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数据中心机房方案十篇

江之@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数据中心机房方案十篇

数据中心机房方案

关键词:通信互联网;机房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1、IDC简介

IDC(Internet Data Center)即互联网数据中心,是安装、运行和维护数据设备如电子计算机、存储、网络设备的建筑场所,包括数据机房、配套机房、网络接入间、测试区、监控中心、备件库、打印室等功能区间。IDC 为互联网内

容提供商(ICP)、企业、媒体和各类网站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专业化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网络批发带宽以及ASP、EC 等业务。通过使用IDC 服务器托管业务,企业或政府单位无需再建立自己的专门机房、铺设昂贵的通信线路,也无需高薪聘请网络工程师,即可解决自己使用互联网的许多专业需求。因此,IDC 是伴随着科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不断发展的需求而迅速发展

起来的,成为了新世纪中国互联网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2、IDC机房设计的要点

以下是IDC设计的主要要点:

(1)在对IDC进行设计的同时,要保障各个系统的完整和统一,规范其配置,那么其设计重点为供模式的计算、对用电容量的统计、对变压器进行优化和

设计、对UPS进行合理配置、根据冷量需求及气流确切选择空调设备、规划安装细则、计算空调新风等要素;

(2)如果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较为可靠,那么在对其进行设计的同时,要保证其正常运行,例如每年都会对相应的设备采取定期维护、检修,因此在维护、检修的同时,该系统必须持续运作;

(3)鉴于南方、北方的气候条件有所差异,那么当夏季到来时,必须确保机房空调的最小风量,而冬季到来时,还必须顾及到空间问题,做好机房的通气和清洁,该要点中,确保机房的清洁和最大新风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某IDC在建成之后,每一楼层中的IDC机房的制冷装置均正常运行。但是也面临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在建设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谐波对设备的影响,从而导致变压器的负载不足,铁磁损耗过高;在对机架排列的同时,空调方位与气流、风力的关系并未计算在内,而冷通道以及热通道的方位以及送风方式都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那么空调的制冷效果依然不明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建设的后期,必须将空调设备容量进行扩充,但是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中小型IDC机房供电方案

中小型IDC 机房因其服务节点数量少,单个机房面积比较小,可以采用传统的供电方案。其供电系统包括:高压供电系统、低压供电系统、UPS 不间断电源系统、应急柴油发电机系统。分析如下。

3.1 高压供电系统

高压供电方案按照较高级别IDC 机房供电要求配置。按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和《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ANSI/TIA-942-2005 的规定,A 级(T4 级)机房由来自不同变电站的2 个电源供电,1 用1 备或2 用互备,每个电源均能满足整个建筑以及IDC 机房全部重

要负荷的用电要求,2 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平时两段母线分别带一部分负荷。IDC 机房采用专用变压器。如图1

图1 中小型IDC机房高压供电系统示意

3.2 低压供电系统

对于中小型IDC 机房,依据各机房分级,其供电要求不变,因为每个机房用电量相对比较小,因此,可以采用共用变压器或专用变压器集中放置在变电站,配套UPS 不间断电源进入各机房楼层的做法。如果机房数量较多且机房面积相同,也可视情况设置机房电源模块。

(1) C 级(T1 级、T2 级)机房低压供电系统从变压器低压母线引一路电源经UPS 不间断电源为机房IT 设备供电。C 级、T1 级机房变压器和UPS 容量满足基本要求,不需冗余,但要考虑扩展的可能;T2 级机房UPS 为N+1 冗余。

详见图2

图2 C级(T1、T2级)机房低压供电系统示意

(2)B 级(T2、T3 级)机房低压供电系统

分别从两台变压器低压母线各引一路电源经UPS 不间断电源为机房IT 设备供电。变压器容量满足2 个机房IT 设备用电基本要求,每组UPS 不间断电源采用N+1 冗余,单个机房可按照A 级机房设计理念进行低压供电系统设计。

(3)A 级(T4 级)机房低压供电系统

采用双电源配置,分别从两台变压器低压母线各引两路电源经UPS 不间断电源为机房IT 设备供电。变压器和UPS不间断电源容量满足机房IT 设备用电基本要求,每组UPS 不间断电源采用N 或N+1 冗余。

4、IDC 机房节能技术

4.1合理的机柜散热方式及机房布局

散热设备和发热设备在IDC 机房内不是相对应的,机房内的气流把热带走,“热岛现象”会因为不合适的机柜散热方式及机房布局而产生,这会对机房的安全造成影响,而且机房的制冷效果也会降低,导致整个机房的耗能增加。结合空调系统合理布局机房,尽量均衡分布发热量大的设备,在空调出风口处放置发热量大的设备。

4.2选用合适的供电设备及供电方案

通常冗余供电系统被应用于IDC 机房中,因为一些损耗存在于供电系统中,所以冗余供电系统从经济上考虑是在浪费能源。为了使供电系统的耗能降低,根据客户的等级及设备的等级有效合理的区分IDC 机房内的供电设备,并且制定相应的供电方案。在我国近几年用以替代传统的UPS 系统的是240 伏高压直流系统,它的总效率提高了10%-20%,节能效果在电源系统负荷较低的时候会更加明显。

4.3采用低耗能的设备

发展迅速的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高的设备集成度,与前几年相比单位设备的容量及性能均翻了两番。原有的低容量高能耗设备在选择设备时被高容量低能耗的设备替代,在IDC 机房耗能中设备用电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按需扩容、按需购置并结合数据中心等级标准,应用高扩展性高性能低能耗的设备,使机房耗

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数据中心机房方案篇2

关键词:

房地产档案;信息技术标准;数字化档案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307-01

1 项目背景

海安县房地产交易所、海安县房屋产权监理承担全县房地产交易市场管理、房屋登记发证、房地产权属档案(以下简称房产档案)管理等多项职能。所内所设档案室是集房产档案、房(地)平面图纸、其它信息文件资料的综合性信息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工作,以数字化管理促效率,做到制度健全,软硬件设施配套,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方便而全面的服务,是建设海安房产数字档案馆的根本目的。2 建设目标

2.1 尽快实现库藏纸质房产档案资源数字化

档案室存有纸质房产档案近八万宗,每年新增约一万宗,将这些档案数字化加工,是数字档案资源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5年开始,我所与杭州浙大升腾计算机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海安房产图文信息系统,采用嵌入式软件开发方式进行产权产籍网络化管理,实现网络化办公,提高房产档案的管理效率,使得房地产信息的获取和处理速度大大加快,房地产信息的储存能力和储存寿命更强,最终使得房地产管理向科学化、正规化方向迈进。

2.2 房产档案管理资源库的无缝链接

房产档案管理与房屋登记管理如何更好的结合起来,提高效率,是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在房屋登记工作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对房屋登记的收件、初审、复审、审批、缮证、发证和归档等实现现代化管理,使登记过程中收集、产生的信息都能输入计算机,通过对产籍资料的扫描录入档案影像,形成完整、准确的数字化房产档案数据库。并利用其强大的分类组合、检索、调阅、复制功能来建立完整的房产档案管理系统。

