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十篇

江之@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十篇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

【关键词】科技资料;科技档案;信息系统;一体化管理;信息资源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统管和开发利用科技信息资源,企、事业单位应该实施科技档案、科技资料一体化管理,甚至把科技档案、科技资料、科技图书、科技情报或档案、资料、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实践表明,科技信息一体化管理,对于提高信息工作的活力,更有效地发挥信息的作用,实现信息的共享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科技信息一体化管理的发展趋势,科技档案工作者应该解放思想,更新知识,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建立和完善这一新的管理体制。笔者主要阐述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如何实现等问题。

1 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是指把科技资料工作纳入科技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它包含:一是,就国家来讲,要把科技资料和科技档案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管起来,实行统一领导,按专业分级管理;二是,就一个具体单位来说,要把本单位的科技档案部门建设成为科技档案、科技资料的贮存基地和开发利用中心,负责统筹、协调、组织、管理全部的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工作。

1.1 科技资料同科技档案具有密切的联系

科技资料同科技档案,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是两种有密切关系的科技文献材料。这是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决定性因素。

1.1.1 内容相同

科技信息是科技资料、科技档案的共同内容。它们都是通过一定物质载体存贮和传播科技知识信息的,都属于科技知识信息材料,科技知识信息是它们的本质特征。科技档案侧重于原始的知识信息,科技资料则侧重于加工后的知识信息,但两者都是知识信息,是知识信息系统的不同层次。

1.1.2 载体材料相同

科技资料、科技档案均属于人体外的知识信息库。知识信息必然依赖于物质载体才能存在。人类社会的知识信息,一方面,存贮于人脑的记忆中,但人脑记忆存贮毕竟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存贮于人类创造的体外信息库中,这是个无限的存贮记忆装置,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记录方式将知识、信息存贮于纸、胶片、磁带等物质载体上。而这些材料正是科技资料、科技档案共同的物质载体。

1.1.3 作用相辅相成

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尽管在作用的性质上各具特点,但是两者都是科技、生产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科技资源条件。科技档案具有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而科技资料仅有参考作用,从传播知识和提供信息来说,两者在使用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科技、生产活动中,它们共同发挥着各自的优势。

1.1.4 管理方法相似

由于科技资料、科技档案的内容、载体和参考作用相同,因此在管理方法上也有相同和相似之处。比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提供服务是科技档案工作的基本环节,而科技资料工作的程序也大体如此,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己。不仅传统管理方法相似,而且采用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也基本相同,如电子计算机、缩微和复印技术等。

1.1.5 互相转化

由于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关系密切,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比如,某单位为参考而搜集来的科技资料,一旦被采用,这些科技资料就成为记述和反映该单位科技、生产活动的真实记录,因而也就转化为该单位的科技档案。同样,一个单位的科技档案,一旦复制提供给其他单位参考,即可转化为其他单位的科技资料。科技档案的复制件和科技档案的编研成果是科技资料的重要来源。

由于科技资料、科技档案存在着许多共同因素和转化关系,从而为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 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是利用者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向综合化、整体化发展,科学技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科技、生产活动也在向综合化、整体化发展。各自为政、纵向伸展的科技档案、科技资料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化的科技、生产活动,对科技档案、科技资料的需求是整体的,既要求有完整、准确、系统的科技档案,又要求有完整、系统的科技资料;既要求有原始的科技档案为依据,又要求参考国内外最新的科技信息。因此科技档案、科技资料工作自成系统、封闭守旧的观念和做法,已经不能适应利用者的需要。它的弊端在于:一是,科技资料、科技档案分散,科技档案部门尚未形成科技档案、科技资料的贮存基地和利用中心,不利于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二是,浪费利用者时间,影响科技、生产活动的进程,往往一个项目的材料需要多处寻觅,查找材料占去了整个科技项目的大部分时间;三是,缺乏横向联系,没有统一的信息网络,不能适应科技信息纵横交流的需要。只有实行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才能避免上述弊端,满足利用者的需要。

1.3 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

系统论认为:整体(系统)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子系统)功能的总和。因此科技档案系统、科技资料系统的功能与属性的简单相加,不等于而小于科技资料、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功能与属性。其原因在于科技档案、科技资料实行一体化管理之后,两者之间加强了横向联系的协作,可以更有效地开发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信息资源,建立现代化的科技档案、科技资料统一网络之后,信息数据库可相互检索利用。

既然科技档案、科技资料一体化的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效果更佳,价值更大,因此,在企、事业单位,实现科技档案、科技资料的一体化管理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进而实现科技信息一体化管理,也已成为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2 如何实现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

由上所述,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势在必行,科技档案工作者应为“一体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2.1 提高认识,树立“一体化”观念

人们常常把科技资料和科技档案混为一谈,统称为科技档案资料或技术资料,概念不清导致两者混合管理。在实践中人们认识到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是两种事物,应该区分清楚,分别管理,从而在较长时期内由科技档案部门兼管科技资料。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认识到,尽管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是两种事物,在管理和使用上各有特点,但是两者关系密切,应该实行统一管理,综合开发利用,从而出现了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既不是把科技档案、科技资料不分的混全管理,又不是将科技资料和科技档案简单相加,把科技资料作为附属物,视情况给予附带的兼管,而是从科技信息系统的角度把科技资料、科技档案视为一个整体,由科技档案部门统管。实现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是把科技档案部门建设成为科技档案、科技资料的贮存基地和利用中心,把科技档案――内部信息和科技资料――外部信息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紧密结合、互为补充的信息系统,以适应综合开发利用的需要。因此,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管理体制,它对于强化信息机构,提高信息工作的活力,更有效地发挥信息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只重视科技档案而轻视科技资料,或者只注重科技资料而轻视科技档案,这是两种偏见。应该明确,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同属于科技文献,都是科技信息资源,在为科技、生产服务中互为条件,相互补充,发挥着各自的优势,缺一不可。尤其在现代科技、生产活动中,要想使科技、生产活动取得高效益或高水平,不可能设想没有科技档案,也不可能设想没有科技资料。实践表明,在许多科技、生产活动中,比如设计活动、科研活动等等,只有科技档案或只有科技资料,都不能满足利用者的需求。以科技档案为主,统管科技资料,则会使科技档案管理富有活力,更能满足利用需要。

2.2 统一领导,按专业分级管理

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这一新的管理体制是以科技档案工作管理体制为基础的,它是科技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延伸和发展,即把科技资料管理纳入科技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就国家来说,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就是把统管科技档案、科技资料作为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从宏观上进行调节控制、监督和指导。由于科技档案、科技资料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中央和地方各级专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科技档案、科技资料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就一个具体单位来说,必须把科技档案部门建设成为科技档案、科技资料的贮存基地和利用中心,为此应该加强领导,实行科技档案、科技资料集中统一管理。

首先,在机构设置和领导关系方面。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机构,可称科技档案室或称科技信息中心。这一机构应该作为企、事业单位内的直属职能部门,隶属于科技、生产负责人领导。可以独立行使职权,参加各种技术活动。克服那种分散管理、多头领导、工作失控、放任自流的状态。

其次,在管理形式方面。在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指导下,根据科技信息一体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管理形式。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一般适用于统一管理,集中保管,即由科技档案部门对本单位全部科技档案、科技资料进行统一管理,集中保管。在大型或驻地分散的中型企、事业单位,一般适用于统一管理,分级保管,即由科技档案部门集中保管本单位全局性的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并对有关部门进行业务监督和指导;一般性和常用的科技档案、科技资料则由各有关部门的科技档案分室或专人保管。

2.3 健全制度,协调发展

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建立和发展,要靠严密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为此,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专业主管机关,要根据科技档案、科技资料的共性和“一体化”管理的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规定和办法,如综合机构职责范围、有关人员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以及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开发利用办法等。企、事业单位科技档案、科技资料综合管理机构,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既要制定综合性管理细则,又要遵照科技档案、科技资料各自的特点,制定有关的管理办法。目前,科技档案管理制度比较健全,科技资料管理制度比较薄弱,因此,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档案管理部门,尤其是企、事业单位的科技档案部门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科技资料管理制度。

3 结语

实现科技资料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不意味着对某一方面工作的削弱,而是对两方面工作的加强。科技档案、科技资料是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两种科技文献,对二者的管理,必须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全面发展。在业务工作中,应该职责分明,按各自的范围和特点,分别进行科学管理,并密切合作,综合开发,注意发挥总体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

[2]高勇.国外档案展览实践及启示[J].中国档案,2004(5):16-17.

[3]张永祥.档案展览的类型、作用及要求[J].新上海档案,2007(11):5-7.

[4]田湘军.网络时代的档案利用[J].浙江档案,2003(7):33-34.

[5]桂玉兰.综合档案馆展览工作的开发[J].北京档案,2005(11):19-21.

[6]刘红兵,刘红芳,崔豫湘.档案信息网站内容组织策略[J].档案管理,2005(2):47-48.

