿25000元,其余部分列入营业外支出。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img40

    二、存货期末计价方法

    为了客观地反映期末存货的实际价值,企业的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一种方法。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其中,“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而“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部分,应当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存货类别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材料或商品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相关材料或商品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有关存货实质上发生减值的情况。

    企业应设置“存货跌价准备”账户核算存货跌价准备的提取和冲回情况。该账户的贷方登记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方登记冲销的存货跌价准备。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

    提取和补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账户,贷记“存货跌价准备”账户;如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时,应按恢复增加的数额,借记“存货跌价准备”账户,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账户。但是,当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其冲减的跌价准备金额,应以“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例2-15】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进行期末存货计价。2001年年末存货的账面成本为50000元,2001~2004年可变现净值依次为47500元、45000元、48500元和51500元。根据上述资料,各年年末账务处理方法如下:

    (1) 2001年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0000-47500= 2500(元)

    img41

    (2) 2002年补提存货跌价准备。

    补提存货跌价准备=50000-45000-2500=2500(元)

    img42

    (3) 2003年冲减存货跌价损失准备。

    冲减存货跌价损失准备=50000-48500-5000=-3500(元)

    img43

    (4) 2004年年末将“存货跌价准备”账户余额冲减至为零。

    img44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