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家族调研报告

范文小馒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家族调研报告

第1篇:家族变化史调研报告

70年前的10月1日,伟大的毛泽东领袖在**前正式宣告一个国家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70后的10月1日,全国人民一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70的华诞。70年的风雨征程,历经艰难险阻,打破外部对中国抱有的主观偏见,一次又一次的创造人类历史篇章上的奇迹,带来了祖国的繁荣强大,如同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前程,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带领全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胜利走向辉煌。这些祖祖辈辈们艰苦的奋斗史是我们所不能忘记的,需铭记心中并世代流传下去。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是因为他不断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总结出其中的道理并善于运用,他才是一个为后人所赞颂的明智的领导者。历史并不只是写在纸上冷冰冰的文字,从笔墨纸砚还没有发现的时候,从结绳记事还是家常便饭的时候,历史就已经被铭记,它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每一代的中国人都深知历史的价值。

我们这个家族没有惊天动地的光辉事迹,但是相信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有一定共性也有特殊之处,既有社会大背景下的奋斗拼搏,又有社会底层的无助感,几代人一个世纪的悲欢离合,时事所逼,人世无常,多少风雨,一家人走到现在,总有值得回忆的事。

我出生于南方的一个村庄,世代都是农民出身,因为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缘故,对于他们的长辈们的记忆很少,所以基本都来源于儿时他们的口中的“传奇”故事和大人们唠嗑时琐碎的话语中。

爷爷奶奶都出生于40年代初,建国成立之时还是少年,但大概那时起他们大多都已经开始学着负担家里的生活了,跟随他们的父母们去田里劳作,正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那时,对于他们来说读书是件困难的事情,家庭经济条件无法承担,因此他们基本都是只读了小学,(而且当时的小学没有六年级),就要开始全面投入到家里的农活工作当中来,更甚的是,在老家的小村庄里有许多老人大字不识一个,所幸我的爷爷奶奶都识字。

爷爷排行第三,上面还有我的大爷爷和二爷爷,大爷爷在我的印象里是个有点严肃的老人。二爷爷驼背很严重,年纪大了耳朵也有点聋,但他一直未婚,也没有子嗣,小时候对于这点我一直比较好奇,后来我问奶奶,她说二爷爷因为年轻时没有同意和说媒的女方结婚,就一直这样没结婚到老。

我的爷爷育有三女二男,最小的是我的爸爸,而爸爸有哥哥和我一子一女,在他20岁左右时就分了家,爷爷奶奶和我的爸爸住在一起,听妈妈说起,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住的还是泥巴搭建的房子,因为是密封的,冬天里面住的很暖和,但一到夏天就受不了,又闷又热。所幸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在党的经济发展策略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也在渐渐的提升,后来就能力建一栋自己的房子,一砖一瓦凝聚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据妈妈说,当时建房子花了几万块钱,在当时镇上都能买一套房子,但现在买房子没个百来万是不太可能了,这也能看出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短短20年左右的时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妈妈有时也会开玩笑说后悔当初没买房子,否则不至于现在压力这么大。随着我和哥哥的长大,也到了要读书的年纪,一年级的时候是在家乡的村里的小学读的,那是村里的教育水平非常落后,学校也很简陋。后来就去到了镇上读二年级,哥哥读的是四年级,在我们村上是最早先出来读书的,那时爸妈骑着电动车来接送我和哥哥上下学,不管风吹雨打还是下雪结冰,他们都能准时的到达,正是因为爸妈的长远想法与不辞艰辛,让我和哥哥有机会接触不同于小村庄里外面不一样的世界,也怀着感恩父母的心一路走下去。

那时,还没有搬到镇上,一直住在乡下,现在都还记得,小时候放寒暑假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秋收后的稻田里捉迷藏,过家家,有时也会和妈妈一起去菜园里拔草,浇水,施肥,或是撒开脚丫子去田里全家人一起插秧,真正体会到了书中所学到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意义。每次劳作完时爷爷每次都会顺手从旁边的荷塘

里摘一捧荷叶的莲蓬给我和哥哥

吃,有时我俩还会因为一个莲蓬争的不亦乐乎,爷爷奶奶也会在一旁和蔼的笑着看我们打闹,那是简单而纯粹的快乐。对比现在,时代更新了,科技越来越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是不一样了,但童年时那种最初的快乐的感觉却很难再体会到了。

70年来,从以前的诺基亚到现在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部,从以前的老式二八自行车到现在轿车堵满街头,从以前结婚彩礼三转一响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到现在的房子,车子,票子。这些转变都是历史的印记,见证着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见证着祖国一步一步蜕变成如今的世界强国。有大家才有小家,正因为祖国的不断强大,小家才能跟着国家的步伐一起进步。

流逝的是时间,沉淀的是历史,不变的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追求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的幸福美好生活,要做的是铭记历史,创造祖国更美好的未来。回首祖国成立

第2篇:家族史调查报告

家族史

关注十八大 聚焦新农村

当代中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学院:机电学院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李振华

目录

摘要.1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2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3

新农村建设的开展...5

新农村建设的成果...8

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0

新农村建设的建议.11

新农村变化的感受12

摘要

2012年11月14日,中共十八大胜利闭幕。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作出承诺,让农民得到更多土地增值收效,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当代社会最大的惠农政策,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有力手段,是共同富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因此农村生产发展,仍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百姓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党的工作的基本尺度。农村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农村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村民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能够让农民群众真正当家做主,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既是建设的重点,也是建设的难点,我们作为新农村的一份子,不能只是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中,更要发挥自己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为此做了对新农村建设的相关了解,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

1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从党的十六大起,党中央、国务院就颁布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家电下乡、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新农合、新农保……项目纵多,投资巨大。但由于配套政策的不够健全和市场监管的力度不够,部分资金流入了不法商人腰带中,农民需得一定实惠,但效果不够明显,城乡差距缩小还不够明显。而且由于受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影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仍然比较落后。

从总体上来说,农村面貌没有根本改变,环境脏、乱、差,使得城乡差距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整理为突破口,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乡村,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2、主要目标

在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修编的基础上,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从2013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500个左右中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改造10000个左右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1年。到2016年,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总体实现以下目标:(1)生态宜居村庄美。

3(2)兴业富民生活美。(3)文明和谐乡风美。

3.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农民主体。始终把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2)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

(4)坚持生态优先,彰显特色。把农村生态建设作为生态强省建设的重点,保持田园风貌,体现地域文化风格,注重农村文化传承,突出乡村特色。

(5)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切实加强分类指导,注重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防止中心村建设占用基本农田。

(6)坚持以县为主,合力推进。省市两级加强政策扶持和指导督查,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4 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一、实施村庄建设工程

1、修编村庄布点规划。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科学确定中心村和需要保留的自然村,与城镇规划体系相衔接。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求,制定中心村建设规划,2、重点建设中心村。以村庄布点规划为依据,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以农村社区化为方向,培育和新建中心村。扎实推进村内主干道路硬化和公共场所亮化,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通村到户,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利用。

二、实施环境整治工程

1、整治农村生活环境。加快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逐步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等多种垃圾处理模式。结合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程,全面清理村庄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的状况。2、改善农村生产环境。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实施,推进田、水、路、渠综合配套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发展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3、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以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村村绿”和绿色家园示范建设活动,推进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 道路林荫化建设,全面提高农村生态涵养功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