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特殊教育特教老师的职业素养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特殊教育特教老师的职业素养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特殊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其他各类教育相比,特殊教育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并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有些地方政府对于特殊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高等教育是“龙头”,基础教育属“重中之重”,而特殊教育却无足轻重,无关大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排不上号,摆不上位,甚至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致使特殊教育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学校数量较少,体系不够完善,不能满足特教学生就学的需要;资金严重短缺,基本设施跟不上,办学条件差;专业教师不足,队伍不够稳定,有的甚至想方设法“跳槽”;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教育质量不高等等。这直接制约了特殊教育的健康发展。

    特殊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快特殊教育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充分认识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对特殊教育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采取特殊措施,切实把特殊教育办好。

    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制定特殊政策。特殊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特殊教育的责任在各级政府。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对特殊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出台了不少特殊政策,进行重点扶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理应把特殊教育办得更好。因此,各级政府要切实担当起发展特殊教育的责任,把特殊教育纳入当地社会整体发展规划,纳入教育事业整体发展规划;要根据特殊教育学生就读的需要,合理布点,新建一批特教学校,建立健全特殊教育体系,逐步形成管理网络;要根据特殊教育办学成本高、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对特殊教育学生实行免收杂费、保育费、管理费、住宿费等优惠政策,为其排忧解难,使每一名特教学生都能接受义务阶段教育,并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其能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二是加强师资建设,奉献特别爱心。办好特殊教育,师资是关键。著名教育家霍懋征有一句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殊教育尤为如此,它需要“大”爱,需要特别的爱。特教老师面对的是特殊的教育对象,他们有的不能自理,需要在生活上照料;有的不懂世故,需要进行特殊的看管;有的智力低下,需要采取特殊教育方法。总之,当一名特教老师,比当一般的老师要难得多。特殊教育的老师应具有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爱心,热爱特教事业,全身心投入特教事业,对待特教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母亲般的关爱和呵护,无私奉献,辛勤耕耘,用心血和汗水去浇灌和培育每一名学生。特教老师还要潜心研究特殊教育的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注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坚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教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要掌握学生的心态变化,善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其具有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意志,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了稳定教师队伍,有关部门要出台具体政策,对特殊教育老师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照顾。

    三是坚持齐抓共管,实行特事特办。特殊教育既是教育事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福利事业的一部分。特殊教育和特教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和特教学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育、民政、残联、扶贫、劳动、卫生等部门,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对特殊教育和特教学生采取特殊措施,多办好事,多办实事,为其分忧解愁。如为盲童和聋童创建无障碍人为环境,以开启他们接受社会教育环境的绿色信息通道,逐步做到公共设施宣传媒体语音化,创设影视节目、通讯系统、公共场所、手语服务四无障碍环境等。社会各界和有识之士要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爱心,慷慨解囊,积极为特殊教育和特教学生捐款。总之,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营造尊重特教学生、关心特教学生、爱护特教学生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起良好的社会扶助体系,从而加快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河北教育》2005年第13期,张益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