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网络安全教育培训十篇

江之@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网络安全教育培训十篇

网络安全教育培训

关键词:信息网络安全培训

兖矿鲁南化肥厂(以下简称鲁化)作为一个具有四十余年化工生产历史的企业。近年来,生产经营、人员输出、项目建设、改革改制任务繁重,给安全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面对安全管理的严峻形势,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和提升安全教育培训水平,将网络信息技术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构架起符合鲁化自身状况、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安全信息网络平台,实施阳光安全教育培训,使全员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明显提升,进一步巩固了企业良好的安全发展态势。截至2011年12月31日,累计实现安全生产4169天。

一、安全信息网络平台系统的建立

(一)安全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

包括公文管理、公共信息、电子邮件以及其它应用等模块,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在内部网站上专设了安全新闻、基层安全通讯、部门安全动态、安监在线、安全生产分析、安全文件、和谐鲁化、“集思广益”等栏目,实现信息共享、公开透明,提高了员工安全意识,自觉参与安全生产管理。

(二)重大危险源视频监控系统

利用厂内局域网已铺设的主干光纤网络,设置重大危险源监控点10个,关键部位监控点12个,使网络系统与监控系统结合,通过网络实现远端监控,可多人同时监控多个点,即时传输图像,无距离限制,传输图像无损失,图像式感官刺激,激发了员工安全生产热情,各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均可利用计算机监控相应地点情况,及时掌握并迅速处理突况。

(三)网上培训、考试与积分系统

创新安全培训管理,开发了网上培训学习系统。针对人员分散、倒班员工不易集中的特点,利用现有网络设立专栏,设立安全考试题库和考核积分系统,使各单位充分了解、掌握企业安全培训信息,更好地组织培训和管理,实现了网上培训与考核。

(四)企业信息系统

在内部网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并利用手机短信群发系统,实现企业资料管理、个人资料管理、信息发送管理等,进一步提高了员工安全意识。

二、信息网络平台在安全教育培训上的应用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保证安全教育培训有效运行

为了使员工广泛、及时、迅速掌握生产单位的安全运行、安全管理、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设备检修、危化品的监控等情况,实现安全工作动态监控,更好地服务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制定和完善了《安全教育管理信息制度》、《兖矿鲁南化肥厂安全教育工作体系》等,要求各生产单位每天9:00将本单位安全生产有关情况的信息在内部网上相关安全管理栏目。厂安全监察处设专人负责信息管理,对有关建议、意见及安全管理方面的需求及时予以答复和服务。

(二)依托办公自动化系统(OA),实现“四全”安全管理

1、建立安监在线,对安全管理过程实施实时跟踪监控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我厂自主开发了安监在线软件。“安监在线”栏目设有干部下现场反馈情况、当日单位出勤情况、当日安全活动开展情况、当日外来施工单位情况、当日动火作业基本情况、当日检修项目基本情况、当日安全检查基本情况及安监在线历史查询十个子栏目,通过授权,各处室、分厂将有关信息及时上传到相应栏目,每天更新。全体员工均可了解现场人员、检修、施工等具体情况,使各级管理人员有的放矢地深入现场监督检查,从而发现问题、查找原因、落实责任、制定措施、督促整改、检查验收,通过完善的闭环管理,培养和锻炼了员工良好的安全专业素质。

2、实施安全生产分析

创新安全理念,坚持“每周一三五安全分析制度”。积极发动全厂各单位创新安全思维,以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或现象为切入点,收集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原因,提出见解或解决办法,在厂内部网上相互交流学习。通过案例式剖析,一方面对出现的问题从全局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跟踪,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另一方面正面引导挖掘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亮点,给其他单位以借鉴。通过安全分析,为全厂员工提供了一个学习、思考、借鉴的平台,从而达到减少和控制危害、事故,更好地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

3、及时反映基层安全动态。

企业内部网设有安全新闻、基层安全通讯和部门安全动态等安全氛围营造版块,由党务工作处和各基层单位根据总厂和各单位实际安全生产情况天天更新内容。为鼓励安全信息的,成立安全教育培训通讯员网络,定期授课,布置安全生产宣传重点,并对各单位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实施奖惩考核。引导安全教育培训通讯员及时捕捉基层安全生产点滴,弘扬安全生产主旋律,宣传基层安全管理亮点和先进事迹,同时及时反馈基层关于安全生产的意见和建议。

(三)依托重大危险源视频监控系统,对关键部位、关键设备实施不间断全程监控

重大危险源管理是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我厂根据厂内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购置网络数字多媒体信息系统,在厂区各重大危险源分别安装了网络数字化一体球,实施24小时录像监控。通过重大危险源视频监控系统,生产调度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查看各重大危险源的运行状态和相关记录数据,及时发现设备的不正常状态,为迅速准确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依托网上培训教育系统,提高员工自主安全学习意识

为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我们建立了网上培训、考试与积分系统。该系统设有教育培训计划、实施、评价体系。我厂定期按安全培训计划在内部网安全培训信息系统中公布安全学习通知和有关的学习内容。管理人员和员工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也可通过授权异地远程登陆内部网进行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建立网上员工学习档案,实施积分制管理,并对培训效果按季度、半年、全年进行评价。这套系统不但使员工能够及时学习掌握安全生产方面的相关知识,也使安全学习有了更大的主动权,提高了员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五)依托安全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安全管理全员联动

安全信息网络系统包括网上信息系统和手机短信群发系统。利用网上信息系统,及时公布安全文件制度信息。通过内部网安全管理和安全文件等版块,一方面及时上传企业内部各种安全生产文件、安全专项检查信息、安全工作总结、安全工作计划等,使全体员工迅速了解安全生产形势。另一方面,根据安全检查通报情况,及时整改现场存在的问题,消除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

利用手机短信群发系统,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每天给厂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安监人员、班组长分层次当日安全生产情况短消息,使干部员工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信息。针对下雪、降温、雷雨等特殊天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利用手机群发短信在一分钟内即可将信息传递到每个员工。

三、实施效果和基本经验

(一)提高安全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企业利用安全网络信息平台,把安全教育培训资源有效整合,利用网络信息手段进行沟通的比例显著提高,比如在安全会议、文件传达、部门讨论、问题跟踪反馈等方面,全部通过在企业内部网安全信息网络平台上进行传递,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经过授权,通过计算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只要上网,都能及时地查询到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实现了网络学习,使随时随地培训成为可能。同时,大量节约了纸张、复印、电话、传真等费用,系统应用为每个员工带来了工作便利,也使企业安全管理成本明显降低。

(二)为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提供了新途径

传统的安全教育培训,采用讲课和自学等枯燥、被动安全教育培训模式,而这种模式的培训效率和成本显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安全管理的需求。应用安全信息网络平台进行公开、引导式安全教育培训,克服了厂内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不同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管理障碍,使普通员工可以与管理者直接交流。网上学习培训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实现了教育功能与现代管理观念的传递,培训与考试过程更加公开透明,促进了员工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企业人员素质整体提升。

