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口服药物治疗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口服药物治疗

    

    目前,我国临床使用的口服降糖药有五大类。

    1.磺脲类口服降糖药 包括三代。第一代:甲苯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第二代: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第三代:格列苯脲。

    2.双胍类口服降糖药 苯乙双胍(降糖灵)长期使用有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可能性,目前基本不用。二甲双胍,又名盐酸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格华止,均为不同厂家的商品名。

    3. a-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如阿卡波糖(拜唐平、倍欣)。

    4.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药) 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5.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 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

    (一)磺脲类口服降糖药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品。

    1.作用机制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SUS)的基本结构包括磺酰基和2个辅基,磺基与脲酰基的结合决定其降糖作用,而辅基的种类决定了各种SUS药物降糖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SUS与位于胰岛B细胞膜上的磺脲类药物受体(SUR)结合后,关闭ATP敏感钾离子通道,细胞内的钾离子外流减少,细胞膜去极化,开放钙离子通道,细胞内钙离子增加,促进胰岛素释放,其降血糖作用有赖于尚存在相当数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B细胞组织。此外,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SUS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改善胰岛素受体和(或)受体后缺陷,增强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故可能有胰外降血糖作用。

    2.适应证及服药方法

    (1)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单纯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4周后,血糖仍高者,可首先选用磺脲类降糖药。

    (2)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双胍类药物、a-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噻唑烷二酮类药后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胃肠道反应不能耐受者,可加用或改用磺脲类药物。由于磺脲类药物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可使患者体重增加,因此,不作为肥胖患者的首选药物。

    (3)磺脲类降糖药均在餐前半小时服用。

    3.副作用

    (1)低血糖反应或低血糖昏迷:格列本脲尤其严重,应从小剂量开始,老年人慎重使用。

    (2)少数患者可发生变态反应,如皮疹、多形性红斑等。

    (3)氯磺丙脲、格列本脲等偶见肝功能异常。

    4.禁忌证

    (1)对1型糖尿病患者无效:因为1型糖尿病B细胞严重破坏,磺脲类药物对B细胞的刺激无效,反而会加重残存B细胞的负担,促进其衰竭。

    (2)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进行大手术,或伴有晚期糖尿病肾病、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均要用胰岛素治疗,不选择磺脲类药物,如原来在使用者应停止使用。

    (3)妊娠或哺乳的患者禁用磺脲类药物。

    5.注意事项

    (1)不能重叠使用磺脲类药物,因其不但不能增加药效,而且还会增加副作用。

    (2)从小剂量开始用药,按血糖控制情况调整用药,一般用到亚剂量。若效果不好,应联合其他类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

    (3)磺脲类药物以餐前半小时服用疗效最佳,因为服后1.5小时药效最强,而餐后1小时血糖又最高,故两个高峰重叠就可以取得更好疗效。

    (4)妊娠及哺乳妇女禁忌磺脲类药物。

    (5)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二)双胍类口服降糖药

    1.作用机制

    (1)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与外周组织胰岛素受体的结合。

    (2)抑制肝糖异生和肝糖输出。

    (3)增强外周组织(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氧化,并加速无氧酵解。

    (4)延缓葡萄糖从胃肠道吸收入血,可降低餐后血糖。

    (5)其他:双胍类还具有增加纤溶活性,调节血脂,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生长。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显示,二甲双胍不但可长期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并可明显降低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及患者的总体病死率。

    2.适应证及服药方法

    (1)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运动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者,二甲双胍为首选用药。

    (2)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磺脲类控制不良,双胍类药常与磺脲类药合用,磺脲类药诱导胰岛素分泌增加,有利于双胍类药增强胰岛素活性作用的发挥。老年人宜选用半衰期短的磺脲类药,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3)双胍类药常与胰岛素合用: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用胰岛素治疗时未能达标者,可联合二甲双胍,通过增强胰岛素与靶器官受体的结合,并加强受体后的作用,从而发挥协同作用。同时,双胍类可拮抗胰岛素体重增加的副作用。

    (4)双胍类可用于肥胖的非糖尿病患者、糖耐量低减的干预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3.副作用

    (1)胃肠道反应:腹部不适,口中有金属味,恶心,厌食,腹泻,约20%的服药者会出现这些症状。餐中或餐后立即服药可大幅度减少这些副作用。

    (2)乳酸性酸中毒:二甲双胍引起乳酸性酸中毒者少见,但肝、肾功能受损,心、肺功能不全及贫血缺氧严重者,服药后仍可能发生。

    4.禁忌证

    (1)有急性糖尿病的合并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禁用。

    (2)感染、手术等应激情况下禁用。

    (3)明显的晚期合并症(视网膜病变、肾病),心、肺疾病伴低氧血症者禁用。

    (4)妊娠、哺乳等均不能用。

    (5)偶尔出现皮疹。

    5.注意事项

    (1)宜小剂量开始:最小有效剂量约500mg,一般为每次250~500mg,每日服3次。降低血糖的最佳日剂量,UKPDS推荐为2 000mg,中国人体重较轻,1 500mg足够,在2 000mg 范围以上无额外益处。

