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学生评价报告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生评价报告

    ▶3.学生IMMEX评价报告

    课程教学部

    大境中学利用IMMEX评价系统平台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采用的问题范例陈述:

    你的学校附近刚刚发生了一次地震。一个没有标识成分的化学容器被毁坏了,并且已经溢出了一些物质。在这种物质污染学校之前,你是否能辨别溢出的是什么化学物质?怎样将它妥善清理干净?

    以下是题目的树形结构图,如图1所示。

    img166

    img167

    img168

    图1

    大境中学高一年级某班班级整体和部分学生个人的评价结果

    参加测试信息:

    预计参加人数:42人。

    实际参加人数:41人。

    计划人均完成变式数:5个。

    实际人均完成变式数:4.88个。

    该班平均水平与现有数据相比,解题效率低,但效果相当。

    其中,以陈同学、徐同学、王同学、徐同学为代表的学生处于优的位置,他们解题效率高,且效果好。

    以夏同学、郑同学、吴同学、章同学为代表的学生处于中等的位置,他们解决问题效率低,且效果差。

    另有殷同学、吴同学、沈同学、陈同学四位学生被识别为良的情况,他们解决问题的效率虽然相对其他同学较低,但是效果还是挺好的。

    其他学生总体而言都还不错,态度都比较认真,都有思考的过程,也许是还不适应新的题目形式,切勿气馁,继续完成这个问题集的变式,逐渐适应。

    img169

    图2

    对于落在图2右上角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可行的、优化过的解题策略;需要继续保持较高的正确率和较高的解题速度,继续完成后续布置的练习,争取尽早将现有的解题策略稳定下来。

    对于落在图2右下角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可行的思维策略,但还不优化,从而解题效率较低;他们只要继续参加练习,在练习中不断总结,简化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优化解题思路,尽快落到图2右上角去。但是,在优化过程中,需要注意优化的程度,不要由于优化,使得这个解题策略无法适应变式的变化;如果这样,反而会掉入左下或左上角的象限中。

    对于落在图2左下角的学生,尚无任何可行的解题策略;即使有做正确的变式,仍然属于“猜对”的情况。这些学生不要放弃,需先把问题解对,然后将这个解题路径整理为一个清晰的解题策略,以保证后面几次测试的正确率能够提高,从而进入图2右下角的行列。

    典型学生情况:

    一、陈同学

    img170

    可以看到她在第4、5次测试时,面对不同的问题,已经使用了十分简洁并且完全一样的解题路径,如图3所示:

    img171

    img172

    img173

    img174

    img175

    img176

    图3

    可见,在短短的5次测试中,该生就能对一个新的问题从未知开始探索,并实现一个可行的、优化过的很简洁的思维策略,说明该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很高,并且知识水平不是其解决类似问题的障碍。

    二、徐同学

    img177

    该生情况和陈同学类似,就不具体展开。

    两人的区别在于陈同学的解题效率更高些。

    img178

    img179

    img180

    img181

    img182

    img183

    图4

    三、王同学

    img184

    该生情况和陈同学类似,就不具体展开。

    两人的区别在于陈同学的解题效果更高些;而王同学的解题效率更高些。

    img185

    img186

    img187

    img188

    img189

    img190

    图5

    四、夏同学

    img191

    该生没有能够在这5次测试中找到一条明确的可行的解题路径,从而只要变式稍微发生变化,就有可能解错。属于解题效率低,且效果低的典型。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有两种:①问题本身要做什么,该生并未理解;换句话说,就是该生并没有理解题目起点在哪里,终点在哪里。②问题相关的知识水平成为该生的障碍。这里虽然说是要鉴别一种未知物质,但是怎么入手鉴别学生无法和所学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探索出解题路径。所以,如果是这种情况,则该生要么所学知识没有掌握,要么就是不会运用。

    有意思的是,夏同学的测试,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是正确的,且第二次看似比第一次有了进步,可为何接下来的3次测试却都错了,这需要对她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听听她自己是如何描述这个过程的,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img192

    img193

    img194

    img195

    img196

    img197

    图6

    五、吴同学

    img198

    该生情况和夏同学属于同一类,但略有区别,他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效果都比夏同学高些。

    该生主要问题在于完成一个变式后,没有能够对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和提升,没有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路径,从而导致其解题过程中受问题的变化影响而对错不定。

    img199

    img200

    img201

    img202

    img203

    img204

    图7

    六、殷同学

    img205

    该生是解决问题效率低但效果高的典型;可见其正确率很高,但代价很大。从思维路径图上也可以看到,该生5个变式的解题过程都比较繁琐,几乎每个化学反应都进行了查看而没有选择,花费了不少代价。这类学生知识水平不是他们的障碍,只是对于知识的运用还没有达到掌握的水平,所以他们不能在对问题框架有了一定了解后,对问题空间中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

    当然,也不是说这样的学生不好,只是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比较谨慎;虽然不是很快,但是很平稳,成功的把握比较大。所以,在对时间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这类学生能成为一个较好的问题解决者。

    img206

    img207

    img208

    img209

    img210

    img211

    图8

    七、沈同学

    img212

    该生是“其他”种类学生中的典型;该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效果都刚好是50%左右。但是在他的四象限图中却看到了一个明显的进步趋势。这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属于正常,他们从对问题一无所知开始探索,对问题能够有一个较清晰明确的认识,只需要对这类问题再进行若干次尝试,他们就能够形成一个可行、优化且稳定的思维策略,从而应对该类问题的各种变化。

    img213

    img214

    img215

    img216

    img217

    img218

    图9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