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糖尿病论文15篇

范文小馒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糖尿病论文15篇

糖尿病论文1

[1]文江平.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xx,36(18):2711-2713.

[2]王娇,张如意,罗金花,等.中老年糖尿病高危人群血脂异常现状调查[J].中国糖尿病杂志,20xx,22(7):606-609.[3]师正坤.郭佳.中国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xx,18(20):2368-2372.[4]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xx,8(1):5-6.[5]王德志.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诊断及监测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xx,10(10):74-75.[6]毛佳丽,叶山东,洪海鸥.HbA1c筛查和诊断糖尿病的切点探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xx,20(10):728-731.[7]苏伟,王莉,尚有全.空腹血浆葡萄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筛查糖代谢异常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xx,21(2):154-156.[8]陆玲钦.糖尿病联络在非糖尿病病区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天地(临床),20xx(03):118-119.[9]步红兵,刘艳艳,尹卫.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模式及效果[J].护理研究,20xx(35):3293-3294.[10]陆晔,谢雯俊,刘彦.糖尿病联络护士在非糖尿病病区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xx(19):3-5.关于糖尿病的论文参考文献:

[1]熊学勤,罗碧霞,郑晓玲,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xx,25(7):1095-1097.[2]徐勤容,陈育群,吴丽琴,等.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xx,29(1):27-29.[3]黄庆娟,韦翠英,王菊廷,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实施方法和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xx,34(8):1096-1097.[4]张亚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xx,9(21):231-232.[5]李惠.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xx,30(22):143-143,145.[6]李霞.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xx,14(1):95-96.[7]白羊,章永垒,黄奋飞,等.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xx,13(6):105-108.[8]薛艳艳.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xx,35(30):6798-6799.[9]朱丽.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xx,34(15):48.[10]程俊玲,陈俊瑜.糖尿病护理小组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xx,34(17):3482-3483.[11]李德霞,赵淑坤,吕英华,等.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xx,47(11):974-976.关于糖尿病的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丽,赵洪霞.当议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xx,06(06):174-176.[2]郑媛媛,马秋芳,任艳芳,等.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作用[J].大家健康(中句版),20xx,8(6):282.[3]吴国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探究[J].现代养生,20xx,30(7):203-203.[4]黄淑华,阳爱芳,张翠娟,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xx,04(04):1895-1898.[5]白昆霞,潘桂琼,谭丽君,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开展专科护理服务实践与效果[J].现代医院,20xx,04(04):94-95.[6]徐勤容,陈育群,吴丽琴,等.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xx,29(1):27-29.[7]杜虹,刘凯,陈有信,等.贫血相关视网膜病变[J].中华眼科杂志,20xx,51(10):789.

糖尿病论文2

1资料与方法

1.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基本知识教育

基本知识教育主要有: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运动、药物、饮食、病情的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足部护理的相关指导知识。向患者发放糖尿病的知识手册便于患者学习。护理前及护理干预9个月后对患者的资料信息进行检查、收集和评价。实验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糖尿病的护理知识及行为方式转变等健康教育,遵循一对一、个性化的教育原则。向患者详细讲解该病的危害性、发病原因、筛查的方法及意义;指导、示范足部护理的方法及步骤;通过保护性的袜、鞋等实物向患者讲解鞋袜的选择方法及原则,指导患者选择大小、厚底、宽头、柔软的鞋子。结合照片、图片等向患者指导、示范修剪脚趾甲的正确方法。发放糖尿病足的护理知识学习手册,便于患者学习并巩固学习的知识。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1、3、6、9个月到医院进行复诊,复诊时对患者的糖尿病足的认识、护理知识的认识及掌握程度、足部护理方式的改变、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并继续进行相应的指导及健康教育。

1.2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9个月后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能力。1.4统计学处理对所得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2进行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

2结果

护理干预9个月后,实验组的血糖水平及空腹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研究指出,即使糖尿病足患者存在危险因素,但是通过良好的足部护理可以使得80%的患者不出现足部溃疡。所以,加强对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护理教育指导,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卫生习惯,对于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研究以一对一、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向患者详细指导、示范足部护理的方法及步骤,指导患者修剪脚趾甲的正确方法,提示了开展教育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足部护理知识水平、脚趾甲的修剪知识等都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通过开展一对一、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糖尿病组的危害性、发病机理、筛查方法,并向患者发放知识手册,护理9个月后,实验组的血糖水平及空腹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进行合理的饮食及运动护理,结合降糖药物、自我病情监测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足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因此,对糖尿病足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糖尿病论文3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①年龄:50岁~80岁。

②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采用Gavin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加权积分法判定存在高危风险的患者。

③认知功能正常。

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有其他足部疾患导致溃疡或截肢者。

②有严重精神疾患者。

③有酒精及药物依赖史者。

④依从性差者。选择20xx年xx月—20xx年xx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上述标准的128例2型糖尿病存在糖尿病足高危风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入本研究。

2、研究分组。

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分为2组,即:预见性健康护理教育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64例。

3、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86例,女42例;年龄51岁~79岁,平均年龄(62.5±1.2)岁;病程2年~15年,平均(5.6±0.5)年;文化程度:初中以下者45例,高中以下初中以上者40例,高中以上者43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4、护理措施。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主要为密切关注患者的足部皮肤变化情况,告知其遵医嘱进行服药,以及足部伤口的护理措施等。观察组:对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预见性的糖尿病足健康教育护理,主要包括对于足部病变的早期观察,除去常规的密切关注患者足部是否存在发凉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症状之外,静息痛是提示病情发展的主要症状,若出现应及时告知主管医师。告知患者每天采用温水进行洗脚,采用较为柔和的香皂,不可水温过高,以免烫伤,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10min之内为宜。

清洗后使用柔软的毛巾进行擦拭,使用润滑乳液进行涂抹,保持皮肤湿润,以防止皮肤皲裂,尽量不要使用电热毯等足部取暖设备,以防止烫伤,经常检查双脚以及趾间,观察脚掌等。同时,选择适宜的鞋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尽量不穿拖鞋或者凉鞋,避免异物刺伤皮肤,正确地进行指甲修剪,不可修剪过短,以免接触皮肤,亦不需将趾甲的边缘修成圆形,以免损伤甲沟皮肤,造成感染,若伤口3d内未愈合,应告知主管医师。在此期间对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主要针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疏导,由于出现糖尿病足的可能性较大,以至于患者对于疾病及其进展出现焦虑、烦躁不安,从而影响治疗。此时应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宣讲,从而使其正确了解疾病的演变过程,缓解焦虑情绪。

5、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2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定。

6、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组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糖尿病足2例占3.13%,对照组出现13例占20.3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8,P<0.05)。

2、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变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