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作文立意十篇

江之@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作文立意十篇

作文立意

关键词:提升境界 明确追求 深化思维

教育是一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受教育者心智成熟的过程,所有的践行之道都是千里之行积于跬步的,教学过程就是要让受教育者拥有那种凌绝顶、小天下、见沧海的豪迈与况味。国家需要的是胸怀天下、身兼重任的人才,如何看出学生是一个“人才”,作文是一个窥视窗口。

学生在作文中应表现出高尚的情操、深沉的忧患意识、鲜明的价值取向、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与未来。而这些从哪里来呢?“千古文章意为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话伟人,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人生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我总觉得学生写作文“大气”的太少了,“大我”太少了,总是拘囿在高中生的狭小圈子里写自己的愁、痛、苦、无奈,其实他们的愁无非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的愁,很少对民族的历史发出一句喟叹,对民族的现状进行深入思考。针对这种情况,在日常授课时,我特别注意挖掘潜藏于学生心底的真善美的情怀。例如教学《道士塔》时,我就看到了学生们的痛惜与愤怒,体会到了学生深沉的忧患意识,目睹了他们扼腕顿足的无奈,这说明我们学生的心中有浓浓的爱国情怀。可是他们觉得这些离他们很遥远,短时间的动容之后,就不再去关注,不再去思索,自然也就很少写入自己的文章,自己的文章往往也就不深刻。如果让他们经常接触伟人的思想,感受伟人的气魄、伟人的人格,久而久之,“如入芝兰之室,则与之化矣”。

二、握手名人,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

名人,我的定义是历经艰辛与磨难、挫折与痛苦后,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的知名人士。名人之所以有名,一是因为他们经历坎坷;二是因为他们意志坚定,面对荆棘不服输、不低头,不断地与命运进行抗争;三是因为他们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让自己握手名人,走进名人的世界,亦会让自己变得高尚与伟大。教育我们的学生真心感受名人的心智,并把其变成自己的精神内核。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是豁达的,随遇而安,到一处寻遍一处美景,将那官场上的坎坷、不幸和愤懑在青山绿水间涤洗得干干净净。苏轼又是豪放的,仰一口烈酒,吟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隔开千余载岁月的涛声,依旧振聋发聩,让人热血沸腾。而苏轼又何尝不是壮志未酬心难却呢?苏轼就是带着这一坛用情酿的醇酒,于世事沧桑中独酌,每一滴都化作流芳千古的诗句!

试想我们的学生如果接触的是这样的人物,感他们之所感,思他们之所思,想不受其影响都很难。写作文时若能用名人的故事作材料,文章就会厚重起来,深刻起来。

伟人也好,名人也罢,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奔波不已,这种巨大的人格魅力为中国人立下了安身立命的楷模,为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立下了治国之本。他们炯炯的目光洞彻了人生,领略了宇宙的真理,如此执著!如此豁达!深邃的历史甬道中,他们的脚步那么坚定,他们的面孔那么清新,他们的风度那么洒脱!让我们的学生与他们进行精神交流,使我们的学生成长为精英,具有精英的品格,让他们拥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感,忘却一己得失,把自己融入到大的群体利益中去。

三、交友名著,开阔自己的眼界,深化自己的思想

名著因其深厚的底蕴、深刻的思想常被人们称颂而膜拜,你用其中的人物构思行文,其格调和分量绝对不同一般。即使是引用其中的一两句话,也会为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

读《三国演义》让你胸中豪气万丈,读《水浒》让你洞悉世间是非邪恶,读《史记》让你胸生人间正气。我们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社会阅历浅,多读名著、心读名著、化用名著,在名著的世界里畅游,在有限的时间和“面积”里,用名著之“佐料”,写生命之华章,文章的信息自然就多了。当然,引导学生读名著,主要是读出人物之精神,读出名著之精魂!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例证,积淀多了,自然能出口成章,一气呵成。

四、关注现实,灵动自己的思维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早在一千年前,白居易就倡导这样的理念。抬望眼,屈原、杜甫、苏轼、鲁迅、老舍等等,哪一位不是关注现实的典范?“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如果没有源头活水的不断注入,我们的写作之路很难说能走多远。所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热点,关注《道德观察》、《大家看法》、《今日关注》、《焦点访谈》等纪实性栏目,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作文立意篇2

