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原因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原因

    

    【概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FM),简称传单,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本病多发生于青少年,以15~30岁的年龄组多见,6岁以下多呈不显性感染。EB病毒为本病的病原,病毒携带者和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经口的密切接触或飞沫传播,偶可经输血等途径传播。病毒侵入体内后,经5~15d的潜伏期后发病,最长33~49d,病程l至数周,大多数病人能在2个月内自愈。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多种多样,主要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皮疹、软硬腭交界处有针尖样小出血点,眼结合膜可充血,少数患者可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症状。根据其主要表现不同,又将其划分很多类型,常见的有咽峡型、发热型及淋巴结肿大型,其他尚有肺炎型、肝炎型、胃肠型、皮疹型、脑炎型、心脏型、生殖腺型、疟疾型及腮腺炎型等。

    【检验】

    1.血象 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多,大多在(10~20)×109/L,在第2~3周白细胞数达最高,维持数周。部分患者白细胞数可高达(30~60)×109/L,少数白细胞数可减少。病程早期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以后淋巴细胞增多,占60%~95%,并伴有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在疾病第4、5天开始出现,第7~10天达高峰,大多数超过20%。在小儿,年龄越小,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越高。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多数正常。

    Downey把这种异型淋巴细胞分为3型:

    I型(泡沫型或浆细胞型):最为多见,胞体大小中等,核呈圆形、椭圆形、肾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粗糙,呈粗网状或小块状,胞质嗜碱性,呈深蓝色,并含有大小不等的空泡或呈泡沫状,无或有少量嗜天青颗粒。

    Ⅱ型(不规则型或单核细胞样型):胞体较I型大,形态不规则,核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较I型细致,胞质丰富,呈淡蓝色,无空泡,可有少数的嗜天青颗粒。

    Ⅲ型(幼稚型或幼淋巴细胞样型):胞体较大,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致均匀,呈网状排列,可见核仁1~2个,胞质量多,蓝色或深蓝色,可能有小空泡,一般无颗粒。

    2.骨髓象 淋巴细胞增多或正常,可见少量异型淋巴细胞,但数量较血象少,原淋巴细胞不增多,组织细胞可增多,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均增生。

    3.血清学试验 传单患者血清中存在嗜异性抗体,该抗体属于IgM,能使绵羊和马的红细胞凝集,故称嗜异性凝集素。它不被含有Forssaman抗原组织(如豚鼠肾、马肾)所吸附,因而与正常血清中的嗜异性Forssaman抗体不同。患者嗜异性凝集素阳性反应常在起病后第1~2周出现,第2~3周凝集素滴定度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一般持续3~6个月或更长时间。

    (1)嗜异性凝集试验(Paul-Bunnell test,P-B):属非特异性血清学试验,用于检测受检者血清中绵羊红细胞凝集的滴度,正常人为1:100,本病患者≥1:224。传单患者试验的阳性率达80%~90%,少数病例(约10%)的嗜异性凝集试验始终阴性。

    嗜异性凝集试验的阳性反应是诊断成人传单非常必要的条件。传单的嗜异性抗体可被牛红细胞吸附而不被豚鼠肾吸收。正常人及其他疾病的吸附试验相反,血清病则均可被牛红细胞及豚鼠肾吸收。故嗜异性凝集试验加上吸收试验对本病更具有诊断价值。

    (2)EBV抗体检测:较复杂,但具有特异性。通过免疫荧光试验等技术可检测多种EBV抗体,尤其是抗病毒壳抗原(VCA)的IgM抗体的测定,在急性期阳性率高,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而VCA的IgG抗体,在发病第2周达高峰,以后以低水平持续存在终身,IgG抗体不能作为近期感染指标,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诊断】 本病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所以应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1.临床表现 ①发热(40%~60%):热型不定,持续1~2周或3~4周后骤退或渐退;②咽峡炎(80%~85%):咽痛、咽部充血;③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均可累及,以颈外侧三角区最常见;④肝脾肿大:30%~60%有肝大,多伴有肝功能损害;24%~65%有脾大;⑤皮疹(10%~20%):多为丘疹或斑丘疹。

    2.实验室检查 ①血象:本病的重要特征是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一般大于50%,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②嗜异性凝集试验:本病呈阳性,阳性时需做红细胞及豚鼠肾吸附试验;③抗EBV抗体检查:抗病毒壳抗原(VCA)的IgM抗体出现早,阳性率高,是急性期重要的诊断指标。

    3.除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并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所特有,亦可见于其他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感染、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肝炎、风疹和腮腺炎等)、某些细菌感染(如细菌性心内膜炎、伤寒、支原体肺炎等)、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异烟肼等),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但其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少,嗜异性凝集试验一般阴性。

    具备上述1中任何三项,2中任何两项,再加上3,可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