[7]张秋妹.服务与特色:档案信息网站存在的关键[J].北京档案,2005(3):31-32.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篇2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 农村经济发展 服务方法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017-01

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从事农业科技研究、生产、技术开发的重要依据。科学合理的归档范围是科技档案齐全完整的重要保证,是整个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

一、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经验结晶,它是反映农业科技动态和发展规律,指导农业科技发展,保持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连续性、系统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种特殊的和不可再生的宝贵信息资源。因此,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新形势下搞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促进知识创新和农业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供丰富的档案史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档案是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生动素材,利用档案中的生动素材M行政治思想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档案作为各项历史活动的记录,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丰硕的成果。档案部门从档案文献中挖掘出的具有宣传价值的史料,可以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可以使他们了解历史轨迹,掌握时展的脉搏,可以使他们自觉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和英雄人物事迹,使他们受到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二、开发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方式方法

1.加强宣传。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主动与农业部门联系协商,召开涉农单位档案工作座谈会,统一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形成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管理体系。

2.典型引路。发现、总结和推广典型,运用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指导工作,推动工作全面发展。建章建制,依法治档,是做好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有力保障。在工作中注重建章建制,统一标准,规范做法,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与有关部门联合进行农业科技档案工作检查,推动了档案法制化建设。

3.咨询服务。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通过个人素质训练,利用档案资料和各种检索工具准确地解答咨询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掌握所分管的工作区域、内容、种类明细,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管理水平,能够掌握使用者提出所需资料的内容,技术名称,从而有效地推动科学有效地利用档案资料过程,发挥档案咨询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4.开架阅览。广泛挖掘利用档案资料的价值,变借阅为开架阅式开放型服务。并把档案室设置为阅览室形式,既可使借阅者详细查阅,又可使档案管理人员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提供各类资料,提高服务质量和资料利用率,提供各种资料,解决各种技术难题,使档案资料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发掘和利用。

5.科普讲座。开展信息咨询,印发实用技术资料、简报并利用电视、广播等广泛宣传农业科技知识,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将农业科技博览会、涉农部门技术讲座以及报刊剪报等收集来的新技术新品种资料,重点围绕蔬菜生产、林果生产、保护地栽培、农作物生产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帮助农民,依靠科技致富。

6.网络平台。发挥农经网信息量大,传播及时的优势,将其纳入档案信息咨询中心的工作范畴,定期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科技信息、供求信息、市场价格等,开发利用好农经网资源,让农民掌握市场动向,明确市场发展趋势。下载科普小知识、农产品供求信息,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利用信息平台这块阵地,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三、提高科技档案的质量,创新服务方式

1.及时收集档案材料,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全面。档案资源建设是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各级农业科研院所要加强档案资源建设,走出传统收集的圈子,跟踪、挂靠研究课题,积极主动地向科研人员收集课题准备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

2.农业科技档案部门要科学规范管理,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存储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利用网络化的优势,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统一相关数据格式,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编研成果包括公开出版物和内部参考,这是开展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挖掘农业科技档案资源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从农作物新品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新成果推广等方面入手,编研各种载体的农业推广技术资料。利用室藏档案资源编研水稻、果树、花卉、畜禽、食用菌等新品种简介以及推广技术材料,汇集多项科研成果与新品种介绍。根据科研成果制作光盘、宣传版面、多媒体、照片、录像带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科普宣传材料,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科普宣传作用。

3.农业科技档案浓缩了大量的农业科学技术信息,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指导思想,把农业科技档案应用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主动配合科研人员,结合科技下乡活动,将农业经济信息送门入户,提高农户科学种养技术,从而加速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是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科技档案要更好服务于现代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实现信息资源服务生产力,才能挖掘出现代农业科技档案潜在的价值,将科技档案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助力。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篇3

【关键词】医院交流资料;收集整理;开发利用;价值

医院交流资料是图书期刊的重大补充,它具有出版速度快,传递情报新等特点,在科学研究和防病治病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医学情报信息服务【1】的重要资源之一。因此,在目前书刊价格不断上涨,图书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本文结合实践从交流资料的情报价值、收集整理、开发与利用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工作。

1 内部情报的研究价值【3】

1.1 出版周期短,传递补充信息快。交流资料同公开期刊相比,实效性更强,根据需要随时出版,不受刊号(期)限制。如专业学术会议资料专深而集中,具有参考与保存价值,若公开出版,往往要一年左右,价值要损失30%,交流资料能以最快的速度提供。但实用及推广价值要探讨。

1.2 数量多,信息量大。交流资料包括科技报告,技术档案,政府文件,会议文献,学术资料,讲演稿等各类文献,形式多样,内容可涉及很多领域,与公开期刊资料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情报学家米哈伊若夫指出:所谓不发表的科技文献占全部文献资料的50%以上。

1.3观点新颖。边缘学科的读者往往狭小,该类学科在发展初期,常以内刊为载体出版;交叉学科的新观点,新概念,许多重大的科研成果,都是首先在交流资料上展开学术讨论,成熟后逐步转移到公开杂志上的。因此,交流资料在此方面的作用是公开刊物难以取代的。

1.4 潜在作用大。交流资料大多是科研人员初步或阶段性成果,能从各方面反映正在进行中的科学实验动态,近期科研水平及发展方向,尽管其中许多是未经鉴定,还未作出结论及准确数据的材料,但对科研人员会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同时,由于资料不受篇幅限制具有大量的原始数据,论述较充分、自由,对读者是极其珍贵的,其情报信息价值客观。另外,交流资料也是某些期刊公开出版前的试刊或过渡形式,注重交流资料的搜集,可保持期刊的完整性【4】。

1.5 实用价值高。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编印的交流资料,往往集中反映了该地区或单位的科研、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及经验,通过交流可以达到互相借鉴、促进、取长补短的目的。

2 收集与整理

文献资料搜集人藏多少,质量高低,能否适用,文献整理归架是否准确对图书情报工作优劣有着直接影响【5】。

2.1 确定专业方向重点收集。我院是省内最大的一家专染病专科医院,同各国各省市200多个单位建立了联系,每年可收到大量的交换资料还有许多国内外传染病会议资料。在重点手机的基础上,对于一些传染病学研究联系不大或其他学科的交流资料如管理学、经济学、卫生政策等方面的资料也予以收存,以满足广大医务人员和各种专业读者的需要。这些交流资料很好地为临床科研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2.2 稳定资料交换单位,保持连续性。广泛的交流资料交换是我单位获取非正式出版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全国一些大型的医院、医学会、医学院校及部队医院,都有信息资料和院刊交换工作。同这些单位保持稳定的联系,对于收集比较高层次的传染病资料提供了稳定的基础,使获得相对连续流资料有了保证,并且减少了经费开支,丰富了馆藏。

2.3 广泛订购。有选择的订购一些针对性强、信息量大的交流资料,从中获得有用信息,更好地为科研和临床服务。例如《医学信息荟萃》和一些有学术价值会议资料、学术论文、科研管理等,均尽力订购。

2.4 努力收集会议资料。每年国内外会议不少于几十次,想全面获得这些会议资料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尽力收集。

2.5 整理归架。收集是工作起点,更重要的在于整理归架。进入信息时代,情报信息激增,针对不同专业进行归类,针对我院科研课题与临床工作需要,以及当前预防医学的发展动态和工作重点,确立专业服务范围,对交换回来的全部资料进行浏览、鉴别,按学科,病种选题,例如:把交流资料粗分为肝炎、脑炎、出血热等;围绕重点科研课题,及临床工作重点,在科学分类的前提下,整理归架,方便查阅。

3 开发与利用

收集整理工作中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如果不能开发和利用是最大的浪费,为了使静态的交流资料信息及时转化为动态信息,使其潜在情报信息价值变为现实情报价值,我馆努力做到:

3.1 及时分专题报道,全方位传递补信息。按不同的传染病种类设立资料信息栏,制成题录卡。提供最新预防医学动态,使信息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产生增值效应。

3.2 开发交流资料信息资源卡,开展咨询服务,以报到过的题录卡,随后进行编目、分配、整理、分析研究保管工作,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交流资料人信息库,以供检索服务用,大大方便了用户的咨询查阅,这种科技信息资料的开发与咨询服务, 是科技服务的文明形式,是科技信息的扩大再生产的再创造。

4 交流资料信息服务的作用

为了提高服务效果,使读者全、准。快的获取情报信息,必须经常收反馈意见,以改进服务,多年来反馈意见证明,科技人员的临床医护人员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遇到专业资料来源较少不能解释报到时,读者就主动询问,交流资料在我院医疗及研究工作中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为医院科研服务。及时准备提供传染病专业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最新成果,试验方法及阶段性。实验成果。 从而弥补了省市科技情报部门“查新”的不足。以保证选题准确,成功。如在我院“重病肝炎血清病情研究”课题的申报与研究中,由于借鉴了资料中先进的试验方法,保证了课题的先进性和科学性,顺利的通过了课题的评审,其研究成果,获市科技一等奖。

4.2 为医院技术发展和引进新技术服务。随着专科诊断,治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交流资料能及时提供本专业的新动向,以及本学科和相关学科国内外的进展趋势,如分子生物学进展的交流资料中出现后,肝病专家来家骐等医务人员及时掌握信息。学习引进,在国内较早的把LAK细胞回输和白细胞介素II应用到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并获得疗效治疗效果。这一新技术在1990年全国专业会议上做了第一个大会发言。从而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4.3 为中青年医护人员知识更新服务。青年医护人员来院以后,面对专科医院诸多诊断、治疗、护理新手段、新技术,深感技术不足,而交流资料中由较多传染病基础知识,尤其是“综述”文章,大多就某一问题,深入浅出的做论述,既更新了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又节省了大量学习时间,利于进行更全面的知识提高。

参考文献:

[1] 安平,李建明.构建新型医学情报信息服务系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26(02):136-138

[2] 廖果.20世纪的中外医学交流.第17次全国医学史学学术会议,2003.