目前,许多城市的房屋登记机构都已经使用了房屋登记管理软件,但这些软件只是把档案管理作为权属登记管理的一个附属模块或子程序来处理,对档案信息的电子化停留在粗浅的层次,还不能完全满足日常管理的需求,这极大地影响了办事效率。通过计算机联网,把两个职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极大地方便用户,提高办事效率,也能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为了全面、准确地收集信息,必须将房产档案信息系统与房屋登记系统有机结合,将房屋登记过程中产生的房屋权属信息自动归入房产档案信息系统,形成文本信息;并利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先进设备将有关资料以图像信息方式归入房产档案信息系统;同时,在档案数据库的更新、管理、维护上要实时控制,保证房产档案信息与房产产权状况的同步变动,这是房产档案管理的核心所在。

针对司法查封、抵押登记、房屋租赁、房产交易等不同业务,对房产档案信息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档案检索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检索功能,将房屋坐落、产权人姓名、房屋面积、交易时间、产权状况等房屋产权管理中的每一要素都作为检索点,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形成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互补的档案信息检索体系,实现万能检索,提供高效、便捷的查询服务。

2.3 实现档案馆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原始档案数据进入计算机后,利用计算机建立起完整准确的地产档案数据库。包括:编目、归档、组卷、借阅、管理、编研、报表、统计等,类似于传统的档案管理系统。建立房产档案数据库并实现其网络化管理,制订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以指导具体工作的实施。

2.4 建立准确的房产档案数据分析系统

房产档案信息不仅要满足产权人产权交易的需要,还要为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这就要求建立一整套房产档案数据分析系统,以便管理人员能够从多角度对房地产产权产籍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通过数据分析系统对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以便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及时运用相关调控手段,使全社会房产需求保持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达到科学决策,回避风险的目的。

2.5 组织完整的加密压缩备份防护及权限机制

网络化管理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对房产档案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是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及网络等各方面的安全。因此,必须要做好服务器机房的配置,防火防雷措施到位;订立详尽的责任制度、安全保密制度;完善权限分级体系,设置网络防火墙,对传输的数据加密、解密;定期进行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信息损失;做好防病毒工作等。只有保证系统的安全顺利运行,房产档案的网络化管理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2.6 建立以GIS空间数据库实现房产图文一体化管理与利用平台

传统上的房产办公软件一般以MIS系统为核心,只能实现简单的受理,缮证,查询等功能,无法对图形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房管部门在实际业务管理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图形数据,如城市的地籍图,测绘的分层分户图,很多房管部门只能通过其他的图形处理软件进行操作,这样就无法实现相关数据的共享,造成文字档案和图形档案不能有效、时时关联,给房管部门在管理和决策带来诸多不便。GIS技术的引入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与传统MIS系统的完美结合,可以实现文字数据和档案数据的一体化管理,真正达到“以图管房,以图管档”的目标。以《海安县房地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MIS系统为核心,通过工作流机制对规范化、科学化的纯数据统一结案归档,建立纯MIS数据库。做到产权产籍纯数据、各类图库及档案库三库合一、信息共享。

2.7 建设一个完备的图档网站和高效的局域网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工作地深入开展,各地政府部门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化和透明化,采取了各种便民服务措施,大大提高了政府形象。房管部门更是强化服务意识,多渠道、多层次地架设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沟通桥梁,全面提升电子政务的便民服务水平。

通过本系统建立海安房产信息网,公众可以通过接入Internet远程查询和申请存量房网上合同备案,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商品房买卖网上合同备案,金融机构可以查询房屋抵押权登记信息,政府职能部门可以查询相关数据。组建高效的局域网,使其有利于档案资源的快捷存取、安全防护、并发利用、大容量保存、扩展与升级迁移、远程连接、自动化程度高、并易于维护等。

3 项目应用

本系统网络结构由两部分构成,即内网和外网。内网以《海安县房地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MIS系统为核心的局域网络,负责房产数据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例如房产数据及图形的录入、检索、修改以及统计、打印,是房产管理系统的核心。外网主要完成房产信息的对外及查询。

运行模式采用C/S(客户/服务器)模式与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对于登记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金融机构,采用C/S模式,可降低系统开发难度,提高信息安全性;对于外部的用户采用B/S模式,充分利用Internet和Intranet的便捷性,实现随时随地提供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查阅有关房产档案(房屋登记簿)的基本信息。

4 项目实施

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形势发展的必然,但它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作保障,必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数字化档案组织实施过程主要包括:

(1)房产档案资料的录入。 录入过程中必须保证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房产档案资料的扫描。扫描过程中,不得漏扫或随个人意愿随意增减、丢失房产档案中的每一页资料,不得造成因在这个工作程序中,房产档案资料得不到应有的完整保护而丢失或散失,给房屋权利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2)录入、扫描的全过程进行检查。房产档案资料每一个信息历经录入、扫描以后,就进入检查阶段。检查阶段是至关重要的阶段,是纸质档案转变为电子档案的最后一道关键环节。检查人员要对房产档案中每一个信息的真实性负总责。

(3)电子档案的及时备份。此时的房产档案已经是传统的纸质档案的载体与信息的一体化。

5 项目意义

房产数字档案的建设完成,使我所在为民服务、内部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数字档案的使用,窗口工作人员实时调阅影像档案,并可及时打印输出,节省了业务办理时间;

(2)便于档案的规范化整理。

(3)通过数据库技术管理影像档案,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并可实现档案的跨地域共享利用等服务,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对业务工作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玄艺兰.论房产档案室的数字化建设[J].中华教育周刊,2003,(6).

[2]李京萍.电子文件及其归档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2005,(4).

[3]齐国益.电子档案系统特点及功能综述[J].武夷科学,2006,(12).

[4]李仕宝,许宁,蔡彦虹.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初探[J].农业科技管理,2005,(5).

数据中心机房方案篇3

【关键词】空调节能模式;冷/热通道遏制;混合型制冷架构

近年来我国国内数据中心的发展蒸蒸日上,数据中心的功率密度越来越高。由于数据中心内IT负载的电能最终都将转化为热能,所以为维持数据中心正常运行的空调解决方案就变得至关重要。下面从以下三方面对于空调解决方案的优化进行分析:机房内制冷架构、空调节能模式和冷热通道遏制。

1.机房内制冷架构的优化

机房内制冷架构可以分为房间级制冷架构,行级制冷架构和机柜级制冷架构。

房间级制冷是实现数据中心冷却的传统方法。在这种方式中,通过一台或多台并行工作的空调系统将冷空气输送到机房内, 把机房整体作为制冷空间。数据模拟和实验表明,当数据中心的平均功率密度很低(每台机柜1-2 kW量级时)房间级制冷才有效,换算为单位面积功率密度为323-753 W/m2(30-70W/ft2)。

而且,房间级制冷架构的设计受机房物理特性很大影响,包括天花板高度、机房形状、地板上下的障碍物、机柜布局、机房空调的位置、IT负载功率密度分布等因素。其结果是可预测性和均一性较差,特别是在功率密度增大时更是如此。此外,诸如IT设备移动、增加及变更等也可能产生热点使空调效能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机房空调的制冷量并未完全得以利用。机房空调送出的冷空气会不可避免的有相当一部分短路直接返回空调回风口,而并没有对IT负载实施冷却,实质上是降低了机房空调的制冷量。

