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科研项目论文范文10篇

金劢狼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科研项目论文范文10篇

科研项目论文范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调查对象,这八种学报都入选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版)》来源期刊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23—2023)》,且都是双月刊,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可比性。笔者选择了这八种学报2023年第1期和2023年第1期所刊载的343篇论文,统计以下数据:第一,标注基金项目的论文及基金项目的数量、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文的篇数及其标注的项目数、收稿日期或刊发日期等。第二,登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网站,查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立项日期、项目负责人等信息,核实项目的真实性,判断论文内容与项目研究内容的相关性,检查论文收稿日期与项目研究期限是否相符。第三,在中国知网输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项目编号”进行检索,对每个项目所标注的论文数量进行统计,判断其基金项目是否被滥标,并对学报中标注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存在的编号有误、虚构捏造、长期滥用、收稿日期与项目研究期限不符等问题进行实例解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分析社科期刊基金项目标注不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八种学报基金项目基本情况。为便于表述,本文省略了学报名称括号内的文字“哲学社会科学版”或“社会科学版”等,简称为《××师大学报》。八种学报基金项目情况调查结果详见表1。调查显示:16期样刊共刊发论文343篇,其中标注基金项目的论文有261篇,占总篇数的76.10%;基金论文占比在45.10%~96.55%之间,基金论文占比最高是《东北师大学报》,最低的是《华南师大学报》;基金项目数量在36~90项之间,基金项目数最少的是《北京师大学报》,最多的是《东北师大学报》;基金论文的篇均基金项目数在1.41~1.73项之间,篇均基金项目数最低是《陕西师大学报》,最高的是《华东师大学报》。总篇均基金项目数是1.56项,且八种学报篇均基金项目数都大于1项,也就是说,一文多项目是普遍现象。(二)八种学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本情况。根据表2可知,148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文共标注16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篇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约为1.1项/篇,低于篇均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数(1.2项/篇);国家社科基金论文篇数占总篇数的43.15%,远高于国家自科基金论文篇数占调查总篇数的比例(20.84%)。[4]八种学报国家社科基金论文占比在5.71%~63.16%之间,占比最低的是《北京师大学报》,最高的是《南京师大学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在3~38项之间,最少的是《北京师大学报》,最多的是《东北师大学报》;篇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在1.0~1.5项之间,《华南师大学报》和《华中师大学报》都为1项,这两种学报没有一篇论文标注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现象。在这八种学报的国家社科基金论文中,共有13篇论文标注了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篇论文标注了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体来说,国家社科基金论文也存在一文多项目的现象,但1.1项/篇低于表1中篇均基金项目数1.56项/篇。也就是说,非国家社科基金论文中的一文多项目现象更为严重。此外,在标注的16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有3个项目编号重复使用,有8个项目编号标错,有10个项目编号不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中。这可能是因为作者或编辑的笔误,也可能是因为论文本不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文,但作者为了使自己的论文易于发表,或者迎合某些编辑提高国家社科基金论文比的需要而虚构捏造。(三)项目名称、项目编号标注不全。由表3可知,八种学报基金项目没有标注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的情况较多。在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共有92个基金项目没有标注项目名称,其中最多的是《东北师大学报》,最少的是《陕西师大学报》;共有28个基金项目没有项目编号,其中最多的是《华中师大学报》,最少的是《南京师大学报》。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八种学报都有项目编号,有44项基金项目没有项目名称,其中《东北师大学报》最多。在本次调查的406项基金项目中,共有136项基金项目没标注项目名称,占总数的33.50%;共有28项基金项目没标注项目编号,占总数的6.90%。(四)论文刊发日期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期限不符情况。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完成时限,基础理论研究一般为3至5年,应用对策研究一般为2至3年。由于这八种学报的基金项目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因此本文没有细分项目研究类型,将研究期限统一视为5年。笔者根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批时间和项目研究期限,推算项目正常结题时间。八种学报中有三种学报没有收稿日期,为便于比较,统一以刊发日期为标准。由表4可见,论文刊发日期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期限不符有三种情况:第一,17篇论文刊发日期晚于正常结题时间较长;第二,8篇论文刊发日期晚于但接近项目获批日期,看似没有问题,但核心期刊审稿周期一般都较长,投稿后往往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发表,或可推测,论文投稿时间可能早于立项时间,立项后再补上基金项目;第三,3篇论文收稿日期早于项目获批日期,说明确实存在论文本不是项目论文,项目获批后再添加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的情况。因此,编辑要禁止作者投稿后添加项目,且将其作为一项制度坚决贯彻落实。(五)同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多篇论文情况分析。在本次调查标注的16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有10项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中未能查到,实有15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表5显示:15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发表1~10篇论文的项目有66项,发表11~20篇、21~30篇、31~40篇、41~50篇论文的项目分别有27项、23项、13项、5项,发表51~100篇、201~300篇论文的项目分别有14项、5项。40篇以上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24项,占15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15.69%,远高于40篇以上的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占比(3.9%)[4],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滥标现象比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滥标现象严重。其中,有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发表200多篇论文,有几十位甚至上百位作者,貌似团队庞大,科研力量强大,实际未必如此,有的论文内容跟项目研究内容并不相关,给论文标上基金项目只是为了使论文易于发表或者增加期刊的基金论文比。(六)。其他由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需要查看项目申报书,但项目申报书难以获得,因此笔者通过比较项目名称与论文名称的相似性,来判断论文内容与基金项目研究内容是否相符。比较发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文基本与基金项目研究内容相符,而在178篇国家自科基金项目论文中,至少有51篇论文与标注的国家基金项目研究内容严重不符[4]。可见,社科期刊作者在标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时,比自科期刊作者更关注内容和项目的相关性。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期限无法全部获知,但是,从能查到研究期限的项目来看,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存在滥标现象。与此同时,还存在同一项目或相近项目名称重复申报等问题,如“当代荷兰文论家米克•巴尔的跨学科文艺思想研究”有两个项目编号,分别是(2023WTSCX011)和(15JNQM021);“中华民国新闻史”(13&ZD154)和“中华民国新闻史研究”(13AXW003)、“碳排放权市场化分配机制及其社会经济影响的实验研究”(13YJC790039)和“碳排放权市场分配机制选择:基于经济学实验的研究”(2023WYB32)的项目名称相近。

三、基金项目标注不端行为原因

近年来,社科期刊基金项目标注不端问题已经成为较普遍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基金项目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当前,国家没有建立完善的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编辑很难审查项目的真伪;没有规定严格的基金项目标注格式,导致基金项目标注混乱;各类基金项目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的数量,[5]基金项目管理部门在结题验收时,只要论文标注了基金项目就认可其为科研成果,而对论文同时标注其他基金项目的情况往往视而不见,这就使一篇论文标注多个项目的作者有机可乘,即一篇论文作为多个项目的研究成果。第二,期刊评价指标异化。在我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期刊评价体系中,基金论文比作为一个评价指标越来越受重视。[6]“无论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的评选,教育部主办‘名刊名栏’评选,还是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的评比等,几乎都有基金论文比这一指标。”[2]因此,编辑和作者都高度重视论文基金项目的标注。一方面,编辑部为了提高基金论文比,有时会给予基金项目论文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加快审稿周期,免除版面费,有时会忽略审查基金项目的真实性、论文和基金项目的相关性,有的甚至主动给作者提供基金项目,让其添加;另一方面,有些作者为给论文装点门面,使论文易于发表,“添油加醋”地给论文添加基金项目。

四、基金项目标注不端行为对策

(一)建立中国科研项目数据库。当前,并非所有社科基金项目都能在基金管理部门网站查到,这就不能有效防止项目申报不端行为。《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中第四条(12)项明确规定:“建立全国统一的科研项目数据库。在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条件下,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到验收等信息必须全部纳入数据库,避免或减少重复申报、重复立项等现象,同时,方便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了解全国科研项目的信息”。[7]为避免项目申报不端行为,可以仿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网站,建立中国科研项目数据库,纳入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纵向、横向项目,其基本功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项目申报者可以通过该数据库了解拟报项目的相关研究现状,确定拟报项目创新之处,使拟报项目既有前人的研究基础,又有新的突破;第二,建立项目申报不端检测系统,评审专家在评审项目时能够通过关键词检索判断项目名称是否重复,检测项目申报书内容有无抄袭,从而有效防止重复申报的不端行为,提高社科基金的利用效率;第三,项目来源、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项目组成员、项目审批时间、项目结项时间、项目结项成果等信息,编辑可以通过数据库甄别作者所标项目的真实性,取消不合要求的标注项目。(二)规范论文基金项目标注格式。本次调查的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有92项无项目名称,28项无项目编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有44项无项目名称。可见,目前社科期刊论文基金项目标注比较混乱,相关部门可以参考《参考文献标注格式》,制定《基金项目标注格式》,如“项目来源+项目名称+项目编号”三项缺一不可—项目来源为基金管理部门,项目名称为项目研究内容,项目编号为项目的“身份证号”。基金项目标注格式标准化有三个方面作用:一是便于编辑鉴别项目。标注项目来源便于编辑到基金管理部门网站检验所标项目的真实性,标注项目名称便于编辑检验论文内容与项目研究内容是否相符,标注项目编号便于编辑检验论文收稿日期是否在项目研究期限内;二是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最新的科研动向;三是便于基金管理部门监管项目。(三)制定严格的项目验收标准。基金管理部门在受理项目结题时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项目标注是否正确规范,在验收项目时要严格遵守论文基金项目标注格式,审查项目来源、项目名称、项目编号是否正确,将标注格式不符合要求的论文定为不合格论文,不计为结项的科研成果;二是收稿日期要在项目研究期限范围内;三是论文内容要与项目研究内容相符;四是不能出现一文多项目现象,在受理项目结题时,对已发表的论文或专著若标注了两个以上项目,应拒绝结题,期刊论文不应纳入影响因子统计等[8]。(四)编辑人员要认真甄别基金项目。编辑要树立正确的基金论文比观念,以论文质量为唯一的用稿依据,不能为了提高基金论文比而鼓励作者标注已结项的基金项目,虚构捏造基金项目,标注跟论文内容不相关的基金项目,临近刊发时添加基金项目,甚至主动帮助作者标注基金项目,等等。对于作者标注的基金项目,编辑要认真核实作者是否是项目组成员,论文是否在项目研究期限内,论文内容与项目研究内容是否相符,项目来源、项目名称、项目编号是否正确,是否属于一文多项目等,避免出现项目编号标错、论文收稿日期不在研究期限内等现象,从源头上杜绝基金项目标注不端行为。同时,编辑人员有责任开展有关基金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以净化学术环境。[9](五)科研人员要树立正确的基金项目观。当前,一些编辑为了提高期刊的基金论文比,会给基金项目论文提供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导致作者滥标基金项目。对此,科研人员要树立正确的基金论文观,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如《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等,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诚信,遵循学术准则,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

