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傈僳族服饰制作流程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傈僳族服饰制作流程

文化互动_中国怒族

    第三节 文化互动

    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怒族先民们“遇山开道,遇江拉溜架桥,遇岩荡秋千,凿木为舟,砍竹为筏”。经过数千年的努力,创造出独具特色和风格的怒族文化。

    而随着各民族之间的族际往来和商贸交易,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与日俱增,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文化互动不仅增进了民族间的了解和团结,而且使民族文化更加绚丽多姿。

    由于怒族与傈僳族长期往来和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域里,怒族怒苏人的古歌“火塘边坐唱”(怒苏语叫“牙扒可歌亚”,jra42pha42khoη35gr35a35)和傈僳族的“创世纪”(傈僳语叫“木吉米吉”,mu31tφe42mi44tφe42)同吟一曲,序歌相同。经济上的交往,文化上的交流,政治上的共同命运把怒族和傈僳族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生活在兰坪县兔峨乡的怒族若柔人也深受傈僳族、白族、汉族文化影响,大多数若柔人都会操用白语、汉语和傈僳语,部分人还会唱傈僳山歌、白族民歌和汉族民间小调。

    怒族怒苏人的“达比亚舞蹈”内容丰富,反映迁徙、采集、狩猎、耕作、械斗、爱情、生产生活经验及动物习性形态的模拟音乐舞蹈,除少数几套有歌词外,绝大部分为乐曲。

    鉴于怒族和傈僳族的长期往来和文化交流,怒族怒苏人代表性的传统乐器达比亚(da35biar35)和傈僳族的代表性乐器起本(类似琵琶的一种弹拨乐器)(tφhe4444)有3种定弦法是一致的,即φ136(ACEA)、5i62(GCAD)、1357(CEGB)。

    基督教传入怒族地区后,由于《圣经》是用傈僳文印制的,加之牧师、传教士们在传布道及唱《赞美诗》中均使用傈僳语,有的地方甚至只用傈僳语。客观上进一步加强了怒族与傈僳族语言文化的融洽与交流。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怒族的服饰,除了怒苏人、阿侬人衣着相同外,贡山的怒族阿怒人有自己的特点,但由于长期与藏族生活在同一个地域里,阿怒人的服饰与藏族服饰已十分接近。兰坪怒族若柔人的服饰虽有自己的特色,但由于与白族、汉族在一个地域里生活与交往,受其影响较大,若柔人的服饰已趋汉族化、白族化。

    怒族怒苏支系、阿侬支系在新中国成立前男女衣着麻布。女子十二三岁后衣着麻布长裙、右衽上衣,已婚女子则在衣裙上加绣许多花边,头戴漂亮的珠珠帽,肩挎三串彩串珠,胸饰一只漂亮的大贝壳。

    怒族怒苏人、阿侬人的服饰,深受傈僳族的喜爱。除了泸水县的傈僳族完整保留自己本民族的服饰外,福贡县的子里甲乡、架科底乡、上帕镇、鹿马登乡、利沙底乡等地的傈僳族人都喜欢着怒族怒苏人、阿侬人的服饰。这是怒族与其他兄弟民族文化交往中相互吸收和融合的表现。

    如今,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各种文化间的互相碰撞与交流、磨合与趋同的现象随处可见。日常生活中,许多怒族群众都喜欢着款式多样而时尚的现代汉式服装;本民族的传统服饰除庆祝重大传统节日时穿戴外,其余场合已不多见,并正从昔日主流服饰的地位中悄悄隐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