[3] 任建琳,江力波,徐文怡等.医学情报研究工作探讨[J].医学信息学,2010,31(05):44-47.

[4] 刘洪花.浅谈网络资料搜索实用技巧[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4):89

[5] 郑劲辉.企业医院图书馆文献管理与检索[J].中华医学图书馆,2000,9(03): 35-36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篇4

关键词:科研机构;科技档案;特点;问题;措施

科研机构档案种类较多,其中科技档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能够为科技发展和生产进步提供重要的资源。科研机构的档案工作是科研机构建设与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做好科研机构档案管理工作,掌握档案的特点,并抓住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从而实现对档案资源的有效积累和管理,为科研机构档案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科研机构档案特点

科研机构档案包括文书档案、实物档案、声像档案及科技档案等较多种,其中文书档案数量较大,利用率相对较高。但对于科研发展来讲,科技档案应该是科研机构档案的主体,其是科研工作人员在长期工作实践和研究过程中的形成 的成果的重要记载,将科研机构主体业务的发展都涵盖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科研信息。其是科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参考和依据,通过对科技档案进行有效利用,可以促进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对科技档案的管理,努力提高科技档案的利用率,确保科技档案价值的实现。

2 科研机构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档案工作存在认识误区

科研单位主要业务以各类基础性研究、新技术研究及新技术推广应用为主,因此科研单位档案主要以科技档案为主。在日常工作中,科研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化特点,这也使部分科研单位不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相较于科研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不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这也使其在科研单位中受到的重视度不够。因此在部分科研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一般都是由相关的非业务科室来完成,。这就导致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工作缺乏责任心。再加之科室人员频繁调动,这也使一些兼职业务人员也不具有固定性,这对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2 科技档案归档文件资料不完整

作为档案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档案收集工作直接影响档案整理、保管、分类、编研、检索和利用等各项工作。通常一个科研项目从前期调研、立项到最后的项目验收、成果鉴定,需要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科技档案应注重日常收集,时间跨度较大导致文件资料收集不及时,保管不善,易丢失。由于科技档案管理与科技项目管理相互脱节,负责项目档案管理的人员大多仅对关键性技术材料保管较好,而对于科研中期的试验数据等材料的收集重视程度不够,而这些材料对于今后的科研工作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另外,由于缺乏对科研内容的深入认识,项目档案管理的人员在收集资料时容易出现“数量多、质量低”的情况,收集的资料名义上都有,但缺少重要原始记录和关键技术的核心内容,甚至不属归档范围的资料也放进科技档案中,造成以后档案参考、查阅的不便。

2.3 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无纸化办公的普及,当前科研单位也进行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但计算机在档案工作听应用仅限于档案文件的检索和查阅,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档案信息化重要作用。再加之档案管理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对计算机操作技能掌握不熟练,这也影响了科研单位档案管理的水平。

2.4 档案开发程度较低

一直以来科研机构都缺乏对档案信息的分析和编纂,档案编研成果少之又少,且多是较低层次的组织机构沿革、大事记等编研成果。对主体档案的分析和开发明显不够,使得科研成果中隐藏的信息没有被充分利用,不能满足科研工作的利用需求,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和欠缺。

3 加强科研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3.1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科研单位档案管理水平,则需要领导层在对档案工作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从而真正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这样科研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也能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档案工作。单位也能够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再教育机会,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在完成档案收集和保管工作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深入挖掘出科研机构室藏档案中有价值和有亮点的内容,更好的服务于科研工作。

3.2 做好归档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在科研项目工作开展的初始阶段,就要落实该项目的具体档案管理专员,对项目实行从始至终的跟踪,负责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所有文件材料收集管理。科研活动中有些形成周期短、时效性强的文件材料,要随时收集,以免出现因拖延造成的资料缺失,影响档案收集质量。而项目进行过程中,部分形成周期较长的文件材料,应按照项目进行的节点划定收集的时间段,从而保证文件材料的完整性。

3.3 注重档案编研

编研工作是档案利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注重档案编研,要加大档案编研力度和深度,有计划地开展一些信息材料的编研。首先,根据部门的档案利用需求开展档案编研。了解各部门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动向和发展趋势,掌握他们需求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和信息输出。其次,经常对档案信息利用率进行分析,通过信息反馈,明确每个阶段的利用重点。第三,加强对科技档案的编研,挖掘科技档案中潜在的规律和信息,为科研部门提供资料支撑。

3.4 转变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档案工作者要强化服务意识,把档案工作的重点从保管转移到主动提供服务利用上来。应随时关注科学研究发展的动态,全方位了解一个项目(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以及该课题在实施发展过程中需借鉴的文献信息和相关资料。要主动出击、服务上门,实现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

3.5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科研机构需要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档案信息化配备齐全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加快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处理。特别是要加快实现科技档案内容电子化,并设计开发出更科学合理的检索工具,确保检索目标的准确度,使档案需求人员能够迅速检索到自己的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加快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

4 结束语

对于科研机构来讲,档案资源作为其重要的财富,因此需要重档案管理工作,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对档案所隐藏的价值给予充分重视,深入挖掘档案的价值,加快推进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档案资源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尹志杰.浅议如何做好科研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J].档案天地,2010(6).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篇5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加工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而佛山作为广东省重要的外贸区域其加工贸易的发展也极大的推动了广东省对外贸易的发展,来料加工贸易已成为佛山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对佛山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佛山来料加工贸易随着经济的进步逐渐发生变换并为佛山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总体而言佛山来料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仍处于低端,转型升级是佛山来料加工贸易是佛山逐步摆脱价值链低端的关键所在。如何顺应国际局势的变换、经济的发展推动佛山来料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优化佛山对外贸易结构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比较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的发展,加工贸易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实现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它的实质是各国根据各自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情况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参与到不同的生产程序上来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佛山的来料加工贸易得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实现了迅速的发展,来料加工贸易已成为佛山对外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吸引利用外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佛山来料加工贸易进出口额逐渐递增,但佛山来料加工贸易进步幅度非常有限,佛山的来料加工仍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大部分企业是属于代工或者是贴标生产,其大部分零部件来自进口,技术含量较高的主要零部件更是完全依赖进口,缺乏高新科技的技术支持,所参与的仅仅是一些低端的加工获得的利润也十分有限。目前佛山的这种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出卖廉价劳动力的加工贸易方式若得不到有效改善,必然会对佛山进出口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目前,佛山来料加工的产品中大部份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且出口结构不合理。并且佛山来料加工贸易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的简单装配加工组装型为主,所得到利润少增值空间小。内资加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中国制造占大多数,自主品牌较少,品牌效益较低,直接导致当地所生产产品的知名度和利润普遍较低。当地企业高新技术掌握能力不足以及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往往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因此政府要积极推动佛山来料加工贸易国有企业改革,实施相应政策鼓励国有企业与外国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学习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努力扩展佛山来料加工贸易的国际市场进一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要积极扶持本土来料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是内资企业,而民营企业是内资企业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民营企业对佛山来料加工贸易的发展影响重大。政府要为内资来料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制定一系列措施鼓励其发展并尽快完善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努力实现民营加工贸易企业与外资企业的良性竞争大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合作,实现民营加工贸易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双赢进一步促进内资企业来料加工贸易的发展。同时要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仅要求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支出和建设专业团队为新技术的开发保驾护航,还需要来料加工贸易企业积极实现自身技术创新,对现有的设备提出改良和升级。政府应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组建研发团队,将新技术的开发当成是一项战略举措。同时鼓励创新,对实现技术创新的企业和个人实行奖励,允许企业对其创新的技术申请价值评定,并将其作为实际资本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在企业总资产评估时给予与资金同等地位的认可。与此同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也显得至关重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应用型人才的不足,造成行业中缺少高素质的人才,是加工贸易发展滞涩难以突破的主要原因。所以征召高素质人才从业,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加强每位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提升佛山来料加工贸易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的发展,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已不再全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高科技含量产品也可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来料加工贸易中原创设计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并不一定都比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低,只要是高附加值的产品能获得大量利润有助于推动本地区产业升级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就是值得生产的。佛山来料加工贸易的改革发展,不仅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大量引进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科技人员同时也要扩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原创设计类产品的出口。同时应努力提升相关产业配套能力也是佛山来料加工贸易改变现状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地的来料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推动了当地来料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使来料加工贸易企业更好的推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从而更好的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此外完善佛山来料加工贸易配套产业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这将会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理念,从而推动佛山来料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目前,外资企业仍是佛山来料加工贸易的经营主体,其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知识产权等往往拿走了大部分的增值利润,而内资企业仅仅通过出卖廉价的劳动力参与简单低级的加工装配获得一小部分的加工费。因此政府要积极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针对本土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情况,当地政府可派遣技术人员指导其生产,增加其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其产品竞争力。并且组建技术研发团队,积极开发新技术,并率先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本土企业当中,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从根本上解决其竞争力不足的问题。财政部门也可对其实行税收减免以及财政补贴,减少企业在生产之外的支出,增大其利润空间,起到促进生产、鼓励出口的作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政府帮助企业优化其产业结构,使企业向高端产业层次转化,参与到产品加工价值链的高端的主要环节中调控政策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佛山的比较优势,努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篇6

