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我的大学规划十篇

江之@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我的大学规划十篇

我的大学规划篇1

大学三年可谓是人生最宝贵的三年,这大学三年我们将逐步的从学校走入社会。学习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书本上的学习。而是一个广义的,不仅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习怎样与人交往,怎样提高自己的能力,怎样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这三年将会使我们的能力突飞猛进。但就现在现象来看,大学三年下来有的人收获了满满的一筐,成为了社会上优秀的人才,而有的人却所获无几,浪费了大学三年的大好时光。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很有必要在大一的时候就将自己三年的学习计划一下,想一想以后自己将怎样去走好自己的路,怎样能充分的理由好这大学三年的时光,使自己迅速的成长。但把大学三年的计划一下子定的很详细并不可能,我只能把大学三年简单的定一下自己努力的方向,以后每学期要总结一下自己的当时的具体情况,把一个学期的具体的计划定一下,学期末总结一下,检查自己完成的怎么样了。现在我仅将自己大学三年的总的学习计划一下。

大一:打牢地基。观念上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脚踏实地学好基础课程,特别是英语和计算机。在大规划下要做小计划,坚持每天记英语单词、练习口语,并从大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学下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修读双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并尽早做好资料准备。大一的学习任务相对轻松,可适当参加社团活动,担当一定的职务,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交流技巧,为毕业求职面试练好兵。大学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思源湖畔、光彪楼里,时时飘来美妙的音乐。各类大小社团所推出的活动络绎不绝,只要你在校园逛逛,回寝室时便会发现手里捧着一大堆海报、传单。这儿一个报告,那儿一个音乐沙龙,东边一场篮球赛,西边一处美食节。其中你择其一二参加可以帮助你缓解学习的压力,舒缓自己情绪,又可以广交朋友,走进大学的社团身份,对将来人生多元化有百利。

大二:承前启后。在这一年里,既要稳抓基础,又要做好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准备,并要把一些重要的高年级课程逐一浏览,以便向大三平稳过渡。这一年,手中应握有一两张有分量的英语和计算机认证书了,并适当选读其它专业的课程,使自己知识多元化。可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如下乡、义工活动,也可尝试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单位兼职,多体验不同层次的生活,培养自己的吃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大学是一个施展表现你的才华的大舞台。好好利用它,也是一个任务。怎么说呢?有人说:"社会经验道义后社会上去培养也来得及,现在读好书不就行了么?"我认为这是各误区能力的培养其实不是一朝一夕的。就比如语言能力,我们从小就开始训练,对么?但你可以说——我现在的语言功底、交际能力非常出色了么?很少有!即使我们平时一直在培养的东西尚且如此,更何况工作能力呢?它常需要一定呢?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把握大学里这个机会充条件,一定时间空间的。

大三:奋起直追扬帆千里。主动加深专业课程的学习,大三是到了快要把自己抛向社会的时候,因而要多向师兄师姐打听求职信息、面试技巧和职场需求情况,请教写求职信、个人简历的经验,并在假期开始为自己心目中的职业进行实践。关注关于专接本的考试资讯,尽可能多渠道地搜罗各种资料。现在就是专接本考试冲刺期,落足功夫,争取把目标拿下。同时,在为自己的前途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毕业论文这一关更是马虎不得,这是对大学三年学习的一个检验,要对自己负责,不能“剪刀加浆糊”就糊弄过去,想想被评上优秀论文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啊。相信如果大学前两年我都能认真践行自己的计划,大三就是我收获的季节了!

我的大学规划篇2

[关键词]主体性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教育

[作者简介]张健(1968- ),男,安徽宿县人,中国计量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3-0095-02

德育论认为,教育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所谓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以社会标准及道德规范为依据,自觉、有效地调节、规划、控制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活动。①引导学生提升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是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一、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一)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②,即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教育功能从工具性向主体性的转变。因此,教育要以主体性为出发点和归宿,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手,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激发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绩效。这就要求高校关注和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二)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生活中的主体,教育要认可学生发展的积极倾向,支持学生的自主选择,承认其绝对的发展性和相对的环境约束性,积极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使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我、感知环境、评价社会,对自己的行为更加负责、更加坚持,遇到困难更有恒心和毅力。因此,从自我决定的角度来看,要培养人格健全、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也要求高校关注和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三)自我导向学习理论

自我导向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结合自身实际和需要,有计划地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寻找学习资源、运用学习策略、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方式③④。它包括把自我作为教育对象进行的一切自我教育活动,所以已经超越学校教育内容的范畴,而是广泛地发生在社会环境当中,它更强调学习者学习的反思性、实践性。因此,从自我导向学习的角度来看,也要求高校关注和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二、依托“规划与认识”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基本构想

(一)“规划与认识”的载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高等学校已经普遍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其核心技术是“规划”,关键是“认识”。即通过大学生对自身性格、兴趣、价值观以及对职业环境、社会环境等的认识,理性地作好决策,制定出生涯规划;同时,通过生涯规划的过程,更好地促进个体对自我、环境以及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认识―规划―认识―规划”是一个动态螺旋式的渐进演化,同时也是反思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文章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即“规划与认识”作为自我教育的有效载体,引导大学生立足学校,面向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实现自我教育。

(二)“规划与认识”与“自我教育”的关联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学生,其内容包括人生发展、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与“主体性教育”“自我决定”和“自我导向学习”等理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技术要求相一致。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还具有“认识”的功能以及“调节、控制”等辅助技术手段,能提供“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平台,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自我教育和认识反思。因此,可以得出“规划与认识”和“自我教育”相关联的结论。根据两者紧密关联的特性,可以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路径选择。

(三)依托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路径设计

根据自我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主体性”“实践性”技术要求,我们找到了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可实现路径――“规划与认识”,即依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体系和路径具体见96页图)。具体来讲,在常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我们更加突出地围绕专业、行为、心理、思想等四个层面指导学生展开“认知―实践―反思―认知―实践―反思”螺旋式四维规划与认识活动,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水平,并通过观测分析与监督反馈环节,适时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绩效进行评价和督导,提高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水平,从而最大化地调节、规划和控制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依托“规划与认识”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技术要求

(一)“规划与认识”的内容选择

波斯纳认为“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反思会促进自身的成长成熟。因此,依托“规划与认识”进行自我教育,应立足学校,面向社会,可以把职业世界、求职之路和创业教育等常规的教学内容揉进专业认知、实践认知、心理调适和思想感悟四维“规划与认识”实践模块,在“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引导学生去调节、规划、控制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

1.专业认知的规划与认识,在专业层面实现自我教育。充分认识自我,并充分认识职业与外部社会环境,以及评估自身性格、兴趣、价值观同专业的结合度和可持续发展性,然后就专业认知进行规划和认识。专业负责人要从学生入校开始,每年一次,大一到大四循序渐进地专题辅导,其他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则在平时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专业思想,形成合力。“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当学生能够不断地自主摸索专业信息和知识、探求专业与职业的结合点和发展性的时候,其职业生涯规划才可持续,生涯定向才会有效并得以实现,才会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