一、对比求“异”,开拓视域

在对比型材料作文审题时候,首先必须要弄清材料所给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从而在事物的矛盾关系中进行客观冷静的对比分析,找到事物矛盾关系的差异性。这样考生可以把矛盾的差异性和材料的情感倾向性结合起来,从中挖掘出与众不同的作文立意原点,最终摆脱立意上“众人一面,千人一腔”的困境,开拓出立意的全新视域。

2014年江苏卷的作文是关于青春的“朽”与“不朽”的问题。其实这个作文题目本身就有着很强的思辨性,青春的“朽”与“不朽”本身就是一组显性的对立矛盾,这种显性的对立矛盾也为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形成思辨能力提供了先决条件。但由于新材料作文本身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延展性,对于审题立意来说角度比较宽广不易偏题,却容易造成大面积的立意“撞车”,也使得阅卷者审美疲倦难得高分。2014年江苏考生大多数都是写“青春不朽”“享受青春”“珍惜青春”等,其实多数考生只是单一的选择了“朽”与“不朽”的一个方面来写,却忽视了“朽”与“不朽”内在的显性对立矛盾。从材料作文的题旨来看,青春的“不朽”应该作为写作的重点,有着命题者的倾向,但也不能忽视青春的“朽”,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生理青春又不能“不朽”,所以学生面对这样类型的题目就必须抓住显性或隐性的对立矛盾,把握内在矛盾关系,客观冷静的对比分析并抓住差异性,更要结合题旨情感倾向,找到一个完美的契合点作为审题立意的原点。例如2014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朽叶的栀子花》就是由深巷锅贴老太联想到青春的“不朽”,既关照了材料的对立矛盾由在情感倾向上有所侧重,可谓思辨性很强。

二、类比求“同”,探寻本质

在并列型材料作文审题时候,首先必须要弄清材料所给事物之间的并列关系,从而在事物的并列关系中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各则材料的立意指向,并找到各则立意指向的相似性,以此把这个立意指向的相似点作为审题立意的原点,确保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鲜明与准确,从而把握住材料中的本质。

2013年浙江卷的作文是“三句话看童心”。作文材料是由丰子恺、赫胥黎、菲尔丁三个人各一句话构建成的并列式材料。这种并列材料的审题立意时,我们就必须先逐一分析其立意指向,然后把各则材料的立意指向综合起来从全局把握,或是相互弥补或是取其共同之处来做整个材料的立意原点。我们所常见的并列材料多是取其共同之处,而这个共同之处也就是材料的核心所在,以此原点来立意肯定会赢得精彩。从2013年浙江卷材料作文来看,丰子恺那句话的立意指向应该是孩子童真的可贵;赫胥黎那句话的立意指向应该是人不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失落那最美的童心;菲尔丁那句话的立意指向应该是失去了孩子的童心也就会变得世俗。透视各则材料分析立意指向,综合起来最为恰当的应该落在“保持童真”这一指立意向上。例如2013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勿忘初心》就是由“钻石”与“珍珠”珍贵的界定开始,接连回忆自己攀爬大银杏树数叶子和浦阳江旁的泥潭、废船上嬉戏两件事来写初心的可贵,最后写自己要保持那柔软、憧憬。其实这个考生就是在三则材料中抓住了共同的本质的立意指向“童心”。

三、联想求“真”,追求深邃

在联想型材料作文审题时候,首先必须要弄清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和隐含意义,从而在这种逻辑关系和隐含意义中深度挖掘出材料的现实指向,并由此展开发散性思维,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并能发现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隐含意义相契合的立意原点,这样既能保证审题立意的正确性,也能使作文因现实指向而变的深刻、透彻。

2014年福建卷高考作文是“空谷”。作文材料只有简单的一句话,三个关键词即空谷、悬崖、栈道桥梁。要想做好审题确定立意就必须要弄清材料的逻辑关系和隐含意义。先看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来说是因果关系,因为看见空谷,才能联想到悬崖和栈道桥梁,即空谷是原因,悬崖、栈道桥梁是联想的结果;从各体之间来说又是矛盾的关系,看见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而有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也就是说不同人不同心境结果却是不同的。再看它们三者之间的隐含意义,空谷的隐含意义是问题、事物、环境等,其实它就是一个外在条件,而面对这样的外界条件人们的反应却不同。这时我们可以把悬崖理解成危险、绝境等,把栈道桥梁理解成求生的路径;也可以把悬崖理解为问题、困难,把栈道桥梁理解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也可以……例如2014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生命的摆渡》就是由泰戈尔的话开篇并引出观点,又连续写了桑迪亚哥、巴尔扎克等人物来论证面对困难需要够的勇气,最后在结尾强化了自己的观点。其实这个考生既弄清了空谷、悬崖、栈道桥梁三者的逻辑关系,也弄懂了三者之间的隐含意义,立意深刻、思辨性强,可谓是佳作。