(三)为企业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网络安全教育培训篇2

互联网的出现引领了一次新的科技革命,它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样的信息服务,并且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信息时代,教育培训同样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是依托数字卫星传输和计算机网络,采取多种媒体资源和手段相结合,形成的适应学员个别化学习的信息化教育形式——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培训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它不受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1]。但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产生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分析了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 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是伴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的发展将大大加大延伸现有学校或单位的教育功能,优化资源利用,扩大教育供给,满足教育需求,对实现教育的平等化和顺应知识经济时展需要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但是,在远程教育培训网络中,网络的很多安全隐患也被带到了服务器、网络机房与教室:黑客的恶意攻击、网络病毒的传播、有用数据的泄漏或丢失、非法用户的未授权访问、数据的完整性被破坏、学习者与老师之间的交互得不到保障等都极大地破坏了远程教育培训网络的正常开展。归结起来,远程教育培训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已成为很多黑客入侵的先导,是目前威胁网络安全的祸首。它的侵入在严重的情况下会使网络系统瘫痪,重要数据无法访问甚至丢失。 1.2管理者与使用者的失误 如网络管理人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不合理地设定资源访问控制,一些资源就有可能被偶然或故意地破坏;学员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过于简单或容易破译,用户将自己的账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3]。 1.3黑客的恶意攻击 黑客是网络上的一个复杂群体,他们以发现和攻击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和缺陷为乐趣,是网络面临的主要威胁。黑客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就属于这一类,此类攻击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它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这就是纯粹的信息破坏,这样的网络侵犯者被称为积极侵犯者;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这种仅窃听而不破坏网络传输信息的侵犯者被称为消极侵犯者。 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重要数据的泄漏[2]。 因此,面对网络安全方面的种种威胁,应该充分认识远程教育培训网络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因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信息化,所以网络的安全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网络危险无处不在,这需要我们随时保持警惕,不断学习网络技术,与之进行长期斗争。 2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方案 2.1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心理学、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破坏。具体而言,网络安全要做到保护个人隐私,控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保证信息在网络上传输的保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在远程教育培训中网络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网络安全意识淡薄,没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安全无小事”,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员、教师、学员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相应的学习,提高使用网络的安全意识。 而目前由于教学网络中的服务器开放程度很高,基本没有访问限制,由此导致服务器被攻击、侵入、丢失重要数据文件、邮件泄露的情况屡见不鲜。 2.1.2网络安全投入资金不足,相应配套设施缺乏 由于很多学校或者单位用于网络建设的经费不足,有限的经费主要投在网络应用建设上,对于网络安全建设没有比较系统的投入,根本无法抵挡现今网络上五花八门的病毒攻击,尽管如此也要保证24h提供各种文字、声音、视频等服务,网络服务器处在一个非常开放的状态,简陋的安全体系基本没有有效的预警手段和防范措施[4]。 2.1.3内部网络管理混乱 一般来讲,大多数学校或单位都会安排特定的网络教室或者通过办公室计算机接入远程教育培训网,供学员和教职工进行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学员由于没有条件上网而导致无法获取足够教辅资料的矛盾。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软件和监控、日志系统,绝大多数机房的登记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上网用户的身份无法唯一识别;另外,有些机房为了管理上的方便安装了还原卡,关机后启动即恢复到初始状态,从而在安全管理上形成了漏洞,无法按照安全部门的要求保留上机和上网日志;更有甚者绕开统一管理和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2相应的解决方法 2.2.1设计安全的网络拓扑结构 一般来讲远程教育培训网的结构比较简单,基本都是将E-mail、Web、FTP等应用服务器连接在内部网络(以下简称内网)上,在拓扑结构上,需要通过合理设置策略,将服务器群通过交换机与防火墙的DMZ区接入Internet,构筑服务器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内网通过虚拟局域网的划分(VLAN),减少广播流量,释放带宽给用户应用;并且含有敏感数据的用户组可与网络的其余部分隔离,从而降低泄露重要信息的可能性。#p#分页标题#e# 2.2.2配备完整系统的网络安全设备 一般来讲,在内部网络和外网接口处配置统一的网络安全控制和监管设备即可将绝大多数外部攻击拒之门外。另外,远程教育培训网络由于需要传输图片、音频、视频等数据,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也很大,广大学员用户也需要高带宽、高速度的服务,因此配置安全设备既要考虑到功能,同时也必须考虑性能,将配置安全设备后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尽可能地降到最低[5]。 3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安全体系的实现 3.1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 远程网络教育成为传统教育最有力的补充,也成为了当今各大院校或单位积极建设推进的教育方式,但随着教育网络应用的扩大,其安全风险也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会给求知者带来诸多烦恼和不便。在考虑安全系统功能之前,应针对远程教育培训的网络应用系统特点,详细地分析系统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并确定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胁,一般应考虑以下的安全问题: 3.1.1如何预防病毒 一旦染上病毒,轻则使各种服务器运行速度变慢,重则感染整个网络,使网络系统崩溃停止,所有的服务器数据遭到破坏,造成极大的损失。 3.1.2未经授权的访问 一些不拥有访问权限的人访问一些重要的信息,甚至进行恶意更改,例如修改网站的主页、查看并修改财务数据、修改考生的成绩、档案等。 3.1.3信息泄密 用户口令泄密、邮件内容泄密、网上考试的考题泄密等。 3.1.4网络服务无法使用 比如拒绝服务攻击使网络主机崩溃;大量的垃圾邮件使邮件服务器无法正常工作;网络操作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导致黑客轻易地入侵等。 3.2提出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远程教育培训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其中的一些解决方案: 3.2.1安全管理体系 大多数的外部安全问题是由内部管理不善、配置不当和不必要的信息泄露引起的。因此,建立组织的部门的网络安全体系是解决网络安全的首要任务,加强对网络安全体系的研究,应采用信息系统安全工程方法,形成完善的安全体系,才不会遗漏任何威胁因素,避免安全漏洞和隐患。以下将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对高校网络系统的安全体系作进一步论述。 管理方面。从全局管理角度来看,要制订全局的安全管理策略,从用户管理角度来看,要实现统一的用户角色划分策略。 从资源管理角度来看,要实现资源的分布配置和统一的资源目录管理。从技术管理角度来看,要实现安全的配置和管理。但是,安全的网络系统首先必须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作保障。 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责任体系等。 技术方面。除了加强对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我们要注意使用的安全产品在技术上是否成熟、有效,在使用安全产品时还应该采取合理的安全策略,以规避系统安全风险,减小所带来的损失。其中的安全策略和防范措施包括网络系统安全配置,系统自身安全,安全审计,数据保护和网络数据备份。 3.2.2身份认证机制 在远程教育培训环境中,网络安全就是指网络信息安全,所谓信息安全,即未经授权的信息不会被浏览;未经授权,信息不会被篡改或破坏。所以身份认证是网络安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安全体系的基础。较为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是基于静态口令的身份认证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简单、易用,在一定的安全程度上可以进行有效的用户身份认证;也可以通过数字矩阵、USB-KEY或者手机短信模式进行身份认证。 3.2.3实施访问控制 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系统的用户大致可分为三类:教师用户、学习者用户以及管理员,不同用户所能见到的内容、所拥有的权限是不同的。因此,为了保障信息不被越权访问,应加强访问控制工作,按用户类别进行注册,记录用户相关信息。同时,对系统中的资源也应进行分类,实行多级管理。 3.2.4注意防范“病毒”入侵 当前Internet已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为了丰富教学系统的资源从网上下载一些软件又在所难免,因此身处Internet的远程教学系统应建立多层次的“病毒”防范体系,采取及时升级杀毒软件,定时运行杀毒软件查找“病毒”,重点防范要害部位,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等措施。 4结束语 高等远程教育培训中的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显,为了保障远程教育培训网络的正常运行,为远程教育培训提供资源和操作平台的保障,我们必须对网络安全提高警惕,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加强技术学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我国的高等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将越来越强健。我们相信,随着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安全意识的提高,并对它深入地进行研究,远程教育培训必将给我们的学习带来越来越美好的明天,使我们最终实现终身教育。