在行级制冷架构中,机房空调机组与机柜行相关联,以针对特定机柜行为设计目的。机房空调机组可以安装在IT机柜之间,可以架空安装,也可以在地板下安装。与房间级制冷架构相比:行级制冷的气流通道较短,可降低风阻以降低风机功率;针对性更强,气流可预测性要好很多,机房空调的全部额定制冷量均可得到利用,并可以实现更高密度布局。

但采用行级制冷架构,会使用比较多的机房空调设备,对于场地会有所要求。如果在大面积低密度区域使用,不但会提高空调的安装成本,也将产生不必要的运营上的浪费。

机柜级制冷是以冷却特定机柜为设计目的。空调机组直接安装在IT机柜上或其内部。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为超高负载密度(每台机柜最高50 kW)提供冷量。

基于以上三种制冷架构的特点,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中如果使用混合型制冷架构,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对数据中心的功率密度进行总体的计算和区域划分,然后:

(1)对于通信设备、低密度服务器及存储器的低密度区域采用房间级制冷。

(2)对于配备刀片式服务器或1U服务器的高密度或超高密度区域采用行级制冷。

(3)对于独立的高密度机柜或超高密度机柜采用机柜级制冷。

尤其在数据中心的升级工程中,将行级或机柜级制冷系统配备给升级后的高密度群组,可以保证消除局部的热点。通过这种方式,高密度负载可被叠加到现有低密度数据中心内,而不需要改动现有房间级制冷系统。

使用混合型制冷架构,不但可以满足机房内不同功率密度的要求,避免产生局部的热点,又可以节约安装和运营的成本,还为日后的升级和改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空调节能模式的优化

现有数据中心用于为空气处理设备的能耗占到总能耗的45%,空调的节能就变得至关重要。数据中心比较常见的空调节能方式主要可以分为空气冷却和水冷却两种方式,作为空调制冷装置的辅助,在室外环境温度符合设定要求时,利用室外空气的冷量对数据中心进行冷却。前一种节能方式是直接与室外空气换热,后者是利用液体冷媒换热。

水冷却方式中,热量传递给冷却循环水(或水与乙二醇的混合物),接着再将热量由冷却水传递至外界空气。水冷却一直以来都是数据中心节能方式的最普遍形式,但是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需要载冷剂作为媒介换热,效能低于空气直接换热,此外还有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

空气冷却方式的一种普遍方式是利用新风换气装置,将室外空气通过开窗直接输送到房间内部,这部分空气带走室内的热量然后由天花板通风口或其他窗口排出室外。这种方式非常有效,但是他的弊端在于,会将尘土,花粉以及室外的湿空气带入室内。理论上,空气换热的效能最高,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但是,污染物的过滤和湿度的控制会立刻提高能耗,而且使运营维护的成本提高。

解决这种采用新风换气装置带来弊端的方案就是将室内外空气隔绝,再通过某种方式进行热量交换。“热轮(heat wheel)”就是采用这种方式。据KyotoCooling提供的数据,在美国大部分地区输入功率在100千瓦时,制冷量可达到2.5兆瓦,直径6米的热轮制冷能力可达到600-850千瓦,节能的效果显而易见。

3.冷/热通道遏制

即便使用了优化的制冷架构和全新的节能方式,如果使冷热空气在开放的空间内循环,制冷和节能的效果都无疑会遭遇瓶颈。使用冷/热通道遏制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冷/热通道遏制又可以分为冷通道遏制和热通道遏制。

冷通道气流遏制系统是将空调的送风通道进行封闭,使得数据中心的其余部分成为一个大的热回风空间。通过密闭冷通道,数据中心内的冷、热气流得以分隔。它的弊端在于机房空间内温度偏高,工作人员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工作环境恶略。热通道气流遏制系统是将空调的回风通道进行封闭,空调向数据中心空间中送入冷空气。这样会使机房空间内保持适宜的温度。

使用冷热通道遏制,空调可以设置为更高的送风温度,而仍然可满足负载的安全运行温度。较高的回风为温度有助于提升冷却盘管的热交换,从而提高制冷容量和整体的能效。不采用气流遏制系统的房间级制冷系统所设置的送风温度则要比IT 设备所要求的温度低得多(约为13°C/55°F),以防止局部过热点的产生。

同时,冷热通道遏制还可以延长节能冷却模式运行时长。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就可以不通过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工作来向室外排热。通过提高制冷系统的工作温度区间设定点可以大幅的延长制冷系统中停用压缩机的时间,达到节能。

4.结论

在数据中心空调解决方案制定中,通过对冷却模式、冷热通道遏制和机房内制冷架构的综合考虑和合理利用,可以实现制冷效果,建设和运营成本以及系统升级的最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John Niemann/Kevin Brown/Victor Avelar 施耐德电气第135 号白皮书《热通道与冷通道气流遏制对数据中心的影响》.

[2]John Niemann/John Bean/ Victor Avelar施耐德电气第132号白皮书《数据中心制冷系统的 节能冷却模式》.

数据中心机房方案篇4

关键词:交流输入 UPS供电 机架配电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数据中心配电需求

全球化的经济模式与商务模式要求数据中心应提供365天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数据中心基础供电业务是保证数据中心24小时不间断应用的基本保障,由此,数据中心供配电被列为是机房最重要的子系统之一。

数据中心建设阶段,配电设计应解决好实际负荷与规划负荷之间的容量差,做出设计规划,保证投资产出比。根据数据中心用电需求等级,还应注意数据中心配电方式与整个建筑物配电方式的匹配性,尽量利用建筑物现有的供配电资源(如柴油发电机组等),以减少数据中心本身的投资额度。

数据中心的规划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其供电方案不仅需要满足当前业务应用需求,还应满足数据中心机房设计寿命内的供配电要求。故数据中心机房配电应结合远近期的用电需求,保证机房供配电设计的科学性、经济性与合理性。在选择配电设备时,应提高配电设备的转换比,减少供电设备的能源浪费。

网络交换设备、安全设备、应用服务器等都属于精密电子设备,精密电子设备对电源质量的要求远远超过普通用电设备的要求。精密电子设备对电源频率、谐波、电压稳定性的要求应在供配电设计中充分考虑而且必须保证。

数据中心供配电设计需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可靠性、供电容量、谐波治理、供电延时等。

2.数据中心配电设计的最新理念

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IT系统的要求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技术提高与要求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供电系统不断的暴露问题,随着暴露出来问题的解决,数据中心配电设计的新理念随之产生。

近些年数据中心配电设计新理念归纳起来表现有如下几点。

配电设计专注点由单台设备转向机房供电系统

配电可靠性研究转向配电可用性

专注提高供电系统对应用变化的适应

一体化的设计理念推广

模块化的设计理念推广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数据中心供配电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数据中心的供配电设计虽然涵盖交流输入系统、不停电供电系统、机架配电系统、柴油发电机系统、供电转换等多个系统,限于本文关注点与篇幅。本文著重探讨数据中心不间断供电方案与机柜配电两个方面的研究。

3.不间断供电方案

按数据中心分级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配电方案。在数据中心建设阶段,往往并不能明确数据中心的使用情况,但在建设阶段应充分考虑到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完成后的适应性与可用性。

根据GB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附录A要求,A级、B级机房作为一级负荷,市电交流供电方案应采用双电源供电方案,C级机房作为二级负荷,市电交流供电方案采用双回路供电方案。机房交流市电的稳态频率偏差范围应保证在50±0.5Hz,输入电压波形失真应