2.实践认知的规划与认识,在行为层面实现自我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专业与职业发展需要,广泛进行课内实践环节学习、课外科技活动等,在实践中提升理论水平和职业素养。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必须做好实践认知的规划与认识,抓住主要矛盾,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两方面重点突破,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搭建解决问题的条理框架,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培养自我教育的迁移能力,其他次要矛盾则有所取舍、有所侧重。

3.心理调适的规划与认识,在心理层面实现自我教育。要特别关注情商发展,主要针对心理稳定性、受挫和抗压等心理素质方面进行规划和认识。心理调适的规划与认识,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听,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找,让学生自己去思,发现心理问题的根源,辅导员搭好台,让学生自己“唱戏”,从他人助己,到自己自助,再到帮助他人,互助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关怀和帮助同伴去实现目标,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4.价值观校准的规划与认识,在思想感悟层面实现自我教育。规划和认识的内容涉及思想政治、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价值观诸多方面,以社会需要为尺度衡量自身能力,以社会道德为标准把握行为规范,以社会进步为取向确定人生目标⑤,通过阅读进步思想的书籍,以及结合思政类课程、学术论坛和报告会等文化活动,进行主体式的认识和反思,“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呼吸”大学求是创新的科学精神,“品尝”大学推动社会进步的学术成就,感知学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自我教育。

(二)“规划与认识”的主体差异区别

1.要区别年级差异性。规划与认识通常按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阶段区别进行,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和内容⑥。一般来说,大一重点在于达成认识自我和认识环境;大二重点在于进一步明确人生观、价值观,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订切实有效的学业行动计划;大三重点在职业生涯定向;大四侧重于就业前的职业技能训练、就业心理调整和情绪调动。

2.要区别生源差异性。进行规划和认识的时候,要特别关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增强他们的规划意识,引导他们进行规划实践,强调自我效能的培养,建立正确的能力观和效率观。

3.要区别性别差异性。荷兰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招聘决策中的一些积极品质和男性印象有关,性别刻板极大地影响了女性对学业目标的期待和工作动机。因此,要关注性别差异,有意识地帮助女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业目标,并提高女大学生的能力自评水平,帮助女大学生学会面对社会刻板期待。

(三)“规划与认识”的过程控制

现代管理学理论的人性观认为,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即人做出各种行为的时候总会考虑个人的付出和收益,并倾向于做那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事情。也就是说,无论是成人还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都存在一个博弈的过程。要使学生切实地执行职业生涯规划,必须通过监督和反馈控制“规划与认识”过程。

1.动态观测。专业层面观测的内容包括专业认可度、到课率、自修率、作业上交率、考试及格率、学业绩点等。实践层面观测的内容包括专业实践活动(课内实践教学、学科竞赛、课外实验实习、科技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会、社团、暑期社会实践等)参与情况;心理层面观测可以采用量表问卷;思想层面观测可以从学生平时的言谈举止和行为表现定性分析其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素养。

2.评价监督。根据观测数据可以评估自我教育的绩效,分析判断学生个体对四维“规划与认识”模块的投入度。教育者和管理者要根据观测数据,结合学生的规划和认识,细化管理,利用评价和监督的技术,帮助学生找出主体差距,明确发展方向,并针对威胁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进而更好地调节、规划、控制学生在专业、实践、心理以及思想等方面的活动。

3.反馈控制。根据观测数据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个体对四维“规划与认识”模块关系处理的适应性,对于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过高或偏低期望及时进行修正。通过科学校准,合理调整奋斗目标及其实施措施,以保证学生个体在四维“规划与认识”模块中的期望指标循序渐进地提升,使得自我教育得以有效执行。

[注释]

①吕云峰.高校德育必须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2):56.

②张天宝.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0(8):16-17.

③方丙丽.自我导向学习――成人学习的有效途径[J].教育探索,2011(8):57.

④杨明.大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非理性解构[J].教育探索,2011(8):19.

我的大学规划篇3

在班会的开始,老师打出了幻灯片,上面写着几个红色的大字,“说说我的梦想!”

于是,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一个接一个按着学号的顺序,上台去演说自己的梦想。

陈舒淇的演讲最具激情,她发出了豪言壮志:她要改变中国漫画!她说:“我的一生只用三个词来概括,出生,绘画,死亡。

其他同学的演说也很精彩,大多希望自己取得好的成绩,能考上好的大学。

随后,老师给我们看了两个真实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是关于他的高复同学柳万军,一个是他的大学同学龙湘林。他们在艰难的环境里,在比别人都后面的起跑线上,一步又一步的前行,坚持不懈。龙湘林说: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不是很聪明。但我就是对认准的目标非常执著,也就是有点痴。

每一段人生都会有所起落,但是无论人生的道路如何的崎岖和坎坷,重要的是不要放弃自己,放弃梦想。努力过才会无怨无悔。每当我的人生遇到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时,我总会想起关于自己的三个故事,然后又重新焕发出奋斗的力量,继续前行。对于前方,我们的路还很长很长,对于成功,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攀登。但值得我们高兴的,不是我们所到达的何种高度,而是我们在抵达每段高度前那充实的努力拼搏。相信自己吧,如果人世有所谓的命运,那么就让我们自己来选择我们自己的命运!

1.进入大学,就是一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你的所有过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张白纸,

这是你最好的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时候,改掉以前的缺点,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应该

以全新的形象出现。

2、“我是谁?”这是一个角色定位和角色认同问题。对“大学生”这一角色,如果模糊不

清,就会出现角色错乱,大一、大二就会变成高四、高五;而如果认同不自信,“uni

versity”则成为“由你玩四年”,大学人生有可能成为“大混人生”。

3、“我来做什么”、“该怎么做”,这是个主题定位和态度问题。大学的主题是什么?是

单纯求学,两耳不闻窗外事,还是修身求学,一心追求真善美?是做单一型人才还是当复

合型人才?是被动求学还是主动奋斗?选择不同,最后文凭的含金量决然不同。

4、“我到哪里去”?这是个定向问题。进入大学,前途选择并没有结束。将来是赶快毕业

直接工作,还是考研究生继续深造?将来是进入蓝领、白领还是金领职业层次?不管怎样

选择,改变命运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成功的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头脑的人。

5、经常给家里打个电话,始终记住:儿行千里母担忧。

6、很多事情别人通知你了,要说谢谢,没有通知你,不要责怪,因为那些事你其实应该自

己弄清楚。

7、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如果在大学里还把容貌当作重要的东西而过分重视的话,可能不会

吃亏,但是早晚会吃亏。可能,很可能,也可以说是一定有可能。

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千万!记住我这里用的是千万!!