网络安全教育培训篇3

关键词:公安教育培训公安教育训练网络平台公安教育与训练

2015年1月,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公安部于同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修订后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提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要实现“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其中,创新公安教育培训工作,培养造就大批适应公安工作要求的公安民警,是公安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我国警察教育训练工作改革方面的研究包括廖正康,邹行廉,杜举乾(2006)等。从研究的主体来看,国内目前对于警察教育和培训的研究主要是公安政法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公安机关教育培训管理人员,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研究者对在职警察的教育和培训内在、外在动机和激励机制研究不够;从研究方法和对象上来看,以上研究多数从社会学、管理学的角度加以开展,研究集中在教育模式、组织、方法、内容等要素,这些论述整体而言比较宽泛、笼统。本研究探寻如何提高在职民警参与继续教育和训练的效能,如何建立一套有效地监督、规范和考核在职民警的工作过程的机制,从而检验教育和训练的效果。

一、建立公安业务网络平台,提高公安教育训练效能

(一)建立公安业务网络平台的必要性

修订后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彰显了其专业性、先进性、可操作性,强调了教育训练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国在公安教育和培训方面的突出问题是效能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公安教育训练几经改革,最初的警察培训以训练为主、学历教育偏废,再到公安类高校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变为以培训为主,后来又开始实行两者并重。变革的背后是对公安教育训练最佳模式的探讨。

传统的公安教育和训练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其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往往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加上在校培训教师往往缺乏实战经验,因此这种教育和训练模式耗时又耗力,往往不能很好地达到替身提升民警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的目标。在研究者对于在职民警参与教育和训练的动机的调查中(杨淑芳,2016)发现,部分求知欲、志向水平不高的人员,参加的培训多流于形式,对课程兴趣不大;在行政命令安排的培训中,民警的参训态度和积极性差别很大,部分人员还存在抵触情绪。为了克服和改善以上问题,我们必须创新公安教育和训练模式,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训练和考核机制,有效提升教育和训练效能。

(二)公安业务网络平台应该具有的功能

公安教育与训练的模式应该多样化,尤其是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我们应该充分将科技与教育项目结合,发展灵活多样的教育训练形式,创新教育机制,构筑起岗位教育训练与等级化考核、职业化管理相结合的新型培训管理模式。

作为一个载体和工具,公安业务网络平台应该是集学习、训练、考核和管理于一身的一��平台。把民警的业务工作内容、考核方式与培训内容、考试方式相融合,通过公安业务工作网络平台建立工作流程规范化、管理审核自动化、考核统计标准化等方式,跟踪每一个民警的工作过程,记录每一次的工作行为,从中发现需要,并同步提出需要学习培训的内容,再通过平台操作结果来检验教育培训效果,真正实现干中学,学中干,用工作成果检验学习效果,用审核检查发现培训需求。

目前国内部分公安机关已经开始开展研发公安教育训练网络平台工作。如山东省潍坊市公安局在公安教育训练网络平台建设上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安教育训练模式的改革,实现了网络教育训练工作的创新突破。山东省的实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公安业务平台将培训模式信息化、培训需求个性化、培训过程标准化、资格管理权威化,通过制定合理教学计划以资源共享模式鼓励民警自学、自练、自考,建立在线培训网络;按一定标准划分民警岗位,因材施教,制定有关知识和能力的任职培训课程,帮助民警自主选择培训课程;参考高校教学体制,建立“必学+选修”学习模式;制定相应格管理办法,将学习记录和考核成绩与职务警衔晋升挂钩,与表彰奖励、评先创优关联,提高民警的参与教育和训练的积极性。

(三)基于公安业务工作网络平台的学习、训练、考核和管理

公安业务工作网络平台意在激励民警依托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并能及时反映他们的学习记录情况,这些学分完成情况可以纳入其绩效考核;该平台上可以开出多样化的课程,也可以建立执法助手平台。平台还可以收集民警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无法解决的难题,通过在线研讨的方式进行学习。另外,平台上还可开设群众工作、技能战术、警械武器、心理减压等课程课件等一系列专题培训班,满足民警的训练需求;另外,平台上还可以开展考试竞赛,检验民警日常学习训练成效。

在创新公安教育训练的视野下,公安业务工作网络平台是一项契合时代要求的改革创新,它大大提高了民警教育训练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有利于加强民警教育训练工作的管理考核,提高了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效能。这项创新改变了以往的被动式轮训的传统教学形式,同时能够增强民警学习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有利于形成以实战为主导,以素质提高为目的的训练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2015年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2015年1月.

网络安全教育培训篇4

关键词: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训

中图分类号:TE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1-00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大学本科教育应从精英教育逐步转向大众教育,从“理论型”转向“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根据对IT市场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调研以及对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的反复论证,设计了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与教学内容,制定了相应的实践环节教学体系。

1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体系的建设思路

网络工程专业在2012年教育部新专业目录中已被确定为一级学科,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及我校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要求,以及网络工程专业对实践要求相对较多,因此,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创新型”。应用创新主要体现在教会学生如何将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工程能力。网络工程专业学生除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更需具有较强的工程技能,在校期间较为完善的工程实践训练,使得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可以是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等多领域、多行业。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大多主要由普通教育(又称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通常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及专业任选课)等组成。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总体原则和框架指导下,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达到了40%以上,为了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精心设计了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了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的主体思路,结合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及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认真研究并改革课程内实验教学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及实验手段,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或论文)的选题方式、选题范围等充分与生产、科研及社会实际相结合,真正做到题目来源于实际,最后再应用到实际中;每个暑假设置为工作学期,从大一到大三的三个工作学期,对学生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任务,大一的工作学期通常安排学生到IT企业或市场进行调研,完成调研报告,主要了解目前网络工程相关的产品行情及IT行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大二的工作学期安排学生到IT相关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对专业有整体和初步的认识;大三的工作学期主要安排学生到IT企业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进入顶岗实习阶段,使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工作、自己目前对社会能做什么贡献等,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好地完成大四的收尾学习。

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及延伸,也是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和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更是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2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体系的具体内容