作文立意篇3

1.吃透材料,整体把握。确定材料的主旨,要从总体上去把握,揣测命题者的态度是褒还是贬,弄清命题者的真正意图。从总体上去把握,就是要研究材料中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揣摩好对象,品味好词句,把握作者隐含的思想倾向。对于那些寓意性的材料,就要找出与材料的类比点,这样才能准确地立意。《毁树容易种树难》以树喻人,《清源与活流》应明确“源”与“流”的关系,然后找类比点――国家的建设,治学,人际关系等,都有源与流的关系。同样,《回声的启示》讲的是自然现象,但暗寓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若以善待别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为中心,就能准确把握材料的寓意。在平时的作文训练和考试中,我们要善于借助联想,对生活、学习中的现象与材料中的事例加以比较分析,找出可类比的“点”,以此来确定中心。类比的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事及理的过程,这里的推理过程仍然离不开对材料总体的把握和驾驭。材料作文,有时是一题多材。材料多,寓意广,提炼中心时就必须顾及各则材料的“共性”,否则便会顾此失彼,不能周全而偏离题旨。“共性”如何找?可先分析各则材料蕴涵的道理,然后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由表及里,深入挖掘,提炼出各则材料共同的中心。

2.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涵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材料作文一般有多项“指令”,这些“指令”往往以“关键词”的面目出现,考生应当努力抓住这些“关键词”。如一则材料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问球王贝利,你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贝利答道:“下一个。”“下一个”三字掷地有声,既体现出贝利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涵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立意与命题便不成问题。那么,怎样抓“关键词”呢?南京师大何永康教授的建议是:(1)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强迫自己静下心来,把试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2)找出“关键词”后,先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里盘算”时丢三落四,审题结束后,再用橡皮把铅笔圈过的痕迹擦去。

3.透过现象看本质。当前我们所接触到的材料有不少是寓意性的,这类材料的审题立意难度较大。针对这类材料,学生要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要把材料所揭示的寓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深入准确地把握材料所隐含的深刻哲理:从动物看人类,从自然看社会,从平凡小事看人生大道理,并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予以分析,使文章立意深刻,独到。

作文立意篇4

材料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主流题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是学生写作必须首先跨越的一道壕沟,也是衡量学生思维品质优劣的试金石,更是作文成败的关键。

一、一分为二显主旨

哲学家和船夫

湍急的河上有一条小船。小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和一位船夫。哲学家问:“你学过历史吗?”船夫:“没有。”哲学家摇了摇头:“那你失去了一半生命。你学过数学吗?”船夫:“没有。”哲学家动情了:“那你简直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这时,一阵狂风吹翻了船,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回答:“不会。”船夫:“那你将要失去整个生命。”

哲学家深谙历史,精通数学,实在令人倾慕。但哲学家不会游泳,在“狂风吹翻船”的情形下,满腹的经纶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委实让人遗憾。高深的经院哲学脱离了生活的土壤,只能是哲学家们的坐而论道。理论必须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船夫不懂历史,也不懂数学,不过是一介白丁。但船夫却擅长游泳,在“狂风吹翻船”的情形下,游泳这项简单的技能足以让他自保。生活中磨炼出的本领虽没有多少深奥的哲理,却能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理论应该和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完善,才能推动实践;实践在现实中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增强实践能力很有必要。但实践也应从感性上升为理性。如果就此立论,也未尝不可。但如果对哲学家和船夫的表现全面思考,一分为二地分析,则会发现柳暗花明的新境界:哲学家有精深的理论,但欠缺生活的基本能力;船夫有娴熟的生活本领,却掩不住知识的贫乏。两个人,优点、缺点恰好相反,优势、劣势同样明显,但哲学家却轻蔑地预判船夫“简直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船夫也不无嘲讽地揶揄哲学家“将失去整个生命”。两人言辞对峙,互不服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各有所长,也不可避免地会有所短,哲学家何不放下清高的架子,虚心向船夫学习?船夫何不多一些敬重,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正确的态度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二、表象之中探本源