总书记指出:“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开发生物质能”……随着国家对生物质能发展的渐趋重视,生物质能产业正悄然兴起。

全球变暖、化石能源日渐消耗……引发了人们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深刻思考。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近年来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当前生物质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总体情况如何?生物质能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怎样?“十一五”期间我国对生物质科技工作有何具体部署?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贾敬敦。

重视开发利用,抓住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难得机遇

记者:当前开发利用生物质资源为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贾敬敦: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化石能源渐趋枯竭的形势趋于严峻;特别是上世纪末以来,人们对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逐步形成共识;加上地球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加剧,对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生物质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种类多、数量巨大。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5万种生物,每年通过植物太阳能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质总量约1440亿~1800亿吨,相当于3×1021kJ的能量。大约等于现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倍左右。因此。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具有良好的原料基础。

记者:我国生物质产业发展面临着哪些机遇?

贾敬敦:首先,我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理论上的生物资源量每年达650亿吨以上,折合33亿吨标煤。目前。我国每年产生作物秸秆约6.8亿吨,随着我国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产量的增加,我国秸秆的数量还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我国每年产生的林木废弃物在2亿吨以上,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约30亿吨,每年产生的城市垃圾约1.55亿吨。农林产品加工企业每年产生的有机废弃物种类和数量也十分可观。另外,我国还有约5000万公顷的边际土地不适宜用于粮食生产而适宜于种植能源植物。专家估计,仅目前我国可利用的生物质约有4亿吨标煤。

其次,开发生物质资源有巨大的市场保障。工业革命以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生产、生活的主导能源。化石产品也日新月异,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其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正迅速消耗着地球长期积存下的宝贵资源。同时由于温室气体排放,也带来了气候升温、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严重问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相比较,我国是个化石能源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已探明的原油、天然气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2.4%和1.2%;人均天然气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3.2%。因此,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不仅具有十分广泛的市场前景,而且也可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做出贡献。

再次,大力发展生物质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上世纪末及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能源政策和结构正面临着又一次重要调整,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来自生物质、太阳、水、风和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加快发展利用,并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新的出路之一。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调整本国能源发展战略中。均把高效利用生物质能摆在技术开发的重要位置,并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如美国的能源农场和巴西的酒精能源计划、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等。各国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从事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和开发。

最后,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十分关注和重视生物质产业和相关科技工作的发展。2005年2月全国人大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为生物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坚实的法律保障。2006年和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均对发展生物质产业,开发生物质能源做了部署。《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生物质能源开发及发展生物质产业的科技工作进行了部署。国家的重视支持也为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立足自主创新,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记者:从世界范围来讲,目前生物质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如何?

贾敬敦:总的看,以生物质能和生物基材料开发利用为重要特点的世界生物质产业表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政府重视、业界和科技界积极,成为世界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目前生物质产业发展最快的是燃料乙醇,如巴西已实施了大规模的专项计划,产业化发展十分成功,燃料乙醇覆盖了全国的汽车用燃料;美国2000年即已具备50亿升玉米乙醇的生产能力。相当于汽油消耗量的1%,近几年又有了长足发展。在生物柴油生产方面,目前美国生物柴油年生产能力为100万吨以上;欧盟2006年已超过600万吨。其中德国为160万吨、拥有300多个生物柴油加油站,意大利已拥有9家生物柴油的生产厂。在生物质发电方面。目前美国的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量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70%。意大利发展了12兆瓦生物质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示范项目。发电效率达31.7%。在生物基材料和绿色化学品方面,(PLA,聚乳酸脂)制成的电脑机壳和其他配件已经商业应用;美国DuPont公司和Geneeor International公司合作建成的POD的生产成本可以比化学法降低25%:Cargill-Dew公司正在建设一个140kt/a的由玉米糖发酵生产聚乳酸的工厂,以开发多种聚合物塑料。

记者:我国生物质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方面发展情况如何?

贾敬敦:在国家科技计划的支持下,经过各方面多年的研究积累,我国生物质能源、生物基材料的研究开发已取得长足发展,并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化基础。例如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物质气、油脂利用、沼气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产业化工作。在燃料乙醇方面,我国生物发酵、菌种开发、加工纯化,及纤维素燃料乙醇技术与装备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我国自行培育的能源植物甜高粱。其农艺性状和工业性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并已在新疆、内蒙、山东等地规模化种植和进行生产乙醇的中间试验。在生物柴油方面,我国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压醇解生产生物柴油技术”。我国自行开发的“生物质常温固化成型技术”,克服了农林废弃生物质容重低、能密度低和低品位的缺陷,所生产的颗粒燃料能量利用率比生物质

直接燃烧高2倍。我国生物质产业化技术与发达国家尽管有一定差距,但只要立足自主创新。是完全可以迎头赶上的。

记者:在发展我国生物质产业时,为何要强调立足于自主创新?

贾敬敦:首先。从近年来世界生物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看。尽管世界各国大幅度增加了生物质技术研发的投入,并取得了较大成效,如巴西在利用甘蔗制备乙醇,美国在利用玉米制造乙醇及生物质发电,欧洲在利用油料植物生产生物柴油。日本在利用白薯和玉米生产淀粉塑料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总的看,生物质产业、生物能源产业整体上处于发展初期。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还需要大幅度提高。因此。只要我们坚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是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

其次。从可利用的生物质原料看,与有些国家主要依靠粮食和大规模种植能源植物等作为原料不同,我国生物质产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走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的发展路子。因此。在生物质原料方面,首先应考虑的是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畜禽粪便和垃圾及工业有机废弃物等,相关方面的转化利用技术是发达国家所没有、或不一定先进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第三,从目前世界已经产业化的生物质技术发展看。生物质的转化、催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低成本生物质转化技术等尚未完全成熟,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是在规模化的转化与催化技术、成套设备开发等方面,而这些与产业化发展密不可分的关键技术,是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来实现的。否则我国的生物质产业就将受制于人。

第四,从当前世界市场的发展状况看,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技术的竞争。发达国家依靠其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在产品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并获得高额利润,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多的是依靠廉价劳动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来降低生产成本,以求得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领先机,就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积极有效部署,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记者:当前我国生物质科技工作的方向与重点是什么?

贾敬敦: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部署,国家把生物质科技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纳入到了“十一五”发展规划之中。从缓解化石能源压力,应对全球升温,促进节能减排,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出发,以培育和加快生物质产业发展为目标,紧紧抓住生物质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对相关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在生物质科研发展方向上,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国家粮食安全与生物质产业发展的关系,把农林废弃物资源开发利用作为重中之重。不占用国家有限的粮食和食物资源用于生物质产业;二是要立足于服务“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新型生物质能源和高效加工转化技术的研发为重点,为农村生产、生活提供清洁、高效的生物质能源和产品;三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不适宜于粮食生产的边缘土地、废弃地利用起来,选育能源植物新品种和栽培技术,为生物质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充足的原料;四是要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制并重,以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产品研制为突破口。带动关键成套设备研制,加快生物质开发与产业化。不断提高产业效益;五是要强调生物质加工转化、资源采集等方面的统筹部署,解决工业化生产的周年性和原料供应的季节性、生物质资源分布的分散性和规模化生产要求的集中性矛盾,促进生物质产业的持续发展;六是强调综合利用,对生物质进行多样化的产品开发,实现综合利用,提高综合效益。

在生物质科研工作上,应以农林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为重点,强化原料采集与预处理技术,纤维素原料生产燃料乙醇、非食用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生物质热解液化制备燃料油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通过相关技术的创新、集成与示范,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建立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物质产业化示范工程,促进生物质能源、生物质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质科技工作有何具体部署?