9、每个星期一定要抽时间出来锻炼身体。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有效地选择吧!就像我一样

,从大学开始踢足球,现在30多了依然坚持。(本人准备50挂靴嘿嘿!作者:三峡在线 注

)好处多多。

10、你可以有喝醉的时候,我们可以接受,但是你要明白和真正的朋友一醉才能让伤心事

方休,否则,你只会是别人的谈资和笑柄。

11、面对不公平的东西,不要抱怨,你的不公平可能恰恰是别人的公平。所以,你不如去

努力的奋斗,争取你自己最合适的公平。

12、如果你四年内很少去图书馆的话,你就等于自己浪费了一大笔一大笔财富。所以,经

常去那里,随意翻翻,都有收获。

13、男人,你长的可以不帅,但你这个人可以帅,而且,那才是真正得帅。(当然,女人

也是同样得道理)所以,不必在穿着打扮上花太多心思。 4、大学可能有真实的爱情,但是记住只是可能。很多时候他们是因为别人都谈恋爱而羡

我的大学规划篇4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对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关系到大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课程,然而,现在大多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清楚的认知甚至不清楚职业生涯规划为何物,这就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及毕业去向问题,得过且过,在毕业后择业及就业是没有目的的盲目选择,使得学生所学不能有效发挥,用人单位不能满足需求。由此,高校应提高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程度,让学生更好的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爱好与特长的生涯路线。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在未来就业和创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大多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及重视程度都比较低,现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

1、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在未来就业和创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很多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这点,对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导致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缺少理性的判断和思考。学校和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使学生不能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使学生对自我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到位导致学生对职业规划教育没有更多的了解,这种认识不到位直接影响学生对未来的规划,使学生面对多种职业时比较迷茫,难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大学生对规划不重视,从而使学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无法在短时间内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1]

2、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评估不准确

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对自我评估不准确,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依据,学生必须要根据自身的个人情况和社会实践经验等进行自我评估,如果自我评估不准确导致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好高骛远,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影响到学生未来长远发展。学生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他人对自我的评估,能够更加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但是在实践中学生往往对自我分析不准确没有从客观的角度评价自我,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对自己没有综合评估自己,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产生迷茫不自信的心理。

3、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

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学校和教师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急于求成,过于功利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当前大学校园中出现考研热、出国热、考证热等,导致学生盲目的高攀追求,不仅影响到就业,还影响到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和选择,大学生规划不明确导致自己不能根据自己的专业做出职业规划,[2]很多授课教师不是专业的职业指导专家,不能为学生做出科学的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内容上没有明确给学生做出指导,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引起重视并引导学生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3]

1、加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

一方面要加强学生自我认知及客观评价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清楚客观的了解自身能力水平及d趣爱好,同时,学校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让学生全方面的了解职业生涯为何物更彻底的明白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自身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优势和作用,将学生就业指导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中,确定必要的学分,能够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建立一个目标明确针对性较强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从而通过职业规划课程使学生明确就业的方向,摆脱迷茫不自信的就业心理,学校要加强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帮助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和具体步骤,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质量。

2、贯彻落实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基本理念

学校和教师要贯彻落实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基本理念,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建设,让学生更好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独特鲜明的理念,学生要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要根据个体能力、个性、兴趣等制定,大学生职业规划具有系统性,学校和教师要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建立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生涯目标,从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贯彻落实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念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侧重点进行规划。

3、大学生自我评估要客观,同时开设职业规划指导课

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对自我进行客观的评估,提高自我认知的水平,这就需要对自我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也就是对自己客观的评价,从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便于准确地为自己定位,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明确自己要选择的职业,同时学校要开设职业规划指导课,避免学生盲目就业,将职业生涯规划课设置为必修课,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职能和作用,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目标的规划,通过职业规划课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明确就业的方向和目标,使学生尽早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有意识地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完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和步骤。[4]

三、总结

当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比较迷茫,因此学校要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从而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适应性、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3.

[2] 郑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

[3] 李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68-72.

[4] 李士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09.

我的大学规划篇5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整合,模式

1909年,美国青年律师佛兰克.帕森斯著作《选择职业》的出版,标志着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理论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职业指导经历了重大的转变,职业指导由指导向职业生涯发展辅导观念的转变,即将教导式的职业指导方式变成更加人性化的、强调发挥被指导者作用的职业生涯发展辅导。生涯发展理论提出使生涯规划理论逐步由是由静态的、一次完成的职业辅导向发展的、多次完成的职业生涯发展辅导转变[1-3]。随着生涯辅导理论的不断发展,生涯教育活动逐渐兴起职业生涯发展,生涯规划理论在指导学生就业、职业生涯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学科和视野对职业生涯规划、生涯规划的研究和实践的研究进入到新的阶段怎么写论文。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在社会经济技术日益革新的大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大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和实施职业生涯的过程中也面临多种选择,需要考虑自我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以及它们的综合。大学生如何有效的整合对自己有利的资源和信息,找准自己的坐标和方向,科学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还缺乏合理模式,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拦路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中遭遇“整合”难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整合模式

简单地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确定发展目标和途径,根据社会发展和自我发展现状调整发展策略实现自我职业发展的一种策略和安排,是个体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动态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已经是当前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职业生涯发展,发展自我,更好的适应社会,可持续的发展和实现自己人生目标和理想的重要理念、技术和途径。这要求大学生对自己全面了解,对社会的发展趋势,环境的变化,自我目标的调整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确定自己生涯和职业发展方向,掌握生涯规划的技术和方法,系统、科学合理的、针对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整合是建立在以往的生涯发展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自我发展现状,社会发展情况,教育资源现状,综合确定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策略,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规划途径并积极实施的系统的整合模式。(如图1)

图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模式

历史经验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的基础职业生涯发展,大学生对职业、职位、社会、社会角色、家庭、自我认知、决策方式等都受到历史经验的影响和制约,已有的生涯发展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基础性和经验性影响。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是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核心资源:一是现在自我的性格、兴趣、技能、特质、发展动机等大学生自我资源现状;二是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过程中受到的自我教育、家庭教育、高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资源现状;三是当前的政府政策、企业发展、家庭发展、社会发展现状,这三方面的资源的互动结合共同构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怎么写论文。

合理地整合历史经验和发展现状,采取有效策略,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途径。大学生通过客观科学分析面临的社会形势与资源,合理使用自己的教育资源,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把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大学的学业目标结合起来,结合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科学规划大学学业,有助于降低失落感和挫折感,产生积极的上进心,从而增强自我发展的主动性。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和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实施过程中不断重复这样的一个模式,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发展。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模式的主要内容包含历史资源的整合职业生涯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整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策略的整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途径的整合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职业生涯规划历史资源的整合

舒伯(E.super)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形态”的研究结果,认为生涯发展是一连续不断、循序渐进且不可逆转的过程,并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成成长、试探、决定、保持和衰退五个阶段。大学生已有的生涯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和成绩,对于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将产生重要影响。主要包括大学生对于社会、职业的认知和了解,大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技能的技能和训练,大学生已经取得职业成绩,大学生的职业兴趣的开发,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职业性格的发展等内容,包含了社会文化的背景、遗传、个人的教育经验、家庭关系与社会资源的综合作用和影响。

(二)职业生涯规划现在资源的整合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个人经历、特质、技能、性格、兴趣、发展动机等组成的个人品性技能等特征职业生涯发展,二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政府政策及行为、企业或者行业发展现状、家庭环境及发展、社会发展现状及趋势等社会资源,三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学习和教育资源,包括家庭教育资源、学校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内容怎么写论文。这三个方面内容以大学生个性特征为主体进行有机整合和整理,以大学生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生涯发展整合能力为主线进行有机整合,为更好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进行有机互动,共同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准备。三方面资源的互动和整合过程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如何选择和实践最优策略。