从课程体系来看,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实践技能培养、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下面都含有若干实践环节。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2.1 基础实践技能培养:(1)专业基础课程内实验。专业基础课程内实验主要以辅助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为目的,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并能有一定应用创新。实验主要分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及创新性实验等,主要完成网络工程专业基本的实践技能培养。(2)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计。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应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课程设计选题以实际应用为主,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2.2 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主要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从体系上划分为专业课程内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专业认证培训、综合训练等五大模块。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五大模块的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1)课程内实验:涉及课程内包含实验的课程主要有软件设计基础、C++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电子与数字逻辑、计算机硬件基础、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ORACLE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编程、广域网及接入网技术、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协议、Linux系统管理与应用等。(2)课程设计:安排的课程设计主要有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面向对向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广域网及接入网技术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编程课程设计、网络协议课程设计、网络安全课程设计、网络工程课程设计。(3)实习:认识实习(科技方法训练)、生产实习(网络工程项目实践)(包括校园网维护实习、网络施工实习等)、毕业实习。(4)实训:安排二个较为集中的实训,大型网络工程项目综合实训和工作学期(顶岗实习)。大型网络工程项目综合实训安排在第7学期,主要完成校企合作教育,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培养方案,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较为个性的培养方案,以期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工作学期(顶岗实习)主要安排在大三的暑期,一般为期3个月左右,也是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一线去工作,把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应用到企业,到企业解决实践问题,同时找出自身的不足和欠缺,以利最后一年的学习提升。(5)专业认证培训:主要与H3C、思科、红帽等合作,目前已成立了H3C网络学院、红帽学院等,在校期间完成H3C的H3CNE、H3CSE认证教育,思科的CCNA、CCNP认证教育、红帽的RHCSA、RHCE认证教育,鼓励学生通过考试获取1-2个专业资格认证证书,以拓宽就业面,提高就业层次。(6)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涯的最后环节,是检验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水平,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必要的准备。

3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体系的实施与保障

3.1 实验室的建设。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目前主要有软件实验室(主要完成程序设计、数据库实验、计算机硬件实验、网络安全实验模拟、网络管理实验等)、H3C实验室(主要完成网络搭建、网络配置、网络工程、综合布线实验等实验)、网络协议实验室(主要完成TCP/IP协议族的相关实验)等,信息安全实验室(主要完成信息安全实验)。(1)软件实验室。设有4个软件实验室(与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共同使用),每个实验室由60台计算机组成,每次实验可容纳60名学生,可以完成软件程序设计类实验、网络安全模拟、网络管理、Linux系统实验等。实验室配置了实验管理平台,学生通过访问控制管理服务器可对教师提问、提交作业等,教师可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2)H3C实验室。H3C实验室有10组实验设备,每组由2-4台路由器、4-5台交换机和6台计算机组成,每组6名学生,每次实验可容纳60名学生,可以完成中小型网络设计、局域网技术、广域网及接入技术、网络工程、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工程项目实训、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3)网络协议实验室。网络协议实验室由1套主控设备和60个节点组成,每6个节点组成一组,共有10组,可同时容纳60人完成实验。网络协议实验室主要承担TCP/IP协议族的网络协议实验和部分网络管理实验,该实验室可完成40多个网络协议实验。同时,实验室配置了网络协议的综合实验管理平台,学生通过实验管理平台可对本组网络设备进行配置,无须手工插拔线缆即可灵活变换网络拓扑结构,从而保证了网络设备端口的使用寿命。

3.2 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分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实践基地有学院实验室,主要开展校园网络的维护、管理和应用实习教学。目前已建立了17家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在各校外实践基地主要完成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作学期(每年暑假学生进入企业的工作学期)、网络工程项目实训等教学任务。

3.3 实训基地的建设。软件学院与东软集团、大连华信、大连中软、大连海辉、北京金源万博、沈阳东鹏电子、北京亚思晟、北京亚嵌、ORACLE中国公司、无锡NIIT等公司签订了实训基地协议,学生在这些校外合作的公司里可完成网络规划、设计与集成、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网络设备的管理、网络的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实训工作。从网络工程专业2006级学生开始已完成了4届学生的网络工程综合实习、实训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实习、实训效果。

3.4 专业认证教育。根据目前企业对学生要求毕业即能上岗的需求,国内IT类的资格认证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对实践能力的考核,而用人企业对具有专业认证证书的学生也给予优先录用,因此,在专业教育的同时,也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参加一些专业认证方面的培训,既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又通过认证考试获取资格认证证书,为将来就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软件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已开展了H3CNE、H3CSE、CCNA、RHCSA、RHCE、网络设计师(国家软考)等相关认证教育,并已有100多名学生取得了专业认证资格,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提高了他们的初次就业层次。

3.5 师资队伍的建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的能力来源于教师,将来胜于教师。但如果我们的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弱,又如何能培养出学生的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第一步。(1)加强师资培训。每年的寒暑假,我们都会派出2-4名青年教师到其他高校或IT企业参加实践教学研讨、会议、课程培训等活动,目的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认证考试,目前部分教师已获得了H3CNE、H3CSE、RHCSA、RHCE等专业认证证书,对实践教学的开展起到了示范作用。(2)鼓励教师将科研融入教学。教师将自身的科研项目纳入到教学中,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能紧跟专业学科的前沿和社会的发展。目前,软件学院网络工程系已组建了网络架构、网络协议安全、无线网络、信息安全等科研小组,学生也成立了网络技术协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以科研促进教学。

3.6 实验室的开放。因为学生对课堂所授知识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有些学生在实验课上可能无法完成全部实验,而且教学安排的实验学时也很有限,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且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良好的实验环境,除必要的正常教学外,学院各个实验室全部对学生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完成课内、外的实验,鼓励尝试创新性实验。

4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

4.1 逐级强化的实践教学模式。网络工程专业以注重基础理论、强调综合实践能力为办学理念,实践教学模式采用“理论、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逐级强化方式。

4.2 提高校内外资源利用率。尽量在学院内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上完成课程内实验、中小企业网络的模拟建设(含着网络的规划、设计、实施、维护、管理和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到东软集团、同方股份等校外知名的IT企业联合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完成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

4.3 提高课外时间和资源利用率。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如果没有充足的实践保障,很难取得较好的成效。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仅靠教学计划学时内的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学院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和任务,积极引导、强化学生将课外时间更多地花到实验室中,在实验中寻找学习的乐趣,在实验中收获学习的成果。

4.4 充分体现实践教学体系的层次和模块。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划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等多个层次和模块。而且每门课程的实验都包括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对于实践要求较强的课程采用实验与课程设计联合的方式完成。为了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给出了“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该课程设计涉及到计算机网络、局域网技术、广域网及接入网技术、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工程、计算机网络编程等多门课程所讲授的知识,可以用它来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毕业生在今后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用户的需要,可从事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开发;开发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软件;从事信息网络安全工程的设计和维护等。

5 结语

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根据企业、行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构建了网络工程专业由课程内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建设了相关的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在4届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在今后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与改革中,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1)组建新的实验室,如信息安全、无线网络技术、网络工程综合实训等实验室;(2)选取部分具有前后相关性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一体化实践教学,如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网络工程等课程可以进行联合实践教学,重新整合实验部分,授课在实验室完成,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最后到企业实施检验教学效果;(3)进一步加强、拓宽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提高校企合作教育层次,探讨校企合作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做准备。

参考文献:

[1]郭广军等.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09(19)

[2]徐明等.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09(19)

[3]张新有.就业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4]袁志祥,秦锋,郑啸,程泽凯,赵娟.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计算机教育.2010(5)

[作者简介]

网络安全教育培训篇5

关键词:公务员;网络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陕西省公务员网络培训教育工作于2011年3月正式启动,模式为政府主导、学校实施、社会力量参与,网络教育平台有机地结合了各方面的优质资源。目前陕西省全省11个地市(区)全部参加培训,参训行政单位超过5000家,注册学员逾11万人,必修课选课超过30万人次。陕西省公务员网络培训具有规模大、覆盖面广、发展迅速、地方特色鲜明、培训服务出色、学员满意率高、师资队伍强大、课程自主开发率高等特点。下一步,陕西省公务员网络培训工作将在提供延伸服务,提升课件制作质量和国际化水平、继续开发针对性的地方特色项目、加强学习过程监控和学习效果评估等方面不断提升改善,以促进公务员网络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陕西省公务员培训的现状