贾敬敦:针对生物质产业的发展需求,“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在“十一五”科技计划中对生物质科技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

一是强化生物质转化与产业化技术集成创新和装备研发。为生物质产业提供成套技术装备。以生物质科技工程和农业装备研制等重大项目为依托,加强生物质原料采集贮运技术。生物及化学转化共性关键技术,生物质降解高效专用微生物。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新一代燃料乙醇、生物燃气、功能糖产品、生物有机肥、生物基材料等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与成套装备研究开发。同时开展高蓄能植物培育和栽培科技攻关。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品,为生物质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是强化生物质转化与催化等前沿高技术研究。研究生物质转化新的技术途径,大幅度提高生物质转化效率。加强生物质高效生物转化技术、生物基材料技术及新产品研究。开辟生物质综合利用新途径。

三是强化重大产品研制与产业化,促进生物质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以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农膜等与国民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的产品为重点,加强产品研制,完善配套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化水平,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大幅度提升生物质产品的应用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篇7

[关键词]生物质能 资源 沼气 生物质燃料 垃圾发电 展望

1 概述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它以生物质为载体,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可永续利用,具有环境友好和可再生双重属性,发展潜力巨大。

福建省是少煤、无油、无天然气、常规能源短缺的省份。随着经济的发展,福建省能源的自给率下降,2010年自给率为35%,预测2020年之后将降至20%,这是经济发展中一个严峻的问题。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是一个独特、重要的能源,它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而且资源丰富,在世界能源消耗中,生物质能占总能耗的14%,预计到下世纪,世界能源消费的40%来自生物质能。因此,大力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确保能源安全、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

我省生物质能资源丰富,目前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有林业木质油料植物、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以及能源作物、稻壳、玉米芯、花生壳和甘蔗渣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甚至垃圾等都可用于生产新型能源。虽然福建省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潜在市场,但是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水平还较低,如何加快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2 福建省生物质能学科发展简况

2.1福建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历程

2.1.1生物质形成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全省地跨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两个自然气候带,西北有武夷山脉、中部有戴云山脉阻挡寒风,东南有海风调节,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多雨、温暖、湿润,独特的地理条件有利于各种生物质的生长,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全省土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80%以上,有“八山―水―分田”之称,土壤肥沃,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770.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3.10%,居全国第一,是我国南方的重要林区之一,有“绿色宝库”之称。

我省生物质能资源主要包括林木枝桠和林业废弃物、木本油料林油脂、废动植物油脂、畜禽粪便、工业有机废水、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农业能源作物及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等。据初步调查分析,2008年我省生物质能资源理论存有量约1600万吨标准煤,约占全国资源总量的3.5%。

2.1.2福建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历程

近些年来,我省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已经建立一定的产业基础。生物柴油和户用沼气领域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生物质发电发展较快,但总体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

2.1.2.1沼气

福建省沼气技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系统的研究,相继成立省微生物所沼气研究室、省农科院农业工程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等专业研究机构,在福建省能源研究会下设农村能源专业委员会,在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下设农村能源及环保组,还有福建省农业厅农村能源环保总站等管理机构。

2001年以来,福建省利用中央财政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补助资金以及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资金,逐步开展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先后有长汀、永安、龙海、福清、邵武、寿宁等县、市列入农村小型公益设施沼气建设项目,仙游、武夷山、松溪等县、市实施“一池三改”农村沼气建设项目。

2004年~2008年,中央共投入国债项目资金5356万元。2005年至今,省级投资9880万元,地方财政投资2822万元。全省累计建池从2000年的13.3万户增加到2008年的41.8万户,分布于全省70多个县(市、区),750多个乡(镇)。

到2008年,全省累计建成养殖场沼气工程1056处,容积349万m3,年产沼气4400多万m3,年处理1100多万吨畜禽养殖业粪水。全省共有规模养殖场7724个,建池比例为12.8%。其中,生态型沼气工程占90%,环保型沼气工程占10%。

2.1.2.2生物柴油能源化利用初见成效

自2002年以来,福建省在国内率先发展生物柴油工业化生产。目前福建已建立起有一定规模、设备装置技术比较高的生物柴油生产企业12家,形成35万吨,年左右的生产能力,约占全省柴油消费量的10%左右。

我省生物柴油发展路径从第一代技术起步,同时积极开发第二代、第三代技术,以争取更多原料来源。第一代技术是以动植物废油脂为主,进口棕榈加工残渣油为辅的原料路线,但原料来源受限。第二代技术主要是提炼能源林果仁榨油。第三代技术,由承担教育部示范工程的福建师范大学以海洋藻类为原料提取生物柴油的研究试验,取得了阶段性研究试验成果。

2.1.2.3生物质发电有一定进展

生物质能是我省各类可再生能源最丰富的一种,但技术成熟度低。多年来,农林业生物质并未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大部分任其枯萎、腐败,目前利用率不到30%,而且其能源利用方式极为原始,大多数生物质以直接燃烧为主,有效利用率很低。以农林剩余物为主的生物质能密度低,大量收购必然带来长途搬运,运输成本高,原料采集范围大,发电成本高,发展受限制。

应用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重点攻关项目《生物质大型上吸式气化炉》和《1000kW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研究技术,2000年福建省莆田市建成了1000kW生物质(谷壳)气化发电厂,并投入运行。2003年,建宁县饶山热能有限公司利用稻壳替代燃煤发电、供热,解决稻壳资源浪费的问题。通过引进“热电联产垃圾焚烧节能技术”将稻壳“变废为宝”,该项目利用谷壳作为燃料替代燃煤生产蒸汽,同时用于发电,大大减少了s02等有毒废气的排放。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渣还可再用于生产白炭黑和炭黑。目前,饶山热能有限公司年消耗稻壳约5万吨。

福建省生物质能发电的主要途径是垃圾发电,从2003年开始,我省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发展研究和实践,出台了《福建省“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和相应的配套政策,使垃圾发电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至2010年底,我省已建、在建和规划建设的垃圾发电厂已有10座。全部投产后,日处理垃圾7400吨,年发电量7.33亿kW・h,光发电一项就可节约25.7万吨标准煤。

2.2福建省生物质能发展前景

福建省是一个一次能源十分缺乏的省份。生物质能由于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再生,与风能、太阳能等同属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生物质的硫含量、氮含量低、燃烧过程中生成的SOx、NOx较少;生物质作为燃料时,由于它在生长时需要的C02相当于它排放的C02的量,因而对大气的CO2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生物质能作为世界第四大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根据生物学家估算,地球陆地每年生产1000亿-1250亿吨生物质;海洋年生产500亿吨生物质。生物质能源的年生产量远远超过全世界总能源需求量,相当于目前世界总能耗的10倍。我国可开发为能源的生物质资源到2010年可达3亿吨。随着农林业的发展,特别是炭薪林的推广,生物质资源还将越来越多。

福建省丰富的生物质资源预示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根据福建省相关部门制定的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要从以沼气、生物柴油、压缩成型固体燃料、垃圾发电为品种的生物质能中筛选出作为示范工程,重点加以扶持,提高技术成熟度,加以推广,以推动生物质能产业化的发展。

3 福建省生物质能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等法规和配套办法及规章,制定了20多项农村沼气、秸秆综合利用、燃料乙醇等国家和行业标准。在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下,中央和各地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加强科研开发与技术攻关,开展不同形式的试点示范与建设,有力促进了我省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

3.1生物质能资源状况

3.1.1沼气

我省生物质资源丰富,遍布全省各地,是全国发展沼气重点省。据测算,如将全省人畜禽粪便用作燃料、肥料的作物秸杆1/3,经厌氧发酵制取沼气,年资源总量可达26.3亿m3,折标煤187万吨。若全部开发利用,农业人均100.5m3.按人均日用气0.3m3计,可解决90%左右的生活燃料。

3.1.2垃圾

我省城市垃圾产量在迅速增加,据2005年统计,全省城市生活垃圾量将达940多万吨。据调查,目前福、厦、泉等沿海城市每人每年平均垃圾量达450公斤左右。福州市一天的垃圾就达1200~1400吨。根据对福州、厦门等市垃圾质地测试结果,可燃物占55%以上,热值为5000kJ/kg左右,具备了建设垃圾发电厂的要求。

3.1.3生物质制油

福建省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适宜种植的能源高产作物主要是能源甘蔗、甘蔗、甘薯、木薯、油莎豆等;有开发潜力和价值的油料能源植物种类的科目有大戟科、樟科、桃金娘科、菊科、豆科、山茶萸科、大风子科和萝摩科等,可以适合规模化种植的有麻疯树、山苍子、油茶、黄连木、乌桕、油桐等。

福建省还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稻草、麦草、芦苇、竹子等非林质纤维,有香蕉、菠萝等果业茎秆和森林抚育间伐、树林修枝、林业加工剩余物,以及随处可见的野生芒属植物等生物质资源,每年的资源总量可能超过数千万吨。但大多未被充分利用,造成生物质资源的很大浪费。

福建省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有浅海41.5万公顷,滩涂20多万公顷,有海洋生物3000多种。其中可作为生物质能源开发的原料不乏其中。

3.1.4生物质资源总量

福建生物质能资源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废弃动植物油脂、工业有机废水、木本油料林以及木薯、甜高梁等农业能源作物七大类。据初步调查分析(2010年),目前全省生物质能年资源总量约为1620万标准煤,占全国资源总量的3.5%。目前,全省生物质能源年资源潜力分布如下:

(1)农业废弃物

农村沼气资源:以农村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沼气潜力为26.3亿m3,折合187.8万吨标准煤;

秸杆:总量1035万吨,其中1/3可作能源利用,约345万吨,折合172万吨标准煤;