(三)职业生涯发展策略的整合

职业生涯发展策略是大学生为实现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而要选择和实践职业生涯规划的总和,具有引导性、方向性、独特性、可操性等特点,大学生们应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自身方面的特点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策略及方案,分析达成职业目标所需的条件,尔后确定具体的行动策略和措施,从而选择出最佳的行动路线[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策略的选择和整合是一个不断对社会观察、体验、思考,对自己内省、体验和追求的过程。职业生涯发展策略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己为本的整合策略职业生涯发展,大学生在整合资源规划自我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以个人历史资源、特征、兴趣、技能、自己拥有的社会资源、教育资源为主确定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整合自我、社会、教育资源规划职业生涯发展。第二类是以家为主,以家庭发展为主确定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目标,再整合自我、社会、教育资源规划职业生涯发展。第三类是以社会发展为主的整合策略,以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为主,确定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目标,再整合自我、社会、教育资源规划职业生涯发展。

(四)职业生涯发展途径的整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包含目标、途径、内容、行为等诸多内容的有效整合怎么写论文。发展方向和目标资源的整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是一系列主动性的规划和努力,具有方向性。人的发展包括多个方面的发展,从需要层次理论来说,有多个方面的需要,那么那些需要是最重要的需要,必须要实现的职业生涯发展,那些是次要的,可以不一定实现,不同的理想、目标在那些职位上能够实现,需要系统地整合理想和目标,分析具体的实施途径和方式。实施途径的整合,围绕生涯规划目标有多种实施途径,选择哪种实施途径对于自我是最有利和最容易实现的途径是需要在充分进行多种途径比较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机整合。内容的整合,职业生涯发展内容具有多元性、多层次性等特征,将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内容有效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途径、时间、环境等进行有机整合和协调安排,做出最优的内容安排。行为的整合,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中需要进行多种职业生涯行为来实现,哪些行为时必要的,在生涯发展的时间段上实施何种行为时最有效需要整合分析。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整合管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合内容的管理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从职业生涯发展现状管理、过程管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等四个方面入手。

(一)职业生涯发展现状的管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整合涉及到个人发展途径的选择和实施,包括自我资源的发展和整合,教育与发展资源的发展和整合,历史经验和资源的整合等内容。包括历史的我,找到自己成长经历的历史背景、历史文化、家庭环境才能更好的理解现在的我,引导未来的我;个性的我,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质,具体表现为不同的兴趣、性格、理想信念、发展动机等等;社会的我,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社会中我的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对自我发展的影响如何;理想的我,我自己希望自己发展为什么方向;家庭的我,我的家庭环境如何,我所在家庭如何发展对于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教育的我职业生涯发展,我拥有哪些教育资源,现在取得成绩如何等等怎么写论文。只有全面和客观地分析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与实施的现状和历史才能更好理解现在的我,引导未来的我,实践理想的我。

(二)过程管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调整的发展过程,受外部环境变化和自我实践成果的综合影响,整合管理应该以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和实施途径和轴心,对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过程进行细化,并设定分阶段实施方案,并及时进行评价和调整,有效进行过程管理。

(三)目标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实现自我价值和发展的过程,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阶段的目标和内容,这些目标和内容是相互衔接和配合的,对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目标进行分解,规划和设定分阶段目标职业生涯发展,并实施目标管理,有效的保障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施[5]。

(四)时间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生涯发展过程的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发展过程,不同的生涯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生涯发展任务和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要进行分阶段生涯发展管理,有效细分分阶段生涯发展目标和内容,实施时间管理,有效保障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整合历史经验、发展现状、策略选择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本身也是动态的,加强对它们的研究,争取从中找到一个科学的模式,这将对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产生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宣文.《学校发展性辅导》[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曹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整合[J]. 教育前沿,2007(1):

[3]李迎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经典文章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

[4]王声平,傅小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及策略探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5]刘华利.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探索[J]. 社会科学家,2009(5):

我的大学规划篇6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武汉;大学生;就业;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7016303

1 引言

武汉,作为全球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自2011年至今一直享有这一名号,有超过115万名大学生分布于全市88所高校之中,目前每年约有30万毕业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然而,庞大的在校生数量也意味着巨大的毕业生就业压力,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能否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决定了能否将巨大的就业压力转化为优势的人才资源。基于此,了解武汉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在校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时发现与总结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而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于引导武汉大学生就业,帮助省市充分整合、运用人才资源具有重大意义。此外,作为“大学生城市”的典型代表,研究武汉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特点,也将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改进职业规划教育,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就就业。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特点

2.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也被称作“生涯规划” 、“人生规划”或者“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大学生在校期间,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自身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是大学生对其毕业后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其学习、其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其最终退休。

2.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普遍存在的倾向与特点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积累性地调查与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存在某些倾向与特点:①在职业能力的自我评估上,许多大学生存在高估或低估的倾向,呈现出明显偏差;②在职业信息的了解上,大学生们过于关注职业是否符合自身需要,却忽略了职业要求与自身素质的匹配程度;③在职业准备的投入上,大多数学生比较被动。

3 当前武汉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现状

针对武汉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本调查组采取问卷采访相结合的形式,向12所院校分发360份问卷,其中一二三本院校及高职院校各三所,每所院校30份,共形成有效问卷351份。此外,通过采访的形式询问了已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相关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在经过统计分析问卷数据,结合采访结果后,武汉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呈现如下特点。

3.1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目标不明确

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在“所学专业是否为自主选择”、“本科毕业后有无明确规划”、“毕业后就业目标是否清晰”等问题上依旧有为数较多同学给出否定答案(如表1),反映出武汉市部分高校大学生在竞争就业机制里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对自身和对社会环境的认识,面对就业表现出逃避或者被动接受的情形。此种表现除应归咎于部分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缺失以外,僵化的教育模式也应承担相应责任。武汉属中部城市,中部省市发展起步晚,思想相对保守,90后大学生自小学起,教育强调的依旧是升学,而忽略了对学生自主人格的培养,上小学目的在于进入好的中学,进入好的高中的目的则是进入一流的大学,而对于进入大学之后的目标如何则是可有可无,忽略了关键的自主人格塑造,导致了主动意识和独立思考的缺乏,致使部分大学生习惯于随波逐流和被动承受,职业生涯规划趋于利益(如表2)。

3.2 院校级别对大学生就业信心影响较大

依据在武汉市内各大高校的调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半左右在校大学生有长远的目标,对于自身将来的职业有初步的预期,但很少有短期的、具体的和阶段性的目标。一方面有目标雏形,另一方面又不制定出具体实施计划,按部就班、缺乏信心是大多数大学生面对职业生涯规划给出的答案。依据调查结果,这种心态依据院校级别不同,呈现明显差异,以武汉市一本院校为例,从三所级别不同的高校反馈出的,学生对于竞争就业的信心存在明显差别(如图1)。

