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_河北省社科界思想和工作动态调研报告.2015

    

    张天云 李向晖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设立于2002年,是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等工作任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省社会科学研究多出成果,推动我省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自其设立以来,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探索,努力遵循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引导河北省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更好地为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服务。15年里,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的主要特点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是伴随着我省人文社会科学的不断繁荣发展,不断成长建设起来的。十余年里,在党的领导下,在广大社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从小到大,不断发展,至今在各个方面都取得显著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参与发展课题研究的机构和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包括省内人文社会科学类社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实际工作部门的科研人员。年度参与课题申报的人数超过2000人,实际课题立项500人左右,通过课题参与研究的课题参与人2000人左右。通过发展课题研究带动科研人员参与研究的热情,提升了科研人员的素质。

    (二)发展课题覆盖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

    对现在我国形成的学科体系都有课题立项。比较传统的文、史、哲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创新;经济学、新闻学等应用研究的课题数量飞速增长,成果转化应用后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政治学、社会学、体育学、音乐学、历史学等一些基础学科,在课题的支持下,对各科研单位的学科基本建设,人才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各学科都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成果,反映了发展课题的积极作用。

    (三)发展课题形成了规范的课题制管理办法

    坚持以课题立项、课题研究为导向,推动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是社科课题评审工作的基本方针。形成专家同行评议的课题立项评审机制,确保评审公正;坚持课题中期督导管理机制,督促课题负责人,按时保质完成课题;形成了课题结项结果鉴定机制,以结项成果的质量最终来评价课题的完成效果;确保课题研究质量使社科研究课题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四)发展课题增强了社会科学的交流与合作

    发展课题的立项始终面向全省社科界,鼓励不同研究机构,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合作完成课题,交流学术思想、理论和方法;许多青年学者通过合作课题研究,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增强了其走学术道路信心和热情。同时,鼓励发展课题的负责人积极参加省学术年会,加强交流。发展课题已在省内学术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发展课题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相适应的,并结合河北哲学社会科学界发展实际的,学科门类覆盖全面,调动科研力量比较充分的课题研究和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和迅速发展为取得科研成果和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和保证。

    每个阶段的社会实践,都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在发展课题建立的十几年来,立项和管理能够敏锐地把握时代脉搏,在国内省内的重大问题积极组织课题研究,许多成果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智力支持,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一定成绩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课题,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在课题指南的选题方向中,把马克思主义研究和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个单独的选题大范围,组织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马列经典,宣传马克思主义。而在实际应用研究中,又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研究和应用,开展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等最新的理论研究,这些课题的立项,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理解和把握,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课题研究成果出版成为理论读物,也有不少针对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研究,一些新的方法得到了应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结合河北实际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它必须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是我们工作的中心,发展课题每年根据国家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探索研究课题立项的范围和方向,组织经济学界开展理论研究,紧密结合河北省年度经济工作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大量的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论点。许多课题成果得到省市领导的批示,并得到应用和转化。也有许多研究成果,对接社会或企业,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同时,还重视了理论经济学的研究,积极培养经济学专业人才,为我省经济学科的成长,作出了贡献。

    3.重视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创新建设

    社会问题是一直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效果,国家的长治久安。发展课题针对人口、生态环境、劳动就业、老龄问题等社会问题一直是纳入研究范围的。根据每年国家政策关注的重点不同,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到如今的建设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作为单独的研究内容,对我省社会学学科的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有一大批成果得到领导的重视,也有许多成果在社会治理的建设中得到应用。发展课题在这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依法治国和法治河北建设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中,有许多重要的实际和理论问题需要法学界进行研究。发展课题在课题指南发布时,始终重视围绕“依法治国”方略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为河北的法制建设提供理论准备和智力支持。同时,注重了市场经济和法治经济的内容研究,组织法学学者用法律为经济发展服务。对刑法、行政法、环境法等一些专门的法学理论研究也给予立项和足够的支持,完善了河北法学研究的范围。

    5.坚持为河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也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发展课题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每年分为两大类,一个是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建设方向的研究,用优秀成果为河北省文化建设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另一个就是对文化密切相关基础学科给予立项支持,如音乐学、艺术学、体育学,燕赵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要加大支持。尤其对基础文化类学科支持,起到了培养人才,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作用。