农产品加工剩作物:以稻壳与甘蔗渣为主。总量约285万吨,折合184万吨标准煤。

(2)林业废弃物

福建森林覆盖率居全国之首,林业废弃物资源丰富,包括林木枝桠和林产废弃物等,约1200万吨,折合685.2万吨标准煤。

(3)城市垃圾发电资源

垃圾年产出约940万吨,其中720万吨可用于发电,发电量折合30万吨标准煤。

(4)废弃动植物油脂

可产生物柴油36万吨,折合51.5万吨标准煤。

(5)工业有机废水产沼气资源:17亿m2,折合121.4万吨标准煤。

(6)水本油料林:可用于栽种木本油料林的用地约60万公顷,可产生物柴油120万吨,折合157.9万吨标准煤。

(7)木薯、甜高梁等:可产燃料乙醇30万吨,折合30万吨标准煤。

3.2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现状

3.2.1沼气开发与利用技术

3.2.1.1户用沼气

我省沼气技术逐步成熟,通过不断加强技术革新,注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在池型方面,研究出了适应不同气候、原料和使用条件的标准化池型。主要应用有:①ZWD型沼气池:由福建省农科院上世纪90年代研发,2002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优点是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解决了进出料难题;扩大沼气发酵原料来源;且料液分布更均匀,提高沼气产气率18.9%。②SQC新型高效户用沼气池:1991年南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与能源技术总站与顺昌县联合研究开发,2004年获中华农科教基金农技推广奖。SQC~,JI户用高效沼气池在福建省北部寒冷山区实现了全年不间断产气,可满足5―6口之家常年生活用气;目前泉州、漳州、三明、龙岩、莆田等地均有引进该池型。③户用玻璃钢组装式沼气池:2002年,由福建省农科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研制,是一种安全、新型、廉价的沼气池。它产业化程度高;适应性强;密封性好,保证了最佳产气条件。2003-~9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

3.2.1.2大中型沼气工程

①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建立生态牧场:项目于1983年在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试验牧场实施,建立沼气池271::1,总容积1205m3,年产沼气7.3万m3,除作生活燃料使用外,还进行沼气发电,作汽车燃料,用沼渣养蚯蚓种蘑菇,沼液放养胡子鲶等试验;1982年,“沼气长距离输送研究”获省科技成果四等奖,向省内外推广;1989年获农业部农村能源及环保优秀成果三等奖。②泉头畜牧场沼气生态系统工程研究:在泉头万头猪场建成我省第一个生态能源村的基础上,1991年第二期建成两座350m3上流式厌氧发酵塔(UASB)和300m3贮气罐,用于发电(装备45kW和75kW各1台沼气发电机);沼渣用于种果和培植食用菌,沼液用于养萍、养鱼,达到物质、能量良性循环;1 994年被国家环保局评为一等农业生态技术。⑧隧道式沼气池:2003年,南平市延平区农村能源站曾宪芳等通过改造和吸收ABR和AF工艺技术,形成隧道式沼气池,该工艺提高了厌氧消化效率。④推流式厌氧滤床工艺(PAFR):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该工艺。沼气池在常温下池容产气率可达0.5~1.0m3・-m-3・-d-1左右,能承受较大负荷冲击,施工简便、管理方便、运行稳定,设置地下,占地小;降解率高,易产生微生物膜,采用防堵、自动排渣工艺,基本实现不耗动力运行。⑤红泥塑料厌氧发酵装置及其后处理设施标准化设计技术:2003年,福州北环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开始引进台湾红泥塑料厌氧发酵技术,并着手红泥塑料厌氧发酵装置关键技术研究,并形成标准化应用技术,在省内外十几家养殖场推广。⑥高效厌氧净化塔:2010年,福州科真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出了高效厌氧净化塔,并用沼气发电余热对厌氧净化塔进行加温,解决了低温季节不能正常产生沼气的难题。⑦智能化大型沼气池:福建省农科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研发成功“智能化大型沼气池远程控制系统及高效产气调控技术的应用”,率先应用玻璃钢材料作为大型沼气池保温材料,建立玻璃钢夹套水泥沼气池,保温效果好,2012年5月通过专家鉴定,比传统沼气池增加产气量25.7%,解决了冬季沼气池产气难的问题;采用厌氧发酵后固液分离,提高了发酵液浓度,达到高效产气,实现远程监测调控,远程诊断,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项目已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内首创。

沼气的工业化应用,包括沼气集中供气、沼气发电等还处在示范阶段。

3.2.2生物柴油的开发技术

目前我省已形成生物柴油35万吨/年左右的生产能力,其中5万吨以上的企业有3家,2万吨级的企业有2家,1万吨级企业有6家。但2008年以来,受国际油价激烈震荡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生产受到严重打击,特别是生产工艺还不完善,产品价格较高,原料收集困难,原料成本占生物柴油总成本的3N左右。目前原料成本高,转化率低。经济效益差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产量从2007年的18万吨,跌到2008年的3.5万吨左右,许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或转产的困境。

3.2.3燃料乙醇的开发技术

南平闽沪置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致力于推广生物质资源的转换,公开征求工艺,采用生物质资源替代石油资源,制造生产术质石油。福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张木清在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提交了题为《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生物能源产业的建议》,把我省的甘薯、甘蔗列为生物质资源,要求作为燃料乙醇原料加以重点发展。

1996年,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在国内首倡能源-甘蔗研究。在主持国家“九五”甘蔗育种科技攻关期间,首次将“高光效、高生物量育种”列入攻关内容。以总生物量、总可发酵糖量为育种目标,创制能源甘蔗新材料,并通过一系列中间试验和技术指标的评价,选育能源甘蔗新品种的技术路线。通过自育和引进获得一批能源甘蔗新品种(系),接近或超过了美国第二代能源甘蔗品种的水平。2001年12月。《甘蔗光合性能的遗传分析及高光效、高生物量能源甘蔗新品系选育》通过农业部科技成果鉴定、能源甘蔗品种选育与鉴定这一核心技术已臻成熟。这期间,“十五”国家“863”计划、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能源专用甘蔗新品种选育》、福建省跨越计划《能源甘蔗新品种(系)的中试与产业化》等都对能源甘蔗的研发给予立项资助。

厦大能源研究院研制和利用农林纤维素生物质联产燃料酒精与术糖项目以农林纤维素生物质(秸秆、蔗渣、林草)等为原料,分离提取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组份;利用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组份进行降解,制取燃料酒精;利用木聚糖酶对半纤维素组份进行降解,制取功能性木糖。针对我国术质纤维素原料预处理技术和多元化生物质资源规模化培育与利用等核心技术亟须突破的现状,研制木质纤维素原料的高效预处理技术和低成本降解技术等关键技术,建设万吨级纤维素水解制备液体燃料及其醇电联产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实现纤维素乙醇、丁醇的清洁生产和能量自给项目仍需作大量工作。到2015年,预计示范工程规模将达到3万吨/年以上,并建立相应的技术经济评价体系。

3.2.4固体成型燃料技术(主要是农林废弃物)

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主要由农林废弃物作为原材料经过加工组成的。它是利用农林废弃物,如秸秆、水稻杆,薪材、术屑、花生壳、瓜子壳、甜菜粕、竹丝、稻糠、苜蓿菜、刨花、树皮边角料、杂草等所有废弃的农林作物,经粉碎一烘干一陈化一混合―挤压一冷却一筛分―包装等工艺处理过程,使原来松散、无定形的原料压缩,最后制成颗粒状燃料。其密度一般为1.1~1.3t/m3,热值约为4080―4800kcal/kg。1吨生物质成型燃料相当于0.8吨标准煤或0.51吨柴油/燃料油。

福建省南安市宝林能源公司与著名大学联合开发再能源燃料――生物质颗粒燃料,同时突破传统高能耗小产量的造粒设备,目前公司第五代造粒机已经面市,保证今后福建本省在新能源燃料供需上,无须再从外省引进。宝林公司生产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直径6mm~11mm)已经出口多个国家,如日本、罗马、芬兰及东南亚。宝林在未来3年,计划引进外资,共同合作,力争建设20个生产基地,达到年产50万吨的规模,做强做大福建、广东、江西一带的生物质市场。福建南安海特机械公司、福建省南安市欧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莆田市绿之道新能源有限公司都是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设备的厂家。

3.2.5生物质发电技术

3.2.5.1生物质发电

沼气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环保、高效的发电方式,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我省沼气发电项目共有21家,装机规模小,大部分项目都处于建设或试运行阶段。很多养殖场仅是利用少部分的沼气资源用来发电,发电主要为自用,都没有接入电网。其中装机容量较大的为大拇指环保科技(南平)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沼气发电项目,其建设规模为250―350kW。福州科真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研发KZ30GF-K、KZ50GF-K、KZ75GF-K型纯沼气发电机组,先后经过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产品投产鉴定”和福建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总站“技术鉴定”。2008年11月,在福清市星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安装2台75kW・h发电机,经过几年的运行,状态良好,每天可发电600―1000kW・h。

集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研究所研发沼气发动机驱动的热泵(BHP)是一种节能环保型装置,与电动压缩式热泵相比,其主要动力源不同。该装置能充分回收利用沼气发动机余热。

我省生物质能发电已开始起步,光泽凯圣生物质热电厂利用鸡粪和谷壳混合物发电,一期装机容量为2.4万kW,每年消耗鸡粪和谷壳混合物约25万吨以上,相当于节约8.8万标准煤,于2010年投入运行。建宁热电联产扩建项目工程在原有供热汽轮发电机组1×K20t/h锅炉+1×C1315―24/5型背压式汽轮机组基础上,扩建1×20t/h锅炉+1×1.5MW背压式汽轮机组,采用稻壳进行燃烧发电。另外,规划中的仙游生物质发电厂位于仙游盖尾镇石马村,装机容量为2×12MW,项目已完成选址和初步规划。