面对竞争就业的现实和多数企业招聘对大学级别的倚重,非知名高校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时易进入自卑消极、低估自身实力与潜力的误区,产生逃避和畏难情绪,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不仅只反映在武汉高校之间,也是一种社会性的问题,社会对学历、对院校级别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面对职业竞争的信心,增加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难度,从侧面来看却赋予了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独特意义。

3.3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完善

在问卷调查中,针对当前武汉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状况的相关问题得到了充分反馈,超过六成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于大学第五学期之后,而几乎所有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持续时间只有一学期,超过八成的受访学生表示从未去过学校就业指导相关机构,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流于形式,实际作用不明显,另有22%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本校是否存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构,此类数据反映出当前武汉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整体上,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度不够,教育实际意义不强;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教条,对于实际提高大学生自我规划和竞争求职能力意义不明显;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形式单一,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率;

(4)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过程的反馈和促进机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课程结束后就基本结束,没有周期性的反馈和长期指导。

3.4 其他问题

武汉市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对其自我规划和自我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其中既包含有国家(城市)发展状况、地区之间发展差异以及产业之间发展差异。

(1)目前面对高消费普遍存在的城市生活,大学生在面临就业的时候更加注重经济效益,这种导向在上大学选取专业,大学自我规划和毕业后寻找工作的过程中都普遍存在,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难以对此固有的观念产生影响,大学生规划自身盲目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忽略应当考虑的其他因素,如自身综合状况和经济发展的转变。

(2)地区发展差异体现在大学生自我规划能力和竞争就业的信心上,来自经济发达区域,如一线城市和江苏、浙江等开放度较高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地区的学生对自身发展自主意识更强,对未来就业更有信心。此外,这一类差异还体现在武汉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定自我目标的时候,具体来说,占接受问卷调查总数68%(239人)的同学决定去到或者有意向去到一线城市或者开放程度更高的地区就业,反映出了部分武汉在校大学生盲目趋从的职业生涯规划趋势,自身缺乏独立的、系统性的判断。

(3)目前产业间的发展不平衡对武汉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对于就业后压力主要来源的预判调查中,54%(190人)的受访同学表示来源于高房价,20%表示来源于赡养父母,26%表示将来自于抚养子女。由此可见,当前房地产产业的发展趋势已经影响了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的信心,成为他们对未来规划的一大担忧。

4 针对武汉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建议

4.1 教育机构逐步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机制

武汉市面对此类问题,应发挥其全国教育中心的优势,以大学为载体, 整体规划,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培养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者,从大学生面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态度入手,着力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规划的信心,使学生从入学开始便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相教育的知识;丰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内容与形式,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体素质;建立专门的职业咨询室,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营造校园自我规划、自我塑造的氛围;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职业规划实施反馈与促进机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更要要求实践的实效。

4.2 大学生增强自主意识与知识技能培养,主动规划职业生涯

在校大学生应当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积极应对职业生涯规划和竞争就业机制的现实,认清自我并正确看待自我;应将自身发展与城市和国家发展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为自我规划赢得社会基础;在校大学生更应培养广泛的兴趣及技能,面对激烈的竞争能有足够的资本参与其中,获得更多主动性优势;此外,在校大学生更应当树立正确的自我规划价值观和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避免从众和金钱至上的职业规划取向。

4.3 政府带领制定合理优惠政策

政府对于大众的引导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完善好国家、城市发展的大前提下,投入资源,带领制定合理的大学生就业促进措施,引导正确的社会思想潮流。政府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其措施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增强大学生自我规划意识、树立正确的自我规划取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 结语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促进大学生自我规划与塑造、提升大学生就业率、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从武汉市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可推知全省乃至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体状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责任方并不只是大学教育、学生个体这些显性因素,社会思潮、发展差异才是更深层次的推手,所以理想状态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依赖的更多来自于全社会的关注与共同的投入。问题已被鲜明地指出,与之呼应的建议也可归纳得知,因而各界共同的行动才是完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所期待的。

参考文献:

[1]孙国胜,刘时新,张惠丽.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宋怡宁.浅析武汉市科教优势与人才优势的转化[J].群文天地,2010(1):72~73.

[3]蔡前锋.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自信度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2(2).

[4]雷 速.就业问题的区域性差异分析[D].成都:四川大学,2005.

我的大学规划篇7

关键词:学业规划;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74-02

一、引言

大学生的学业规划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全新理念,是一种新型的人才成长观念,它是指大学生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从自身特点和兴趣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大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实施方法[1]。大学生学业规划对于刚入学的大学新生来说是第一堂必修课。目前,国外(如美国、英国和日本等)某些高校的教学计划中已经将学业生涯规划辅导教育列入必修的课程,并始终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作好大学生学业规划不仅有助于大学生自我定位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活的质量,为职业前途作好准备。因此,有效引导大学生挖掘和认识自己的特点,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学业规划意义重大。

二、现状分析

通俗地说,大学生的学业规划就是大学生在认识到“我是什么样的人”基础上,通过大学的学习和发展后“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自我认知是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前提,目标的制定则是学业规划的核心。大学生只有在全面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兴趣,性格,全面思考当今社会需要和个人责任感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有效的学业目标,并激发内心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效能,为今后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2]。

通过对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本科生的调查和访谈发现,大学新生在制定学业规划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自我认知能力差,导致学业规划目标趋同或脱离实际。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实质是铺设一条从现在的我到将来的我的桥梁,需要大学生在认真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性格特点、能力特征、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家庭经济情况等前提下进行自我定位,从而确定今后一个较长阶段内的奋斗目标。但是,目前很多大学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制定出“远大”的目标,而在执行过程中部分学生又缺乏耐力和毅力,遇到困难就放弃计划和目标,最终结果往往是在困难面前消极逃遁,随遇而安。

2.学业规划目标太过泛泛,缺乏具体性。大学生学业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发地去思考和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明确自己的责任。有的学生在制定目标时仅仅将学业规划概括为“认真学习,过好每一天”、“广泛学习,活出意义”、“学业上有所成就,生活上充实度过”等等,这种学业规划目标是对自己未来没有严肃认真思考和不负责任的表现,无法改变学生无所事事的状态,无法真实地落实到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根本起不到自我管理与规划的目的,这样的学业规划只是一张白纸。

3.学业规划缺乏阶段性。大学生的学业规划目标与学习生涯相呼应,包括总体目标和阶段分目标。为了能够实现总体目标,必然需要制定多个阶段性的分目标来给予保证。大一为试探期,这个阶段的任务首先应弄清楚我怎么样,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明确自己将来可能面临的职业选择;大二为定向期,逐步规划自己的未来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并努力尝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大三为冲刺期,考研的要全身心准备,就业的要考试提高求职技能,搜集人脉信息;大四为分化期,可以检验自己制定的学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学习及生活准备是否已经充实[2]。只有明确学业规划的阶段性目标,才能实现总目标。

4.学业规划缺乏专业性,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认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3,4]。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并不是根据自己的特长及兴趣来选择所学的专业,或者听从长辈和老师,或者是调剂,有的甚至想转专业。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决定了很多学生在进行学业规划时不能依据专业来科学合理的规划。