自1993年我国逐步建立公务员制度之时,就开始了公务员培训制度的探索。例如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明确提到,要定期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与客观需要,对公务员进行政治理论、科学文化等知识的培训。在2006年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法》中也明确规定,要对公务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两个部门于2008年联合印发了《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对公务员培训的对象、培训分类、培训方式、培训登记、监督纪律等作出了详细说明,引导公务员培训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截至2013年底,陕西省的经济总量已居全国第17位,但仍存在着陕南、关中和陕北发展不均衡,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强、一富、一美”的奋斗目标有一定差距等问题。要缩小这些差距,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必须不断提高政府的工作能力,加大对各级公务员的培训力度,以公务员能力素质的提高带动政府工作绩效的提高,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陕西省一方面狠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结合省情,先后制定了《陕西省国家公务员培训规划》、《陕西省国家公务员培训“十五”规划》、《陕西省“十一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规划》等,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陕西公务员特点的培训机制,使公务员培训事业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一)培训内容

在培训内容上,陕西省结合各级公务员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着重以理论素养、领导力和执行力、公文写作、媒体沟通、服务型政府、依法行政、低碳经济、心理调适、国有企业改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急管理、和谐社会、廉政准则等内容为主。

(二)培训方式

目前采取的培训方式主要有:

1.调训培训

依靠省委党校和省行政学院开展,对象主要包括省级机关初任培训和任职培训、县处级任职培训等。

2.干部自主选学

主要针对中高级公务员,依托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及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延安大学8所省级公务员培训基地开展。

3.东西部交流培训

陕西省从2000年开始组织东西部对口培训,十几年来已选派820余名县处级以上公务员,参加了由北京、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天津、大连等省市举办的乡镇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开发与管理、旅游产业开发与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区域经济发展等14个项目、27期东西部公务员对口培训。这些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效地促进和带动了东西部优势互补,为陕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网络教育培训

尽管现场培训模式依然是目前我国公务员培训的主流模式,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学习型政府的建设,传统的现场培训将难以满足需要,创新公务员培训模式,发展网络教育培训势在必行。陕西省公务员局于2011年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共同开展陕西省公务员网络培训工作,以网络教育模式向全省公务员提供在职培训服务。

二、开展公务员网络培训的意义

在信息化时代,以技术创新、方式改进和资源整合为核心的公务员网络培训模式,是优化公务员培训体系、建设学习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推动建设学习型政府

建设学习型政府要求政府建立完备的学习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最终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网络化、电子化和虚拟化的网络培训模式可以作为学习型政府中公务员学习的一种新模式。此外,伴随电子政务的逐渐流行,要求公务员具有能够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业务操作能力。网络培训模式可以为公务员履行电子政务职责提供动态的、实时的学习资源和技能训练保证。

(二)避免工学矛盾

公务员网络培训突破了现场培训的时空束缚,可以使公务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任何课程进行学习,自主地分配学习时间,避免公务员因培训影响正常工作,并通过虚拟培训平台特有的互动交流模块加强受训公务员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从而有助于公务员的全面发展。

(三)节约培训成本

公务员网络培训可以节省高额的现场授课费和场地、设备、人员等开支,有效地节约成本资源。

三、政府主导、学校实施、社会力量参与,探索陕西省公务员网络培训的有效模式

(一)“陕西省公务员网络培训教育基地”的设立

原有公务员在职培训多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每次培训对象数量较少,并需要集中时间、集中场地进行,对公务员正常工作影响较大。而网络培训具有覆盖面广、学习自由度高、成本低廉等优势,用于公务员在职培训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为此,2009年初起,陕西省公务员局经过研究,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建立全省统一的公务员网络培训教育体系。经过近2年的准备,陕西省公务员网络培训教育工作于2011年3月正式启动,同时,陕西省公务员局授牌西安交通大学成立“陕西省公务员网络培训教育基地”,并由北京中教博源公司建设网络教育培训平台( ),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实施、社会力量参与的培训模式,有效整合了各方面的优质资源,推动了陕西省公务员网络培训事业的快速发展。

与此相配套,陕西省公务员局于2011年4月制定了《陕西省行政机关公务员网络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以进一步规范公务员网络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

陕西省公务员网络培训教育基地成立4年来,在工作开展中确保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兼具时代性、地域性、针对性特点,开设各类必修课、选修课20余门,公益课程50余门,内容涵盖时政重点学习、经济建设知识、公务员职业道德、生态文明建设、历史地理知识等诸多领域。

在培训过程中,收到全省学员以论坛发帖、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表达的学习感悟,学员普遍认为课程贴近实际,不空泛、有内容、学可致用。更多的公务员将上网学习看作补充知识,提升自身素养的必要内容,积极主动参加学习,使得网络培训工作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陕西省公务员网络培训的特点

陕西省公务员网络培训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规模大,覆盖面广,发展迅速

公务员网络培训自开展以来,由于内容适用、学习方便、政府支持、学员认可,发展十分迅速(见表1)。目前陕西省11个地市(区)全部参加培训,参训行政单位超过5000家,注册学员逾11万人,必修课选课超过30万人次,培训惠及自省政府直属单位到县乡基层公务员的全省学员,上线人数比例超过全省公务员总数的60%。

2.地方特色鲜明

针对各地市不同需求,自我开发了部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课程,如针对榆林市公务员开展的水土保持课程等。

3.培训服务出色,学员满意率高

西安交通大学组织对全省各个地市、省直部门逐一走访,了解培训需求,建立了反馈及时、科学有效的服务体系,设立了专门的培训服务部门,开通了热线电话、电子邮箱、网上咨询等在线服务。

陕西省公务员局于2014年初向全省公务员发放问卷,就网络培训3年以来的成效与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在网络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教师授课水平、培训服务等方面,超过85%的参训公务员表示已经完全接受网络培训模式,对于培训质量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

4.师资队伍强大,课程自主开发率高

课程建设方面,除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管理、人文等专业学科的老师外,还聘请国内知名专家讲授必修课和选修课(见表2),保证了课程的质量,实现了将国内一流教学资源引入公务员网络培训体系的承诺。目前已聘请多名省内外专家作为陕西省公务员网络培训教育基地的学术顾问,定期就培训课题开展研讨,力争为全省学员提供最具时效性、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2014年,为了提供更好的培训服务,陕西省公务员局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对网络培训模式进行了改进,提供了超过200课时的丰富课程供公务员选学,授课教师包括中央党校副校长、北京大学教授、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家发改委司长等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力求以更高的教学质量和更人性化的学习模式,为全省公务员提升综合素质,普及通用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出贡献。

四、进一步发展规划

陕西省公务员网络培训项目,既是一项惠及全省公务员的在职培训项目,也是公务员素质提升和业务能力提高的新途径,同时又是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和建设的新平台。

