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农村文化建设十篇

江之@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农村文化建设十篇

农村文化建设

重视维护农民的文化权益,尊重农民的精神追求,致力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有力地加强了农村文化建设。

一、构建文化体系,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从根本上说,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就是要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构建农村文化网络体系。六安市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农村社会总体发展规划,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任主任的社会文化工作委员会,协调指导全市的农村文化工作,发挥宣传、文化、科技、教育、妇联、团委等市直部门和群众团体的职能作用,实行上下联动,齐抓共促;镇级成立文体站,建立文化活动中心,配备工作人员和基层文化辅导员,组织和指导农村开展文化活动;健全村级群众团体和各种组织,建设农村文化大院。经过这样的努力,全市形成了市、镇、村三级文化网络体系,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

建立农村文化责任体系。六安市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任务细化、量化,作为市、镇领导任期责任目标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奖惩兑现。各镇、村把农村文化工作同农村干部的工资、奖金挂钩,实行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验收,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

健全农村文化投入机制。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投入是难点,也是关键。为此,六安市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资保障机制,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支出,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新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二、坚持三级联动,搭建农村文化载体

文化设施落后、文化阵地匮乏,是农村文化单调乏味的主要原因。六安市坚持市、镇、村三级联动,为农民参加文化活动提供场所、搭建载体。

市级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抓好一批龙头。近几年,先后建起了市中文化广场公园等一批现代化文化设施。投资大量资金兴建的市中央公园,让全市老百姓有休息场所。

镇级强化示范引导职能,重点建好“一个中心”。六安市结合小城镇建设,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要求每一个镇规划建设一处包括影剧院、图书馆、农民夜校和各类游艺室在内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现在,全市17个镇全部建起了镇文化中心,很多个村自发组成文艺演出队自发演出,平时也像过节一样热闹。

村级突出经济实用原则,重点管好“两网、一院、一室”。“两网”是指有线电视网和远程教育网。六安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有线电视网,全市有线电视进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96%。

三、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为了满足群众日趋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六安市还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激发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六安市定期举办群众文化节、农民文艺汇演、农民运动会等大型文体活动,文化、妇联、体育等部门经常组织民间艺术展、家庭文化展、棋类比赛、“十佳文化大院”、“十佳图书馆”、“十佳藏书家”等系列创建活动。近几年,在我们组织的活动中让一大批百姓有自我展示的舞台,发动市直机关为农民送文化。六安市根据“三下乡”要求,常年组织文化下乡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现场咨询、发放资料、组织演出等形式,为农民送去科学技术、卫生知识和文艺节目。近十年来,共向农民送书3万多册,送戏、送电影2000多场次,送普法材料10万余份,送药品、医疗器械折合人民币50多万元,为农民患者诊治3万余人次。市庐剧团,平均每年为农民送戏180场次以上,并对农村文艺骨干进行传帮带,培养了一批“乡土艺术家”。六安市还组织2000多名机关干部与2000多个贫困户结成对子,在帮资金、帮技术带领农民致富的同时,也把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送到了家家户户。

重视维护农民的文化权益,尊重农民的精神追求,致力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有力地加强了农村文化建设。

四、挖掘人文资源,打造农村特色文化

农村文化建设篇2

1.1农村居民参与文化生活的方式单一,文化需求难以满足目前,农村可供居民进行文化活动的途径、渠道都非常有限、形式也很单调,在我国农村许多地方,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另外,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乡镇行政区划撤并和城镇规划过程中,文化站的设备、物资、人员等一直在变动着,文化设施被随意挤占、挪用,致使正常的文化活动也难以开展。

1.2文化需求旺盛,农村居民普遍期待健康的文化生活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劳动负担减轻了、再加上现代传媒的影响,使农民能够广泛地接触各类文化信息,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也日益增多。其二,文化观念发生变化,文化娱乐消费比重增加。其三,农村居民对文化载体的运用、文化内容的选择上也呈现多样化。由于经济发展,受教育程度提高,农民文化视野扩大,在文化载体的选择上也开始追求中、高档商品。