    6.农业现代化和农村问题是课题研究的特色内容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涉及人口最多、地域最广,是我国和我省科学发展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发展课题每年都把三农问题,作为一个单独的版块组织课题研究。结合国家省内最新的三农政策,组织专家学者开展调研,跨学科组织课题立项。对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所有制结构、土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社会阶层、农村基层自治、农村宗教信仰、扶贫等问题,开展调查、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推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对我省农村改革和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发展课题在组织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参与社科研究,为省委政府决策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许多成果得到了省委领导的批示并转化。同时,发展课题的研究成果,也在积极的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许多成果在企业、社区、社会组织中得到了转化和应用。这些都充分说明,发展课题在繁荣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

    二、历史沿革

    发展课题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立初始(2002—2006)

    这个阶段的工作任务:逐步形成了课题带动科研,加强科研力量的工作思路,形成了课题制管理的架构,逐渐开始在带动全省科研上发挥作用,对培养了社科人才。

    在开展课题研究之初,社科联每年都按省里的要求,组织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层面的课题研究,这时的研究比较被动,缺乏有效的科研力量,社科联的课题研究工作不能足够适应科研需求。在“七五”期间,省社科联所属各学会按照省委要求制定了“七五”科研规划,开展课题研究,由此形成了年度常规的课题研究计划,也就是发展课题的前身。课题研究逐步开始起到整合社科资源,涌现社科研究成果的作用。

    2002年开始组织立项课题评审会。聘请省社科院、河北师大、河北经贸大、省计委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经过评议讨论,从申报课题中审定55项为省社科联2002年度立项课题,其中4项为重点课题。形成了课题评审立项的工作模式,通过专家学者的指导建议,课题研究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此后的三四年内,通过课题研究调动科研力量,课题研究主要在省社联所属学会中组织申报,调动科研资源的能力较小,然而具有重要意义的是,通过课题带动科研的工作思路基本形成,涌现了不少优秀成果,同时也证明了通过课题培养和发现优秀社科人才的作用,同时为课题的管理,评审奠定了基本框架。

    第二阶段,规范发展(2006—2008)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科学规范了课题的管理,拓展了课题调动全省科研力量的范围,立项结项评审更具权威性,课题的影响力和作用逐步加强。

    2006年,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我省社科研究的新特点,正式将课题设定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受理范围由往年的面向各学会扩展到面向全省社科界。同时,结合全国、省内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组织力量编写并印发《200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指南》,对全省社科界的科研起到加强导向的作用。同时,改进课题立项的形式和内容,成立了专家评审委员会,使立项评审更具权威性;规范了课题的资助方式;完善了课题立项申报书申报及结项审批书,使其更科学规范。

    这时,课题的管理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方式,调动科研资源的范围已经拓展到全省社会科学界,课题立项的数量也开始逐步增加,2006年立项课题85项,2007年立项课题204项,2008年立项课题252项。

    2008年12月,应广大社科工作者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发展研究课题的管理,积极推动我省社科事业的繁荣发展,河北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印发冀社科联发〔2008〕8号文件,明确规定省发展研究课题为省级课题,并由课题管理办公室(学会工作处)全面负责省发展研究课题的管理。

    完善出台了新的课题管理办法,对课题的级别和性质、课题的组织和申报条件、课题评审和管理、成果结项和转化、课题资助都作了详细规定。

    自此,课题正式步入规范管理的轨道,08版管理办法的出台,大大提升了发展课题在全省社科界的影响力,在组织社科研究、培养社科人才、社科成果服务等诸多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河北省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第三阶段,繁荣发展(2008—今)

    这一阶段省发展研究课题的主要特点是:课题研究覆盖的学科范围不断拓展,参与课题研究的科研机构不断充实,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取得的课题成果硕果累累。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自2008年起,课题申报的数量持续增长,从课题申报和承担主体看,课题申报人基本涵盖了全省社科界的科研单位,大大增强了社科联与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联系。2009年课题申报数量1600项,后逐年递增,至2015年申报数量达到历史最高,达到2400多项,每年都有一百多个部门参与进来。课题的公信力和号召力不断加强,在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中取得良好的口碑。