运行3年多以来,取得的社会效益有目共睹,在全省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参与度,是广大公务员普遍接受且非常欢迎的培训教育品牌,获得了省公务员局和各地市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的一致肯定。省公务员局多次强调网络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地市、单位继续深入开展该项工作,并积极肯定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工作成绩,期望这种合作模式能够取得更大的进展。

下一步,作为培训基地,西安交通大学将针对调研过程中收集到的不同地方、不同岗位公务员对于网络培训的改善建议,在观念上、模式上不断创新,提供更加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推进陕西省公务员网络培训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提供延伸服务

在承担全省公务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为各地市、系统提供在线或非在线的专题培训服务。

(二)充分利用微资源等开放教育资源,加强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提升课件制作质量和国际化水平

可以采取的途径包括:直接引进国外优秀的课程;整合国内的优秀课程资源;与国内外机构联合研发制作;自主开发。

(三)继续开发针对性的地方特色项目

主动对接市场,配合全省公共科目,依据地方需求开发专门课程和培训方案,将公务员培训服务延伸到更广领域,如开发针对咸阳地区的果业经济,针对汉中、安康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等课程。

(四)加强学习过程监控和学习效果评估

不断改进技术,构建良好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加强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和网上答疑、批改作业、资料查询等学习过程监控,并建立数字化考试系统,加强网上学习效果的评估。

参考文献

[1]张宏斌.关于公务员培训质量的分析与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4.

网络安全教育培训篇6

(一)中央关于干部网络教育的重要政策和要求

2006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提出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2010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提出要“加快建设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平台,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加强网络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干部网络培训管理,更好地满足干部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整合现有网络培训资源,建立开放、兼容、共享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到2012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备、资源共享、规范高效的干部网络培训体系。”2013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要“努力形成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并制订了教育培训(包括网络培训)的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中央出台的这一系列重要政策性文件,为发展干部网络教育提供了及时的宏观指导,指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对我国干部网络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政策引领作用。

(二)全国干部远程教育培训的实践和进展

我国已进入新的网络时代,国家统计局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末我国手机用户达到12.2911亿户,其中3G手机用户4.0161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6.18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5.0亿人。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全员全覆盖培训,同时促进干部传统学习方式的改变,满足广大干部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成为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为落实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目标和工作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干部教育工作都在加快走信息化道路。目前,部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已经形成了“一网”(中国干部网络学院)、“一校”(中共中央党校)、“五院”(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目前共有13所重点高校)相结合,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新格局。而且“一校五院”也都开通了网络培训平台,如中央党校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国家行政学院在线学习平台(人民公仆网)、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在线学习平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网上干部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网络学院、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网络学习平台。各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省级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等培训机构的基础上,从2006年开始,相继举办了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或称在线学院),开展干部网络教育培训工作。这一全新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很快得到了广大干部的认同,特别是基层干部的认可和欢迎,已成为广大干部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渠道,成为与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基地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重要的干部教育培训平台,为大规模培训干部拓宽了新的渠道,为建设学习型政党、培养学习型干部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干部网络教育的基本经验

(一)组织模式

近年来,在中央和各地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国各地各级干部网络教育机构和在线教育平台纷纷成立,绝大多数省份和不少地市都开展了干部网络教育培训工作,干部网络教育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和显著成绩。从组织模式看,中央和各地干部网络教育都由组织部门主办,具体承办机构呈现多元化,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组织部门直接举办。比如北京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北京市党员领导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等。中央组织部2012年开通了“中国干部网络学院”,目前学习对象主要针对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司局长、中央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各省区市组织部和干校领导。党校承办。如宁夏区委党校承办的宁夏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东莞市委党校承办的东莞市干部培训网络学院。广播电视大学承办。由于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远程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丰富经验,全国有20多个省份和副省级市在组织部门的领导下,依托当地广播电视大学举办干部在线学院。比如云南干部在线学习学院、青岛干部网络学院等。国家部委自办。如国土资源部干部培训网、水利部教育培训网、国家知识产权局网上党校等。

(二)网络培训平台建设

建设功能强大的在线学习平台是开展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的基础,平台要能够支持学员在线学习、考试、交流、查询以及学习档案管理、后台监控等,为学员和管理者提供学习、交流、培训、管理及服务的工具和平台。同时要依靠有力的技术力量,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和维护,积极升级、完善平台功能,满足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学员需求更加多样、培训要求更趋精细的需要。目前,干部网络教育培训平台的开发建设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自建平台,由培训工作承办机构自主开发建设、维护和升级平台。二是本地共建平台,在组织部门统筹协调下,培训工作承办机构与本地电信等企业合作建设平台,分工负责培训和平台维护。三是引进专业公司平台,购买杭州精英在线、中央党校“中国求索网”等专业公司平台,并按年支付后期维护、升级等服务费用,大多数地方采用此种模式。

(三)培训课程资源

通过网络把一流专家学者的课程送到各级干部,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基层干部的手中,是开展干部网络教育的重要优势之一。按照致力于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致力于提高干部的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致力于提升干部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的原则,目前全国干部网络教育培训课程的内容都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各地干部网络教育培训平台大多采用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模式,比如“当前热点”、“执政能力”、“科学发展”、“专题学习”、“岗位技能”、“人文修养”等等,并按照培训要求规定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网络课程的形式除少量纯视频课程外,主要是三分屏课件。三分屏课件在电脑屏幕上同时呈现教师的视频、讲课的PowerPoint(也可以是其他电子文档)、课程纲要三个部分,由于采用教师视频讲授同步配合PowerPoint文稿的形式,因此教学效果非常接近现场授课,比较受欢迎。

(四)教学组织形式

干部网络教育的培训和学习方式主要是学员通过计算机网络登录培训教学平台,进行在线课程学习、网上答疑、讨论交流等学习环节,并提交学习心得或论文,通过结业考核,获得培训合格证书。从教学管理角度来看,各地干部网络教育普遍实行了以下管理制度。一是实名注册制度,采取实名注册的方式,不允许使用化名。二是分类选课制度,培训平台对各级各类干部分别设置必修课、选修课,学员必须完成本类别全部必修课程,并结合岗位需求和个人需要自主选择选修课程。三是学时/学分制度,不同课程设定不同学分,不同层级的学员每年必须完成规定的总/学时学分。四是在线考核制度,结业考核大多采用网上考试方式。五是电子学籍制度,通过网络平台实施干部培训学籍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建立干部培训学分银行实施学习成绩管理,完善干部培训成果记录和跟踪管理。(五)学习支持服务干部网络教育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支持服务活动,保证学员顺利学习和培训取得良好效果。普遍的做法是实行基于网络与现实相结合的班级管理,培训机构配备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积极开展网上辅导答疑、学员论坛等学习活动,并开展适当的面授辅导如专家讲座、考察参观、班组活动。一些地方还要求参学干部所在单位确定一名联络员,与组织部门、培训机构形成三级管理协作机制,为学员提供支持服务和技术保障。

三、干部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

开展干部网络教育既是干部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培训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由于网络教育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缓解干部工学矛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以及广覆盖、低成本等显著优势,干部网络教育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我国干部网络教育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一)培训对象全员化