1.3不良文化不断向农村侵袭,落后文化不断滋长蔓延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去占领,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农村的风之所以多年来屡禁不止,与群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息息相关。在法不责众的情况下,大家认为“大赌是违法,小赌是怡情”。另外,农村乡镇集市红火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不文明现象。如一些江湖骗子沿街摆摊设点,算命相面,装神弄鬼,使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破坏了淳朴的乡风,各种盗版书刊、非法音像制品、色情光碟被大量出售和出租,严重毒化了农村的社会风气,诱发了一些犯罪案件和不安定因素的发生。对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4基层党委政府“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依然存在在执政为民理念的指导下,党委和政府对农民给予了高度关注,为他们解决了许多生活、生产上的困难,如村村通公路、最低生活保障、进城农民工培训工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等等,但从总体上来看,这些关注和救助主要是物质上的,而对农民群众享受现代文明和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关注则相对不够。一些基层领导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让农民增收,生活富裕就行了,至于文化发展好坏与否关系不大,认为这既不影响农民致富奔小康,又不影响干部的政绩。于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追求GDP的增长上,而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基层文化的发展问题。对文化经费的投入也远远没有达到中央关于“各级政府的文化投入不低于财政投入的1%”的规定,导致农村文化建设严重“贫血”,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2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若干对策

2.1树立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文化建设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文化建设能否取得成绩,除了其它方面的条件以外,各级领导的认识水平、决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局限在为某乡某镇办几件好事,不能当成临时性的社会文化福利活动,不能为文化而文化等错误观点。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文化工作摆在战略的高度予以充分的重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结合起来。同时,把文化建设工作列入领导的责任目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2.2重视人才培养,抓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是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公益性十分鲜明,因此,文化站作为第一线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在乡镇配套改革中不能改变。对文化站作用的发挥,关键是要创新机制,调整职能,明确责任。首先,要继续落实好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相关政策,保障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确保人员在编在岗,尽可能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专职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不断增强其自主创新的能力。其次,要建立健全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激发自身的活力和动力。要真正做到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切实增强文化事业的内部活力。

2.3要多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缺少资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突出困难。目前大多数农村的经济状况,决定他们短期内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解决文化发展经费问题。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一个重要的保障,就是要调整资金投向,用好文化经济政策,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一是政府从财政收入中划拨出一定的资金作为文化建设资金。文化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农村文化站、文化室的建设,使之能正常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也可以集中使用,搞一些规模较大的文化设施建设或其他文化项目建设。二是开展以文补文、多业助文,增强农村文化事业自身发展的活力。市场机制的渗入,既使文化事业不能完全依靠国家投入,又为文化和经济的联姻提供了契机。让市场机制尽快进入到文化领域中去,强化文化系统人员的商品经济意识,使文化活动既创造社会效益也创造经济效益,

2.4要立足于农民素质提升,开创农村“大文化”建设新格局“大文化”包括社会伦理思想、道德风尚、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方面。抓农民素质提升,开创农村大文化建设的格局,应当把握三个要点:第一是面向全体农民。政府注重开展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劳动技能提供培训,而忽视留守的妇女、儿童和老人。这些群体既是弱势群体,又是迫切需要全面提高素质的群体(特别是妇女和儿童)。第二是要注意全面发展,不能仅仅是或知识、或能力、或体质、或娱乐某个方面的发展和提高。第三是要注意经济与文化的结合,致富奔小康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因此,农村文化建设必须要很好地与农民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努力拓展文化发展的空间。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要主动适应广大农民“求富、求知、求乐”的综合性文化需求,打破文化活动就等于唱唱跳跳的偏见,将狭义文化向广义文化延伸,在满足农民群众文化娱乐需求的同时,在活动中融入更多的科技、法律、市场知识,让农民群众从活动中学到更多致富本领。特别是要拓宽农村培训领域,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

总之,农村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也是发展我国文化事业的前沿阵地和发展基础。农村文化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千方百计地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文化面貌,平衡文化供需,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尤其是文化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村文化建设篇3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一)总体要求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三)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四)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乡村文化建设,通过送戏下乡、电影下乡、科技卫生下乡等活动,通过农家书屋、文化大院、乡镇文化站建设,以及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改善了乡村文化发展条件,维护和规范了乡村秩序,有效促进了乡村文化发展。