数据中心用电设备根据使用要求不同,常用的供电方式有如下几种。

直接供电方式

市电直接供电计算机设备及辅助设备配电柜,该方式维修方便、运行费用低,但对电网质量要求高,一旦断电,将造成重大损失。

组合供电方式

组合式供电方式是指隔离变压器、稳压器、滤波器等设备构成的供电系统。隔离变压器与稳压器能起到隔离抗干扰的作用,稳压器则可调节电网电压的波动。组合供电方式虽然能提供优质的电源质量,但不能解决电网供电的连续性。

稳压稳频供电方式

由整流器、可控硅控制器、充电器等设备组成。但该种方式需要配备蓄电池组或柴油发电机组。而且其转换速度并不能满足大多数IT设备的要求。

不间断供电方式

不间断供电方式采用不间断电源+蓄电池组+柴油发电机组(可选)。不间断供电方式能够提供优质的电源质量与可靠的配电延时。

在确定不间断供电方案前应确定数据中心机房的供电方案及用电容量。机房供配电的等级要求应与数据中心机房等级相匹配。

UPS不间断供电系统的基本类型分为三类:N系统、N+X系统、2N系统。

N系统的配电方案是为用电设备配备与之容量相等的单台UPS主机或一组并联UPS模块构成的系统。N系统需要配备外部旁路维护,当需要维护时,将整个UPS配电系统安全关闭,使用旁路市电供电。N系统正常运行时,应通过UPS主机提供供电。N系统不间断供电系统缺乏冗余,存在多个单故障点,其可靠性受到供电系统最薄弱环节的限制,在数据中心配电系统中只应用于等级较低的机房应用。

并联冗余N+X系统是为了解决N系统的薄弱环节而设计的冗余配置方案。其方案是采用模块化的电源供电方案,其备用模块至少应等于一个系统模块的容量,这样的系统被称为N+1系统。如果备用模块等于多个系统模块的容量,被成为N+X系统。

N+X采用并机柜多机并联。N+X系统可冗余故障模块,方案可用性较高,而且可根据电力需求的增长而增长,投资前期保护效果良好。

2N系统又被称为并联冗余双总线系统,该系统从交流输入、UPS系统、双电源输入负载,采用完全彼此隔离的两条供电线路。在该系统运行下,IT负载的整个供电环节与设备都是冗余配置的,双输入电源负载构成了最高可用级别的双总线供电系统。

4.机架配电

IT设备机架化是IT设备及数据中心发展的趋势,设备的机架化的趋势要求配备IT设备的专用电源机架。机架配电设备分为两部分,IT设备用电的PDU配电系统,其他设备的普通电源插座配电。

PDU机架配电可采用两种形式:占用机架空间的配电方式,称为0U机架式配电;不占用机架空间的配电方式,称为1U机架配电。建议采用0U机架式配电系统,该系统允许设备就近配电,减少机架内线路交叉。

机架配电方式采用IT设备专用PDU配电方式。PDU配电应实现如下基本功能:负载电流显示、负载状态显示、报警显示、通信功能。一般情况下PDU 设备应具备两个串口通信方式,以方便机房工程集成平台对基础设备的在线监控。在机房配电设计中,应设置用电设备管理服务器,接入PDU、精密配电柜等设备。

机架配电设备PDU的基本要求。

PDU总配电容量应能满足本机架所有IT设备的用电需求,部分做预留机架应按远期规划容量做预留,并适当考虑裕量。PDU给个插座的输出容量应大于单台IT设备用电量的最大需求。设备安装时应特别注意用电设备的用电相序与接线方式,避免因配电原因造成的设备损失。

PDU配电设备应具有电流检测、保护与通信功能,且只提供给IT设备使用,其他设备不可接入到PDU供电系统中来。

机架内其他设备的配电采用普通用电插座。该电源插座应能提供机柜IT设备检修设备、临时照明、机柜排风扇、清扫机房吸尘器等设备的用电,采用3+2孔插座设计,总容量不小于15A。

5.总结语

云计算与网络经济的扩展的推动,数据中心的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十分高速的阶段。在未来十年内,数据中心将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领域,如何认识数据中心,如何建设数据中心将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数据中心配电系统为切入点,探讨了机房能源系统的保障问题,希望能为数据中心设计带来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姚.高可靠性绿色数据中心的构建,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

张广明 陈冰 张彦和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年6月

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技术白皮书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数据中心工作组2011年8月

GB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462-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数据中心机房方案篇5

此次数据中心机房搬迁项目涉及深发展的75个计算机系统及103个应用系统,其中包括IBM小型机、惠普存储设备和小型机、Sun小型机、EMC集中存储、存储交换机、StorageTek大型磁带库及大量PC服务器和周边安全设备等,设备总计1188台套。

客户分散、数据集中、业务量庞大是银行数据中心的特点。在数据中心搬迁的过程中,一个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对银行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安全带来影响。因此,是否有能力确保数据中心在迁移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业务连续性成为深发展选择IT服务商的重要依据。神州数码信息服务集团集成服务战略本部作为国内领先的IT集成服务综合提供商,拥有20多年的服务经验和不断创新的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其覆盖IT全生命周期的锐行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广泛用于政府、金融、电信和石油等行业。在多年的IT专业服务过程中,神州数码锐行服务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数据中心建设和迁移经验,能为用户提供科学、完善、可靠的数据中心端到端搬迁服务。经过慎重评估,深发展将机房整体搬迁项目交由神州数码信息服务集团集成服务战略本部实施。

项目初期:搬迁方案面面俱到

神州数码锐行服务团队在接到深发展机房整体搬迁项目后,立刻进行项目资源调配,并对搬迁方案进行详细设计。针对深发展旧数据中心,锐行服务人员进行了信息收集和备案、设备线缆连接关系梳理、设备搬迁维护方案制定、新机房IT设备布局设计、布线、制作电源需求说明手册等准备工作,以确保IT设备安全抵达新机房后能立即进行配置和运行,从而缩短了停机时间,降低了风险。为充分确保机房整体搬迁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神州数码锐行服务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搬迁实施操作手册,保障了后期搬迁项目的顺利实施。

项目中期:搬迁准备全面周到

搬迁准备工作是整个项目顺利进行的保障。与方案制定相比,搬迁准备工作更加繁琐,也更重要。在搬迁准备阶段,为保证机房设备顺利搬迁并缩短业务停顿时间,神州数码锐行服务团队把机房设备分成四个批次,分别进行设备搬迁和安装,每批次设备都对应完整的业务系统,确保了每批次设备在搬迁到新机房后可立即投入使用。此外,锐行服务工作人员还对深发展的机房设备进行了全面的健康检查,并在应急环境的安装与测试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深发展新老机房之间相距10多公里,且沿途经过的都是闹市区。因此,在机房搬迁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线路成了保证设备在计划时间内顺利抵达目的地的关键。为使设备在运输途中万无一失,锐行服务团队将近1200套设备装箱,并针对重要设备进行了特殊包装,如防静电和电磁辐射等,并为重要设备投保。