我国实行干部分级管理体制,传统的干部集中培训(即组织调训)基本上也是按照管理权限分级实施的。干部网络教育的发展突破了体制的束缚,大大拓展了培训的范围和对象。如中组部举办的全国干部网络学院,培训对象以厅级以上干部为主,并辐射到县处级干部。一些省市的干部网络教育已经实现了全省各级党政干部的全覆盖、全员化,如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已扩大到全省乡镇干部和有宽带网络条件的居委会、村委会干部。未来干部网络教育不仅很快覆盖各级党政干部和公务员,而且将辐射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干部等。

(二)培训内容专业化

目前,干部网络教育的培训内容仍然以政治、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等通用知识为主,但有些地方已尝试针对不同行业的干部开展专题培训和岗位专业知识培训,如西安市干部在线教育网今年开设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际化背景下的文化发展、社会管理与舆情应对、基层干部业务综合能力、机关工作者行政能力等专题培训班,山西省干部在线学院开设了农业、城乡建设、金融、安全生产四类县乡干部岗位培训班。随着网络培训的常态化和干部学习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未来干部网络教育的培训内容必然会从以通识化为主向以专业化为主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问题导向为中心转变,从以网络虚拟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向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并举转变,从以素质教育为重点向以提升能力为重点转变。

(三)培训师资多元化

与培训内容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干部网络教育的师资结构也将从以权威机构知名专家学者为主的单一结构向多元化结构转变。特别是在适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适合干部工作实际和岗位需求的课程开发建设中,更需要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基层干部等参与到培训师资队伍当中,形成开放的师资资源库,组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四)培训技术全媒体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手机、微课程的发展与普及,干部网络教育必然会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向着“电脑+手机+平板+数字电视”的全媒体多终端学习模式发展,手段更加多样化。与网络学习相比,手机等移动学习不受计算机设备和网络宽带环境的限制,广大干部可以充分利用碎片空闲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学习更加便捷。目前,中央党校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已经开通了手机版客户端,中组部全国干部网络学院也开通了移动学习客户端。

(五)培训体系开放性

网络安全教育培训篇7

关键词:远程网络;培训资源;支持服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3

教育资源为教育系统的核心内容。远程网络培训资源的开发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时空分离的特性。在进行开放式的远程网络培训资源的相关教学内容应用的过程中,要以资源的适用性为重点。

一、远程网络培训资源建设的支持服务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远程网络培训资源建设的支持服务没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

近几年教育部门针对远程网络培训资源的建设相继颁布了《网络课程质量认证标准》《新世纪网络课程验收标准》等一系列相关规定。目前,我国远程网络培训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标准的偏差性理解和在执行相关标准的过程中对教育部门的相关规范理解扭曲等情况。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远程网络培训资源的建设得到快速更新和发展,原有的规范制度已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1]

2.远程网络培训资源建设的支持服务中适应性的资源较少

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竞争,我国高校每年都会根据市场形势进行大学专业的调整。尽管在2008年之后,教育部对远程网络培训资源建设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是设置教育资源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并且能够与当前日新月异的电子技术变化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较少,其形式也较为落后。教学资源与社会实际发展情况不相符会对使用远程网络培训资源的学员的学习内容和方向进行误导。学习内容适应性资源较少以及无法应用高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这些都是阻碍远程网络培训资源建设发展的关键内容。[2]

二、完善远程网络培训资源建设的支持服务的策略

1.建立健全规范制度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在进行远程网络培训资源建设的支持服务过程中,对教育资源的建设和良好利用,需要建立与当下实际发展情况相匹配的规范制度,对相关远程网络培训资源建设中的教学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以及远程网络专业应用进行规范,为广大接受远程网络培训资源内容的受众群体提供一个更为健康和安全的培训环境。

2.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应用体制

针对远程网络培训资源建设中适用性资源较少的问题。可以在远程网络培训资源建设过程中建立一个适时进行资源更新的平台,让使用远程网络培训资源的受众群体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领域对远程网络的培训资源进行更新和更改,这样可以提高网络培训资源有效性。远程网络培训的总服务机构需要对已上传的信息进行核实,以确保培训信息的真实性。远程网络培训资源建设的支持服务要特别利用与时代进步发展的电子产品作为传播的媒介,充分有效地对远程网络培训资源的支持服务的形式进行多元化的应用和研发,从而拓宽远程网络培训资源建设的支持服务范围和受众的应用范围。[3]

三、结论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远程网络培训资源在各大高校以及培训机构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未来各大高校以及培训机构竞争的主要内容。如何更好地利用远程网络培训资源建设的支持服务,需要教育部门和各大院校以及培训机构对其进行技术和教学资源的研发和更新,使远程网络培训资源建设的内容和信息得到不断完善,从而推动远程网络培训资源建设中的支持服务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 锦.基于网络环境的干部教育学习者特征研究――以西安干部教育培训广播电视大学基地学习者为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11(2):76-84.

网络安全教育培训篇8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课堂 企业

2011年7月25日,教育部等三部委批准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为广西首批中职示范校建设单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示范校建设项目之一,重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基于校企合作平台,发挥校企各自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共育技能人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国家经济发展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要求:“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基本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实现工学结合的局面。”

2.地方经济建设对IT人才的需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子信息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的各类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大增,加之各级政府不断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IT人才的需求量将急剧扩大,特别是网络人才需求巨大。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课堂搬进企业

1.重新制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给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供科学的依据,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用人企业的要求,2012年2月9日至3月9日,我们组织10位教师对广西主要城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类行业、企业进行了2次调研,召开了2次专家访谈会。通过调研,收集行业、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等信息,重新制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重新制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贯彻“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行动导向法,实施项目教学、任务引领型教学,推行工学结合、校企一体、顶岗实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安排上加强校企合作,采取校内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与校外实训相衔接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重点突出实践性教学。具体安排是:第一、二学期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第三、四学期开设专业技能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第五、六学期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熟悉企业管理和岗位要求。在第二、三、四学期,安排每个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完成不少于100学时的实训任务。

2.“把课堂搬进企业”实施情况

从2012年2月至今,我们先后分批次安排2010、2011级计算机班的108名学生到企业进行教学实训共7240学时,主要完成网络软路由的流量监控、分布光缆与熔纤、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维修等项目实训。通过整合校企资源,把课堂搬到企业去,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交替教学模式。

(1)确定教学实训合作企业。经过对广西南宁市众多IT企业的认真考察,最终选定广西南宁天问有限公司、广西迅时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元联科技有限公司、联想客户服务公司、南宁特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宁星箭广告有限公司、广西顶佳计算机信息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作为教学实训的合作企业。这些企业态度积极,均愿意并能够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实训条件和实训项目,实训期间还给予学生一定的生活补贴。

(2)与企业共同商定教学实训任务。教学实训要满足企业项目的需要,并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内容相对应。主要是由企业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和实训项目,在企业实践专家的带领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企业的特点,灵活安排实训时间,但连续实训时间不超过一周,教学实训课时按一天10课时计算。合作企业提供的主要实训任务和项目有:调试摄像头、安装和调试人员定位系统、网络软路由的流量监控、隧道安防监控施工、分布光缆与熔纤、办公设备维修、计算机维修、刻字喷绘、横幅制作、广告牌安装、计算机销售等。这些实训任务和项目大多数与专业课的学习内容相关,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此同时,在实训过程中由企业专家对学生职业礼仪和普通话与口才课的学习效果进行实践考核,检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3)与企业共同实施学生教育管理。教学实训期间的学生管理和教育,特别是实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校企双方都非常重视。为了加强对教学实训过程的管理,校企共同成立了教学实训工作指导小组,校企双方有关负责人担任组长,由学校1名老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企业1~2名工程技术骨干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企业德育导师(德育辅导员),明确各自职责。校企共同制定教学实训管理规定,特别要求学生在实训期间必须严格遵守企业有关制度,树立安全意识,按时出勤,服从企业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工作安排,虚心学习,礼貌待人,积极完成实训工作任务。