    在这个时期,发展研究课题管理办公室,不断加强课题管理,科学谋划研究课题选题,建立健全了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项评审和评优汰劣的全程课题管理制度体系。通过科学论证《课题指南》、严格规范立项评审、实施动态化过程管理和认真组织成果鉴定评审,实现了完善操作程序,健全制度体系的即定目标,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规范实施,提高了研究质量,促进了研究工作的良性发展。

    近些年,课题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省社科联通过精心组织、认真督导,各科研单位高度重视成果转化工作,研究成果整体质量有所提高,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和具有较强现实针对性的应用性研究成果。2012年,如省发改委张华社的研究报告《切实加强我省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得到了付志方副书记的肯定性批示;省社科院李茂的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张德江的批示,并由多位省领导圈阅、批转;河北经贸大学孙德惠的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聂辰席的肯定性批示。2013年,蔡志荣《白洋淀湿地生态补偿机制问题研究》、黄建生《我省基层文化建设研究》等5项课题为艾文礼等省级以上领导批示。著作4部(《社会管理创新形势下矛盾多元化解决机制的路径研究》《基于京津冀R&D对比的河北省区域创新绩效研究》《基于扶贫导向的农村实用人才支撑体系构建研究——以燕山—太行山片区为例》《跨文化交际语境下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现象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2014年,经过前期的不断积累,课题研究以著作形式结项的达到了22部,包括《河北省城镇化建设与金融支持研究》《河北省山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研究》等,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嬗变与重塑:魏晋南北朝时期燕赵文化研究》《鲁迅语文观及其实践》《民事错诉责任研究》《独立学院新思维应用型大学英语教材》《微观经济学实务》《燕赵文化外译研究——以杨氏太极拳为例》《古代题壁诗词丛考》《唐代草书歌诗研究》《基于社会学视野下的西方体育解构》《区域创新系统测评方法与河北省实证研究》《城市化与城市文化构建》。充分显示出了发展研究课题,在带动全省各学科基础研究,推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结项成果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近1500篇;一百五十余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四百余项成果被省直、市直部门采纳应用。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为服务党政职能部门工作提供了有益帮助。

    三、发展趋势

    历史不断地证明,人文社会科学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在实现对社会的科学管理和自觉调节,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发展繁荣人文社会科学是党和社会的重要任务。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在十几年的成长和发展中取得了不少成绩,坚定了我们做好课题繁荣社会科学的信心,当然,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让我们引以为戒。认真总结积累的历史经验,对指导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今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几个方向:

    (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它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使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获得了全新的方法论。发展课题十几年了,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相适应的课题管理研究体系,推出一大批有价值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课题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理论研究中感悟到的真理。是否坚持正确的导向,是一个原则问题,关系着发展课题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实践的结论。

    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有科学的态度,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僵化的坚持。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相结合,发展课题的研究,鼓励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分析和研究具体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发展课题的基本经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只有这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才能有正确的世界观、立场和方法,才能有自己的灵魂和生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反对否定抛弃马克思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与求实精神、科学态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尊重社会和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尊重社会主义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这样才能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二)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工作的生命线,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生命线。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那个时代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发展的理论,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只有坚持才能推动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的坚持。不发展的理论是死的,不仅不能坚持,而且终将被历史抛弃。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课题研究的指南,必须创造性的运用,并结合新的实践经验来不断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最新理论成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同样,发展课题的研究工作要想有新的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造新理论,解决新问题,从而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总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必须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主要任务,体现鲜明地域特色

    发展课题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全省广大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有了社会科学工作者辛勤的劳动,发展课题才有了生长的土壤。所以发展课题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把课题的发展建设深深地植根于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社会科学工作的实践之中,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要树立为社会科学发展服务和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服务的理念。

    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目的,还是要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保障。课题研究深层任务是要能够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那就要求我们,课题研究的问题要新,成果要实,对策能够符合实际,能够有用。必须要有优秀的成果,必须要有严谨的态度,引领社会科学工作者,同时也是在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支持之下,做好课题,肩负起使命。