5.学院或学校层面缺乏具体正确的引导。当前高校在“学分制”的管理模式下,对于学生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学业成绩、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级建设、社团活动等几个活动,忽略学院或学校层面的正确引导教育,还没有形成学业规划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教育模式。尤其是对于大一新生,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开设一门针对大一新生的学业规划引导方面的课程,学生对学业规划的理解也比较模糊,根本起不到学业规划在大学四年生活和学习中的真正作用。

三、对策

1.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指导学业规划的能力。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工作队伍的主力军,也是指导学生学业规划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或班主任大部分未进行过专业培训,与学业规划相关的理论知识有限,且平时拥有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和教学任务,直接影响到学业规划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校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制定出一套适用于大学新生学业规划指导的制度和相关规定,并通过一系列培训等工作,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专业性、有效性,培养一批具备学业规划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队伍[5],其对于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学业规划具有重要作用。

2.提高学生进行学业规划的意识。大一是大学生活的起步,也是直接影响大学四年最关键的时刻。如果大一时能够客观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认识,明确大学期间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等问题,对其以后合理地制定职业规划能够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但实际是很多大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就逃离了高中时代的“苦海”,不需要埋头苦学,认为“大学是恋爱的天堂”,“大学是睡觉的摇篮”;还有同学则是突然脱离了高中时代的“保姆式”学习,面对新环境和新的学习方式显得比较迷茫,不知所措。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学业规划的制定使大学生迅速明确学习的目标,变被动为主动,量身定做出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通过阶段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总目标。

3.加强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大一新生在进入大学生活后,首先必须弄清楚自己属于哪个类型的人,起点是什么,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明确自己想往哪方面发展?可以往哪方面发展?鼓励新生利用SWOT或霍兰德理论等方法来正确地认识自己,全面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和能力等,客观的评价自己能够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在社会中适合担当什么样的职位?应该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具备什么样的能力?避免盲目地制定学业规划。只有这样,才能量身定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业规划。

4.明确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到大学,面对新的学习方式和丰富的课余生活,不知道如何驾驭自己的时间,也不知道除了学习还应该做些什么,面对未来显得十分迷茫。大学生应该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加强对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的了解,明确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因此,大一新生在入学时,就应该有效地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设计,从起点做起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明确自己将来对个人、社会以及国家的责任,以便更好地迎接社会挑战。

5.加强大学新生对专业的认识。由于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导致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一无所知,甚至都不知道毕业之后会从事什么类别的工作。因此,急需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新生的专业教育,让大学新生对所学专业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并邀请资深的专业教授来介绍专业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使学生对自己和专业的未来充满热情和信心。同时,也可以通过新生研讨课这种开放式课堂,让学生自主去了解学校、学院、专业的相关知识,增强专业兴趣,明确专业学习目标。

6.正确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业规划。学校可以通过聘请专家或者从事心理咨询和职业生涯指导方面的专业教师等担当本科生的学业指导工作,并依据不同阶段大学生的特点,采取集中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辅导员或班主任必须协助新生意识到学业规划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全面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优势、特长和不足,制定出明确、合理的学业规划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并监督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执行学业计划,指导学生对学业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总结和分析,及时修订自己的学业目标,真正充分发挥学业规划的作用。

四、结论

大学生学业规划是制定职业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合理有效地制定学业规划是成功度过大学生活的保障。一份科学有效的学业规划必须建立在大学生正确自我认知和全面思考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具有合理性和前瞻性。而其能否真正发挥作用,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涯和职业规划提供有力的指导作用,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执行能力,能否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分目标,并逐步变为现实。因此,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应该在学校、老师的科学指导下,认清自我,增强自我学习的意识,通过学业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实现自我价值,保证顺利完成大学学业,适应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温多红,姚苗苗.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国际借鉴及目标有效性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10):76-78.

[2]杜联合.我国高校大学生学业规划研究现状及其思考[J].大学教育,2015,(05):27-29.

[3]刘志英.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业规划调查研究――以福建省某高校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4):30-31.

我的大学规划篇8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及对策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日益受到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战略选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择业以及个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大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使大学生在充分熟悉自己在职业选择上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选择合适自己从事的职业领域,从而真正拥有自己特色的、合理的职业定位。

(二)有利于明确大学生自我的职业奋斗目标。在对自身的职业素质有一个清醒熟悉的基础上,职业生涯规划的下一步就是要确定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越早开始越好,每个大学生从踏入校门起就应该开始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的发展设定长远目标,并制定好大学每学年的短期目标。

(三)有利于确保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大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可以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自己职业发展的地域范围,把握好自己的职业定位,保持平稳和正常的心态,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标和理想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努力。制定好了规划,还要有具体的行动方案,按照既定的目标,付诸于行动,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有效性。

(四)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熟悉社会。任何计划的制定都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个人的因素,也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工作起步较晚,适合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探索、引入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尚属新鲜事物。由于观念上的差距,专业人员的缺乏,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相关的理论实践,也制约了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自我认识不足。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职业生涯规划比较淡漠,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对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及今后在职业中的发展缺少系统的思考和准备。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根本没有意义的,对待工作的态度越来越现实,在职业选择与追求目标上凸显经济价值最大化,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及投机心理,最为关注收入水平、工作条件、福利待遇等因素,盲目就业,频繁跳槽。自我评估是进行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由于缺乏科学的测评方法和必要指导,学生的自我分析内容不够全面、途径单一,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容易理想化,不能客观评估自己的特质,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优劣势,对自我认识仅仅停留在兴趣爱好、性格、特长、优缺点等方面,未涉及情商、职业价值取向、职业的适应性等。

(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模糊,职业准备不足。职业生涯规划决定着大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并根据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出相应的教育决策,但是不少大学生缺乏清楚、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对未来的职业选择目标模糊。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从不掌握工作信息,临近毕业更是盲目投寄简历,期望广撒网来提高命中率。职业准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职业素质、娴熟的职业实践能力、求职的技巧和礼仪等。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做好了职业准备,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大学生就业教育准备不足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因素。由于缺少职业实践经验和求职方法和技巧,造成缺乏自信,就业机会来临时机会不能及时把握,加重了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压力。

(三)实践环节薄弱,对职业环境认识不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缺少实践环节,对职业环境了解不够深入。职业环境包括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用人单位的情况、工作岗位要求等。由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普遍缺少实践环节,尤其缺少高质量、有效的社会实践,没有深入到社会中,导致不少大学生高估自己的能力,缺乏对外部职业环境、职业需求的充分了解,在职业选择、自我定位上普遍具有盲目性。大多数学生对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只是被动的了解,忽略了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对于职业选择的重要意义。不少同学对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公司文化以及岗位要求等方面的了解程度不够,这也将影响到大学生作出正确的职业决策,导致大学生不适应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或者工作作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素质、能力不甚满意。由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十分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历,很多大学生盲目获取工作经历,将假期和课余时间用在打短工做家教、担任业务员或促销员上,社会实践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不协调,社会实践缺少方向性,学生只注意到了社会经历的多少而忽略了对将来职业的意义,没有考虑到社会的实际需求,最终陷入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议及对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各方面应该共同努力,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切实提高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水平,引导大学生合理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一)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队伍,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职业生涯规划队伍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基础和保证。高校要不断充实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通过人才引进、定向培养、聘用兼职人员等方法组建一支具有较高专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队伍,并实现工作的常态化与个别化相结合,开展职业指导、咨询和服务工作,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水平。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高校应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为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等,训练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抗挫折和承受压力的能力等。通过典型案例的示范功能提升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信心和对职业人生等问题的高层次思考。引入职业测评手段、做好职业咨询工作,通过科学的职业测评,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我(性格、兴趣、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专业化的职业咨询,从而有效地解决学生的职业困惑。