同时,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需求强烈与供给不足。一方面乡村公共文化活动日趋减少,以前为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庙会、唱戏等民间优秀文化活动逐渐衰弱,而国家主导的送戏下乡、电影下乡等供给数量和质量与农民需求不一致或不能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公共文化设施供给不足,传统文化阵地年久失修,正逐步消失。二是组织管理体制不顺。一方面以婚姻、孝道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呈现微幅衰退,礼貌谦让、诚信善良和勤俭持家等社会道德规范急剧滑坡,另一方面封建迷信开始活跃,打麻将、等之风禁而不止,邪教传播有一定市场。

三、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我国加快推进惠及十几亿人民的 小康社会建设,其中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而文化建设是其十分重要的方面。针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人员从理论上论证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从分析新农 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入手,提出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认为必须构建新时期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梳理分析各种观点和见解,对进一步推进 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一定启示。

(一)切实加强领导,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把基层文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度目标考核责任制,考核从整体出发,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进行,文化工作在考核体系里占的比重要在l\4左右。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加大投入,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按照山东省文化厅[1997]第8号《关于重新修订、印发(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标准>的通知》的规定,用于文化事业的经费(不含基本建设投资)不少于上年财政收入的1%,或按当地人口数额年人均1元列支,重大活动事项单独拨款。因此,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要列入各级地方财政预算,建立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切实提高政府投入的效益和效率,积极争取将重点文化建设工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活动、重点工作所需经费、文化设施维护经费和必要的日常办公经费等纳入财政支出总盘子,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

(三)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全面建设县、乡、村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按照“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的工作原则,发展县、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为重点,全面加强和完善乡镇、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第一,在县一级建设好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第二,进行基层文化站、文化大院建设。按照国家到2 01 0年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整体筹划,分步实施,建设好具备书报阅读、广播电影电视播放、信息提供、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综合性功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在每个行政村建成有文化活动、图书阅览、文化资源共享、党员远程教育、农民科普、电影放映等功能的农村文化大院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四)不断稳定和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建设

随着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今后文化工作将面临更加繁重的任务,仅靠当前一个文化站一名文化站长的局面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结合外地市建制情况,建议在人口过5万的乡镇办事处设文化站长1名,一般工作人员2名;人口少于5万的乡镇办事处设文化站长一名,一般工作人员1名。

(五)在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完善农村文化设施

加强农村文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农村文化活‘动要贴近群众的生产生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坚持“群众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富有乡土特色、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大力培育文明乡风,建立健全并大力宣传诚信守法、尊老爱幼、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村规民约,全面提高农民素质,逐步破除当前农村存在的不良习俗和社会风气,使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并深入千家万户,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篇4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意见》指出,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笔者认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增强农村文化发展活力,才能实现农村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入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文化的繁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关系小康社会建设的现实的大问题。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目的在于不断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农民群众在物质文生活水平上不断提高的同时,精神和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对于生活和劳作在希望田野上的广大农民来说,希望和向往中有了更多更深的对于文化的期待。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民群众文化需要的总量在不断增大,文化消费在日常消费中的比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二是随着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欣赏水平的提高,文化需求内容不断更新,对文化产品的质量要越来越高。三是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的经济成份、农民的文化需求也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需要有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才能满足多样化需求。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势在必行。要在大力规范,提高基础文化教育素质的基础上,着力于群众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并不断深化农村家庭文化建设,村屯文化建设。从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具的广泛性,形式具有多样性,可以成为基础文化教育的继续和补充,可以成为农村实用科技推广的重要渠道,更重要的是要以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具体的工作上主要抓好三项。

一要创新农村文化工作内容,跳出旧有的模式,积极开展工作,多方面发挥文化的教育、认识、审美、娱乐等功能,共同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广大农民文化需求的实际,牢固树立大文化观。应当趋看到,广大农民群众对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着良好的愿望,“求富、求知、求乐”是广大农民的普遍心态,农民的文化意识、科技意识商场意识都在增强。种地多打粮,养殖增效益,丰富信息北闯市场;生产致富有项目,子女上学有前途;减轻过重负担,建美好家园……都成为广大农民的现实追求。脱离这些农民的利益所在,农村文化建设就失去了应有的依托,就不会受群众欢迎。要在发挥文化的娱乐功能的同时,立足于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科普知识推广,帮助和带领农民探索发家致富的途径,以此丰富农村文化工作之内涵,带动农村文化大发展。要充分发掘二人转这一艺术形式的资源优势,利用其在广大农村的广泛影响,融入现代生活内容,使其富于时代气息,成为承载、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广泛组织开展农民读书活动,这一活动在不少地方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读一本科技书,找一条致富路”,把学文化与学实用科技有机结合起来,从中接受现代文明和现代科技知识的熏陶,提高了科学文化素质,转变了思想观念,眼界开阔了,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增加了。实践证明,这一形式的文化活动值得广泛推广。

