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安全检查制度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安全检查制度

    1.安全生产检查的意义

    (1)通过检查,可以发现施工(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职业健康不卫生问题,从而采取对策,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安全生产。

    (2)利用安全生产检查,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安全检查实质上也是一次群众性的安全教育。通过检查,增强领导和群众的安全意识,纠正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提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4)通过检查可以互相学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取长补短,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5)通过安全生产检查,了解安全生产状态,为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加强安全管理提供信息和依据。

    2.安全检查制度

    以往安全检查主要靠感觉和经验,进行目测、口讲。安全评价也往往是“安全”或“不安全”的定性估计。随着安全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安全检查工作也不断地进行改革、深化。目前,安全检查基本上都采用安全检查表和实测的检测手段,进行定性定量的安全评价。《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对安全检查提出了具体要求:

    (1)安全检查要有定期的检查制度。项目参建单位特别是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可行的安全检查制度,并把各项制度落实到工程实际当中。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企业除进行日常性的安全检查外,还要制订和实施定期的安全检查。

    (2)组织领导。各种安全检查都应该根据检查要求配备力量,特别是大范围、全国性安全检查,要明确检查负责人,抽调专业人员参加检查,进行分工,明确检查内容、标准及要求。

    (3)要有明确的目的。各种安全检查都应有明确的检查目的和检查项目、内容及标准。重要内容,如在安全管理上,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的提取使用等。关键部位,如安全设施要重点检查。大面积或数量多的相同内容的项目,可采取系统的观感和一定数量的测点相结合的检查方法。检查时,应尽量采用检测工具,用数据说话。对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不仅要检查是否有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行为,还应进行应知抽查,以便了解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的安全素质。

    (4)检查记录是安全评价的依据,因此,要认真、详细。特别是对隐患的记录必须具体(如隐患的部位、危险性程度等),然后整理出需要立即整改的项目和在一段时间内必须整改的项目,并及时将检查结果通知有关人员,安全技术交底和班前教育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做好有关安全问题和隐患记录,并及时建立安全管理档案。

    (5)安全评价。安全检查后要认真、全面地进行系统分析,并进行安全评价。哪些检查项目已达标,哪些检查项目虽然基本达标,但具体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行完善,哪些项目没有达标,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整改。要及时填写安全检查评分表(安全检查评分表应记录每项扣分的原因)、事故隐患通知书、违章处罚通知书或停工通知等。受检单位(即使本单位自检也需要安全评价)根据安全评价结果研究对策,进行整改和加强管理。

    (6)整改是安全检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查结果的归宿。整改工作包括隐患登记、整改、复查、销案。

    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应该进行登记,不仅是作为整改的备查依据,而且是提供安全动态分析的重要信息渠道。若各单位或多数单位(工地、车间)安全检查都发现同类型隐患,说明是“通病”。若某单位安全检查中经常出现相同隐患,说明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彻底形成“顽固症”。根据隐患记录信息流,可以作出指导安全管理的决策。

    安全检查中查出的隐患除进行登记外,还应发出隐患整改通知单,引起整改单位重视。对凡是有继发性事故危险的隐患,检查人员应责令停工,被查单位必须立即整改。对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检查人员可以当场指出,进行纠正。被检查单位领导对查出的隐患,应立即研究整改方案,进行“三定”(即定人、定期限、定措施),立项进行整改,负责整改的单位、人员在整改完成后要及时向安全部门等有关部门反馈信息,安全部门等有关部门要立即派人进行复查,经复查整改合格,进行销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