(二)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灌输,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高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教育宣传力度,使大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主动地、热情地、负责地参与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中来。可通过主题班会、大型讲座、职业规划主题活动潜意识地为学生灌输有关职业规划知识,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规划的有关活动。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上,要着重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产生对职业规划活动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职业规划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具体情况,根据大学生不同的年级特点,分阶段、分侧重点的为大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求职面试技巧等多方面的指导。高校有责任帮助大学生树立自我成才、自我管理的职业观念,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帮助自己了解职业,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强化职业规划咨询与测评工作,提高学生认知能力。针对目前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不能够正确的认知评价自己等问题,必须加强职业测评体系建设,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水平。要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就是要全面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特长、性格、学识等,明白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等。只有在全面准确的把握自己之后,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才有效。要加强测评建设,高校要积极选择适合自己学校情况的测评产品,增加测评的信度和效度,建立一支专家型的测评队伍,给测评对象以公正、科学的测评指导,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正确认知自己。由于在职业咨询辅导过程中,职业测评是基本依据,不是唯一依据,还需要凭借业咨询活动中心的咨询活动,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出判断,两者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评估效果。

(四)增加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对职业环境的认识。要引导大学生积极投入职业实践,同时在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要增强职业针对性和目的性,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职业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根据当前的职业环境有目的的构建与职业环境相一致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职业岗位需求变化对职业规划的影响,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职业规划。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全面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从而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交流与合作,为学生争取到一些见习岗位,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规划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得到检验。学校还要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使校企联合培养和订单式培养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服务。大学生自己也要勇于走出校门,主动参加用人单位的兼职实习活动,在实践中不断使自己成熟。

参考文献:

[1]曲振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吴薇,刘继亮.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4).

我的大学规划篇9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信息化管理 就业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一个人对其步入社会将从事的职业及其发展道路的规划和设想,是在对影响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定位,确定事业奋斗目标,进而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个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1]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很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还是比较模糊,对自身的定位和未来的职业方向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学校对这方面所提供的指导和服务也不尽完善,极少数同学能在大学期间对其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合理的管理,所以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认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己经迫在眉睫。

1.现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1学生自我认知不明、自我定位不准

对于刚熬过高考的大一新生来说,还未改变高分数的学习目标。在自我认知仍不成熟,专业和将来的职业定位也不清晰。随着知识的累积,在认知上有所提高,但对于自身性格、兴趣、技能、价值观等这些动态因素仍不能很好的把握。在认知不明、定位不准的情况下进行规划,学生容易造成所学非所用、所愿非所能等问题。

1.2学生自我规划管理自主性不强

大学生特别大一大二学生的职业意识比较薄弱,没能较好地综合分析自身和外部环境。现今90后的大学生虽有个性做事有冲劲,但持续性差、自主性不强。就笔者所在学校的调查,学生在大一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后都很少在大二大三继续做规划管理,除非专业目标和职业定位十分明确,但这些只是少数。久而久之,在大四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容易冲动盲目地就业,无形之中增加自身的就业压力。因此,学校应想方设法让学生提高职业意识,提升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性。

1.3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停留在书面教学,缺乏个性化指导

目前,尽管许多高校已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为学生择业、就业提供了帮助,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只是停留在课程教学。广东高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但在教育理念、方式、实践等均明显滞后,不仅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有些方面还落后于就业形势的发展。因为我们学生生理条件、心理特征、家庭状况、成长经历不同、所学专业和学科不同,特别是学生的就业要求、期望、条件都存在不同,如果仅靠大班教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这就学校要创造条件去加强对学生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个性化指导。

1.4学校重短期效益,轻全程规划指导

有些高校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变成就业指导,实质上是“问题性”指导,而非“发展性”指导,也就是重视短期效益,而忽视全程化指导,从这一点看出学校职业辅导体系的不完善。虽然都成立了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总体来说,当前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只是针对毕业生,在四年级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和就业讲座。这样也违背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本质。一般来讲,大一学生在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后能初步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理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专业课程的加深,大二、大三的学生对原来的职业目标开始逐步偏离,学生如果在没有任何监督与帮助的情况下很难自觉地对自我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管理。不可否认老师无法完成对每一位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跟踪。如何让全程化指导能真正落实到位,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去完善辅导方式。

1.5学校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国内众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由就业指导部门人员或辅导员担任此项工作,普遍缺少系统的专业训练。职业生涯教育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较低,职业规划指导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渠道培养、培训,普遍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训练,缺乏足够的指导经验,导致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难以系统、科学、高效的开展。很多辅导员反映:常规工作量已经很大,再加上教学工作量,真是力不从心。如何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能提高教学和辅导质量,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1.6政府重视高校就业率,而忽视就业质量,缺少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投资力度

在2011年11月10日《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2]可见就业率是高校的生源的保证,生存的保障,特别是民办高校。社会也往往将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衡量高校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为了自身的声誉而追求高就业率,进而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提高就业率,往往忽略了学生的长期职业规划辅导。一定程度造成就业质量不高。

2.信息化管理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与优势

“信息化管理”是指在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高校实际出发,设计出来的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辅助系统。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时间特点,将职业规划分为四年八个学期。同时,把《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创业管理》、《就业指导》等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整合,且这些课程的作业、课程考核均在本系统中完成,学生也必须定期进入系统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进行评估和调整,如果学生没有按规定进入系统进行评估和调整,系统将会对其进行预警,并影响下一门课的学习。形成一个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框架,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重点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助系统。老师们可以基于本系统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们顺利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们则可以利用此系统,定期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和调整,使其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的职业发展更加吻合,在就业时最大可能使其达到人职匹配的效果。所以,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促进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作用。

2.1更加清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成长轨迹,有利于职业规划指导

“信息化管理”则是根据学年制管理的特点,把整个大学学生生活分为四年八个学期。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则可以把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细化,分成四年八个学期,每学期,学生将定期上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上去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在这四年里,学生们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他们会不断发现自己特点和特长,其个人的人生规划目标也将会随着知识量的不断增加而不断去完善。而“信息化管理”将会把学生的每一次调整都在系统上面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看到自己的规划情况和成长过程,老师也可以通过系统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规划情况和成长的轨迹。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研究不同专业,不同人群的职业规划特点,有利于今后对学生们进行职业规划指导。

2.2提高学生就业的质量

在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调查时发现,现阶段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存在着“规划的可行性较弱,缺乏实际践履意识”的特点。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自我认识不明、职业定位不准;另一方面是国家、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不够,专业教师欠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不够。所以这样的职业规划教育只能是理论的教育,而对于学生的生涯规划探索、管理等方面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在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作用也是不明显。