3.2.5.2垃圾发电

福建省垃圾焚烧发电以城市工业和生活垃圾为燃烧介质,采用机械炉排炉或循环流化床焚烧炉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利用其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每处理1吨垃圾,约可发电250kW・h。垃圾发电的重要一环是重视城镇的生活垃圾卫生转运站的配套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垃圾运输转运体系,保证垃圾原料的供应。

2007年,福建省建设厅、发改委、环保局印发实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建设规划》。规划到2015年,我省建成2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规模1.33万吨/天,装机容量达到26.15万kW,年发电量达11.17亿LkW・h。

至2011年底,已投入运营的有福州、晋江、石狮、厦门垃圾焚烧发电厂、福州市红庙岭填埋气发电厂、厦门东部、南安、晋江二期、莆田、惠安、南安扩建、福清、宁德等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处理规模8900吨/天,装机容量17.565万kW,发电约12.01亿kW・h。正在施工的有安溪、南平、建阳、龙岩、三明、邵武、浦城、漳州等8个垃圾焚烧发电厂;另有厦门海沧、闽候、平潭、福州第二等9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在进行可研、环评等前期工作。

2007年11月,福州红庙岭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发电工程投入运行。该工程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马丁技术建设,利用填埋气进行发电,装机总容量0.25MW,年均发电约1000万kW・h。

4 福建省生物质能技术发展展望

4.1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为动力,以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生物质资源和技术优势。

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大力加强沼气建设,积极推广固化成型燃料,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产业,大力发展具有规模效益、环境友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产业。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强化体系建设,引导、整合和利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进生物质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4.2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重点发展。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贴近省情实际,立足当地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培育特色。重点发展包括以农村沼气为主的沼气利用和发电,以生物柴油为主的生物液体燃料,以城市垃圾为主的生物质能发电等三类。

(2)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循环农业理念,推动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把农业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作为今后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发展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和气化燃料。

(3)生物质能发展要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发展规模和开发力度要与我省财力相适应,量力而行,立足未来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

(4)优先发展既有资源优势,又有一定经济竞争力的技术和项目,把生物质能发展与服务三农、改善农村、农业、农民的用能状况结合起来。

(5)以技术可行为基础,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着力提高技术转化应用能力,积极探索发展生物质能的多种有效途径,引领我省生物质能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6)以原料的可获得性为出发点,以经济合理性为前提,以产业为纽带,合理确定生产规模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积极构建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利用以及维修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4.3发展目标

(1)沼气:至2015年,全省农村沼气新增户用沼气24.80万户,普及率达到82.85%;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815处;全省利用沼气总量5.2亿m3,其中户用沼气3.85亿m3,大中型沼气工程1.35亿m3。

(2)生物液体燃料:积极建立木本油料林基地,建设科研示范基地和加工示范项目。力争2015年生物柴油生产量达到15万t,开发生物柴油林种植基地,采用第二代和第三代技术,加工生物柴油。

(3)生物质发电:①沼气发电:叫“十二五”期间,建成1座示范性并网型沼气发电工程;把具备装机能力240kW及以上的60%养殖企业、具备装机能力60~240kW的10%养殖企业建成沼气发电项目。②到2015年,我省建成2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和生物质发电厂,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43.61万kW.年发电量19.36亿kW・h。

4.4技术应用与发展

4.4.1农村和大中型沼气

在提高户用沼气普及率的同时,加强后续维护,逐步完善服务体系,实现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提高产业化水平,逐步推广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今后新扩建大中型沼气工程,实行集中供气、供热和发电三结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大中型沼气工程,要采取集中供气与发电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充分利用沼气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沼气对空排放,避免大气污染和能源浪费;农村沼气的沼渣、沼液要合理利用,充分用作农田有机肥,禁止乱堆乱放,防止二次污染。

4.4.2生物柴油

生物质液体燃料应加紧企业重组,在发挥已形成生物柴油生产能力的同时,着力加强第二代(木本油料)、第三代(海藻、纤维素)技术开发创新。加强小桐子、油桐及无患子等木本油料林高产优良树种选育栽培和生产基地建设以及果仁深加工,油化结合;开展生物质和农业生产剩余物(如甜高梁、秸秆等)液体燃料重点试验研发工作,争取早日转化为生产力。

针对我省原有的生物柴油生产原料主要为餐饮废油或榨油脚料,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也不能保证原料的稳定供应,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液体酸碱催化工艺的环境友好性差等问题,研制木本油料、能源微藻培养技术,实现生物柴油清洁、高效生产十分重要。

4.4.3生物质燃料

生物质的直接燃烧和固化成型技术的研究开发,特别适用于福建省林区。由于生物质形状各异,堆积密度小、较松散,给运输和贮存以及使用带来了较大困难,影响生物质的使用。因此,可以按成型技术将木质材料螺旋挤压生产棒状成型物;或用活塞式挤压制得圆柱块状成型物,以及用内压滚筒颗粒状成型技术和设备生产颗粒状成型物。成型燃料应用于两个方面:其一,进一步炭化加工制成木炭棒或木炭块,作为民用烧栲术炭或工业用木炭原料;其次是作为燃料直接燃烧,用于家庭或暖房取暖用燃料。

秸秆致密固化成型就是采用热成型技术或常温冷成型技术,通过成型机将秸秆、杂草、灌木枝条乃至把菠萝茎杆、香蕉茎杆加工成颗粒燃料,果壳果皮等农林废弃物压缩成高热值、高密度的燃料棒或颗粒,提高其单位容积的重量和热值,这种固化成型燃料可用于替代燃煤发电,值得研究。

针对我国目前生物质气化热解技术的不成熟,导致初级产物以及后续的液体燃料产品品质低下等问题,要研制先进高效净化与组分调变一体化技术,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吨级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备液体燃料及热、电、化学品等多联产系统示范工程,降低液体燃料的生产成本,提高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率和附加值。

针对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存在设备故障率较高、维修频繁,影响连续生产,长时间连续运行的稳定性不好,设备关键部件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不够等问题,要研制非粮生物质原料收集装备等,到2015年实现生物质原料专用机械的规模化生产。

4.4.4生物质发电

4.4.4.1沼气发电

要继续在农村大力推广以“一池三改”为内容的户用沼气工程和大中型沼气利用工程;重点开发适用于农村和小城镇的热(气)电联供示范系统。对于将污水处理中的淤泥进行发酵,生产沼气发电;将发电后的余热用于发酵系统保温升温的项目也应当进行考察、调研,提高城市使用沼气的份额。

4.4.4.2垃圾发电

福建省“十二五”生物质能发电发展目标及2020年发展规划见表1。

以城市垃圾为主的生物质发电应结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重视二次污染治理,稳步推进大中型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城市生活垃圾与工农业生产废弃的生物质焚烧发电,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十二五”期间,要开展生物质混烧和直接燃烧发电试验。在有条件的市(县)逐步发展生产、生活垃圾与其它生物质废弃物混烧发电、林业生产“三剩物”以及其它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的示范。

垃圾发电要严格审查建设厂址选择方案,合理选择技术工艺设备,建立垃圾分拣制度,确保人炉垃圾质量和燃烧物的成分要求,有效防止有害物质入炉;要认真做好有害气体、污染废液安全防治工作;要探索新型二段往复式垃圾焚烧炉及新飞灰固化工艺技术,并在渗沥液处理工艺上有所突破;要建立健全安全规范运行操作规章和监管制度,加强检查监督,确保有害液体、气体达标排放。

5 结语

福建省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有着广阔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潜在市场,对于能源资源缺乏的福建省来说,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物种优势,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篇8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呈现了逐步增强,所以加大了工程建设力度,信息工程项目建设也有了明显的增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工程技术资料进行管理,进而为工程建筑提供有利依据。为了进一步提升工程技术资料归档与管理效果,所以本文针对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的归档与管理展开了研究,从而为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的建设提供有利保障。

【关键词】

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归档;管理

1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概述

对于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而言,其是在信息工程实施、维护和改造等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关信息,结合信息系统工程的不同阶段生命周期的特点,可以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分为六大部分,主要包含立项文档、实施文档、合用文档、运行维护文档、竣工文档和其他技术文档,这些内容共同组成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1]。

2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的重要性

信息系统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技术,所以信息系统的构成比较复杂,所以技术人员在对信息系统进行维修和改造等过程中难度较大。技术人员在实际开展工作期间,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其技能能力,而且充分运用相关文字信息[2]。此外,信息技术人员的变动比较频繁,为了确保组织在技术上具有连续性,需要具备一套健全和完整的技术资料,所以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3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归档和管理时存在的问题

在对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进行归档和管理时,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归档和管理质量偏低。各个部门在管理技术资料时,未能科学的平衡部门间的关系,所以不同部门间技术资料管理水平不一。有些部门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只是在立项和验收等阶段存在技术资料,而在后期维护阶段,技术资料则比较欠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通常比较比较欠缺网络设备和系统备份等,所以对技术资料的归档和管理产生了不良影响[3]。此外,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归档和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此情况下,由于缺少健全的技术资料归档和管理制度,所以在实际开展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归档和管理工作时,因为管理制度不完善,因而导致技术资料归档和管理工作存在不规范之处,从而不利于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的归档和管理,并且没有有效发挥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的作用。