每逢山溪水涨,他就守候在溪边,把他的学生一个一个背过小溪。惊悸的浊浪,滑溜溜的卵石,使他的名声远播。某报撰文颂:“人桥!”不久,他被提升为教委主任,接替他的是一个娇小姑娘,姑娘没有勇气涉过小溪,更谈不上背孩子渡溪。于是一到雨天黄昏,对岸就排着一支家长的队伍,一律裤腿高挽。

姑娘开始了奔波。她向教委主任报告,给区公所写信,跟乡长争吵,还掏出自己的工资,把一位关键人物屡屡灌得大醉如泥。不久,小溪上架起了一座钢筋水泥桥,孩子们从此可以顺顺畅畅地上学了。而姑娘现今还在山村小学,教着4个年级的50名学生。

他,心地善良,师德高尚,用身躯筑起学生过溪的桥。他是道德的楷模,师德的标兵,理应受到社会的肯定、政府的褒奖。姑娘,娇小柔弱,能力超群,屡屡祭出狠招,疏通相关环节,在小溪上成功架起一座钢筋水泥桥,从根本上消除了孩子们上学的隐忧,彻底解决了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如果我们能看到他和姑娘最终结局的巨大反差,并分析这种反差中的深层次原因,就能在表象中找到本源。

他被提升为教委主任,从此离开了山村,走向领导岗位;姑娘还在山村小学,教着4个年级的50名学生。公允地说,背着学生过溪只是“治标”,使小溪上架起钢筋水泥桥才是“治本”,姑娘的能力应在他之上。

他,朴实善良,任劳任怨,毫无怨言,是纯正的道德化身;姑娘,有闯劲、有干劲、有韧劲,是能力的象征。但强大的能力却掩不住令人不快的缺陷:打报告、写信、灌酒。能力没有给道德加分,为人处事的诸多不妥却令姑娘形象受损。能力与才华只有附着于社会共认的道德标准之上,与普适的价值观念和谐共振,才能彰显出最大的价值。这是姑娘应该最终明白的道理,也是本则材料给我们的最深刻警示。

三、纷繁矛盾辨主次

大学里“藏”了个初一班

2006年秋开学至今,在某师范大学的校园里,一直“藏”有一个初一班。在这个被社会称为“子弟班”的班级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2006年4月,滨湖市出台意见,从当年秋季开学起,停止当地择校热的“焦点”——萃文中学招收初一新生,实行中小学生一律在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作为师大附中的萃文中学停止初一招生,意味着师大子弟不再享有就读附中的便利。一场“地震”由此在师大家长中引发。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们决定自己办班。在学校的默许下,“子弟班”很快在师大校园里办起来。该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子弟班”被一些市民称为“特权班”。师大副校长王世华说,子女入学在相当长时间内,是学校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停止萃文招生后,数十位教师的联名信一递再递,一位教授甚至将浙江大学的商调函一并呈上。

师大家长们希望利用师大的优势,使孩子受到良好教育的愿意是无可厚非的。望子成龙,乃人之常情,人们也可以理解。但是,师大的家长们可能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师大是国家资源,动用公共资源为自己的孩子办一个“初一班”,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也违背了社会的公平正义。难怪乎,老百姓要称之为“特权班”。师大也显得十分无奈:学校地处位置相对偏僻,经济欠发达的滨湖市,吸引人才本就不是一件容易事,再没了子女入学的便利,吸引人才无疑是雪上加霜,连已有的人才恐怕也留不住。迫于压力,只好默许。但师大的领导们应该想清楚:罔顾滨湖市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方式,恶化与当地政府的关系,既不利于师大的生存与发展,也会在社会中产生负面影响。

作文立意篇5

作文化大为小七法

有人说,一滴清水不能使一杯浊水变清,一滴污水却可以叫一杯清水变脏。你以为如何呢?请以“一滴清水”或“一滴浊水”为话题,联想想象,联系实际,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化大为小方法之一:扩展话题法。

一滴_____的清水 一滴______的浊水

一滴_____的清水 一滴______的浊水

一滴_____的清水 一滴______的浊水

一滴_____的清水 一滴______的浊水

一滴_____的清水 一滴______的浊水

一滴_____的清水 一滴______的浊水

一滴_____的清水 一滴______的浊水

化大为小方法之二:提问话题法。

谁是真正的清水?