科研项目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本科职业层次大学;全学科教师教育

随着人工智能(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智慧家庭等)多元化学习模式改变现实中等等学校全学科教师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推动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的改革。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是非线性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中等学校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多元化的全学科教师教育体系上,然后根据全学科教师教育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交叉学科领域等相互作用、项目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类全学科教师教育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人才培养研究

随着人工智能(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智慧家庭等)多元化学习模式改变现实中等等学校全学科教师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推动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的改革。而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是以时代主题发展为研究关键因素,同时推动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创新模式的重要性。然后利用全学科教师科研、技能、学历以及综合思想素质深度融合推动本科职业层次大学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意义,在开州区本科职业层次大学多媒体技术“1+X”全学科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建设原理

(1)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的跨学科性。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的创造性。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的互补、实用性。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是多全学科教师教育的融合和“1+X”,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深度融合(高中物理、数学、外语、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多元化全学科教师教育大数据分析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模式创新的发展,同时融合2023年高考改“1+X”创新方法,具有科学性、可靠性、稳定性与实用性,同时推动本科职业层次大学高中全学科教师教育的改革和“绩效与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科学性。(2)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是非线性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中等学校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多元化的全学科教师教育体系上,然后根据全学科教师教育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交叉学科领域等相互作用、项目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类全学科教师教育的科学理论体系。(3)基于开州区本科职业层次大学绩效与科研项目论文选题与科学前沿的关联,激励各全学科教师教育之间的互动,确立“绩效与科研项目”、边缘全学科教师教育的学术地位。申报绩效与科研项目项目是开州区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而开州区本科职业层次大学绩效与科研项目论文“1+X”是关键。具有科学性、可靠性、稳定性与实用性,同时推动本科职业层次大学高中全学科教师教育的改革和“绩效与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科学性。(4)基于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科学性的分析、“绩效与科研项目”深度融合相结合发展,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研究。我们要鼓励支持开展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科学性的研究。现有各全学科教师教育边缘地带的科学问题、多全学科教师教育综合性问题、跨全学科教师教育的科学问题等课题是符合时代要求、最有研究意义的课题。这种研究有利于提高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研究的整体科学能力,加速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具有科学性、可靠性、稳定性与实用性,同时推动本科职业层次大学高中全学科教师教育的改革和“绩效与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科学性,其次国家要从加大对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科学性研究的投入,加大科学基金中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科研的比重,在制定资助政策上给予明确的鼓励和导向,建立对全学科教师教育“绩效与科研项目”研究倾斜的激励机制,引导科技人员从立意开始就敢于走出原有全学科教师教育的圈子,消除隐形,大胆创新,主动与其他全学科教师教育的人员合作,共同探讨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最后就是要成立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发展中心或研究所,专门从事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的研究。

三、结束语

本科职业层次大学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绩效与科研项目”模式是非线性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中等学校智慧标识网络多媒体技术多元化的全学科教师教育体系上,然后根据全学科教师教育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交叉学科领域等相互作用、项目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类全学科教师教育的科学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科研项目论文范文篇3

×

×重点学科建设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点,是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是体现和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提高的有效途径,是高校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的窗口。我院在重点学科建设的工作中,药理学获得了自建省级重点学科,标志着我院重点学科建设的突破。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院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学院-年发展规划纲要和科研发展规划提出的到年我院建设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个院级重点学科的目标,决定按照省级重点学科的标准和要求,对我院的重点学科建设立项进行评选。

×一、评选原则和基本思路

×按照“突出重点,重在建设、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原则,通过立项评选,促进我院重点学科建设的改革和发展,改变我院重点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重点不够突出、管理不力、效益不明显的现状。加大改革力度,实行优胜劣汰、稳步发展的竞争、激励机制,实现规范化管理。以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标准为依据,以出效益、出成果为目的,集中有限资金,着重扶持个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建设,为最终实现-年学院发展纲要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申请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基本条件

×申报的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原则上设在二级学科上,鼓励跨院系组建学科,院级重点学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申报学科应具有较强的特色和优势,通常具有-个研究方向,紧密结合我省、我市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前景好,潜力大;申报学科经过建设有望建成在我省有重大影响的学科。

×二申报学科必须具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稳定的研究队伍有名以上学科带头人,他们应是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具有很强的研究创新能力的岁以下教授或岁以下副教授;并且学术梯队中应具有素质较高,学术潜力大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拥有年龄岁以下副教授或博士-名,岁以下讲师或硕士-名。

×三申报学科应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在科研立项方面,要求近三年来,承担有部级科研项目或省级项以上科研项目,或项以上厅级科研项目,或是横向科研经费达万元以上;在科研成果方面,近三年来,获得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正式出版有本学科的专著、教材,有国内外权威性检索系统收入的论文,或者是在国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达篇以上;培养人才的水平在本学科领域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四具有较完整、系统的图书文献资料,有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一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基础,能够为本学科进行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评选程序

×一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评选,按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思路,以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为标准,进行我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评选工作。

×二拟申报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单位,应依据本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提交如下材料到科研处(各一份)。

×.咸宁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请书,按照“咸宁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提纲”的要求撰写;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咸宁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评估指标情况表。

×三科研处对各系、部填报的申请书及论证材料进行初审,并推荐进入评选答辩的学科点名单。

×四进入答辩的学科需做以下准备工作:

×.分钟的申报学科情况介绍,分钟关于本学科建设的答辩;

×.提供近三年来本学科科研立项、出版著作(专著、编著、教材)、、获奖成果(包括科研、教学、荣誉成果奖)等复印件和证明材料,要求分类装订成册;

×.现场考查。

×五学院组织学术委员会专家对申报学科进行答辩、评议,并按“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表”进行打分,按各申报学科得分情况从高到低提出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建议名单。

×六名单报学院党委审核、批准后,予以公布,立项建设。

×七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年后,学院进行验收评估,评估合格者,学院确认为咸宁学院重点学科。

×四、申报评选程序

×一各学科点准备申报材料,并报科研处。

×二申报材料初审,并提出推荐答辩学科名单。

×三院学术委员会对申报学科点进行答辩、评估打分,评议出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建议名单,并将建议名单报学院党委审批。

×

××

××

××

××附件一

×咸宁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提纲

×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定义

×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名称(应能简明、扼要、准确地反映项目总体内容,一般为二级学科建设项目)。

×(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属于哪个领域,主要涉及哪些学科专业,以及承担学科建设项目最主要的一、两个重点学科名称。

×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背景

×(一)建设项目意义(从本建设项目对省市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所能够产生的重要作用,说明设置本建设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二)国际水平(说明本建设项目现有的国际水平,包括被国际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数,国际学术交流、国际合作项目等)。

×(三)国内水平。包括:

×⒈本建设项目现有国内水平(包括学位授予、科研成果、学术带头人、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基地条件等情况);

×⒉与国内及省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

×⒊近五年来已获相关的省教育厅重点建设情况,重大支持和资金投入情况。

×三、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

×(一)本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整体目标

×说明形成什么研究、开发或跟踪国际发展动态的能力,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达到什么水平(如国际领先、国际水平、国内领先、国内先进、省内先进等),解决省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什么关键问题。

×(二)本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具体指标及达到指标的具体措施

×⒈本建设项目主要指标(包括科研规模、成果、人才培养、学位授予权、教学水平、基地建设等);

×⒉主要研究领域和可能产生的重大科技成果;

×⒊学术队伍建设和学术交流;

×⒋基地条件建设;

×⒌本建设项目完成后具备的人才培养、原创:承担重大科研攻关任务和自身发展的能力;

×⒍具体措施。

×四、本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所需总经费的说明

×包括高水平基础实验室、公共实验室建设和改造,设备、软件、零配件购置,学术交流,课程和教材建设、人员培训,文献资料信息化等方面的投资额度。系、部配套经费额度及使用计划。

×五、本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已有的优势、特点

×包括本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学术队伍、人才培养、科研条件、科学研究和基本条件等方面已具备的特殊优势、特点和水平(含已有国家、省部级、校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重点学科等情况)。

×

×

×

×附件二

××咸宁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名称

×序号(代码);名称;学位授予权

×本项目主要学术研究方向(限填个)

×一、学术带头人

×一学术带头人(限填人)

×姓名职称学历是否部级、省部级专家(称号)

×姓名职称学历是否部级、省部级专家(称号)

×姓名职称学历是否部级、省部级专家(称号)

×姓名职称学历是否部级、省部级专家(称号)

×姓名职称学历是否部级、省部级专家(称号)

×二在国际学术团体或国内学术团体任主席(理事长)、副主席(副理事长)人

×三作为导师培养并获学位的硕士人

×二、学术梯队(包括带头人)

×一学术梯队(教学、科研人员数)

×合计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副高级职称人;

×有博士学位人;硕士学位人;

