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范成大简介资料_范成大法治利百姓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范成大简介资料_范成大法治利百姓

    范成大简介资料_范成大法治利百姓

    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是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家境贫寒,十四五岁时,父母就相继去世。他努力学习,29岁时中进士。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他奉命假借资政大学士的官衔出使金国,在金人的威逼利诱下,保持了民族的尊严,完成了出使任务。回朝后,受到朝野人士的一致称赞。不久,他就被委任为任州太守,踏上赴任所的道路。

    马车在崎岖的小道上颠簸着,范成大望着车外荒芜的田地、光秃秃的山丘,心里觉得沉甸甸的,他联想起老百姓的日子艰难,生活不易,不知不觉地在脑子里想出了一首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阳学种瓜。

    范成大的许多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反映了老百姓的疾苦。所以,他的诗深得后世的推崇。

    范成大到任后,当地官府的大小官员以及豪绅士人为了拉关系,标榜儒雅,纷纷请他作客,为他设酒宴接风,范成大都一一拒绝了。他说:“我身为太守,见百姓日无隔夜粮,冬无御寒衣,哪有什么兴致去作客饮酒,一切都免了!”随及,他就开始投入到治理处州的事务中去。

    几天后,范成大听说处州境内的通济堰发生了争水斗殴,许多人在斗殴中受伤。范成大带人赶到现场时,斗殴的人群已经散去,只留下一地的铁锹、锄头和木棒,有的地方还洒落了鲜血。范成大心想:先回衙门去,等上告的人来了,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再处理。可是,一连等了几天,没有人因争水斗殴到衙门来上告。范成大心里很奇怪,便询问手下一位府吏,府吏不以为然地说:“太守大人,过去争水斗殴时时发生,还从来没有人来衙门告状,这些事都是自生自灭的。”

    “没人上告?自生自灭?”范成大惊愕地问:“要是打伤了腿脚,出了人命怎么办呢?为什么州府不去管一管呢?”

    府吏叹道:“处州有句老话,叫‘清官难断堰水事’。通济堰的事,谁也断不公。这一来,就管不了啦!”

    府吏见范成大一脸疑惑,便继续说道:“建通济堰的时候,原来要灌溉田地。民以食为天,碧湖平原20万亩稻田,春时插秧后就离不开水,农家便要关闸堵流引水入田。”

    范成大点点头。

    府吏又说:“处州山丘连亘,交通不便,大部分物品全赖水运。那松阳、遂冒的竹木柴炭和土产药材,都要从这通济堰上运出,上游人需要的食盐布匹也要从这通济堰上运进,每日从早到晚有许多大小船只和竹筏往上往下,船家要开闸通航,保证航道通畅。”

    “哦”了一声,范成大明白了:农家要关闸堵流,船家要开闸通航,争水斗殴便不可避免地要发生。

    府吏见知府大人不说话,又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说:“就以农家用水灌溉田地来说,田地有远有近,有多有少,有的田浸泡,有的田却干枯,用水人人抢先,修堰却无人主动出钱出力。船家也只顾行船,恨不得天天开闸。”

    范成大沉思不语。府吏见此,便知趣地退了出去。

    第二天清晨,范成大头戴斗笠,脚穿布鞋,没有声张,带上一个府吏,直奔通济堰。在通济堰的上下游,范成大四处走访,他找老农,问船民,询问用水的情况,了解开闸航运集中的时间,随后又察看了堰坝、闸门和渠道,查问了历来引起纷争的主要原因。待心中有了底后,又召请了一些地方上的长者和能工巧匠,请他们为整修和如何管好通济堰出谋划策。

    范成大一连逗留了数天,人不歇息地忙碌着。待通济堰的情况全部摸清后,他立即返回州城,叫来管水的管吏,一起夜以继日的规划,终于制定了一个全面管理通济堰的办法,这就是:按受益的田亩数量分摊修治费,州府适当拨一笔补助粮款补充差额;同时征集民工,调动工匠,进行疏通航道、整修闸门的治理工程。

    在范成大的主持和发动下,通济堰附近的百姓都投入了这一治理工作。百姓们的热情很高,男女老少齐上阵,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把原来破烂不堪的闸门、淤积的航道修好了。

    通济堰全面修治完毕后,范成大又根据他实地摸清的情况,制定了20条使用通济堰的规定,并召来石匠,把这20条堰规刻在石碑上,竖立在通济堰上下的主要通道上。堰规的主要内容是:通济堰由州府指定专人管理,管堰的人免去其他劳役;定期修治,费用按受益的田亩多少摊派;定时开闸,供船只竹筏通航;灌水不得越次,水闸定时开闭;任何人不得把供灌溉田地用的贮水湖圩占为私田等等。

    堰规公布后,受到了乡民和船民们的欢迎。整治过后的通济堰,因有人专门管理,关闭合情,用水合理,从此,附近的乡民不愁旱涝,遂昌、松阳等地的上下航运也畅通无阻,谷物连连丰收,百姓安居乐业,争水斗殴的事情从此绝迹了。

    范成大在处州当太守,整天忙于公务,一扫田园诗人的闲情,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政事上,这是他一生中诗章的歉收季,但却是他一生成绩的辉煌时。他因政绩显著,深得老百姓的赞誉,处州男女老少都尊称为“范公”。

    不久,范成大要调离处州,赴朝廷任职。这个消息一传开,处州的老百姓深感叹息,因为他是处州设府以来难得的一位好官。临离处州时,范成大感概地说:“处州山川锦绣,民风敦厚,可是,我在任内为百姓做的事情太少了,有负他们的厚望。”实际上,这仅是范成大的谦词,他治理通济堰,订立堰规,使处州地区连续数年获得了农业丰收,水上交通畅通,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有口皆碑的,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