    (2)二甲双胍一般宜在餐中服用,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降糖作用可持续5~6小时。降糖作用一般在1~2周出现。

    (三)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1.作用机制 这类药物有阿卡波糖,通过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a-葡萄糖苷酶(例如麦芽糖酶、淀粉酶、蔗糖酶)而延缓糖类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2.适应证及服药方法

    (1)单独使用:对饮食疗法不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高者,可单独使用阿卡波糖(拜糖平)。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每次25~50mg,每日3次。服药4周后,空腹血糖明显改善,餐后血糖下降更明显。根据血糖可调节剂量,最大剂量为每次100mg,每日3次。

    (2)与磺脲类药物合用:阿卡波糖与磺脲类药物联合可加强治疗效果,尤其是当服用磺脲类药物餐后血糖下降不理想时,加用阿卡波糖可有明显的降低餐后血糖效果,两者有协同作用。

    (3)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单一药物不能控制高血糖者,对保护胰岛B细胞的功能,缓解高胰岛素血症,降低胰岛素抵抗非常有益。

    (4)阿卡波糖与胰岛素联合使用: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尚未达标,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治疗,其结果会使餐后血糖显著下降,胰岛素用量减少,且伴随三酰甘油下降。由此可见,阿卡波糖对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有明显的辅助作用。

    (5)用于糖耐量低减的干预性治疗:几乎所有2型糖尿病都有糖尿病的前期糖调节受损(IGR)的阶段,a-葡萄糖苷酶抑制药针对餐后高血糖,有延缓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从而阻止糖耐量低减(IGT)发展为糖尿病。

    3.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为胃肠反应,例如腹胀、腹泻、肠鸣音亢进、排气增多。单用此药不引起低血糖,但若与SUS类药物或胰岛素合用,仍可发生低血糖。一旦发生低血糖,应直接使用葡萄糖处理,进食双糖或淀粉类食物无效。肝功能不正常者慎用;胃肠功能障碍者,如消化不良、结肠炎、慢性腹泻等忌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18岁以下儿童也不宜使用。

    (四)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1.作用机制 噻唑烷二酮,也称格列酮类药物,主要作用是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故被视为胰岛素增敏药,主要用于使用其他降糖药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有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可单独使用,也可与SUS或胰岛素联合应用。此类药物有曲格列酮、罗格列酮和帕格列酮。曲格列酮因可引起严重肝损害,先后在美国和欧洲停用。

    2.适应证及服药方法 主要适用于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和IGT患者,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合应用,与胰岛素合用可增强胰岛素的疗效。一般认为,胰岛素抵抗越明显的糖尿病患者,服用此类药物疗效越好。

    3.副作用 曲格列酮的临床监测中发现多例严重肝损害,导致肝移植或死亡,因此被美国FDA禁止使用。但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经数千例观测未发现有肝损害。大约5%的患者使用后出现水肿,特别是与胰岛素合用,水肿发生率可达3%~16%,这主要与水、钠潴留有关,因此有使充血心力衰竭恶化的可能,故心功能3~4级的糖尿病患者,心脏射血分数<40%者,不推荐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4.禁忌证 此类药物不用于1型糖尿病以及有严重急、慢性并发症者,肝肾、功能不良的2型糖尿病,及妊娠、哺乳期的2型糖尿病。

    (五)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

    1.作用机制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是一种氨甲酰苯甲酸衍生物,与磺脲类药物一样,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但在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与磺脲类不同,它与胰岛B细胞膜上特异性蛋白结合,通过关闭胰岛B细胞膜上的ATP敏感的钾通道,快速的增加餐时的胰岛素分泌均数。该类药物不进入细胞内。而格列苯脲是增加全天的胰岛素水平。体外试验表明,在没有葡萄糖时,此类药物并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即空腹状态无促分泌作用,防止对胰岛B细胞过度刺激,保护残存胰岛B细胞的功能。与格列苯脲相比,不同浓度的瑞格列奈及低浓度那格列奈能明显的减少B细胞的凋亡。此外,此类药物对心血管K-ATP通道作用极少,因此不影响心肌的“缺血性预适应”。此类药物还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非酯化脂肪酸水平,从而降低脂毒性。

    2.适应证及服药方法 主要适用于胰岛B细胞有一定功能的2型糖尿病和通过饮食控制、运动、或其他口服降糖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可单独使用,也可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其用药原则是“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

    3.副作用 轻度低血、短暂的视力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如腹泻、呕吐等)。

    4.禁忌证 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