此外,锐行服务工作人员对搬迁通道和运输道路进行勘察,找出了上佳的搬迁和运输线路。每批次设备搬迁之前,锐行服务团队都进行两次搬迁沙盘演练和一次搬迁路演。

项目执行:搬迁项目顺利完成

在实施阶段,神州数码锐行服务团队承担了设备拆卸、包装、清点、运输、就位、安装、加电、启动、系统可用性测试等工作,并配合应用进行了启停、清关、应用测试、业务验证等。2010年4月14日下午,深发展第四批设备搬迁完毕,神州数码锐行服务团队顺利完成了深圳发展银行数据中心整体搬迁项目。在本次搬迁项目中,锐行服务团队从承接项目到圆满完成任务,仅用4个月的时间,近1200套系统安全无误地迁入到新机房并顺利运行。此项目得到深发展各部门的高度赞扬。

避免3000万元损失

数据中心机房方案篇6

关键词:地下厂房;岩锚梁;桥机轨道;变位特性;收敛变形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V55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3-0072-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5.13.037

1 概述

Neelum-Jhelum水电工程位于巴基斯坦克什米尔(AJ&K)首府Muzaffarabad地区,通过引水隧洞利用Nauseri Neelum河与Zaminabad Jhelum河之间形成的420m的水头落差发电。Neelum-Jhelum水电站主要建筑物由大坝及进水口、引水隧洞、沉沙池、调压室、地下厂房和尾水隧洞等组成。总装机容量为96.3万千瓦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共4台机组,单机容量24.3万千瓦。

地下厂房位于Chattar Kalas小镇处,距离Muzaffarabad市以南22km,厂房、主变洞平行布置,主厂房和主变洞之间设4条母线洞。厂房包括2个安装间和4个机组段,总长约141.7m,其中安装间长36.7m,4个机组段105m。最大开挖宽度25.6m,厂房桥机跨度23m,厂房净跨度23.1m(岩锚梁以下),最大开挖高度46.9m;在611.0m高程处设岩锚梁,岩锚梁上安装有桥机轨道,轨道型号QU120,全长137.7m。轨道顶部设计高程为614.8m,轨距23m,供2台275T桥机使用,桥机最大起吊重量510T(发电机转子重量)。

2 厂房特点及开挖施工方案简述

为加快厂房施工进度,根据业主要求对厂房施工次序和结构进行了改变,将原桥机吊车梁结构改成岩锚梁结构,这样在厂房开挖至608.5m高程后就可进行岩锚梁施工及桥机轨道安装工作,地下厂房三大洞室(主厂房、主变洞、母线洞及尾水管洞)开挖采用并行开挖方式,为后续机组安装和混凝土施工的提前创造了条件。

同时地下厂房开挖跨度大、深度大,与周边相连的交叉洞口较多(上游边墙与4条压力钢管洞相交、下游边墙与4条母线洞及尾水管洞相交),开挖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形。厂房开挖共分七层开挖(岩锚梁布置在第Ⅱ层),由上至下逐层开挖,每层开挖平均高度为6m,前六层采取中部拉槽、两侧各预留约3.75m保护层的方式进行开挖,在厂房第Ⅱ层开挖完成(也就是608.5高程)后,于2011年12月底进行了岩锚梁混凝土浇筑施工和桥机轨道一期预埋板的埋设工作,并在厂房第Ⅲ层开挖完成(也就是600.5高程)后开始轨道安装并于2012年7月完成桥机轨道的安装工作。

随着厂房开挖深度的加大,周边交叉洞口位置的暴露和相邻洞室的开挖深度加大,厂房两边墙及交叉洞口变形逐渐增大,从而引起厂房产生较大的收敛变形,进而造成岩锚梁的变形及轨道的移位。在桥机轨道安装完成后且厂房机组段已开挖至592高程的2012年9月对轨道进行了首次复测发现轨道已随之产生了偏移(具体各段偏移数据见表1和表2)。桥机也于2012年10月份安装完成,并于2012年12月初对轨道进行了第二次复测(具体偏移数据见表1和表2),按上述轨道偏移值已无法满足桥机正常运行要求(桥机轨道间距偏差为±10mm),须对轨道进行调整。

3 厂房岩锚梁桥机轨道变位的偏移数据情况及特性

厂房开挖施工期间分别在2012年9月、12月对桥机轨道进行了复测并做了对比,具体偏移数据见表1和表2。

表1 上游侧桥机轨道跨距和高程偏移量及变化趋势表

(单位:mm)

部位 2012年9月2日 2012年12月8日 9月2日至12月8日变化量

高程偏差 跨距(至中心线)偏差 高程偏差 跨距(至中心线)偏差 高程 跨距

(至中心线)

MAX. MIN. MAX. MIN. MAX. MIN. MAX. MIN.

安1 +1 0 +4 +2 ― ― ― ― ― ―

安2 +1 -1 +4 -2 -4 -2 +5 -3 -5 -1

机4 +4 +2 -6 0 -5 -1 -6 0 -9 0

机3 +4 0 -3 0 -9 -5 +6 -6 -13 +9

机2 +3 -1 -7 +2 -10 -6 -8 0 -13 -2

机1 +2 -2 -6 +2 -9 -6 -9 +1 -11 -3

表2 下游侧桥机轨道跨距和高程偏移量及变化趋势表

(单位:mm)

部位 2012年9月2日 2012年12月8日 9月2日至12月8日变化量

高程偏差 跨距(至中心线)偏差 高程偏差 跨距(至中心线)偏差 高程 跨距

(至中心线)

MAX. MIN. MAX. MIN. MAX. MIN. MAX. MIN.

安1 +2 0 -8 -3 ― ― ― ― ― ―

安2 +5 0 -13 -3 -6 +2 -36 -9 -11 -23

机4 -7 +3 -19 -10 -21 -6 -32 -19 -14 -13

机3 -8 -4 -9 -1 -24 -20 -20 -8 -16 -11

机2 -11 -7 -8 -1 -30 -23 -18 -12 -19 -11

机1 -9 -4 -7 +2 -25 -17 -13 -6 -13 -8

说明:1.安1指1号安装间段,机1指1号机组段,其他类同。

2.表中数据为实测值与理论设计值之间的偏差,包括轨道安装偏差。

3. 在2012年12月8日1号安装间因两台桥机停在该处无法进行测量,故12月8日无该处数据。

4.“-”表示跨距向中心偏移或指比设计高程值低,“+”表示跨距偏离中心或指比设计高程值高。

从上述偏移值并结合在此期间的厂房开挖形象面貌(见表3)综合分析,桥机轨道偏移有以下四个特点:(1)上下游侧轨道总体向厂房中心偏移;(2)下游偏移量较大,上游偏移量较小,上游侧偏移最大达9mm,下游侧最大达36mm;(3)安装间偏移量较小,但安装间2靠近尾水阀帽门室部位偏移较大,达36mm;(4)机组段偏移较大且下游已开挖的母线洞和尾水管洞洞口处偏移量更大些:上游平均偏移量约5mm(向下游侧偏移),下游侧平均偏移(向上游侧)25mm,偏移范围-13~-36mm,其中2号安装间和4号机之间的尾水阀帽门洞室处偏移最大,达36mm。