二要开拓社会投资渠道 农村文化建设必须拓宽投资渠道,打破由履家统包统管,单一投入办文化的旧模式,真正做到社会文化社会办。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举足轻重。它是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活动室,是实现农民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既要重视政府投入又要注重社会融资;既要重视政府组织,又注重市场运行,通过农民自发集资,个体户赞助渠道,筹集资金,建设文化活动市场,开展文化活动,较好地解决农村文化设施,经费等问题。

三要建设高素质队伍 积极探索建立新的用人机制,改变农村文化机构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的状况。结合事业单位的改革,在用人制度上引人竞争机制,全员聘用。让热心于农村文化的业余骨干脱颖而出,充分到农村文化机构任职;对现有人员分期分批培训,使其尽快适应工作。要在积极发挥组织作用的时同,发挥好引导作用,用健康向上的文化丰富群众生活,克服目前农村文化活动中,以“脏口”二人转为标志的低俗的文化现象。

农村文化建设篇5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过程中,要切实让农民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要善于调动蕴含在民间的“乡土艺术家”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的积极性,活动形式必须灵活多样,为广大农民中所喜闻乐见。这样既可以增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效果,又可以培植和丰富农村特色文化,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保证新农村文化的进展,促进农村的文化素质涵养。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一)总体要求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三)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利。

(四)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乡村文化建设,通过送戏下乡、电影下乡、科技卫生下乡等活动,通过农家书屋、文化大院、乡镇文化站建设,以及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改善了乡村文化发展条件,维护和规范了乡村秩序,有效促进了乡村文化发展。

同时,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需求强烈与供给不足。一方面乡村公共文化活动日趋减少,以前为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庙会、唱戏等民间优秀文化活动逐渐衰弱,而国家主导的送戏下乡、电影下乡等供给数量和质量与农民需求不一致或不能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公共文化设施供给不足,传统文化阵地年久失修,正逐步消失。二是组织管理体制不顺。一方面以婚姻、孝道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呈现微幅衰退,礼貌谦让、诚信善良和勤俭持家等社会道德规范急剧滑坡,另一方面封建迷信开始活跃,打麻将、等之风禁而不止,传播有一定市场。

三、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我国加快推进惠及十几亿人民的 小康社会建设,其中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而文化建设是其十分重要的方面。针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人员从理论上论证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从分析新农 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入手,提出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认为必须构建新时期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梳理分析各种观点和见解,对进一步推进 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一定启示。

(一)切实加强领导,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把基层文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度目标考核责任制,考核从整体出发,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进行,文化工作在考核体系里占的比重要在l\4左右。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加大投入,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按照山东省文化厅[1997]第8号《关于重新修订、印发(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标准>的通知》的规定,用于文化事业的经费(不含基本建设投资)不少于上年财政收入的1%,或按当地人口数额年人均1元列支,重大活动事项单独拨款。因此,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要列入各级地方财政预算,建立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切实提高政府投入的效益和效率,积极争取将重点文化建设工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活动、重点工作所需经费、文化设施维护经费和必要的日常办公经费等纳入财政支出总盘子,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

(三)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全面建设县、乡、村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按照“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的工作原则,发展县、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为重点,全面加强和完善乡镇、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第一,在县一级建设好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第二,进行基层文化站、文化大院建设。按照国家到2 01 0年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整体筹划,分步实施,建设好具备书报阅读、广播电影电视播放、信息提供、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综合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在每个行政村建成有文化活动、图书阅览、文化资源共享、党员远程教育、农民科普、电影放映等功能的农村文化大院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四)不断稳定和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建设