×应邀出国讲学人;进修人;合作研究人

×二梯队年龄情况

×岁以上人;岁人;岁人;岁以下人

×三国外人员来本学科点讲学人;合作研究人

×四省外人员来本学科点讲学人;合作研究人

×五三级学位中有一学位非本校获得人

×六年以来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累计人

×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累计人

×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累计人

×列入教育部骨干教师累积人

×列入湖北省高校“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累计人,

×七出版教材册;其中获部级奖项;其中获省部级奖项

×八出版专著本;其中获部级奖项;其中获省部级奖项

×三、人才培养

×一在校生人数人

×博士人;硕士人;本专科人;

×二授予博士学位人;硕士学位人

×四、科学研究方面

×一本年度科研总经费(包括横向和纵向科研经费)

×合计万元;其中国家攻关项目万元;项目万元

×国防科研项目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万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万元;

×省部级科研项目万元;厅局级科研项目万元;院级科研项目万元

×横向科研项目万元

×二本年度与国外合作科研项目项;与国内合作项目个

×三年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四等奖项

×四年以来获国家发明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四等奖项

×五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特等奖项;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

×六年以来获国家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四等奖项

×七年以来获国家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四等奖项

×八年以来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四等奖项

×九年以来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

×十年以来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

×十一年以来获湖北省高校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

×十二年以来获湖北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

×十三年以来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

×十四年以来获其它省、部级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

×十五年以来获其它厅、局级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

×十六年以来获院级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

×十七本年度收录论文:篇;篇;篇

×十八本年度:

×国外主要专业期刊篇;国内核心期刊篇;全国性刊物篇;省级期刊篇

×十九本年度出版专著(除教材外)册,其中六大出版社出版册

×二十主办国际学术会议次

×二十一本学科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种,名称

×二十二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次

×二十三本年度授权专利个,申请专利个

×二十四本年度技术转让金额万元

×二十五目前本学科孵化的高新技术产业个,正在孵化的高新技术产业个

×五、工作条件

×一仪器设备值万元

×二是否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否建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是否建有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是否建有专业和部门开放实验室

×三本学科实验室、阅览室、资料室等教学科研用房面积

×四本学科图书的藏书册;国内、外期刊数(包括校图书馆藏书)种

×五本学科开出的本科生课程门;研究生课程门

×六本学科计算机台

×七本学科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课程门

×注:本表填报的数据除特指外,其余均填报本年度本学科点的实有发生数据。

×附件三

×咸宁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评估指标情况表

学科名称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情况

×备注

学科发展方向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

×按“很大”“大”“较大”“一般”的情况填写

对学科发展的意义

×

学科水平

目前水平

×省级重点

×学科

×院级重点

×学科

×系级重点学科

×一般

×学科

×

×请在所属学科水平档次下打“√”

×

×

×

×

至年能达到的目标

×部级重点

×学科

×省级重点

×学科

×院级重点

×学科

×系级重点

×学科

×

×

×

×

学位授予权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

×硕士点

×学士点

×专科

×请在所属学科水平档次下打“√”

×

×

×

×

对学科发展的意义

×

×硕士点

×学士点

×专科

×

×

×

×

科研规模

人均课题数(三年内)

×

×请在相关项目栏填写获项目数及其占项目总数的百分比(%)

课题重要性(三年内)

×部级项目

×省部级项目

×厅局级项目

×校级项目

×

×

×

×

近三年内所获的科研费

××

科研成果

近三年内数

×

×

×请填写相应级别论文数及所占比率(%)

近三年的级别

被《》《》《》收录的论文数

国内核心刊物和国外数

×全国性刊物数

×省级刊物

×数

×

×

×

×

近三年内出版专著教材数

×

×

×请填写各级别的出版数及其百分比(%)

近三年内出版专著教材的级别

×六大出版社

×出版

×全国其它出版社出版

×省级出版社出版

×省级以下出版社出版

×

×

×

×

近三年内获奖总数

×

×

×请填写各级别获奖数及其百分比(%)

近三年内获奖级别

×部级奖

×省部级奖

×厅局级奖

×校级奖

×

×

×

×

成果转化、应用及效益

×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情况

×备注

.教学水平

实验开出率含研究生课程

×

×

×

×

×请填写相关百分比、获奖数,并在相应栏下打“√”

“”级英语通过率

×

三年内考取研究生率

×

学位论文平均质量

×很好

×好

×较好

×一般

×

×

×

×

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

×

教学成果奖

×部级

×省部级

×校级

×系(院)级

×

×

×

×

.学术交流情况

举办学术会议

×主办过国际

×学术会

×参加过国际学术会

×主办过全国性学术会

×主办过省级学术会

×

×

×

×在相应栏下打“√”

×

×

×

×

参加学术会议

×多次参加过国际学术会

×个别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

×多人次参加全国学术会

×只参加过省级学术会

×

×

×

×

担任学术团体理事及副秘书长以上的人数

×人以上

×~人

×~人

×人以下

×

×

×

×

接受国内进修、培训访问学者

×人以上

×~人

×~人

×人以下

×

×

×

×

派出到国内外进修、讲学

×人以上国外

×~人国外

×只派往省外

×只派往省内

×

×

×

×

.教学水平

学术带头人水平、影响

×

×部级专家或博士导师

×国家三大奖或教育部奖获得者或省部级专家

×

×省部级奖获得者

×

×硕士导师

×

×

×

×

×

学术梯队状况

×梯队形成

×梯队基本

×形成

×学术骨干

×不足

×断层严重、缺员较多

×

×

×

×

中青年教师学历状况

×博士或博士后人以上

×硕士人

×以上

×学士人

×以下

×专科人

×以下

×

×

×

×

正高、副高、中级专业职务比例

正高副高中级

正高副高中级

正高副高中级

正高副高中级

×

×

×

×

.其它能反应本学科在全国全区的水平影响、优势的内容

例如:⑴是否形成国家或全省的研究中心或研究基地?

×⑵是否具有特别的学术事例及重大突破性进展?

×⑶是否已经或即将举办大型国际或国家学术会议?

×⑷是否已经或即将接受国家及省部委的任务、合办教学、科研、开发机构?

×⑸是否已在全国或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产生了重大影响?

×⑹是否建有或正在孵化高校技术产业?

×

×

×具体事实

×

科研项目论文范文篇4

1《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国际学术地位对作者的吸引效应

《石油勘探与开发》自从2023年进入国际著名数据库SCI后,影响因子不断攀升,2023年达到了2.845[2],近5年来年增长率达16%(见图1),紧随石油行业内国际顶级期刊《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会刊(AAPG)》之后(AAPG的影响因子为2.95[2])。在SCI石油工程类期刊排名第三,位于Q1区,在全球地学类SCI期刊200种期刊排名第63,位于Q2区。论文被全球125个SCI期刊引用[2],2023年,全球153种SCI期刊引用《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勘探与开发》跻身国际一流期刊。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3年版)》,《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年复合影响因子、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分别为5.084、4.243,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学科92种期刊和地质学学科103种期刊中均位居第一。近10年《石油勘探与开发》13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近5年连续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23年《石油勘探与开发》入选“全国石油和化工期刊百强排行榜”及精品期刊40强排行榜,排名第一。正是这种显著的学术影响力,对国内外的作者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来稿量逐年递增,在来稿录用率不到4%的情况下,连续10年每年的来搞量都保持在1500篇以上,有力地增强了期刊与作者特别是一些潜在的交流与互动。

2大力发挥期刊对科技人员的发现与推荐作用

科技期刊是培养、发现和推荐人才发展的重要阵地与舞台,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质量和数量也是业绩考核、职称评定、专业水平评定的重要指标。随着期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国内甚至国外同行对期刊的投稿热情也不断高涨,我们在学习贯彻科协等五部门文件精神的同时[3],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认识到在科研人员从事的科研活动中,科技期刊不仅对科研成果的宣传、交流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提升科研人员的学术地位起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一大批创新基地正在建立,科技期刊通过精心谋划,可引导经费与人力的投入,从而为科技创新项目研究的推进、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及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4]。

2.1坚持不懈跟踪科研课题,发现优质成果与作者

《石油勘探与开发》为中、英文双语全球发行,为了更加迅速、精准地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为了更加及时地反映科研生产第一线的重大创新成果,编辑部主要负责人根据编辑所学专业分组,带领团队多次奔赴油田、科研院校等科研一线,提前精心策划、选题,现场调研,对一些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全方位深度跟踪,将前期的项目背景调研、开题立项,中期的科研项目研究以及最后项目验收、成果总结等贯穿始终,将编辑、作者、专家的身份不断切换融合,协助作者精准提炼最新的学术观点,刊载出最新的重大科研成果,进而培养基层高级科研力量[5]。对于一些复杂的科研攻关项目,采用持续不断的滚动式追踪,从2023年开始,持续10年对四川盆地寒武系龙王庙组的勘探实践追踪过程中,我们也保持着连续约稿组稿,10年来期刊刊载了18篇此热点文章,几乎每年都会了解到最新成果,尤其以邹才能院士为代表的团队2023年所发表的文章《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勘探发现》在海相油气勘探领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至2023年该论文下载量超过万篇次(据石油勘探与开发官网统计)。对国内外的海相油气的勘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迅猛提升了期刊的影响力,在多年不断的持续追踪与组稿约稿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并推荐了一大批从事此项科学研究的优秀人才,吸引了更多国内外知名优秀学者的来稿。根据斯坦福大学JohnP.A.Ioannidis教授团队与Elsevier旗下MendeleyData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Top2%Scientists2023)”,《石油勘探与开发》编委会副主任邹才能院士也荣登全球2023年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邹才能院士、编委张水昌教授荣登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1960—2023年)。担任期刊主编的戴金星院士,以及赵文智、邹才能、刘合、贾承造、李宁等著名专家学者的早期“成名之作”和后续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上刊出的。一路走来,在编辑部团队持续的科研追踪下,他们对期刊贡献了很多影响力强、学术水平高的论文,期刊也因他们的加盟发展迅猛。可以说学术是科技类期刊的灵魂,作者是期刊的保障。为了培养并建立稳定的优质作者群,编辑部每年评选出勘探院优秀论文奖、优秀作者奖,这些做法对优秀作者产生极大的鼓励,吸引了更多优质稿件。《石油勘探与开发》同时也开展了国际化约稿,持续关注当下石油行业在国际前沿科研热点,精心策划选题“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田开发、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等系列专题,特约包括美国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先驱、美国能源部非常规油气资源顾问、西弗吉尼亚大学Shahab教授在内的8位全球著名学者论文,邀请10个国家的审稿人审稿,并于2023年第2期集中刊出多篇优秀论文,与国外知名学者及其团队建立密切联系。国际化约稿不仅提高了期刊影响力,而且不断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引起了此研究领域的众多学者极大兴趣与持续关注,引导基层科研力量向国际新领域探索发现,对石油行业的新技术、新理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2关注重要科技成果信息的来源