“信息化管理”则是从这一不足出发,把《职业生涯规划》、《综合素质提升》、《就业指导》等这些与职业规划有关的课程纳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系统来完成作业和课程考核,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定期上系统去完成作业和完善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方可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学习。这样,学生不再是把职业生涯规划当作是一种作业或是单独的一门课程,而是把它与这些课程全部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体系。其本人也必须定期上系统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和调整,并在评估的过程中不断去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个性和局限等人格特征,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意识,激发和调动主动学习和自觉发展的内在动力,使其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更加趋向合理化,大学生们的就业意识也将会随着发生变化,他们将会不断注重就业的内涵,注重专业对口率,从而提高了大学生们的就业质量。

2.3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求职心态更加理性化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开始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进化,大学生供给紧缺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就业难”也成为社会讨论和研究最多的话题之一,也是国家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而造成就业难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大学期间没有进行职业规划或职业规划管理不合理。职业生涯规划五要素“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则很明确要求职业规划者在规划前必须全面了解自我、社会环境,然后通过抉择制定个人的目标。而“行动”则是职业生涯规划最为重要的环节,只有计划没有付出行动的计划是一个空计划,是不成功的职业规划。所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职业规划成败的关健。

“信息化管理”强调大学生们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后要及时进行管理,并通过与之相搭配的后续课程(《综合素质提升》、《创业管理》、《就业指导》)继续引导大学生不断去探索、了解自己,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和目标。定期进行生涯规划管理,不断完善自己规划目标,使其目标与个人的专业能力及社会需求更加的匹配。通过“信息化管理”的帮助,使得学生们主动去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学习更加自觉,目标也更加清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参加企业应聘前,已经很清晰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样的专业能力,适合那样的工作,其求职心态也更加理性化,也提高了在大学生们的职业兴趣和工作满意度。

2.4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过程中,他们要不断对个人的性格特点、知识结构和能力情况进行评估,不断去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深入、理性、科学的分析,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涯路线和职业发展目标。这种对自身全面认知的过程,实质就是对自身了解和反思的过程,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全面系统认知、分析和判断,认清自身值得发挥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不足,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要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进行认真、系统考量,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行动的自觉性。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握机遇,抓住切人点,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努力达到启发、鼓励和鞭策的作用。可以看出,信息化管理,不但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它也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种新的载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来积极促进作用。

3.结论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和社会经济转型,大学生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宠儿”,大学生就业同普通老百姓一样,不存在统包统分的问题,而是要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个人的综合素质也是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因素。同时社会分工也会越来越细,技术要求也逐渐高端化,可以看出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所需,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我国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很多方面需要进行完善和改进。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国家、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还不够,缺乏专业化师资队伍,职业咨询机构更是少之又少。高校现在所做的大多为职业生涯理论教育,其教育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们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而要进行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就显得力不从心,大大影响大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和生涯规划管理。

在职业规划教育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大学生们的职业规划管理能力,提高职业规划的成功率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即将面临的问题。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建立一套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辅助系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对于学生;它将更加有效的帮助大学生们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协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并管理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们不断进行职业探索,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专业老师;老师们可以通过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了解全院学生们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和学生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成长轨迹,便于老师们对学生们进行个性化指导。对于管理者;因为学生们的学习态度转变,由以前被动学习到我要学习,学生们也慢慢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其责任感也更强,个人的行为规范也更加自律,这对于学校的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所以,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得到普及的情况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一种趋势。高校在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前提下,加强就业指导方面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而利用高科技技术设置出来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一定的实操性有应用性。

注:本论文为2011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职业生涯规划平台化管理促大学生成才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2011cz034。

参考文献:

我的大学规划篇10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俗话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准备和思考,是做事情成功的基础和前提。还有一句俗语:“女怕嫁错郎,男哪怕入错行”,对于男女平等的当今,女不但怕嫁错郎,也一样怕入错行。可见,能否找准定位,成功的“入对行”,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事业能否成功,生活能否幸福,所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对于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的大学生来说,大部分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动力就是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可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严峻的就业形势,打破了许多大学生的梦想,就业难成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及其家庭的严重困惑,为了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加大了对职业规划的研究,探索,以期对大学生在职业上的成长成才能给与切实有效的指导工。但是我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的如何呢?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历程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是指个人在从事职业之前或职业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编制发展计划,确定行动时间及制定行动方案。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制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经过几十年经验的积累,美国的许多高校在职业咨询、就业服务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确定专业定向、择业目标和规划人生。

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自建国以来实行的是计划招生、统招统分的制度,个人在职业选择上处于被动地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由“统一分配”向“自主择业”的变革,大学生选择职业的自由越来越大,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也日益凸显,而且很多大学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产生种种焦虑和困惑,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与能力。为此,高校随之开展了一些就业辅导和职业发展指导。但就业指导的对象仅限于毕业班学生,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简单,就业指导一度被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

如今,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借鉴西方的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开始把学生的职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四年之中,从大一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经过四年的就业准备和培训,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就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但是,由于我国现行高中仍然施行文理分科以及学生从小对各种职业的性质和情况缺乏了解,大部分大学生仍然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发展、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少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只有很少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规划。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1.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不强。对自我个性、兴趣、能力特长及喜欢从事的职业的认识和了解,是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但是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认识和了解,对自己的职业爱好、性格特点、能力特长没有清晰地把握,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从而对将来的职业生涯也就无从规划。

2.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部分大学生,在报考大学时,在专业选择上比较盲目和随意,在上了大学后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知度不高,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比较模糊,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考虑不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3.大学生职业选择价值取向不当。在选择职业时,应该结合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职业,而许多大学生受经济社会的影响,过分看重经济利益,物质利益,而很少考虑职业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长期目标。

4.社会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人才和机构。家庭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许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陌生,有的学生直到临毕业选择职业时,才得到家长的意见或被迫接受家长的安排。很多大学生认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表现出了强烈的服务需求。但社会上,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人才和机构。虽然许多高校开设了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但许多大学生对学校现有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整体不够满意。

三、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措施

1.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当今社会正处于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的基础上,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作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这些信息的提供,是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首要任务。指导工作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使他们及时了解与就业有关的信息,政策,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等,为他们太公多方面信息或专业帮助,冷静分析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同时,为他们提供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

2.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确定职业目标。有效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自己的性格,情感,思维能力,特长等。弄清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在众多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指导工作应该为大学生自我探索提供一个良好的舞台,通过各种职业生涯探索活动,增进学生职业生涯知觉,并逐渐理清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确定职业目标,为制定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做充分的准备。

3.加强职业生涯课程建设,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高校应通过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职业规划意识深入人心。通过职业规划课程建设,帮助学生掌握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科学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

4.加大物质投入,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高校在实践基地建设及学生实习活动等方面应加大物质投入。高校除了必要的支出之外,应该注意吸收社会资金,从而进一步保障提供给学生更好的职业训练条件及专业指导。

要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就要做好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的培养工作,完善专业组织建设,保证专业人员素质,改善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水平,能给与学生切实有效的指导。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