表3 2012年9月2日至12月8日厂房开挖形象面貌表

部位 2012年9月2日 2012年12月8日

主厂房 主变室 母线洞 主厂房 主变室 母线洞

安1 开挖至高程600.5m。 进行第二层开挖(高程611.3

~607.0m)。 1#~4#母线洞开挖完成。 开挖至高600.5m。 进行第三层开挖(高程607.0

~604.0m)。 1#~4#母线洞垫层砼(高程592.6m)浇筑完成。

安2 上游侧开挖至高程592.6m,下游侧开挖至高程596.4m。 考虑到厂房收敛变形将安装2段和4台机组段用开挖料回填至高程598.4m并对上下游面墙进行锚索支护加固。

机4 开挖至高程592m且尾水管洞开挖开始。

机3 开挖至高程592m且尾水管洞开挖开始。

机2 开挖至高程592m且尾水管洞开挖完成。

机1 开挖至高程592m。

对比2012年9月的测量结果,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安装间2和1~4号机上游轨道偏移趋势不明显,偏移量约3mm,下游轨道呈现向上游侧偏移趋势,偏移量约14mm。

随着厂房及周边洞室开挖深度的加大,厂房上下游轨道偏移逐渐向厂房中心收敛偏移、增大;根据土建单位提供的厂房变形监测观测数据来分析,随着开挖工作的完成厂房收敛变形逐步趋于稳定,桥机轨道的变形量也逐步变小。

4 桥机轨道总体调整方案的确定

由于厂房桥机和轨道均已安装完成,因此轨道的调整处理方案应以设计跨距23m为基本原则进行。考虑到厂房整个收敛变形还没最后稳定,且2013年11月份水轮机埋件如尾水管、蜗壳等安装工作也要陆续开展,为不影响桥机的正常使用,确定于2013年7月份前先对桥机轨道进行临时调整用于轻载构件(如蜗壳、尾水管)起吊作业,待厂房收敛变形稳定和大件吊装如转子、定子施工前再分段进行桥机轨道的永久调整。

5 桥机轨道的临时调整处理方案及实施

根据厂房整个收敛变形数据(至2013年2月已达272mm)、变形收敛量逐渐减小的趋势和轨道临时调整前的轨道复测数据,并考虑到轨道临时调整后桥机只限于轻载负荷使用的前提条件,拟在厂房第四层开挖完成(也就是585.9高程)后对轨道进行临时调整,调整方法为仅对轨道中心距进行调整不对轨道顶面高程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轨道中心偏差控制在±10mm以内。临时调整处理流程如下:(1)松开原轨道压板的螺栓,用角磨机将露出垫板以上的螺栓用氧割切除(仅对偏移值超出10mm的位置进行处理);(2)将轨道垫板上的螺栓孔进行封焊并打磨处理,保证垫板表面平整光滑;(3)利用千斤顶等工具调整轨道中心距,待轨道中心调整符合要求后,用原轨道压板进行临时固定。也即压板直接与轨道垫板进行焊接固定。轨道临时调整工作于2013年6月实施并于7月份完成,桥机自2013年8月投入使用以来一直运行良好,轨道无明显卡阻或啃轨现象。在随后的定期轨道偏移复测过程中,对局部变形超出偏差的部位按上述临时调整方案再次进行局部的调整处理,保障了桥机的运行可靠和安全。

6 桥机轨道的永久调整方案及确定

在厂房变形趋于稳定和大件吊装如转子、定子施工前需对轨道进行最终的永久调整工作。

6.1 轨道永久调整方案的选择

6.1.1 方案一:(1)对轨道高程、中心距等数据再次复测,作为轨道调整的依据;(2)如图1所示,先将压板上螺母及压板拆除,再将轨道拆除移在一边;(3)用风镐或手动工具将二期混凝土凿除,拆除轨道二期埋板,露出一期埋板割除螺杆,并将一期埋板面打磨处理干净;(4)按复测数据确定螺杆长度和数量并采购新螺杆和附件,按起重机安装规范重新进行轨道安装调整至规范的偏差值内;(5)测量验收并交付土建进行二期混凝土浇筑。

图1

采用方案一需要增加的钢板、螺杆和土建工程量等见表4。具体轨道调整施工时将分段进行,以减少对设备安装工作的干扰。

表4 方案一需用材料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数量/重量 备注

1 新增螺杆 M24×220~260 700套

2 二期埋板 20×160×420 350块 约3800kg

3 混凝土凿除 22m3

4 混凝土浇筑 C20 23m3

6.1.2 方案二:(1)对轨道高程、中心距等数据再次复测,作为轨道调整的依据;(2)在岩锚梁上布置相关安全防护措施后,松开螺母拆除压板移开轨道;(3)割除螺杆,并对轨道垫板上的螺栓孔进行封焊打磨处理,保证垫板表面平整光滑;(4)测量放点在基础埋板上加垫钢板(如图2所示),将轨道顶部高程调整至614.8m;(5)采用可焊式GANTREX轨道压板调整轨道跨距至23.00m+0.00~+0.005mm;(6)轨道底部与混凝土表面间的间隙采用SIKA填充料进行填充。

图2

方案二耗用钢板和轨道压板等材料表见表5。具体轨道调整施工时将分段进行,以减少对设备安装工作的干扰。

表5 方案二耗用钢板和轨道压板等材料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数量/重量 备注

1 可焊式GANTREX轨道压板 22/175 700套

2 垫板 2~20×400×180 4500Kg 板厚2、6、10、12、16、20等

3 SIKA填充剂 Sikadur-42 MP Slow 若干 用于4mm以下的填缝

4 SIKA填充剂 SikaGrout-275 若干 用于4mm以上的填缝

6.1.3 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对比分析。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对比分析如表6所示:

表6 轨道永久调整处理方案对比分析表

对比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相同点 需要拆除轨道并割除原螺杆 需要拆除轨道并割除原螺杆

优点 1.材料较节省,仅需增加螺杆和二期埋板。

2.严格按原设计图施工。 1.无需凿除二期混凝土重新浇二期混凝土,不存在与土建的交叉工作,施工较方便。

2.由于采用可焊式专用轨道压板GANTREX,在岩锚梁变形稳定或轨道运行多年后,可较方便地进行轨道的再次调整(可调整量为8至20mm)。

缺点 1.需凿除二期混凝土及重新浇二期砼。

2.岩锚梁变形稳定后或轨道运行多年后,再次对轨道进行调整的难度较大。

3.施工周期相对长些,存在与土建的交叉作业。 1.需变更原轨道压板型式。

2.轨道底面和混凝土表面间的空隙较小,填充难度大,需采用专业的SIKA填料剂。

6.2 轨道永久调整方案的最终确定

考虑到对轨道调整的处理应尽量减少与土建的交叉工作,同时考虑到厂房后续收敛变形可能造成的轨道二次变形,以及便于后期运行期间轨道调整的便利,综合上述两种方案的优缺点最终确定采用方案二进行轨道的永久调整。在厂房收敛变形趋于稳定后于2014年8月份开始桥机轨道的永久调整施工,具体调整程序和方法见上述方案二。考虑到不影响厂房土建施工和机电设备安装工作,轨道调整按机组段和安装段分成五个调整段进行调整,并合理错开设备吊装和土建施工部位,于2015年1月份完成全部的轨道永久调整工作,为下一步的桥机负荷试验和大件吊装创造了有利条件。