编辑部主要利用学术会议进行选题策划,组稿约稿。各种大型的学术会议会往往会邀请很多业内的顶尖科研团队作会议报告,是许多重要科技成果的重要信息来源。编辑团队在会上不仅可以把握当前学术前沿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增强专业素养和职业敏感度,更可以面对面接触业内专家,有的甚至可以在会场讨论学术观点,对突出的科研成果进行集中组稿约稿[6]。而我们尤其重视石油行业的各类学术交流会,学习并践行“走出去”“下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上会(重要的学术会议)”,摒弃“等稿来”的工作作风,积极主动参加国内大型学术会议。我们在会前把大会报告的题目按照研究方向指派给参会编辑并分组跟踪,各个编辑小组在会场认真听取报告后,筛选并获取优质“靶向”论文,实时与作者建立沟通,清晰了解作者的研究动向与思路,及时获取最新的重大科研成果,进而邀约高质量的稿件。在论文审改环节,主编与编辑在专业视角下坚持认真仔细、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众多科研团队的一致好评,也受到很多国内学者的青睐。通过学术交流会这个平台,编辑部与许多科研团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组稿约稿和审改过程的反复交流中,挖掘和培养并拥有了一大批优秀的作者和审稿专家[7]。

2.3提升编辑团队素养,与作者建立紧密联系

《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尤其重视论文的编辑,编辑的科研能力和学术鉴赏力对论文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国内外期刊日趋激烈的竞争,对编辑人员综合能力的要求越高,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期刊发展的灵魂,对期刊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8]。期刊的主编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执行主编为常年从事勘探工作的教授,他们在石油行业内具有很深的造诣,期刊在不断发展中也逐步培养了一支专业出身的学术型编辑。作为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思想品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还应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学术鉴赏力和社交能力[9]。编辑部几位从科研一线转过来的中年编辑经常回到曾经工作过的科研一线,跟踪课题进展,甚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研究课题,从事相关专业研究和编辑学研究,与专家学者联系紧密,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以便更专业地处理稿件。编辑对稿件的处理不仅是对稿件进行文字润色和格式规范,还体现在对稿件学术成果的鉴赏、提炼和润色。编辑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鉴赏力有利于判断来稿的学术内涵和参考价值,有利于鉴别论文中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刊发论文的质量[9-11]。编辑团队对于来稿中的很多学术观点、科研数据、学术术语、重要图件等的把关持有非常严谨、专业的态度。期刊作为石油行业的学术型期刊,在学术观点的鉴别方面,尤其杜绝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泛泛而谈,由于很多科研人员习惯于科研“报告式”写法,甚至直接采用从国外一些文献中简单翻译后的“拿来主义”,造成许多重要结论缺乏科学依据。对于此种情况,编辑部会经过讨论,邀请专家,去伪存真,协助作者提炼出正确的学术观点。在涉及地球化学、同位素测定等基础研究类论文中,很多学术成果来源于大量的实验室数据支撑,所以数据的真实性尤为重要,编辑部会跟踪实验室,建议作者做重复实验,多次验证确保实验结果真实可信。在专业术语的使用方面,编辑务必认真谨慎,一定要基于经典的理论体系,切记独创各类不规范的学术术语,误导读者。在涉及较多大型复杂地质图件的石油勘探类文章中,由于期刊大多编辑来自科研一线,掌握各类专业绘图软件,熟悉地质制图规范,对大量复杂图件的成图要求极高,需要不断与作者讨论修改,大到构造格局、小到井位符号均严格按照制图规范反复锤炼、精修,确保每张基础图件要有充分的数据支撑,每张成果图件要与论文中科学论证过的结论紧紧相扣,每幅图的配色也要反映地质规律。在涉及较多高难度的公式推导的石油工程类稿件编辑过程中,编辑对于很多重要公式都需要与专家协作,联系作者多次推导公式,修正错误,确保公式的使用严谨规范。所以,在石油类各栏目论文文字、公式以及图件等的编辑中,需要主编与编辑团队付出大量的心血,也需要作者、专家反复精修,将科研成果以最科学、严谨的面貌呈现在期刊上。由于期刊编辑自身有过丰富的科研经历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鉴赏力,也曾身体力行地撰写过科研论文,在审读和编辑加工稿件时,就会从作者的实验方案和结果以及分析讨论中发现其科研成果的创新性,也会在作者修改稿件时给予针对性、启发性的指导,还能做到与专家协作,校正来搞中的公式推导等学术问题。同时,编辑也会深刻体会到作者科研成果的来之不易以及撰写论文的艰辛,协助作者将其淹没在论文中有价值、有影响力的部分显现出来[10-11]。在这些与专家、作者的互动中,编辑采用的多种措施很好地帮助、指导了大批作者。尤其是来自勘探开发生产一线的作者,使他们在学术严谨性、理论性、表述标准化等方面受益匪浅。

2.4搭建国际石油科技人员交流的桥梁

《石油勘探与开发》近年来刊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章,吸引了来自全球35个国家的作者的投稿。据统计,英文版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Direct平台2023年下载量为25.4万篇次(见图2),近10年来翻了20多倍,读者遍布美国、英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泰国、巴西、印度等124个国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向世界呈现出来,极大地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力。据不完全统计,《石油勘探与开发》刊出文章后的1周到3个月时间内,90%以上的作者都会收到国外的函件,有的国外读者对中提到的石油科技类软件产生了极大兴趣,联系到作者,国外高校愿意将作者不远万里派到中国来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促使作者走向世界,更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向国际。

科研项目论文范文篇5

第二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人才政策,坚持党管人才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大力培养选拔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速建立有利于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的激励机制,促进“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良好社会风尚的进一步形成,激励全市各类人才为实施三大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范围为本市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单位、非公有制企业中直接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研究的工作人员和直接从事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工作的管理、专业技术人员。重点选拔在科研和生产一线直接从事科研、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坚持好中选优、优中拔尖、确保质量。

第四条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的条件: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成果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强,在全市同行业中有较高的威望,一般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近3年来有下列情况之一:

(一)获得过省(部)三等或市(厅)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科学技术奖)和哲学社会科学奖的主要完成人(前3名);

(二)获得过国家发明专利或三项(含三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的主要完成人(前3名),其成果转化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在引进、消化、开发、推广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中,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其技术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并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四)被列为市级以上重点工程、重点学科、重点科研项目的主要技术完成人或负责人,研究成果处于省、市领先地位;

(五)在经济管理(包括财政金融管理)等工作中有重大改革和创造,达到全省领先水平,本人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人员;

(六)在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所领导的企业经济效益、纳税额和职工工资年增长率名列前茅,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

(七)在教书育人方面成绩显著,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事业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所创建的教育教学方法取得良好效果且在同行中产生较大的影响;承担省部级以上的课题,并有两项以上相应的成果的人员;

(八)在全市卫生医疗行业,主持市以上重点科研课题研究,技术精湛,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突出,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在省部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3篇以上专业论文的人员;

(九)在文艺、体育、新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工作中,专业技术造诣较深,作出较大贡献,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或专业奖项的人员;

已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人员、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333人才工程”和“555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不再作为市拔尖人才推荐人选。

第五条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推荐人选可优先从作出显著成绩的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县区级拔尖人才中产生。在本市工作3年以上的外地(外籍)人才符合条件的,也可推荐。

第六条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负责会同市人事局、科技局具体组织实施。选拔程序为:

(一)公布条件。下发通知,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推荐条件、办法和程序。

(二)逐级推荐。人选的产生,一般首先由个人向所在单位申请(自荐);所在单位核实材料,征求单位职工意见;经单位研究确定推荐人选后,填写《**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人选申报表》,连同被推荐者的成果证书复印件、实绩材料等,由单位报主管部门(单位)审议上报。县区的推荐材料由当地组织、人事、科技等部门组织审核报县区委讨论后,报市委组织部;市属单位的推荐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后直接报市委组织部。

(三)资格审核。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科技局,对上报的推荐对象进行资格审核和初选。

(四)社会公示。初选对象名单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公示中反映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

(五)组织审批。经公示后的人选名单,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审议批准。

(六)命名。市拔尖人才由市委命名,并颁发《**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证书》。

第七条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有下列待遇:

(一)参政议政。各级党代会代表中专业技术人才代表,应优先从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拔尖人才的党员中遴选;各级人大代表,政协经济(包括企业)、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和文化艺术等界别委员,应优先从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拔尖人才中遴选;根据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各县区、各部门和各单位对拔尖人才应量才重用,对适合担任领导职务的,要大胆提拔;积极组织拔尖人才建言献策,发挥其在规划管理、项目论证等宏观、微观决策中的咨询作用。