随着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今后文化工作将面临更加繁重的任务,仅靠当前一个文化站一名文化站长的局面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结合外地市建制情况,建议在人口过5万的乡镇办事处设文化站长1名,一般工作人员2名;人口少于5万的乡镇办事处设文化站长一名,一般工作人员1名。

(五)在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完善农村文化设施

加强农村文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农村文化活‘动要贴近群众的生产生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坚持“群众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富有乡土特色、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大力培育文明乡风,建立健全并大力宣传诚信守法、尊老爱幼、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村规民约,全面提高农民素质,逐步破除当前农村存在的不良习俗和社会风气,使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并深入千家万户,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四、结语

总之,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的农民,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因,新农村建设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那么,如何促进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呢?笔者以上通过本文对其问题为大家进行展开分析。

参考文献:

[1]郭国祥,丁建芳.近年来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学术论坛,2009,32(7):133-136.

[2]陈海英,王新文.和谐视阈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

农村文化建设篇6

一、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这也是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的重要表现。

资料显示,我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农村教育落后不仅导致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下,还引发了农民文化修养不高、思想保守落后、生活方式陈旧,同时使不良社会风气蔓延。

2、农民文化生活贫乏。

由于农村地区的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政府文化建设职能缺位。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宣传滞后。农民除了看看电视、听听广播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文化娱乐活动。不少农民就通过打麻将、玩扑克牌打发日子。

3、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

比如斗殴、求神拜佛等迷信、偷盗、抢劫以及家庭暴力等问题的突出,都与文化水平低有关系。为了面子,互相攀比,婚丧喜事大操大办且日甚严重,房子、车子(礼车)、票子(礼金)一个都不能少,由于交际圈的不断扩大,农村人情往来事项越来越多,农民的家庭不堪负重。

4、重经济,轻文化现象普遍。

在经济增值发展观的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忽视文化,对文化建设没有考虑或考虑较少,导致农村地区文化建设处于滞后。

5、政府的投资严重不足,基层文化馆站严重缺乏。

在农村所谓的文化馆站,也是一些设施陈旧简陋、房屋年久失修,既没有活动经费,又没有图书和活动器材的“空壳站”,农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问题依然没有很好的解决,文化财富和文化需求之间的断层,使得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途径不顺畅。人、财、物的供应不足成为目前农村建设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农村文化建设又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和谐,促进农村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只有拥有了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才会有较强的经济基础的良好的社会基础、政治环境。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思想文化建设。

要发展先进文化,以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世界,升华他们的思想境界。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的任务,使广大农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主人翁的能动、积极作用。

2、道德文化建设。

道德文化建设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作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又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涵。新农村的道德文化建设,主要指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引导广大农民加强社会公道、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科学文化建设。

要坚持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禁止,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强化科技培训。

4、深入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

“三下乡”即有关文化、科技、卫生方面的内容知识让农村知道,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的发展。坚持送戏(节目)下乡,解决农民看戏难的问题;图书馆、电影公司等单位深入农村,为农民送书,送电影,送文化科技知识下乡,以丰富农民科技知识的普及;文化部门还要经常联合教育、科技、卫生和共青团、妇联等部门与组织,在农村开展综合性的文化活动,要不断深化内容,创新形式。

5、开展多种形式地群众文化娱乐活动。

文化站、基层文化俱乐部要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生活质量。要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如文艺宣传、灯谜会、知识竞赛、体育小竞技等,鼓励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做到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参与活动中各展其长,在参与活动中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6、体育文化建设。

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例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台球以及打扑克、棋类、麻将等等。

五、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手段

1、细化文化建设环节。包括家庭文化、广场文化、俱乐部文化、文化室文化、图书馆文化等等。

2、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包括各种艺术活动形式、体育活动形式以及各种文化协会、学会、小组等等。

农村文化建设篇7

在农村文化工作中,如果没有必要的文化设施,就意味着“阵地”的丢失,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正如平时我们常说的那样,没有阵地怎么能打仗。目前,农村文化阵地丢失、队伍散失的情况比较严重。因此,增强“阵地”意识、巩固和发展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刻不容缓。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城乡基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城乡基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摆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我们没有理由不大刀阔斧地抓好文化阵地建设。事实上,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偏远或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好多文化设施陈旧落后,文化阵地已经出现或正面临着“丢失”现象。笔者以为,对于那些已经流失的影剧院(乡镇的俱乐部)、图书室、农民业余文化学校等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应尽快恢复起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对于那些文化设施尚不健全的农村乡镇来说,应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争取早日完善市(县)、乡、村三级农村文化网络建设。

近年来,哈尔滨市阿城区各乡镇(街道)的图书室、文化大院相继建成,这是可喜的,但总体来看,数量少、管理差的问题依然存在。那么,怎样才能不断加强农村的文化阵地建设呢?