7 结语

数据中心机房方案篇7

【关键词】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技术研究;房地产档案

房产管理部门在实施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需要整理大量的房产信息档案资料、对房地产开发商房屋买卖进行监管、精简房地产办公业务流程等。在房地产档案管理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快速的查询房产档案信息、降低产权档案变更率、有效的整合大量房产数据信息,极大的提高了房产档案管理水,为房地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贡献。

1 房地产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设计理念

1.1 可扩展性

计算机技术具有发展速度快、硬件设备更新快等特点。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中可以极大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增添更多的房地产业务、刺激住房需求,因此,设计科学的房地产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可扩展性。

1.2 统一性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建立电子档案管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和各种业务。房屋的数据信息是交易办证、产权管理的重要依据,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通过统一的测绘数据管理,采用接口入库的方式,统一房屋的各项数据信息,有效的避免了一房多买的现象发生,防止企业利用虚假信息欺骗购房者。建立房地产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后,房屋产权所有者对于房屋信息的修改变得方便快捷,只要在其企业相关部门登记修改,即可实现各个子系统的数据统一。采用统一性的理念设计房地产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有利于开放系统,根据房地产业务发展的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应用开发。

1.3 安全性

房地产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房地产商、购房者、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需求,阻止外部的非法访问和入侵。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身份认证和管理权限。在系统授权数据信息资源的基础上,确保用户能够快速游览房屋信息,不同的用户对应不同应用层次,有效的阻止非法访问和非法入侵。

2 房地产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构架

2.1 网络硬件层

为了满足房地产业务的发展需求,适应系统技术的发展,方便Internet应用下面将以多层B/S体系为例对网络硬件层进行介绍。网络应用层包括各种硬件结构与实体,实体泛指数据信息的存储、传输、处理等各类硬件产品。例如:硬盘、U盘、数据线等。

2.2 数据服务层

数据服务层包括图形数据、房产数据、档案数据等各种房屋信息数据的定义、维护与更新。数据服务层能够有效的处理房产业务服务过程中的多种数据请求,通过管理数据信息来完成相关业务操作。

2.3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是房地产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的核心层,该层也是用户服务连接数据服务的桥梁。业务逻辑层接收用户发来的请求,并通过容器管理对请求进行相应的处理,业务逻辑层还可以与数据服务层相互交数据,通过系统将数据反馈给用户。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中,形成完整的房地产档案管理业务,这种业务主要功能为数据的汇总、提取、修订和校验。

2.4 表现层

表现层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它主要是面对广大普通用户,用户通过游览器登陆相关网站,根据网站上的界面提示访问所需要的数据信息资源,确保用户界面的适用性和数据信息的统一性。

3 房地产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3.1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信息设计需要建立以下六种信息表:第一,权限信息表。权限信息表在系统中显示不同用户的操作权限;第二,用户信息表。用户信息表主要是对用户的基本信息进行存储,如编号、姓名和用户权限等;第三,房地产权属基本信息表。房地产权属基本信息表主要是管理房屋权属信息;第四,街道坐落表。街道坐落表是储存房屋周围的街道地址、交通状况等信息;第五,抵押信息表。抵押信息表主要用于储存抵押类型、受理时间、受理人等基本抵押信息;第六,查封登记表。查封登记表是用来记录房屋权属查封的基本信息。图1为房地产工程信息系统图。

3.2 房地产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功能

建立房地产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对于房地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共享,方便了解房产业务以及相关业务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划分为相互关联但又独立存在的各个子系统,房地产企业的各个部门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选择不同的子系统功能。例如:测绘管理系统是测绘部门将采集的实测、预测数据信息存储在系统中,系统会根据业务需要将生成任务;远程合同备案系统用于开发商远程房屋买卖管理和合同样本管理等,该系统可以根据房产审批的预售楼盘情况,控制开发商预售权限;企业建立专门的房产网站,用户只需要通过网站窗口就可以查询房屋信息、各项业务的收费信息、办理备案申请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有利于房地产业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可扩展性、统一性、安全性等房地产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设计理念,探讨了房地产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构架的网络硬件层、数据服务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现层,分析了房地产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和子系统功能,为房地产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赵东.天津市大港区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2012.

[2].论房地产管理部门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3)

数据中心机房方案篇8

随着社会信息化向纵深推进,作为信息化基础施设之一的数字中心机房的建设投入逐年上升,其投资在各级企事业单位信息化总投资中占相当比重,而在传统机房的建设模式存在以下突出问题:机房工程市场由数量庞大、层次不一的机房工程商/系统集成商分散占据,用户机房(尤其是占机房总80%以量上的中小型机房)建设缺乏机房专业规划,缺乏可持续性发展和整体规划,会出现因标准化不足而导致工程质量、建设周期难以控制、以及机房后期扩容困难等突出问题;在传统机房建设过程中,用户或项目总包方同时面对多家供货商和工程部门,出现问题时经常出现互相推委现象;机房设备的分散采购,不能享受供货商针对集中采购所提供的种种政策优惠,造成单一项目工程造价偏高;协议方服务体系的协同性不够,在遇到紧急故障情况时,可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服务响应。

经过对国内机房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科士达于2005年成立整体机业部,力推传统机房建设模式由工程化向产品化方向发展,通过机房方案的标准化设计、规模化生产、渠道化销售、模块化施工,实现机房的标准化和低成本建设,打造全新的机房产业链模式。

2006年6月22日,科士达公司在IT应用整合趋势背景下,融合机房各系统主流技术,推出国内首款一体化柜式机房――“金守护”系列。它基于“整体机房产品化”和“机房机柜化”的设计理念,在19英寸标准机柜内,整合了动力输入、智能配电、浪涌保护、环境监控、温度调节、布线管理和安全防范、智能管理、KVM等机架式功能模块,为服务器、存储、交换机等核心IT设备营造一个高可靠的运行环境,并可根据用户业务扩展需求,实现系统的弹性部署。在管理方面,用户可灵活选配KVM模块,可以实现使用一套键盘、鼠标、显示器对机房内的服务器设备进行集中和远程模式管理,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低系统故障时间,提高数据中心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与可靠性。

以金守护一体化柜式机房为核心的机房物理平台建设方案,能有效降低传统机房建设中因专业和产品线跨度较大、经验缺乏而可能带来的机房设备运行不稳定、甚至宕机或大面积停电的可能性,同时也杜绝了出现异常状态时供货商间的相互推委。该系列产品使得小到一台机柜,大到中大型机房数据中心,从基础物理环境规划、构建、到后期的维护扩容更加容易,并可轻松的与用户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保持同步。

方案特点:

1.集成的机柜机房系统

将机房重要设备运行所需的使用环境浓缩于机柜中,所有的产品均经过集成测试。

2.灵活的配置方案

方案部署快速,具有随需定制的特性。

3.先进的热量管理

全通风设计的机柜,具有超级网孔门,可提供最高的通风面积。配置智能化温度控制风机,可全面满足要求的服务器散热要求。

4.完善的线缆管理

多种形式的线缆出入口,可满足高密度布线安装的要求。机柜内部“专用布线通道”设计让电源、数据、通讯线缆各行其道,更加安全可靠。

5.专业的配电系统

采用模块化配电系统,将市电输入分配、智能化UPS电源保护、电源分配单元容入机柜,最大限度的提供安全电源。

6.实时的环境监测

全面监控机柜内环境及设备运行状态,智能化的监控软件,可自动监测机房环境,并能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系统根据预设方案自动行动。