4加强对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归档和管理的主要途径

4.1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归档和管理约束制度

由于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所以必须通过对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进行归档和管理,从而为工程的建设提供依据。为了使得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的归档和管理水平有显著提升,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归档和管理约束制度,进而规范技术资料归档和管理工作。首先,应当构建技术资料归档和管理框架,然后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框架展开工作,规范的移交和管理资料。同时,档案管理部门要制定完善的组织技术资料管理指导性文件和方法等,进而为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保障;其次,树立正确的技术资料管理目标。为了使得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归档和管理工作更加具有规范性,需要明确管理目标,然后管理人员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管理工作,从而确保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的归档和管理工作的开展符合标准;最后,确保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归档和管理工作具有一致性。通过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归档和管理约束制度,有利于促进技术资料归档和管理办法和指导性说明具有一致性,从而统一和规范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4]。同时,有助于加强技术资料归档和移交等的工作量,进而最大程度的提升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归档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4.2提升部门内部技术资料管理质量

部门在对资料进行管理时,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归档和管理质量。因此,在对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归档和管理过程中,应当提升部门内部技术资料管理质量,从而为技术资料归档和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利保障。相关部门在对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进行管理时,需要明确管理目标,通过对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进行全面管理,使得工程项目能够有序进行。同时,为后期工程项目的维护和改造等阶段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总之,在对技术资料进行管理时,将二者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不仅提升了工程项目质量,而且为项目后期的升级和维护等奠定了良好基础[5]。总之,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归档和管理工作不只是由一个部门开展的,需要在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进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归档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应当加大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力度,通过构建网络平台,优化软件和硬件等配置,及时对系统进行备份,确保技术信息能够得到有效存储和保护,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对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归档和管理的作用,为工程的建设提供有利依据。在对技术资料进行归档和管理期间,由于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为了提高归档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应当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而为技术资料归档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发挥重要作用[6]。在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已经成为信息工程立项和运行等方面所产生的信息,通过对其进行归档和管理,能够为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5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系统工程技术水平也有所提高,信息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技术资料是工程建设的有利依据,也对信息系统法维护和维修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对项目进行管理时,需要将相关信息记录在表格中,然后对其进行管理,在技术资料中,将项目实施时各个环节中的内容都记录在此,所以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包含大量的信息,通过对其进行归档和管理,为工程施工提供了有利保障。

作者:靳一 邢小培 单位:河南众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镇根.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的归档与管理[J].中国新通信,2014(9):14.

[2]颜奇.某尾矿库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0.

[3]王晓峰.浅谈如何搞好科技电子文件的收集与归档[J].甘肃科技,2011,27(20):99~100,135.

[4]祝婷,李湘.WMO信息系统中气象元数据的设计与实现[J].应用气象学报,2012,23(2):238~244.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篇9

有效突破水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式制约。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正面临最严峻的水问题挑战。解决我国水问题,从科技角度看,近期要加快开发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水污染物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饮用水安全保证技术等,重点发展节水和循环利用技术、高效低成本海水利用和淡化技术等,前瞻部署和发展水生态系统相关科技问题,初步建成节水减排型社会的技术支撑体系。中长期建成行业性节水和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区域的技术体系示范,开展湖泊、流域水体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使我国主要水体污染得到根本治理,研究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变化的适应技术并进行示范。

从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逐步过渡到有效修复生态环境。全球环境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已呈现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环境污染的严峻局面,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期要坚持和完善源头治理战略,重点开发生态和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典型生态功能退化区综合整治的技术集成与示范。中长期要深刻认识自然系统的演化规律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系统认识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建立生态、环境、气候综合监测与预警系统和生态补偿机制,开展退化生态重建转型、区域污染综合治理、环境健康监控防治、循环经济研发示范、全球环境变化适应与减缓、环保产业技术和设备研究,形成环境污染控制和生态建设的科技创新体系。

实现由“世界工厂”向“创造强国”的跨越。要从根本上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必须抓住信息科技更新换代和我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通讯和计算机市场的难得机遇,大力发展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先进材料产业,发展工业生物经济,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一批重大自主知识产权,大幅度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近期要重点发展低成本、高能效的硬件、系统软件、互联网服务技术,突破CPU芯片、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分布式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提升重大装备的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向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发展;研发高性能复合材料、轻质高强结构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等基础材料及应用技术,发展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能源材料和环境友好材料等新材料;发展微生物代谢工程与生物基产品开发等工业生物技术。中长期要突破服务科学和网络化、智能化、可持续的服务技术,初步建成我国信息科技软件和服务工业体系;推进制造技术与电子、信息、生物、纳米、新材料、新能源等相互融合,发展新的制造技术,根本改变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突破现代材料设计、评价、表征与先进制备加工技术,发展纳米材料与器件;加强生物科技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把生物科技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使全体人民生活得更健康。近期要重点发展针对我国多发病、常见病的低成本预防和治疗技术,加强环境因子、生活方式、心理与行为对人口健康的影响研究,发展基于现代科学基础的健康生活模式,力争突破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要慢性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机理,建立监测和防御重大与新生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生物安全网络,发展新一代人口控制技术以及生殖健康检测与干预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中长期要推动医学模式由疾病治疗为主向预防、预测和个体干预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发展针对重要慢性病的营养干预技术,开发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建立针对各种重要慢性病的全民防御体系,基本实现中医中药现代化。

重视开发利用空天和海洋。空天和海洋科技是关系我国发展空间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必争领域。目前世界空间强国都制定了至2050年的空间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我国也应当从和平利用空天出发,加强空间科技发展的战略布局和统筹安排,抓紧制定发展路线图。在海洋科技方面,近期要重点发展海洋监测技术,大幅提高海洋综合观察能力;发展海洋生物技术,催生海洋生物制品新产业的兴起;发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促进海水淡化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产业化;加强海域综合地质调查,开展近海天然气水合物前期勘探;开展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全面监测近海环境,有效遏制污染扩展趋势。中长期要促进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物经济、海洋精细化工业和海洋服务业等快速发展,实现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发展深海矿藏与油气资源探测技术和天然气水合物的采集与安全利用技术,广泛应用大规模海水淡化技术,有效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和淡水紧缺的压力。发展海岸带生态环境监测治理和生物修复技术,提高预报和减轻海洋灾害能力,使得海岸带更加宜居,初步实现中国海洋数字化。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篇10

【关键词】农业科技;科技档案;规范管理

农业科技档案主要包括农业科学研究中从立项、申报、进程、总结、结题再到成果鉴定这一系列过程中的各种档案材料,还包括林业、副业、渔业、牧业等档案。由于在管理农业科技档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因此,有效地管理农业科技档案是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

一、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必要性

农业科技档案是指在r、林、牧、渔各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技术资料,是农业科技人员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对农业科研活动最直接的原始记录。包含种子档案、作物栽培档案、植物保护档案、林业档案、畜牧档案、水产档案、农业生态环境档案和农业区划档案等。将这些资源按照档案管理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科技档案,再将这些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可以进一步实现农业科技档案的新价值。

首先,农业科技档案的实质是科技成果,作为智力成果、知识智慧的结晶,是属于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必须加以保护和利用。其次,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可以使各级决策部门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服务。再次,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创新的基础,这些信息资源可为深入科研提供大量宝贵的信息来源。最后,农业科技档案是一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良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服务,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档案管理人员不注意科技文件的积累。科技档案的前身就是科研文件,科技文件具有很高的再利用价值及指导价值都是因为记录了科研成果的研究过程。但档案人员和科技人员平时不注意保存科研文件,导致归档时科研文件收集不完整,从而造成很大的损失。

(二)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方式落后。档案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大,这给提供利用和保管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再加上管理的手段和方法都不先进,非常的落后,检索工具也是单一的,工具单一通常表现在查阅工具,用的最多的查阅工具就是手工制作的目录或者是专题卡片,检索方法速度慢而且还很落后,准确率也不高。

(三)农业科技档案内容不完整。虽然科研科技单位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了归档,但是,科技档案工作中还存在内容不完整、归档手续不齐全的问题。

三、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农业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国家档案局在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统筹城乡档案工作协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相适应的、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档案工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为适应以上形势要求,档案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充分认识农业科技档案的特有作用,树立农业科技档案的正确价值观,增强农业科技档案的民生意识,贴近民生,服务民生。

(二)加强科技档案的收集,着力建设档案资源体系。只有建立起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才能为人民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建立起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效快捷的档案服务,才能真正体现档案部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加强科技档案的收集,可采用定期收集和随时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定期收集是根据科研活动的特点,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规定详细的归档范围、份数、要求及时间;促使科研人员自觉将科研档案材料定期归档,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随时收集针对学术论证、证明材料、检测结果、验收鉴定等与科研项目有关的其他材料,并将收集的材料以科研档案的重要程度为依据,结合运用多种组卷方法将案卷按重要程度排列,这样有利于科技档案的保管和查找利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