一是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站长队伍。文化站在农村文化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文化站长的重要性。文化站要适应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需要,适应“十二五”规划对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从时代需要出发,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热爱农村文化事业,懂专业,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较强组织能力的文化站长队伍。这就首先要求在农村乡镇改革中,必须要重视文化站的建设,同时要求组织部门、人事部门在选用和聘任文化站长时,应遵循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原则进行;要求市(县)以上文化业务部门定期对文化站长进行更新知识的培训;要求所有在职的文化站长,既是党的先进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又不断增强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以保证农村文化工作与时代同步。

二是从抓特色文化和传统文化入手,全面带动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文化队伍是搞好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力量。实践证明,从抓特色文化和传统文化入手,是巩固和扩大农村文化骨干队伍的有效途径。阿城是金源文化的发祥地,近些年来,通过对外宣传,已使这一民族文化蜚声海内外。阿什河街道办事处的广场演出队的活动,料甸满族乡民俗文化节的举办,新利街道办事处农民运动会的开展,以及一些民间根艺、陶艺制作等,带动了城乡民间艺术队伍的发展和壮大。许多乡镇(街道)立足当地特色农业发展,以图书室和农民夜校为阵地开展科技活动,使农民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是逐步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农村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重视、关心、支持农村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实践表明,健全的激励机制,对于调动广大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生大有益处。在创建“社会文化先进市(县)”和“社会文化先进乡镇”活动中,应把创建成果同市(县)、乡、村各级领导任期责任目标的奖惩挂钩,同“文明单位”的评选挂钩,这样,效果会更加显著。但同时要注意,文化建设工作绝不是在短期内就会见大成效的,必须要坚持持久性的建设方针,不能“创建”目标一实现,有效的激励机制就不存在了,致使已取得的成果不能得到巩固,过一段时间又走了下坡路。

农村文化建设篇8

关键词:农村社区 社区文化 建设 载体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 A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在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要注重进行多种形式的全方位文化建设,充分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相结合,外来文化与乡土文化相结合,广泛吸收适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与文化项目。按照以能够使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依托,通过开展包括文艺活动、科普教育、思想教育、体育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使农村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并形成社区文化共识,建设适合农村发展特点的文化,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改善农村农民的生活方式、休闲方式和学习方式。

一、开展乡村文艺活动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文艺活动作为社区文化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文艺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大大改善村民的精神风貌,丰富村民的日常生活,满足村民的精神需求。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始终要广泛地组织、鼓励农民积极地参与文化建设之中;要科学规划、勤于思考,要根据广大农民群众实际情况,区域性、针对性,逐步改善基层文化工作片面地、周而复始,只搞文娱活动的现象,要在生活中创新地提炼更多符合时代主旋律的作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不断地提升农村文化工作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二、科学技术是农村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倡导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离不钥蒲У乃枷搿=一步加强科学普及,大力破除封建迷信,既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又具有深远的意义。科学普及的宗旨就是高举科学、文明、进步的旗帜,将已被证明了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传授给广大人民群众,使之成为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科学思想作为精神动力,它对于村民思想素质的提高以及文化心理的更新,引导其从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地同形形愚昧无知、封建迷信做斗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在农村大力宣扬科学思想,引导村民树立科学意识,远离各种封建迷信,从而扫除各种封建愚昧的陈规陋习生存的土壤,特别是在农村社会生活以及家庭生活方面,让其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际观、闲暇观、消费观,让科学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三、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一定要加强在农村社区里对农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要在农村社区消除消极文化和反文化的根基,除了坚持先进文化的指导之外,还需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其基本精神是“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在现代化建设中,传统文化既是维护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一种重要社会整合机制,又是体现民族特色的重要内容。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并没有完全消解传统文化,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发扬中国耕读文化传统,形成新时期农民阅读的良好习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农民崇尚读书的传统,追求务农与读书相结合的生活方式,认为耕可致富,读可养性,形成我国独特的耕读文化。这种耕读文化养成了我国农村崇尚读书、耕读传家的文化风尚和生活环境。