(二)参与学科建设、学术活动和人才培养。注重发挥人才群体优势,提高组织程度,有计划地组织拔尖人才直接参与重要科研课题、技术攻关的具体指导,发现并培养一批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三)拔尖人才申报的科研项目,在同等条件下,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应优先安排,科研经费确保专款专用。有关部门和所在单位对其科研成果的开发应用,应在政策、经费等方面予以优惠和支持。

(四)保证拔尖人才办公、科研开发等必需的场所和设施。根据有关规定和实际需要,单位为他们提供必备的办公设施及图书、报刊资料。

(五)拔尖人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可不受本单位指标限制,优先予以聘任;亦可优先参加评聘市内有效的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拔尖人才参加各类人才评奖评选活动。

(六)拔尖人才在管理期内,经年度考核称职以上,每月发放100元津贴,所需费用由市财政解决。

(七)对拔尖人才实行医疗保健制度。在管理期内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具体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负担。

(八)本市引进的外地拔尖人才,报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认定,享受本地拔尖人才同等待遇。

第八条每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期为3年,具体由市委组织部负责。其主要管理措施为:

(一)协调服务。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对市拔尖人才进行综合管理服务,包括提出拟订和修改有关政策的建议,检查、督促、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有关待遇,组织推荐、选拔、考核、报批等工作。各县区委组织部及市直有关部门协助做好有关管理服务工作,所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日常管理服务。

(二)培训教育。市拔尖人才的政治理论教育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3年内至少轮训1次,时间不少于20天。组织他们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求实、创新、协作、献身的良好职业道德。所在单位每年为他们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脱产业务学习或参观考察,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国内外的学术、技术交流。

(三)宣传表彰。加大对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社会宣传,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市拔尖人才,新闻宣传部门及所在单位要及时组织总结采访,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宣传他们的事迹。管理期满,经全面考核,对成绩突出的优秀拔尖人才,由市委、市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四)走访联系。市委组织部、所在主管部门和单位领导要与市拔尖人才建立联系制度,通过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每年开展一次拔尖人才慰问活动。

(五)目标管理。拔尖人才要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结合所从事专业和单位实际,在单位党政组织的指导下,制定个人3年工作奋斗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措施,至少达到下列情况之一:①至少获得1次市厅级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科学技术奖);②在省部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③引进、推广1项以上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取得明显经济社会效益;④承担省级以上课题,有相应成果或进展顺利;⑤获得1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或专业奖项。所在单位应为他们完成奋斗目标提供相应的保障条件。

(六)跟踪考核。市委组织部对市拔尖人才进行日常跟踪考察,了解掌握其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和工作业绩等情况;所在单位结合专业技术年度考核,每年对拔尖人才进行一次工作目标考核。管理期满时进行一次全面考核,经考核完不成目标任务的,不再列入拔尖人才管理。

(七)建立档案。市委组织部建立市拔尖人才业绩档案,内容包括:人员登记表、科研成果和获奖证书复印件、著作及论文目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及年度考核情况、参加国内外学习培训和学术活动等情况。所在部门和单位要每年上报一次其政治思想、业务工作、科研成果、年度考核、进修学习等方面情况及有关材料复印件。以此建立高层次人才库,为省委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人才库提供支持,并作为省委组织部人才库的一个子库。

(八)动态管理。在管理期内,犯有错误造成不良影响,或因个人责任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或年度考核不合格;创新能力不强或在同行业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技术示范作用不充分,工作成效不明显,不宜继续作为拔尖人才管理的,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提请市委取消其拔尖人才称号。管理期内调离本市的不再享受有关待遇。管理期满,重新进行调整补充,原列拔尖人才根据考核结果,符合选拔条件的,可以继续选拔为拔尖人才;不符合条件或因其他原因需要调整的,不再列入拔尖人才管理。

科研项目论文范文篇6

一、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效能建设,深化文明创建工作

组织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党章等,践行“八荣八耻”,在全局上下形成了“抓理论学习,树工作新风”的局面。定期召开中心组学习会,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理论知识,参加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知识考试。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月活动、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有2名同志获得全省气象部门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动二、三等奖,“预测天下风雨大气候、创造家庭廉政小气候”廉政短信作品入选中国气象局《清风细雨气象新――气象部门廉政文化优秀作品集》(我省仅3件)。

以树形象、重服务、创业绩为重点,分三个小组开展“树形象、创一流”竞赛、考核活动,巩固提高良好精神面貌,引导职工规范各类行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办事效率,提升文明单位形象,推进气象事业新发展。

进一步深化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为社区、村文明创建提供人、财、物的支持。继续开展与贫困学生结对助学、与困难家庭结对帮困、捐衣捐款献爱心等活动。

二、增强服务敏锐性,努力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20*年,我局切实把做好春季和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作为气象服务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做到任务落实、措施得力。1月4日省委书记到*视察工作,我局提前5天准确预报天气,受到了县委领导的表扬。提前4天准确预报3月11日强寒潮过程,有效减少农业损失。五一前夕提前13天全程滚动提供一周气象服务,保障南北湖旅游节、八运会等活动顺利进行。同时加强蚕桑期天气的监测,连续1月滚动春蚕防氟一周预报,受到农经部门及农户的欢迎。准确预测今年1台风“珍珠”,及时启动县级台风应急预案,做好服务。全年共发《气象信息内参》80余期;通过短信预警平台发送气象信息90次;印发《*气象》和《农业气象》56期,森林火险等级预报80期。

三、贯彻国务院3号文件,致力构筑*防灾减灾体系

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加强防灾减灾的要求,我局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融入新农村建设,致力构筑县、镇、村三级防灾减灾体系,将全县各镇、村“农民信箱”联络员,村支部书记、村长以及社区主任300多人的手机号码,全部纳入县气象灾害短信预警平台,使灾害性天气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到达最基层,帮助基层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另外在部分建材行业安装了电子气象显示屏,显现科技效益。

同时加强气象防灾知识普及,提高社会预防自然灾害能力。接待500名中小学生前来参观气象台,县实验小学还专程送上“关注气象与生活,关爱儿童与未来”的锦旗。3月23日和妇联联合到百步镇举行“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专题多媒体讲座;举行县青联农林科技组、文教体卫组青联委员共商新气象活动,5月11日参加县第五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等活动,发放大量宣传资料。另外通过在县西塘桥镇中心小学设立首个“气象教育实践基地”,以及气象科技送入镇党委中心组学习会等活动,有力的推动全民防灾减灾教育。7月25日,何锋局长又为在盐海训部队官兵作了一堂海洋气候、水文潮汐、海洋战略等知识的多媒体讲座,获得好评。

四、气象现代化建设、科研和业务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县等效雷达预警系统初步建立,并在汛前投入使用,有效的预警了6月10日飑线及22日的雷雨大风过程。加强自动站、中尺度站及业务网络的定期维护,确保运行正常;并创新的在海塘强风站安上了全省中尺度站首个“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天气监测,提升服务能力。

抓紧实施绿色台站建设,搭建防灾减灾平台。气象观测站征地6.7亩,8月23日开工建设,即将于12月底按时启用。4月县政府主持召开原地扩建气象防灾减灾楼项目论证会、10月份召开用地协调会,减免有关规费,给予全力关心支持,确保项目顺利推进。11月初防灾减灾楼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年初对电视气象栏目进行全面改版,换上卡通主持人。气象网站功能进行了大升级,新增了气象节目视频、台风专栏、防灾应急手册等,点击率突破33万。

科研上,《*核电应急的气象技术研究》作为县科技局20*年度第一批计划科研项目立项。同时该项目也被嘉兴市局择优立项。《*县农业保险气象风险定量评估》获市局审核通过,《*沿海海面风力预报研究》即将验收。论文《*县农业保险气象风险定量评估》、《*地形雾的分析和预报》分别被全省业务技术交流会全文和摘要刊登。加强了气象业务质量管理和人员培训工作,严格业务质量考核。严格执行月质量分析制度,不断提高和巩固测报的业务技能。气象预报质量稳中有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县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得到完善,并由政府发文列入县专项预案。

五、推进依法行政,加强综合管理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行政审批和程序,加快了审批速度,办事窗口多次被评为月度“五星窗口”。针对性的做好防雷收费新标准的调整工作。进一步加强了防雷减灾和施放升空气球的日常管理工作。按照省市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3月初联合安监、公安、建设局发文对全县防雷设施进行检测,消除安全隐患。

继续加强办公管理、宣传和档案工作。坚持公共、开放的气象宣传原则,创新手段,极大提升了*气象的整体形象。积极为宣传工作创造条件,配备先进设备。海塘强风站安装“全球眼”,还吸引了县委报道组的眼球,并刊登在南湖晚报及6月20日*日报上(二版大副图片新闻)。

同时局注重加强*门户网站的信息更新,获得门户网站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档案上抓好记录档案清点清查工作,确保资料安全。

科研项目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医学知识;管理水平

1医院图书馆定位

医院图书馆一般用于医学相关图书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收藏,并提供医学书籍借阅功能的场所,为全体医院职工提供了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的直接交流空间,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学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医院职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并撰写相关的专业论文,还需大量的查阅医学专业的相关资料,实时掌握最新的医学的发展方向,因此医院图书馆作用也就显的尤为重要。除此之外,医院图书馆的馆藏资料对医院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生活也有一定的提高,促进医院持续发展的作用也越发显著。作为一名医院图书馆的专业管理人员,如何更好的提升医院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水平,更好的服务广大的医院职工是需要完成的首要工作。