天下都是浊水吗?

清水永远是清水吗?

作文立意篇6

一、新闻时事抓情节 立意角度要独特

新闻时事类材料作文往往将现实生活中的时事和新闻热点进行合理概述,让学生在对材料进行分析思考、审题立意之后,结合材料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作文。对这样的材料作文,我们要把握其主要情节,并通过对情节的分析探寻主旨,寻找立意角度。如2012年高考重庆卷的“保安救人”这一材料就是选取自2012年4月20日《参考消息》上的时事类材料。对其我们梳理、思考后可以形成“……因,导致……果”的论题,如果考生只就“善良”、“坚持”、“善行”等方面立论,就有失偏颇了。另一方面,时事类材料作文折射出一定的生活现象,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他们的认知联系着;因此,学生容易朝一个角度去审题立意,如此,可能造成大面积立意“撞车”现象。因此,学生在确定立意时要深思熟虑,不要抓住一个立意就匆匆下笔。如何能够避开立意撞车呢?就要尽量放宽视角,高远立意,挖掘材料想要揭示的现象本质,找出有深度、有高度的立意。就该作文题而言,如将“善良”与民族文化精髓联系,那么,文章就有厚重感和深刻性,就可能避开围追堵截,一枝独秀。

二、漫画寓言悟寓意 立意注意点突破

漫画作文也是新材料作文的一种。其可能有少量提示性文字,更主要的是将一定含义的图画形式呈现在考生面前。学生写作时,要抓住漫画形象,尽可能将其想要表达的含义揭示、表达出来。因此,深刻理解漫画的寓意是立意的关键。我们要正确理解漫画的画面意,抓住其中人物、景物或器物的特征,并联系现实生活、社会可能有的现象及人物进行思考,从而得出漫画中的隐含意。一道漫画作文,可能有着多个角度,可以有多种理解方法,如2010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有鱼吃还捉老鼠?》可以从“吃鱼的猫”选角度,可以从“捉老鼠的猫”立意,也可以将其对比着眼。但是我们写作时必须着力一点,面面俱到则内容繁杂,反而不利于中心观点的阐述和凸显。另外,我们注意不能就猫的事情谈,要联想、引申,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人与事联系起来。因为,漫画往往是对生活的人、事进行批评、讽刺的。当然,我们的联系也是根据漫画而得出的,如果脱离画面寓意,无论怎么和生活实际联系都可能会偏题、走题。

另一类寓言类材料作文,其本质上和漫画类是非常相似的。只不过它是由寓言故事来组成,通过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其寓意。我们像做漫画题一样,要把握、挖掘寓言的主旨,紧扣其要表现的核心含义进行立意。2012年高考天津卷作文材料,学生要抓住老鱼和小鱼对话的深意,抓住其一点突破;也要联想想象,联系社会生活、社会现象和身边的人、事进行审题立意。

三、哲理生活寻关键 立意鲜明且深刻

哲理性材料作文侧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而生活类材料富有生活气息,主要考查学生生活体验和感悟能力。它们在2012年考场上所占比重较大。对它们,我们一定要整体理解,局部突破。通过对关键性词语、句子的理解来寻找立意。江苏各大市模拟时都注意到新材料作文,今年南京、盐城一模的作文题就是牛顿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考生不知道从多个角度思考,进行审题立意。较多学生都是从“谦虚”“自我评价”角度进行立意写作,结果写出的议论文,观点雷同,多是不鲜明、不深刻泛泛而谈。其实这则材料可从“自知者明”、“正确认识自我”、“善于发现”、“敬畏之心”等多方向、角度立意。这些都是从其关键词语中找出的立意方向。因此,学生审题时,不能“一叶障目”、“丢三落四”,遗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造成立意偏差、立意千人一面。2012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是一道生活题,其中妈妈的“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是关键句,“甩掉了多余的顾虑”的理解更为重要。其实生活的感悟语言,是一关键句。抓住它再联系生活、社会现实我们就容易立意。对这两类材料作文,抓住关键很重要,另如2012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要写好这一作文必须准确理解和落实关键词“微光”含义。及将“微光”这一比喻落实为信念、理想、志向等之光才行,继而鲜明地提出观点,精准地寻找有力论据,展开合理论证。