在农村社区弘扬传统文化,一方面要丰富农村传统文化活动,如民间的舞狮子、玩龙灯、逛庙会、扭秧歌等活动,调动群众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认同感;另一方面要赋予传统文化活动以新内容、新观念,使群众在活动中接受现代文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实际,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掘地区特色和传统特色,将地区特有的文化色彩和传统元素加以发扬,使其成为与现代时尚相互补的农村社区文化景观。

总之,农村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如果社会各界都能认识到农村社区文化的重要作用,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努力探寻社区文化建设的新途径,那么,我国新农村建设就会迈向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赖晓飞.《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证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月第9卷第5期.

农村文化建设篇9

关键词: 新农村 文化 建设 重要性 具体性 可行性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它既是整个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又是整个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这一重要课题的充分关注与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就这一课题略陈几点浅见。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重要层面予以解读:

(一)经济转型的需要

我国当前正在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这一经济转型中,不仅要求物质上的发达和丰富,更为重要的,是要求社会文化的进步。也就是说,首先要以文化观念的转变为基础,然后才表现在物质上和行为方式上。而目前农村文化的现状是:原有文化资源严重短缺,尤其是农村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教育严重缺失,亟待改变与填补。虽然封建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正在逐步退出,但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新文化还没有建立与发展。因此,建设新农村文化,势在必行。

(二)文化导向的需要

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而新农村文化建设,正起着文化导向的重要作用。

(三)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从而成为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也就是说,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方针;另一方面,新农村文化建设又是科学发展观具体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很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

由此可见,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毋庸置疑的。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性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有许多具体内容,其中主要以下几项:

(一)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非物态文化,包括人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爱情观的树立,精神塑造,道德修养的提升,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文化素质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引导等等。其中主要是民族精神的培育,因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物态文化,包括文化活动的方式、方法、载体、场所、设施、设备、产品、组织等项内容。

(三)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范畴,包括法律、法规、纪律制度、道德准则、风俗习惯、社会约定等。其中应以道德文化建设为中心,认真践行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可行性

农村文化建设篇10

【关键词】农村文化;现状;农民;文化生活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当前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

笔者供职于乡镇文化部门,长期从事乡镇文化工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农民文化需求有较多的了解,对如何落实好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当前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要求,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文化工作者,深感任重而道远。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近几年,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为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加强农民的“文化家园”建设,镇村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生活日趋活跃、文化产品日益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焕发出勃勃生机。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在内容、形式及阵地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农村文化现状分析

(一)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差异性明显。

对丰富和改善精神文化生活,绝大多数的农民表示非常渴望。但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受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从需求的强烈程度来看,20―4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农民对文化需求比较强烈,50岁以上的农民文化需求相对较弱;小学及小学以下水平的农民文化需求相对单一,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对文化需求比较旺盛;收入水平越高,对文化需求也越强。

(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性突出。

近几年来,农村文化建设的力度虽然在不断加大,但从总体看,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形式上仍然比较单调,内容上相对贫乏。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生活主要是“看电视”。农民在劳动之余从事较多的文娱活动形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看电视、闲聊、打牌玩麻将。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在时间上,“电视文化”成了农民文化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份。与看电视相比,农民看露天电影、看地方戏剧、看文娱节目实况表演等文化活动形式都明显匮乏,农民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形式也比较少,群众参与面还不够广泛。

(三)不良文化冲击较大

当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主流是好的,农民的人生价值取向、崇尚的生活方式和个人生活态度等是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但一些不良文化现象也充斥农民精神生活。一是部分农民信仰缺失。二是陋习旧俗依然存在。不少农民认为当前农村的、迷信等现象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在休闲时间参与打扑克、搓麻将赢钱等活动,还有的热衷于求神拜佛、算卦占卜等封建迷信活动。三是不良文化侵蚀日趋严重。凶杀、暴力、色情等文化垃圾通过各种传媒入侵农村文化阵地,腐蚀着农民群众的灵魂。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

当前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农村文化建设全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和引领,农村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线,体现到农村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