2医院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院图书馆有着与医院其他部门完全不同的工作职责。它不像医院的门诊、专业科室等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属于辅助科室。因此在医院图书馆管理中经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2.1图书馆相对地位不高。在医院各部门中,图书馆相较于临床一线和教学科研的地位,并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医院在一些重要决策中,并未把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习惯性的认为图书馆管理工作较为简单、工作方式单一、事务性工作较少,工作岗位不重要,认为图书馆可有可无,图书可多可少,因而影响了医院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2.2图书馆管理经费短缺。由于医院需要不断的增加新的医疗设备,新的病房,而图书馆采购的相关医学图书文献资料价格也在逐年上涨,导致医院资金较为紧张,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到医院图书馆的建设管理中去。因此图书馆在图书资料文献刊物的补充,新的医学知识的更新,图书馆藏书数量的增加等多方面都收到很大的限制,使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无法及时更新、增补,图书馆的医学相关资料覆盖涉及越来越窄,与医院职工对医学专业知识的获取,科研项目论文对文献资料的需求的矛盾越发突出,给医院以及医院职工的发展造成了较大困难。2.3图书情报管理落后。随着数字网络化技术的发展,相较于纸质图书,电子图书也越发普及,但局限于图书馆建设资金有限,数字化网络的基础建设较为薄弱,电子图书普及率较低。现在医院图书馆的图书文献资料采集主要还是以订购、捐赠为主,图书资料的整理方式还是以传统的手工分类、汇编为主,主要信息存储还是以纸质材料为记录载体为主。鉴于医院图书馆采用这类传统的采购、整理、记录方式,给医院职工对所需医学专业知识信息的查阅带了很大的不便。传统的医院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医院职工对最新医学技术知识的需求,已经不在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医院的发展方向,更好的提供最新的医学信息知识,医院图书馆需要逐步向数字化信息网络化发展,并逐步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的管理方式。

3医院图书馆管理因采取的措施

3.1取得领导重视和支持。积极向领导宣传图书馆的发展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改变图书馆的管理方式,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让领导了解图书馆管理工作对医院发展的长远影响,获得领导的重视和信任,从而得到医院的建设经费的支持。保证医院图书馆经费的专款专用,不断提升医院图书馆在医院职工学习生活中的作用,保证医院图书馆与医院各部门同步发展,相互促进。3.2建立与医院图书馆相配套的管理系统。建立一个适合现代信息化发展的图书馆管理系统,通过管理系统提升图书馆图书管理水平,保证图书在图书借阅、信息更新、交流使用中满足医院职工对图书资料的基本需求。增加图书资料借阅方式,通过数字多媒体设备提升图书馆资料的使用率。让医院职工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更加的便捷,让图书馆管理人员在书籍管理过程中更加的清晰明确。3.3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组织医院图书馆管理人员多走出去,引进来。首先可以多参与图书馆管理方面的学术会议,吸收先进的图书馆管理方面经验;其次多与兄弟单位交流学习,学习兄弟单位图书馆管理人员在管理中的经验并运用到本单位的管理中来,相互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3.4采取学生自我管理方式。扩大医院图书馆面向的开放人群,增加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为在校学习的医学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为考研学生提供一个考研复习的场所,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可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的方式进行图书馆业余开放时间的管理,以便更多的对医学专业有兴趣的同学能够接触到医学相关专业的知识。

4结束语

通过对医院图书馆管理过程中问题的分析,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可很大程度上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医院职工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医院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徐绮庆.利用互联网管理系统开展员工私有医学图书共享服务探索[J].医学信息学杂志,2023,39(6):80-83.

[2]张月秋.刍议加强医学图书信息管理有效发挥医学信息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23,15(7):104-105.

科研项目论文范文篇8

第二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大、*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认真贯彻党的人才政策,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以对社会实际贡献和现实表现为根本依据,大力选拔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推进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重点领域中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他们的培养与管理,加速建立有利于发挥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积极作用的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工作条件,促进“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良好社会风尚的进一步形成,激励全县各类人才为我县实现“双争”目标和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的范围为本县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受学历、职称、资历、身份的限制,主要在科学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包括工、农、医)、管理(包括科技、经济、财政、审计、金融)、教育、新闻、文艺、体育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重点选拔在工、农业生产中直接从事科研、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第四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应坚持好中选优,优中拔尖;确保质量,宁缺勿滥的原则。

第五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人选应同时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事业心强,专业技术成果突出;

(四)自主创新,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五)奉献社会,在同行业中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

(六)年龄在50周岁以下。

第六条符合前款基本条件,近3年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推荐为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人选:

(一)获得过省(部)以上或市三等以上、县一等以上科技进步奖(科技技术奖)的主要技术完成人;

(二)获得过国家发明专利或两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的主要技术完成人,其成果转化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在引进、消化、开发、推广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中,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其技术处于市内领先水平,并取得显著效益;

(四)在县以上重点工程、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科技攻关项目中,担任研究、设计、施工的主要技术完成人或负责人,研究成果处于市内领先地位;

(五)在教书育人方面成绩显著,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事业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在全市教育系统中有较高知名度,所创建的教育教学方法取得良好效果且在同行中产生较大的影响,承担市级以上的课题,并有两项以上相应的成果,获得市级以上教育行政等部门荣誉称号的人员;

(六)主持县以上医学重点科研课题研究,医疗技术精湛,多次成功诊治疑难病症,成绩突出,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在全市同行中有较高知名度,在市级以上期刊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的人员;

(七)在文艺、体育、新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工作中,专业技术造诣较深作出较大贡献,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在市内有较高知名度;

(八)在专业技术管理(包括科技、经济、财政、审计、金融)等工作中有重大改革和创新,达到市内先进水平,所领导管理的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在全市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本人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人员;

(九)在其他专业技术领域作出重大贡献,在全市同行中有较高知名度,并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人员。

已被评为市级拔尖人才,获得省级专家荣誉称号和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不再作为县级拔尖人才推荐人选。

第七条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在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县委组织部会同县人事局、科技局具体组织实施。选拔程序为:

(一)公布条件。下发通知,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推荐条件、办法和程序。

(二)逐级推荐。人选的产生,一般首先由个人向所在单位申请(自荐);所在单位核实材料,征求单位职工意见;经单位党政领导集体研究确定推荐人选后,在本单位显著位置公示3天;如无异议,由推荐单位和被推荐对象填写《海安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人选呈报表》,连同被推荐者的成果证书复印件、实绩材料等,经业务主管部门(乡镇的由乡镇党委)审议同意后,由业务主管部门(乡镇的由乡镇党委)上报县委组织部。

(三)资格审核。县委组织部会同县人事局、科技局,对上报的推荐对象进行资格审核。

(四)组织考察。县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专家组成考察组,对经审核符合资格条件的人选进行考察,了解其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实绩和业务技术水平等情况。

(五)专家评审。海安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审委员会对参评人选进行分组评审,评审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评审会议必须有2/3以上成员出席才能召开,人选获得评审专家2/3以上的赞成票方为通过。

(六)社会公示。专家评审后入围的初选对象名单经县分管领导审定后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公示中反映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

(七)组织审批。经公示后的人选名单,由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批准。

(八)命名表彰。县拔尖人才由县委、县政府命名表彰,并颁发《海安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证书》。

第八条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有下列待遇:

(一)参政议政。各级党代会代表中专业技术人才代表,应优先从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拔尖人才的党员中遴选,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推荐,应注意从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拔尖人才中遴选;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对拔尖人才要量才重用,对适合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要大胆提拔;积极组织拔尖人才建言献策,发挥其在规划管理、项目论证等宏观、微观决策中的咨询作用。

(二)参与学科建设、学术活动和人才培养。各部门、各单位要发挥人才群体优势,提高组织程度,让拔尖人才直接参与重要科研课题、技术攻关的具体指导,发现并培养一批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加强重点行业、学科人才队伍建设。

(三)县级拔尖人才申报的科研项目,在同等条件下,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应优先安排,科研经费确保专款专用。有关部门和所在单位对其科研成果的开发应用,应在政策、经费等方面予以优惠和支持。

(四)保证县级拔尖人才办公、科研开发等必需的场所和设施。根据有关规定和实际需要,单位可以为他们配备工作助手,提供必备的办公设施及图书资料。

(五)拔尖人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时,可不受本单位岗位数限制。

(六)拔尖人才在管理期间,每人每月发给100元技术津贴,县财政负担1/2(由县委组织部统一发放),拔尖人才所在单位负担1/2(随工资渠道发放)。

(七)拔尖人才在管理期内,由单位每月补贴50元宽带上网费。

(八)对拔尖人才实行医疗保健和休假疗养制度。由所在单位办理有关医疗保健手续。县有关部门在3年管理期内定期组织他们进行健康体检,因病需要疗养的要优先安排,费用由所在单位支付。每年可安排1到2周的学习考察及休养时间。

第九条每届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期为3年,其主要管理措施为:

(一)协调服务。县委组织部会同县人事局、科技局对县拔尖人才进行综合管理服务,包括提出拟订和修改有关政策的建议,检查、督促、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有关待遇,组织推荐、选拔、考核、报批等工作。县发展计划与经济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公安局、卫生局等部门协助做好有关管理服务工作,所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日常管理服务。

(二)建立档案。县委组织部建立县拔尖人才业绩档案和计算机信息库。业绩档案包括:人员登记表;从事专业工作简要情况;获奖情况(证书影印件);著作及论文目录;组织、人事部门考核材料;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情况;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及奖惩等情况。并将所在部门和单位上报的其政治思想、业务工作、进修学习等方面情况及时存档,更新计算机信息库。

(三)目标管理。组织县拔尖人才从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结合所从事专业和单位、个人实际,在单位党政组织的指导下,制定个人3年工作奋斗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措施,所在单位应为他们完成奋斗目标提供相应的保障条件。

(四)跟踪考核。县委组织部对县拔尖人才进行日常跟踪考察,了解掌握其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和工作目标完成等情况,管理期满时,对拔尖人才进行全面考核。各单位、各部门每年对拔尖人才进行1次工作目标考核,对完成工作目标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奖励,并以书面形式向县委组织部报告。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要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拔尖人才及其所在单位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走访联系。建立联系卡,完善县领导联系专家学者制度。县委组织部、所在主管部门和单位领导也要与县拔尖人才建立联系制度,经常交流思想,掌握情况,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县委组织部要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把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工作列为领导干部科技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内容。

