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田螺生态养殖技术分析

金劢狼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田螺生态养殖技术分析

田螺肉味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在扶贫开发中,不少地区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在河湖、池塘、沟渠及稻田养殖田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养殖。田螺是淡水软体动物,喜栖于冬暖夏凉,土质松软,饵料丰富的湖泊、河流、沼泽地及水田等环境,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属杂食性生物,摄食水中的微生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等,也可建池人工养殖,还可利用水稻田混养田螺。

1.养殖池设施与改造

(1)专池养殖专池养殖田螺,要求专养池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最好有天然流水的地方。池宽1.5米,长11米,深0.6米,厢宽0.5米。养殖池的南、北侧分别开设进水口和出水口,并安装铁丝网。这种建池规格,有利于田螺养殖的生产管理,采收田螺时不必进入池中捕获,可在养殖池的两边收捡,十分方便。同时,可在养殖池中稀植适量茭白、慈菇等水生植物,不仅可提高土地利用和产出率,而且能为田螺生长创造良好的遮阳和生态环境。(2)稻螺种养田改造利用水稻田放养田螺,尤其是常年不涸水且湿润的沼田,生态环境非常适宜田螺生长。稻田养殖田螺,稻作的有机肥料已足够田螺生长营养所需。同时在水稻植株的荫蔽下,炎夏时节田螺仍可继续生长。稻、螺混作养螺简易省工,缺点是不便稻作耕耘和不能施用农药等防病治虫。利用稻田养螺,一是需要适当加高田埂,要求高和宽均能达到50厘米,以防田螺逃逸;二是稻田蓄水应达30厘米左右;三是进排水口均要设置防逃栅栏,栅栏可用不锈钢或塑料网布安装,高出田埂0.8米,以防鸭、鸟等敌害捕食田螺。

2.螺种选择与投放

田螺品种很多,多为自然繁殖,每年6—9月是田螺大量产卵繁殖期。人工养殖田螺种苗可从两条途径解决:一是从肥沃水体,如茭白田、慈菇田和浑水沟渠中收集,一般晚稻收割后沤田时,是捕捉田螺的好时机;二是从市场或养殖专业户采购优质商品成螺,然后从这些田螺中挑选个体重15~20克、体色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雌、雄螺为种螺。养殖商品螺,可挑选雌螺直接放养;若是供繁殖用,则应按一定的雌、雄比例搭配放养。一般要求雌螺占总螺数的80%以上。雌螺个体较大,螺身较偏圆,外壳凹平;雄螺个体相对较小,螺身较长,外壳凸起。螺种投放前7~10天应对养殖场地进行清理消毒,一般每亩(1亩=667平方米)水深20~30厘米可用生石灰100千克,化水后均匀泼洒消毒。田螺善于钻泥,水温20℃~25℃时生长最快,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便停止摄食。水温降至10℃以下时,入土冬眠,到翌年开春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才开始活动。根据这一习性与活动规律,大部分地区3—11月均可放养田螺。投放密度可根据养殖类型而定: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放成年雌螺10只;如投放未成熟幼螺,雌雄比为1~2∶1或2~3∶1。

3.日常管理

(1)饲料投喂田螺食性较杂,一般以水生植物、藻类、蔬菜、瓜叶、土壤腐殖质、动物尸体等为主食。人工投喂的饲料主要有米糠、麦麸、豆饼和配合颗粒饲料等。如果在肥沃池塘与鱼类混养或田螺的生态养殖技术在水田、沼泽田养殖,一般不必专门投喂饲料。但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必须补充投喂饲料,畜禽粪、稻草之类的有机肥,也可用于饲喂田螺。如能采用配合饲料投喂则效果最好,配方可用:玉米粉20%、鱼粉20%,米糠60%,一般每3~4天投喂一次,投喂量为田螺总重量的1%~3%。(2)水质管理田螺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0℃~26℃,炎夏季节由于气温较高,水温可随之上升,容易导致高温缺氧,故4月后,可采取流水方式调节水温。饲养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特别是夏季水温超过30℃时,更应经常换注新水,一般每周换水2次,适当加深水层,以降低水温,促使田螺正常生长和摄食。二是专养池水深一定要保持在30厘米左右,冬季则可降至15~20厘米,以利提高水温。三是田螺对农药、除草剂和有毒的工业废水极为敏感,一定要切实做好防避措施,以保证田螺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4.越冬管理

一旦水温降到9℃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钻土深度寒冷地区一般达15~20厘米,较暖和地区一般10~15厘米。钻土后,只在上面留个圆形小孔,小孔不时冒出水泡。田螺在越冬期间停止采食,养殖池水深应保持在10~15厘米,一般每隔5~7天换水一次,以保持水体溶氧充足。冬季严寒时期,养殖场地可撒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切碎稻草一方面可掩盖田螺冬眠时的孔隙,防止鸟兽侵害,另一方面可减少水分蒸发。

5.田螺收捕

田螺一般经过一年的精心养殖,个体可达10克以上,即可捕捞上市,但应避开田螺的3个繁殖高峰期:即6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下旬,以免影响田螺繁殖。收捕时,可检捕或排干池水,检拾要分批进行,宜用直径20厘米、网目2.8厘米的手抄网捕捞,使小型个体能漏网于池中继续养殖。商品螺可用竹箩装载运输,经常洒水,以保持湿润,几天内则不会死亡。捕捞时还应注意选择个体较大的田螺留作亲螺培育,为翌年繁殖仔螺作好准备。

作者:曹涤环 单位:湖南省沅江市农村办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