数据中心机房方案篇9

要真正的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在功能需求上要满足以下要求:1.信息机房要求。(1)有专用信息管理服务器机房。机房要求按专用信息机房建设,通风空调、防雷系统功能完善,电路使用强电弱电隔离。机房除原有电源和通信通道外需预留备用通道。(2)有专用的档案管理服务器,服务器要求性能稳定、具有可扩充性,网络接入具备光钎接入功能,电源有冗余功能。(3)服务器分为主用和备用服务器,一台服务器故障保证无间断切换。并且有在线同步自动备份功能。(4)有专用的网络防火墙和高速网络交换机,满足档案数字管理和使用要求。(5)机房电源要求双电源供电,并配置智能UPS系统,外部电源与UPS实现不间断切换。UPS保证外部电源中断情况下能保持持续供电2小时,以证档案服务器持续可靠供电。(6)档案机房需要内网与外网物理隔离,保证档案系统及机密档案的安全性。2.库房要求。(1)具备档案库房的建设的强制性要求,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2)库房内密集架结构结实稳定,最好使用钢结构密集架,接触边缘有强力密封条,不易损坏。(3)库房内密集架移动两侧具有固定闭锁功能,强压下不易移位。(4)密集架使用智能电控的,必须安装防爆和防火装置。(5)具有门禁系统和刷卡式存取智能密集架的,须有掉电自解锁功能。(6)库房通风系统、温控、湿控系统完善(最好选用远程电脑监控)。(7)库房内设置专门取电室和空调室,公共空间不设取电插座,线路排放使用暗排,并且预留备用通道,并做好防鼠隔离措施。(8)库房的字画档案、古籍档案以及实物档案与常规档案分别使用不同库房。(9)档案库房、阅览室、工作间要相互隔离。3.工作台与数字化处理中心。(1)根据档案馆的大小、档案处理数量以及工作人员数量合理配置一定数量的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摄像机、刻录机以及视频处理系统等常用自动办公设备(。2)数字化中心使用电脑实现内外网络物理隔离。(3)根据档案密级的不同,隔离档案数字化处理空间,设定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系统权限,防止密级档案泄密。4.档案馆展示中心。根据档案馆的大小,分类设置图片展示厅、实物展示厅及影视展示厅。现在的数字化档案馆,与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档案馆相差甚远。所以我们在档案馆的建设中要有发展的眼光,在新建档案馆时要做好规划和设计,为未来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减少重复投资,避免资源浪费。

二、未来数字化档案馆发展方向的设想

未来数字化档案馆的发展方向,是要在档案馆的建设、档案存储设备、档案管理工具及附属设备等方面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使用功能上将有一个飞跃式的变革。主要体现以下方面:一是档案密集架存储方式改变。从现在的集中排列式转换到立体框架式,每盒档案和对应电子档案光盘各有一个固定的立体架位和物理地址,电子文件在服务器上也有一个相应的存放地址。二是控制方式改变。档案存库、出库方式可以通过电脑控制和刷卡存取,有专用的自动存取卡槽,存入时自动扫描物理地址,自动传送到自己的立体空间位置。取出时根据自己选择想取出的档案,直接从电脑上调取。因特殊原因需要移库时,可以通过逐渐分批排序取出、通过现地刷卡和断电大量手动取出的方式进行。三是库房温控、湿控有专用的智能控制设备。设定后自动控制,在工作台电脑直接监控和报警,室内设备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四是防虫和消毒自动实现,在档案存取过程中,每次进出都会通过自动消毒和杀菌设备,并智能投放杀虫药剂。五是室内设置红外监控摄像和红外感应系统,对室内进行监控,防止非法人员和小动物进入。门禁系统与室内红外控制系统关联,门开后,室内红外扫描系统自动关闭,防止防系统误报警。六是档案的利用主要是利用电子档案,原始档案不公开借阅。七是重要档案的备份通过各地的档案中心相互备份,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八是普通档案公开化。普通的档案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查阅,有利于档案的利用;权限档案可以通过设置个人密码,单向登陆系统查阅档案;重要和机密档案必须到各地的档案中心才能查阅。九是网络通信将以超级光纤传输或电力电缆传输方式为主,通过终端设备与用户对接。

三、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管理人员技能要求

随着数字化档案馆开发和建设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管理对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未来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需求,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多元化的知识培训。

(一)过硬的政治素质是保证档案机密性的前提条件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能严守党和国家机密,依法开展档案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确保档案和信息的安全。

(二)崇高的职业道德是档案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档案工作是基础性和服务性工作,要求档案人员热爱档案工作,忠于档案事业,有较强的工作责心,淡泊名利、不畏困难,用心钻研,把档案工作做细做实。把握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将档案信息仔细收集、整理归档并提供有效利用。要把服务意识贯穿于档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三)扎实提高档案专业素质是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关键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具有自己特定的工作对象。档案特有的形成规律,是档案工作不同于其他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档案基础知识和档案专业技能,掌握档案工作的理论原则和技术方法。把握各类档案的形成规律,熟悉档案工作流程,根据用户对档案信息利用的需求,对馆藏档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挖掘信息资源,汇编科研成果简介等,才能为档案的利用者提供深层次的档案信息服务。

数据中心机房方案篇10

新业务的蓬勃发展要求越来越多样的设备来支撑,受限于地域、选址、建设等多方面因素,更多的企业面临着办公地点和数据中心分离、多个数据中心分布在不同地区等情况。在这种现状下,IT管理者被诸多问题所困扰。传统的运维模式严重影响数据中心的工作效率,企业无不迫切需要能够一次性管理所有IT设备的解决方案,可以支持众多IT设备统一管理、远程管理的远程集中管控方案被更多的企业所选择。

宏正DCCMS解决管理难题

ATEN(宏正)针对目前数据中心的应用需求,定制了ATEN机房集中管控解决方案(DCCMS)。记者了解到,通过DCCMS方案,可以把机房内绝大多数的IT设备统一管理起来,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达到最大的管理覆盖面,改变以往机房分散式管理的弊病。

其中,ATEN机房集中控管解决方案(DCCMS)通过CC2000远程集中控管方案,采用统一管理方式来确保安全性,在整合了IT设备管理的同时,也可针对机房的电源实施集中化管理;另外,在安全审计方面,通过ATEN的CCVSR视频审计系统可以提供完整的操作视频录像及实时审计,满足企业全方位的审计需求。

对于数据中心管理面临的跨平台管理各大供应商的服务器的难题,宏正将自己的KVM与不断推陈出新的管理工具整合,并且对整合后的操作界面进行友好设计。

对管理方案的核心――CC2000,宏正不断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将各大服务器的供货商新的管理接口融入进来。宏正希望不仅是KVM切换器的供货商,更能提供完整管理数据中心的方案。

保障管理安全

跨地域、跨平台的多设备集中管控必然对数据中心IT架构的安全性带来更加复杂的需求。远程管理技术能够解决跨地域管理的问题,却因为网络层面的问题而使得整个管理暴露在风险下,此时安全性成为了最大问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