(六)宣传表彰。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大对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学习、宣传。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县拔尖人才,宣传新闻部门及所在单位要及时组织总结采访,采取多种形式及时表彰奖励,宣传他们的事迹,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

(七)培训教育。县拔尖人才的政治理论教育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组织他们学习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开展多种形式的联谊活动,引导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求实、创新、协作、献身的良好职业道德,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所在单位每年为他们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脱产业务学习或参观考察。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国内外的学术、技术交流。在安排出国考察或选派出国留学进修人员时,优先从中挑选。

科研项目论文范文篇9

我叫,现为文学院研究生兼科研秘书,负责历史系科研的一些具体工作。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对我来说,这既是一次交流的机会,更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下面我把这几年来做科研秘书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和不成熟的看法向大家汇报一下,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首先,我认为科研秘书工作的核心就是服务和管理。服务是管理的基础,管理是服务的目标,服务与管理互相渗透,密不可分。只有为教师做好服务工作,才能提高管理质量。我在树立了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基础上,工作中开始了从简单协作向积极参与转变。

我是年从吉林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后,留系从事研究生兼科研秘书工作的。当时对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并不十分清楚,院系科研秘书具体都做些什么,怎样才能做好,心里没谱,工作压力比较大。

幸运的是,我一参加工作就遇到了许多的良师益友。有学校社科处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和老师、本单位的师生,还有兄弟院系的同仁。他们善意友好地指导我开展工作,从科研政策,到一般工作技术。每当我取得些微进步时,他们就表扬鼓励我,对我出现的一些失误,他们就会及时指出,帮我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教我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帮助我改正,正是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使我很快适应并进入了工作角色,也正是他们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使我认识到科研工作的中心就是为教师服务。

工作初期,我认为科研专业化强,是业务教师自己的事,不像研究生工作,涉及到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科研秘书就是把学校社科处的相关信息传达下去,做好组织工作就可以。但随着工作的深入,时间的推移,从每份科研文件中,从每件科研成果的统计中,从每次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我开始思考一些问题,意识到科研秘书的服务工作并非只是上传下达,打表画格,收发材料,当然这些基础性工作是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服务中增强认识,提高管理水平。科研工作就好比一辆手推车,业务教师就像推运工,他们在推动科研水平的提高,但这时如果我们这些管理人员上去帮忙推一把的话,那车子就会前进得更快。同样,正确的科研管理方法就会给教师的科研工作创造一个很好的客观环境。在这方面,许多同仁为我做出了榜样。比如社科处自身的日常工作就很重要,可当我们遇到实际困难向他们求助时,他们都会毫不推辞。像边铁曾到我们院里办公室现场教我们如何操作新的管理软件,房华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解释一些软件的应用,帮助刻录光盘,小霍看到我们工作忙,一些事情就会直接找教师本人处理,不增加我们工作负担。正是他们这种为院系服务的实际行动让我们体会到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深刻地感受到被服务的温暖。院系主管科研工作的领导都由业务教师兼任,他们本身教学与科研压力就非常重,可他们为了全体教师的利益牺牲了个人时间。其它单位的同行们为及时沟通学校同老师的联系,不辞辛苦地将一些材料给相关教师送到家。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时刻激励着我,我开始意识到服务是根本,服务要周到。

在认识到服务和管理的关系后,我开始在具体的工作中落实服务与管理。

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与科研,而科研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科研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科研管理工作主要是成果管理和项目管理两大块。

成果管理主要是教师科研成果的统计,这是学校掌握教师整体学术水平的依据。科研成果的统计工作本身并不难,但需要我们做到细心全面。学校以往的社科成果统计是在每年的年底,所以我除了平时向老师了解他们和出版著作情况外,在年终之前都会提前提醒教师做好整理个人材料,等到学校正式布置下来时,就不会太仓促。

在社科成果统计过程中,我就要将成果统计的信息传达给每位老师,使他们了解到通过这项工作,学校将会对每位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方向有一个大体的认识,改变原来认为自己科研水平如何由学术界来判定,与学校管理部门没有多大关系的观念。对待中老年教师,我会提醒他们不要漏报;对年青教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我就会向他们解释学校组织成果统计的原因和对他们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项目申报是科研管理工作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对教师个人的影响十分大,它会促进教师科研领域的拓展、延伸或转变,为教师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支持教师进行对外学术交流和最终科研成果的出版,扩大学校、专业及教师个人在学术界的影响,提高学科整体进步。因此每到项目申报时,我都会倍加仔细。

项目申报的过程十分繁琐,材料组织也很复杂,一些项目如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的立项十分困难,教师往往在投入很大精力后遇到申报失败的结果,有时就会使教师产生厌倦心理,导致在这些重要的项目申报时并不十分热心。我就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师采取不同的办法。

老教师:动员他们积极申报各级各类项目,帮助他们进行表格的打印工作,并对其中一些技术性问题如经费预算、时间安排等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建议教师将自身科研方向同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结合起来,将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研究生吸纳到项目组中,这样既锻炼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也使项目的梯队年轻化。

年青教师:我会向他们讲述项目对科研的促进作用,及时将各类项目信息转告他们,向他们介绍各类项目的特点,评审方式。相对他们来讲较难立项的项目,比如国家项目的申报,就会劝说他们从申报过程中学习一些申报技巧,积累经验,了解国家、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使自己的科研工作能够同学术界研究接轨。等到申报教育部、省和学校项目时,我会动员他们认真组织项目论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如果申报失败,就会鼓励他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有意识地在自己的科研优势方向多发论文,积累科研成果,为下一次的申报做好准备。

学校近年设立了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这就为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提供了一定的科研经费,为教师的进一步研究创造了条件。历史系近两年青年教师功读博士学位的人很多,我就经常向他们讲解学校的这项政策,并注意有关立项的具体安排。

在项目批准后,就是项目的中期管理和结项等事宜。在此过程中,我会积极配合社科处,时刻关注教师项目进展情况,做好项目的中期检查。在规定的结项时间之前,我会询问教师能否按时结项。如果不能,就会根据具体情况提醒老师提交延期结项申请报告,如果教师因公在外,短期内无法回来,就会同社科处沟通后办理相应的延期手续。确保项目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在做好科研成果和项目管理的同时,我还注意做好科研成果评奖工作。在评奖过程中,我会根据我所掌握的教师科研成果发表情况向他们提出建议,动员他们积极申报。

平时工作中我注意不断学习,学习业务知识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科研秘书工作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业务水平的提高也需要时间的积累。在我刚参加工作那年,正赶上社科工作的几件大事:国家项目申报、二一一工程验收、八五社科总结和九五社科规划。面对这几件大事,对于我这个刚从事这项工作的新秘书来讲,无从下手,自己也感觉压力很大。这时社科处和系各位领导以及其它院系的同事给了我很大帮助。社科处的领导和老师们将申报项目、成果统计以及各种评奖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耐心细致地告诉了我,系里主管科研工作的主任向我详细地介绍了各专业、各个老师的特点和学术专长,同行们还教给我一些工作的窍门,这些对我尽快熟悉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我能够顺利地开始进行科研管理工作。通过国家项目申报使我明白了项目申报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二一一工程验收使我对历史系在职和离退休教师的科研成果有初步的了解,通过对八五社科总结和九五社科规划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认识到成果是基础,项目是动力。

由于我是历史学专业毕业生,这使我从事本学科的科研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优势。工作空闲时,我会到资料室翻阅一些专业期刊,了解史学科的科研动态。老师来办公室的时候同他们探讨一些学术界的新趋势,这些为科研管理工作打下专业基础。

在熟悉本单位下各专业的研究特色和学术专长后,我就针对二级学科发展的各自特点和现状,采取不同管理方法。比如中国古代史专业近年在各级项目的课题指南中立题较少,我就向教师建议在选择申报项目类别时考虑自选课题和自筹经费两种形式;专门史专业的研究重点在东北地方史研究方面,我就在平时注意东三省区域性的学术动态;世界史专业的研究需要扩大对外联系,我就动员年轻教师通过网络等各种形式开展同国外的学术交流。在传达和布置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我会尝试将自己的理解和建议告诉他们,使老师们即时了解学校和国家有关科研的各种动态,这样,我同各位老师建立了友谊,取得了教师们的信任,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圆满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学习先进管理方法对我们来讲十分重要。我在大学期间学过有关微机操作的一些基本知识,工作后,我意识到现代化的科研管理将给日后的工作带来很大改变,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先进的管理手段,着手整理八五期间教师的科研成果,并找老师进行重新核对,建立起成果管理库。应当提到的是系里对我此项工作给予了很大支持,在教学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给我配备了最好的微机以便工作。同时社科处的同志也反复教我管理软件的操作。这为我对科研进行现代化管理打下了技术基础。随着学校建立区域网,教师家中微机得到普及的发展,我开始在日常办公时对每位教师反复宣传网络在科研工作中的优势,帮助他们建立电子邮件信箱,教他们学习一些网络知识和操作技巧,将学校的一些文件和表格通过邮件的形式发给他们,鼓励他们进行网络传送的尝试,这样几次下来,老师们逐渐意识到网络所具有的快速、准确的特点,开始采用这种办法进行科研工作。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我个人的工作强度。社科处的办公主页公布后,教师又通过它对学校整体的科研工作有了整体了解。几年来,我的科研管理经历了手抄本到打印件到无纸办公的转变。