    发展课题的设立是植根于河北的省级课题,课题的研究要有河北特色和时代的特色,不能在方向上大而全,研究河北的问题、身边的问题,多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但从一定意义上讲,河北的问题也是全国的问题,做出地域特色,解决地方问题,也就是为全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四)必须注重学术规范,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在这个方面未来有两个方向必须要坚持,一是“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符合科学研究探索性的创造活动和认知过程,认识科学真理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领域,由于学者们的研究角度不同,掌握的资料不同,运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对问题的认识不同,自然会形成不同的学术观点,不同的学派。不同观点的争鸣是科学发展和繁荣的正常的必然的现象。因此在课题的立项、结项过程中,要注意这种规律,既要坚持导向,又不能树立各种权威标杆,要鼓励新理论、新方法。这样才能符合规律办事,良好的学术环境才能有基础。

    第二,要注重学术规范,从道德、技术、思想三个层面避免学术研究成果低水平的重复,应该强化学术规范思想层面的功能,积极保障和促进学术创新。对课题成果的鉴定要严查学术造假,坚决处理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各课题负责人。加强成果资格审核工作,倡导学术研究中的具体规则,如文献的合理使用规则,引证标注规则,立论阐述的逻辑规则等以及高层次的规范,如学术制度规范、学风规范等。学术规范的核心是尊重知识产权。

    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题公平、规范、有效的运行,才能合理调动学术资源,才能产生有价值的课题成果。

    (五)重视人才,为科研队伍的培养贡献力量

    发展课题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广大社科工作者的支持和辛勤劳动。课题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归根到底是由人才决定的。课题的研究一方面是通过导向,吸引科研人才参加研究,形成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在于通过课题立项,动员青年学者积极参与科研,激发科研的兴趣。因此,课题立项每年要区分层次,既要有出成果、出成绩的科研项目立项,也要有培养人才,激发青年学者科研兴趣的项目立项。要努力为培养、造就、壮大一支高素质的社会科学研究队伍,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未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创新,依赖于国民科学素养、文化和精神素质的普遍提高。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要把发展课题对社科研究的带动作用,放到人力资源开发,发展完善教育体系,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高度去认识。与时俱进,为造就高素质的社会科学研究队伍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加强领导,实现科学规范管理

    十几年的发展表明,没有党和政府对社科联工作和发展课题的高度重视,就不会有今天发展课题繁荣和发展的局面。特别是2008年与职改办联合发文,明确了课题的性质,出台课题管理办法。2012年,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期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工作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创新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立项的组织与管理,发挥社科联在组织哲学社会科学品牌活动中的引领作用。我们要正确处理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发展课题的规划要体现未来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制定和实施课题管理的办法,认识到社会科学研究的有无尽的资源,坚持改革,保证社会科学研究资源的有效利用,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四、结束语

    发展课题成长的十五年,正处在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大时代背景里。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成就了发展课题,发展课题也在促进人文社科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我们社科工作者最终只有一个更高的使命,就是用人文社科的繁荣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新时代的发展课题,必须进一步研究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学习。当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层次难题亟待研究解决。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如何建设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如何全面依法治国;如何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维护社会稳定,等等。需要社科工作者主动担当,加强研究,作出回答。

    新时代的发展课题,必须立足河北省实际,规范管理,进一步发挥好组织科研的作用。发展课题,是广大河北省社科工作者共同努力建设发展的省级课题,一定要为河北省的建设发展实际服务,在全国发展的大环境中,研究河北发展的特殊性,做出地域特色。也只有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在课题指南的编撰、课题评审、中期督导中确保科学性,维护公正性,组织最有力量的社科工作者,参与重要问题的研究,形成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新时代的发展课题,必须要以人为本,重视社科人才的成长和培养,释放科研生产力。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是一个长期学习积累,锻炼学术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课题的管理中,不能揠苗助长,只求成果,要把课题立项做分层管理,对青年学者要政策倾斜,保护好科研积极性。要为社科工作者减负,把他们从争取课题立项,获取科研经费而求人跑关系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消减科研人员的浮躁心态。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新时代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需求下,在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奋发努力下,发展课题要始终坚持正确导向,立足河北实际,团结服务社科工作者,抛却浮躁心态,一步一个脚印,苟日新,日日新,不断成长,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在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等诸多方面,作出自己的成绩和贡献。

    (作者张天云系河北省社科联学会工作处处长、李向晖为社科联工作处副主任科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