总之,以新材料作文形式命题是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的趋势,老师和同学要认真对待,提前谋划。只要我们把握新材料作文的类型及其可能有的审题立意角度和方法,并能够找出与生活或者自己的阅历联系最近的方面进行立意,就可以写出较好的考场作文。

参考文献:

[1]唐之方.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作文立意篇7

【关键词】新材料 作文 立意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是话题、标题、新材料三分天下,其中新材料作文呈方兴未艾之势,成为三者之中最重要的角色。在高三的备考中,新材料作文的训练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教师就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审读材料的方法,选准作文的立意角度。

文章成败看立意,立意正确是作文拿高分的前提。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虽然具有含意范围广、可写角度多的特点,但是这不等于说不用审题什么都可以写,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因把握不好角度,立意出现偏差,导致作文被打入低分之列,其中不乏一些写作尖子生。在高考考场上,作为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如果出现这种问题,无疑是极其令人痛心的。因此,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如何避免立意出现偏差,切中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去立意至关重要。

学生审读材料出现偏差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断章取义,就如瞎子摸象,只见局部不顾整体,没有全面整体去把握材料,而是用材料中的某个情节去立意。如2006年全国高考题Ⅰ卷中,有的学生就从材料中的这么一个情节“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得出“只有不畏艰苦才能练就本领”这个观点。2007年的漫画作文也有学生只看到导致小孩摔倒的西瓜皮,就大谈特谈环保问题的重要。二是断句取义甚至是断词取义,只选择材料中自己感兴趣的某句话或某个词语,然后以这句话或这个词语作为话题去立意,这几年我参加高考作文评卷工作,2006年就发现有一些考生选了“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一句中的“忘记”这个词,然后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立意作文,有的则选了“它也很可爱啊”中的“可爱”一词,去谈“乐于奉献的人是最可爱的人”。2008年有学生只抓“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这句话中的“表达”一词得出“口才很重要,有好的口才才能有好的思维效果”这个立意,这些作文显然是严重偏离题意的,结果当然是不及格了。段句取义的就更多了,如今年高考,就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只抓住了野鸭所说的“成功的90%来自汗水”这句话,去谈“天道酬勤”“只有拼搏才能成功”之类,这类作文只能被判为基本符合题意,获分42左右。三是思维开岔,在确定立意时旁逸斜出,节外生枝。像今年高考,就有一些学生首先确立了“要学会生存”这个中心,这无疑是正确的,可偏偏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学会生存,就要有乐观心态”或“学会生存,就要勇敢坚强”之类的立意,这很明显作文的重点是写“乐观”“坚强”之类,与材料所体现的“学会变通”或“多学点本领”的含意相去甚远了。

如何才能避免审题出现偏差,做到切题合题呢?一则材料,尽管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审视,但它反映的生活毕竟是本质的,我们就要把握材料所给的最直接、最主要、最本质的意思,再顺着中心的方向确定作文的立意角度,这种立意是最保险最稳妥的,能确保作文不跑题。具体的做法是:①确定材料中故事的主角。②把握故事的主体事件。③看事件的结果是什么。④找出决定事件结果的关键因素和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的相关因素。⑤由此得出什么道理或得到什么启示。由关键因素得出的道理或启示,就是由今年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提到的“中心角度”而得出的立意,这种立意是最切合题意的;由相关因素得出的道理或启示,就是由今年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提到的“重要角度”而得出的立意,这样的立意肯定是符合题意的。

不妨以2006年的高考考题为例。按照上面的方法,可得出这样的思考过程,其一:主角是乌鸦主体事件是因羡慕老鹰而去学它抓山羊结果失败了决定这个结果的关键因素是乌鸦自己根本不具备老鹰那样的才能,相关因素是羡慕老鹰启示了人们做事要量力而行或不要盲目羡慕他人。其二:主角是乌鸦主体事件是学老鹰捉山羊结果有人认为它很可爱可爱的关键是它有高远的目标又有实际的行动,并且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启示了人们要不以成败论英雄或要勇于追求卓越等。

再拿2009年的高考题为例:其一:主角是小白兔主体事件是学游泳结果很努力去学但最终没有学成关键是兔子擅长奔跑而不具备游泳的潜质和条件启示人们要扬长避短或要找准努力的方向才能成功。其二:主角是鸭子主体事件是教兔子学游泳结果是兔子没有学成关键是不针对兔子的实际情况去教启示人们要从实际出发,要因材施教等等,依此法,还可以以动物管理局,小狗小龟等为主角进推理,可依次得出要合理发展专长培养优势,勇于挑战自我、挖掘潜能、多一种技能多一种生存空间等立意。

作文立意篇8

关键词:新材料 审题立意 方法

在写作中,如何吃透新材料,选准角度,确立一个切题又有深意的观点呢?