我在担任科研秘书的同时又兼任了历史系的研究生秘书。随着科研管理的深入,研究生的业务学习管理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从最初的简单的教学和科研管理向引导转变。研究生在学期间主要侧重专业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针对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不同的思想教育。历史学是冷僻学科,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不如热门专业,这就使一部份学生产生了毕业后不愿从事专业研究的念头,对他们,我会鼓励他们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拓展其它领域的学习。对于有志于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学,我会向他们介绍本单位的优势学科和每位教师的科研长处,提醒他们注意在学期间同各位老师多加联系,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努力发表科研成果,为将来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总之,我觉得我在科研管理工作中主要是做到热心为教师服务、改善科研管理手段、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协调好科研工作和研究生工作这几项。

科研项目论文范文0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训质量保证

1、实训形式

建立一系列高水平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实施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进行校内外实训,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零距离”教学。围绕专业的教学与实训需要,建设有基础课程实训工作室与核心课程实训工作室。在建立校内系列专业实训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形成实验与实训、基础与专业、校内与校外梯次布局、相互衔接的实训基地,构筑“校内校外相互补充”教学的合理体系。

(1)建设校内工作室的实训体系

按照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实训教学环境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应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实施建设与专业配套的艺术设计工作室群。实训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进行,让企业参与指导学校专业建设和实训课程开发。学校定期派教师或实训管理人员到企业了解最新技术信息和提供技术服务,形成实验与实训、基础与专业、校内与校外梯次布局,相互衔接的实训基地,构筑“校内校外相互补充”的合理教学体系,为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

(2)走出校园入企业

学校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企业提供适用人才,让学生在校期间结合学习直接到社会企业进行实训,积极向企业学习与交流,使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活动完全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教学目的。另一方面,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等新科技方法首先是在社会企业中得到应用的,让学生直接面对社会企业生产前沿,能第一时间能学习到新的东西。

(3)邀请企业进入学校建立研发机构

院校邀请企业把其事务所或研发中心(机构)入驻院校能使教学课程结合企业产品开发项目进行,学生实训可直接受企业派出人员和教师的具体指导,实训条件以学校工作室为主。院校与行业、企业在合作的基础上可联合进行课程开发、实训教材开发,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形成科学的分配和管理,以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这一系列专业配套校内、校外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能保证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需要,同时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结合,为全面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质量保证和走上社会后的就业起到重要作用。

2、制定可操作的规章制度

(1)实训目的、目标

实训教学的目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培养社会、企业所需要的熟悉职业生产实践的应用人才。根据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教学大纲和企业要求的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职业技能,为日后学生进入社会就业服务;实训目标是使学习知识技能与企业工作实际和要求的“零距离”。

实训目标:一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生产的技术、技能。

二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熟悉社会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知识。

三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规律。

四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为以后就业做好必要的准备。

(2)实训项目、科目

艺术设计专业种类繁多,实训项目各异,但总体而言应包括下列三种实训项目:

一专业基础技能实训(针对专业技能要求设定)

二是模拟企业产品研发程序、生产过程实训(选择典型或一般性产品开发设计程序)

三参与企业产品开发生产实训(直接参与企业产品开发、生产过程)

实训项目模块化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课程教学应以本专业总的培养目标为主线,以专业课程群为基础,以项目模块的方式开展。即以学生完成某个具体综合项目为目标,将完成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划分成几大类,每一门专业课程必须解决相对应的某一类问题,具体以实际生产“课题”为规定。

实训项目的主题式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课程应以主题为中轴,围绕实训教学主题而展开,在系统论、学习理论与教学论引导下,以实训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运行中,驱动师生围绕主题互动。

在实训科目上应有两个原则:一是实训科目内容必须涵盖专业关键技能点的应知、应会训练;二是实训科目随实际实训项目课题灵活调整设定。

(3)实训内容规定

一是掌握基本专业工作方式、方法;

二是掌握基本专业技能;

三是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工作程序;

四是对本专业生产加工做到应知、应会。

(4)实训管理方式

为了保证实训教学质量,实训的管理方式上实行二级管理,总体由学院统一调控,但各学科实行系主任负责制,由系主任总体负责,各工作室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师与实训管理指导人员。工作室人员队伍包括:从事工作室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工程及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并配有工作室一整套的管理规章制度,各工作内容的工作室应分别根据实际情况,由具体负责人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共同制定严格、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定人、定时与随时检查执行情况,确保实训教学质量得以实施。

对工作室的仪器设备、材料、低值耐用品等技术物资按工作室的有关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工作室评估标准和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重点实验室评估标准,除按要求进行定期评估、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

各实训工作室由实训教辅专人负责日常管理,任课教师参与和协助管理。

除此以外,在学生入企业实训管理上,学校与企业签订实训合同约定权力与义务。实训企业必须制定实训培养计划、安排企业导师、落实项目内容,项目内容主要根据学生的实践制定实训课题与内容,采用“项目制”与“主题制”,使学生能得到实质性训练。实训中采用项目管理和技术双导师制,日常管理由带队教师主要负责,企业人员协助的方式进行,确保学生在外的实习质量。

(5)管理人员职责

实训工作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工作室人员队伍包括:从事工作室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工程及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工作室工作人员与教师、管理干部一样是学院教学、科研的基本力量。工作室工作人员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岗位职责,遵守法规制度,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团结协作,积极完成各项基本任务。负责实训课教学的教师和实训技术人员,必须熟悉工作室的各种设备和工具的功能,具备正确与熟练的操作技能及维护方式,并具体负责对工具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每次课前应依据实验指导书,结合实情,认真备课。

为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根据工作室的岗位职责,定期对工作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室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予以表扬和奖励,按学院规定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对不遵守安全规程造成损失和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员按学院规定给予处理,工作室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规和制度,定期检查防火、防盗、防爆、防事故等方面的安全措施,确保实训教学的安全与质量。

3、实训教学质量控制

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因此实训教学改革具体体现是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训教学要体现应用性和适度性,强化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在对实训教学质量的控制上采用三段制教学模式。首先是实训前的准备工作安排,指导教师精心编制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认真制定实验、实训计划表。其次是在实训中间阶段做好实训的教学与辅导工作,用单独辅导与实训抽查等结合的办法来实施教学。最后,在实训结束后,提交学生实验、实训报告与成绩。不仅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也为今后的实训教学提供资料。

(1)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开展教学的依据。在教学大纲中要根据学科发展方向和明确实训教学课程的目的、任务及要求,各门实训课程都应有规范化的教学大纲和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大纲的内容必须清楚课程的定位和实训的目标、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2)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为了科学进行实训活动秩序、步骤进程的规划,实训教学的计划必须根据《实训、实习的教学大纲》和实际实训科目,对具体的时间、空间进行合理的专业教学规划,使实训教学做到主题明确,有步骤的进行。

(3)教案

课前教师认真钻研本课程的要求、教材、教参与分析学生情况,在头脑里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教学环节和方法的表现形式,预先设计好教学方案,认真填写好教案。教案编写应体现根据实训内容、形式要求等进行科学的准备。教案是否实用、是否符合实训教学实际与突出主题性,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对教学质量控制与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切实防止实训教学形式和内容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控制好教学质量。

(4)实训地点与时间确定

根据专业课程大纲的实训要求,认真确定具体的实训地点与实训时间。实训地点的选择应该本着切合实训目的,舍远求近,方便管理和合理节约为原则,同时要符合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训练教学大纲要求,分为校内实训与校外的实训,校外实训学生要充分考虑好交通的方便性与基本的住宿、生活条件,实训时间确定应按实训内容、形式、课程、目的等灵活科学的进行安排。

(5)实训地点场地要求:

地点场地安排应有符合实训技术要求的房舍设施及环境,要有足够数量、配套的仪器设备。除在企业工厂车间进行实训外,建立一定数量的模拟企业实际环境的实训工作室或生产型实训车间,实行教室与实训工作室或车间的一体化,模拟企业生产、管理环境的实际进行课堂教学,使其课堂教学能与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实训教学场地的“全真化”。

(6)实训时间要求

实训时间根据专业课程与大纲的课程要求,合理安排学生实训的内容与时间比例,并制定详细的实习专业课题所需的时间计划进度表,确保实训时间的正常开展。

(7)阶段检查与跟踪

建立有效的实训教学质量保证和实训监控体系,对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保证实训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规范实训教学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学院对实训教学工作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实训中,根据实训要求应做到实训初期、中期、后期个阶段检查与跟踪。

做好阶段检查与整个过程的跟踪。认真落实实训教学质量保证监控体系,是保证实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实训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训教学质量的监控过程同时也是研究实训教学质量如何提高的过程。在整个实训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过程中,应实行“教师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

①、根据《听课评课制度》,制定听评课计划。系领导及教研室主任、教师经常性地深入课堂(含实验实训场地)听课,开展“教师评教”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情况,不仅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促进了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②、在学生进行实训过程中,建立分阶段检查制度,并做好相关的记录。通过检查与跟踪把握学生实训的主题方向,掌握学生实训的进展状况。细心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学生考核工作,确保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

4、实训教学服务与管理

为更好的保证实训教学的服务与管理,除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外,还应辅以表格法、观察法、询问法等来进一步完善实训的教学服务与管理。

其中,表格法具有在实训前规划的功能、在实训中的管理功能、实训后的档案功能。是指利用简明特点的表格方法来分析学生实训的时间与课程类型,确保学生得到全面的实训技能。指导教师在实训前,也利用表格法安排工作计划,使实习顺利进行。实习结束后,利用表格法可使各实训教学文件完整归档,为以后的实训教学总结做好循环性的质量保障。除此以外,还可利用表格法对工作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实训活动基本要求和规律制定各种常规表,如:质控进度、评估表以及根据实际实训项目要求制定相应的各种质控表等是实训教学管理中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观察法是在学生实训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实训的动作规范、操作技巧等,通过观察的方法分析与了解学生在实习中常出现的问题,有问题做到及时解决。运用观察法可以客观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实训中的实际情况,以便及时和正确对学生调整实施“因材施教”与“对症下药”的教学活动。通过观察法还可发现,反映在管理和相应软硬件等设施的不足与漏洞,以便及时调整和完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