一.全面把握,明确重点,抓住关键

这是新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全面把握材料寓意,找出关键词句,而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进而发掘新材料蕴含的主旨,这样,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审题指导:材料中的“看似”、“有人说”等词语,揭示了相关语句都是评议性语句,而“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或贵在独创,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二.逆推结果,顺推原因,动态探究

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新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把握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进而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立意。

审题指导:作为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兔子的资质可谓不错,但是兔子却没能学会游泳,这是材料中的一个“结果”;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原因很简单,兔子不擅长游泳,它的强项是奔跑或打洞。结合当下社会、学校、家庭,谈如何培养年轻人,如何既发挥受教育者的长处,就需要发现孩子的生理特点与个性特点,帮助孩子培养更多的适合自己的生存技能,因材施教,作智慧的引路人。因此确定立意是“要善于发挥孩子的长处(优点)”。

三.纵横联系,深入实质,切中肯綮

对于一些寓意性新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自然现象等,须透过新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纵横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一棵小草长在一株大树下面。盛夏的时候,大树郁郁葱葱,小草也生机盎然;秋冬之际,大树繁叶落尽,小草也枯萎魂飞。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审题指导:材料中的小草紧紧依靠别人而生存,别人存在他存在。别人凋谢他枯萎。他的生命之存在完全是依附别人的。由此及彼,由物及人进行类比联想:①针对孩子想自立,但家长却不鼓励,反而溺爱有加,一切包办代替的现象,可立意为:让我立着,别让我靠着。②针对清朝末期被列强蹂躏与当前一些国际形势的情况,可立意为:国无自立必亡。

四.多方入手,立体把握,择优选择

新材料作文往往涉及多个对象及其相互的关系,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对象展开多角度立意,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准立意角度,写出有针对性有深度的作文。

示例:暑假里,几个高中生一块儿回学校参加篮球训练。他们看到有个女孩儿蹲在街边,地上用白粉笔写着:前来旅游,钱包被偷,无钱吃饭和回家,求好心人帮帮我。

他们中的小赵动了心,在裤兜里摸出10元钱,放在女孩面前。

走过去之后,小钱说:“谁出来旅游还带粉笔?善良落入了不诚信的圈套。”

小孙说:“别因他人行骗,自己放弃行善。”

小李说:“诚信?善良?彭宇救人成了被告,谁还敢善良啊?”

小周说:“矿工聂清文去救人被困死井下,人们在他的遗体旁发现一顶安全帽,上面用白粉笔写着他欠人家多少钱。这是最善良的人留下的最诚信的遗言。”

小吴说:“我提议,咱们训练后再回去看看,不管这个女孩儿说的是真是假,我们都得做些什么。”大家都说好。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材料涉及的多个对象可分成两个方面:一、从小赵、小孙、小吴方面:献爱心就是善良的表现,是一种美德;在很难判断对方是否诚信时,我们宁可相信其诚信,用善良去感化对方。二、从小赵、小孙方面:献爱心受骗表明现代社会诚信缺失,千万别实施“误入不诚信的圈套”的行善。

多角度立意中往往有个最佳立意,而最后一句话是材料的“核心”,最后,这几个高中生达成了共识。因此材料最佳立意:心存善念,多行善举,勿以善小而不为,勿因欺骗而不为。

五.明确用意,关注生活,切入现实

新材料作文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体会命题者的感彩,用词是褒义,还是贬义?性质是正面,还是反面?态度是赞成,还是反对?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示例: 今年3月2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

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确立题意。

审题指导:在围绕蔡铭超行为谈谈看法的基础上,应把握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抓住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佳士得行为属于“非法”;抓住蔡铭超“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等关键文字,蔡铭超行为是“爱国”的,是有“智慧”的,对蔡铭超进行褒扬,对其行为进行肯定,可提炼“巧用拍卖规则,维护民族尊严”、“巧用规则”、“智慧”等主题。

作文立意篇9

从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来看,新材料作文大体分为以下四类:

一、 寓言故事型

寓言故事型是指材料作文的材料由一则寓言或故事组成,不过它强调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尽可能地丰富,以便为考生提供尽可能大的范围。如2011年高考辽宁卷作文题:

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啦?”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我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上去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立意点拨】 一是读懂材料。作文的寓言材料往往具有一定的故事情境,而虚构的情节又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相关。阅读这样一段虚实相间的故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材料意义的提炼,尤其注意材料含义的多向性。上述材料中,可以从“独立思考、援疑质理、寻根究底、坚持真理、求真务实等精神”的角度去立意。二是联想感悟。材料有意地增加了一些细节,有利于展开联想和想象,有助于触动深层思考。比如,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可以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迷信权威、轻信盲从、不肯动脑、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现象。由此可以联系的生活实际有很多,比如抢盐潮、钱学森之问、中国大学缺什么等。

二、 评论探究型

评论探究型是指从作文题提供材料中引申出对某现象的评论并深入探究。如2011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议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立意点拨】 对于这类的作文,最关键的是找准主流立意,抓住一个关键词或者关键句。材料中“老师”的总结语是材料的关键句,是整个材料的延伸,明确指引考生应把内容升华,提出现实意义。因此考生可从甲、乙、丙三个学生的观点中选取自己熟悉的角度立意,如公平竞争、坚持原则等。

三、 多元联想型

多元联想型是指提供的材料往往给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它往往由一则诗歌或富有诗意的句子组成。如2011年高考福建卷作文题: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立意点拨】 第一,必须全面理解材料,仔细分析句子的意境和哲理,不能脱离整体材料的意思另起话题。二要提炼观点,考生可依据材料,通过联想找出多元的写作角度。如“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可从“理想与现实、平凡与伟大”的角度立意;“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可从“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务实而精彩”的角度立意。需要注意的是,从材料中提炼的是观点而不是话题。如有的学生从材料中引出话题“情意”,则有偏题之嫌。

四、 并列求同型

并列求同型是指作文题目由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构成,并且材料事例隐含着相同的观点或寓意。如2011年高考大纲卷作文题: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第二天他得知这张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作文立意篇10

深刻是针对作文的思想内涵深浅以及带给读者的思考程度而言的,既指立意认识深刻,也指分析议论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有深度,判卷时要两者兼顾。作文的深刻,关键在于其蕴含思想的力度和引发人们思考的魅力。

1.要有本质意识。一个写作者,如果能不为表象所迷惑,还能够透过现象深入问题本质,就有希望抓住问题的核心,其文章的思想、观点就会给人以启迪。①要善于探究并揭示某类现象存在的背景,在存在中找到必然的联系;②要善于探究并揭示某类现象的共同特征。文中所用的材料既要体现出其真实性和代表性,又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质,这样才有说服力;③要善于探究并揭示某类现象的特殊意义。有的现象,超出了一般的常识,但是这种特殊或者反常,蕴含着异乎寻常的道理,特殊之中包含着必然,揭示反常的现象与必然之间的联系,也就揭示了现象背后的本质。

2.要有探因意识。“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件发生的条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种现象都不可能平白无故地产生,也不可能不带来一定的结果。作文时,我们不妨尝试着运用因果思维进行因果分析。在探究和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时,不要停留在一因一果的层次上,而要善于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原因和结果,比如分析一果多因(注意抓内因、抓主要原因)、一因多果、同因异果、异因同果、互为因果等,对于多重原因的事物要一层一层地追究下去,直到揭示出最终的原因。

3.要有现实意识。在高考作文中,要使文章深刻就应该尽量避开个人得失,要有现实意识。现实意识是指关注社会发展主流,关注社会兴衰和民生问题,关注民族、国家、人类的共同利益,表现积极向上的精神、意识或感受。当考生把作文命题放到人生、社会的大背景下思考时,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才能在常人的观点或说法上再深一个层次,才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观点。

对策之三:审题立意独到

“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样的作文方能给人以新鲜的感受与教益。作文立意要尽量新颖、有创见、有个性。立意创新主要指文章表现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论点新鲜、别致、独到;当然也包括文章内容当中有某些新鲜、别致、独到的看法、观点或主张。

1.微著法。所谓“微著”即见微知著。大千世界到处散布着细小的、不起眼的沙粒,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沙粒来悟出大千世界的种种道理。追求立意的创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见解新颖会令人眼前一亮。从内容上看,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的探讨,成为立意的主要内容,所以应牢牢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等层面进行立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