学生在参加实训前必须购买实习保险,签订《学生实训三方管理协议》,按照《学生外出实训派工单》的要求到企业报到、实训。

(4)与企业共同对学生实训进行评价。校企共同参与教学实训效果质量评价,实施“以能力为核心、德技并重”的人才评价标准。每次教学实训任务完成后,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填写《学生实训评价表》,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各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教学实训等级将作为学生能否参加顶岗实习的重要考核指标。因此,学生都非常重视教学实训评价,通过一年来的校企共育、双向评价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信心,明确目标,提升自己。

三、结语

网络安全教育培训篇9

【Keywords】distance training;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101-02

1 引言

自2016年以来,太原北车辆段全面落实太原铁路局“视频到车间、网络进班组”远程培训具体要求,统筹全段教学资源,精心构建远程培训体系,率先完成“远程教育主播室”及“车间远程培训教室”建设,积极改进培训模式和手段,大力推进“远程教育主播系统”使用,努力提高职工教育培训能力建设,为推进职教管理“强基达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视频到车间 网络进班组”远程培训含义

“视频到车间”运用既有路局视频会议通道,搭建了段主播室与车间远程培训教室的视频教学平台,将授课教师与参培职工进行了分离,实现了“在段授课、车间学习;教师提问、职工回答;职工申请、教师解答”真实课堂的网络化。

“网络进班组” 通过路局办公网,连通了列检作业场各班组与车间、段教学通道。在车间、班组搭建了网络学习平台,职工通过网络途径下载学习课件,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培训学习。

“远程教育主播系统”投入使用,可以扩充设备容量和场地面积、突破作业岗位和居住地限制,实时将职工所需的培训内容通过主播室传输到异地车间,方便快捷地组织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实现干部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3 远程培训建设工作的重点

一是要坚持“务求实效”的思路构建。坚持“以满足异地车间培训、考试为重点,以突破设备容量、场地面积、居住地和作业岗位对培训的限制为目的,以当班最大作业人员为设备配置基准”的建设思路,通过对“远程教育主播室”和“远程培训教室”在段、车间、班组各个层面的现场作用的论证,确定实施方案。

二是要坚持“现场实用”的设施配置。针对建设方案要多方组织调研,深入班组听取意见,力求现场实用的原则搭建车间、班组远程网络学习平台。可采取“异地覆盖、就近合并、段内统筹”的方式,新建“车间远程培训教室”,配备LED显示屏、多媒体讲台、实物展示仪、高清视频监控、微机等教学设施,将车间视频会议音频、视频进行复示,增加同时参培人员数量,解决车间会议室场地小、容纳人数不足的问题,扩大了培训的覆盖面[1]。建设的“班组网络学习教室”远程教育资源更加贴近现场实用,配备电子黑板、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三是要坚持“依法合规”的程序流程。根据建设所需设施设备的品种以及单价,提前组织对其逐一进行分类,分别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设请示,依据批复意见申报招标,并积极联系合同会签、财务入账、设施安装等工作事宜,提升资源建设效率。

四是要坚持“科学规范”的施工管理。建设过程中,每日开工前应组织各单位对建设标准以及工作内容进行提前交流,做到“标准不明不施工、流程不清不施工”。同时在每日工作计划中,明确各单位以及段内设备、信息、工程等各部门具体工作内容,在信号切换、音频转接、软件安装等每一次关键设备建设完工后,都要组织有关单位集中进行现场调试,对暴露出的故障共同研讨,及时解决。

4 大力推进远程培训资源的日常使用

一要规范对远程培训资源的使用管理。制定《远程教育主播系统使用维护管理办法》,从部门间职责划分、日常使用维护、车间听课纪律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和规范,提出运用主播系统开展“安全讲座、规章解读、百家讲坛、业务知识”四大模块的教育方式和每月不少于2次的量化培训要求,强力推进远程培训工作开展。

二要支持各部门使用远程培训资源。在加强职工业务培训的同时,安排远程培训课程中给各职能部门以及段领导预留授课计划,将日常管理需要的安全知识、技术标准、激励政策、反恐防暴、民生信息等内容及时传达到车间,不仅把远程培训资源建成车间班组远程听课的平台,也利用它作为形势宣讲、政策解读的载体。

三要加大车间日常使用自立管理。加强车间远程培训教室和班组网络教室的管理,日常利用“远程培训教室”组织职工运用转K6型转向架、TFDS检测仿真模拟演练软件自主学练,同时将视频课件利用网络进班组通道,组织列检作业场班组进行下载,方便职工反复学习。同时将“ETES”培训考试等系统集成于路局远程教育网,督导车间、班组通过网络开展远程培训。

四要提升专兼职教师的师资力量。有计划做好教学课件制作人才的培养工作,组织教材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不断提高教材编写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技术业务能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内容紧贴现场,形式丰富多样的微课、PPT、动漫等课件,要加大实物图片说明、操作关联流程、实际案例分析等形式的比例,图片说明与操作流程要清晰准确,一目了然,实际案例要来源于运输生产实践,以便于职工更容易理解掌握[2]。

五要丰富远程培训教学资源。用好铁路总公司、太原铁路局及段拍摄的各类视频教学片,除通过组织培训班集中“专题学”、交接班室滚动循环播放“反复学”、触屏式学习机点播“自主学”等方式外,将大文件教学片运用“化大为小”或“裁剪多集”等方式编辑成“短小精干”便于下载学习的小的视频格式,方便职工进行学习。同时组织拍摄系统、规范的示范教学片,将真人视频和情景图片采集,制作成图、文、影、音并茂的教学课件,为远程教育提供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

六要更新硬件满足使用需求。在日常使用正常范围以外,可采用抽考等方式组织,定期对各车间“远程培训教室”进行远程机考测试,及时发现设备功能是否满足培训需要,网络流量是否带来网络压力,根据需求及时更新服务器等设备,确保显示效果、语音质量、运转功能正常,为远程培训资源正常使用提供设备保障。

5 初步的效果

5.1 提高培训效率,降低考试成本

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完成后,段集中培训场所由原来1处、最多同时容纳60人,扩充至7处、最多同时容纳266人,同时参培人数达到建设前的443%。利用“车间远程培训教室”,职工在车间本地就可以直接参加培训考试,不仅解决了职工培训考试与生产组织矛盾的问题,而且极大降低了组织成本。按照段异地职工1136人组织一次全员性考试为例,原需进行19场的考试,现在只需要6场,组织效率提高68.42%。按职工单人往返旅途平均用时4.5小时计算,可节约时间5112人?小时,同时可一次节省回段住宿费用7.8万元。

5.2 提升职工素质,保障运行安全

网络安全教育培训篇10

关键词:教师网络培训;网络评价;评价体系;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字化学习培训资源,也是当前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网络课程培训使培训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它给受培训教师提供了大量便捷的学习机会,丰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不仅解决了教师的工学矛盾,而且使培训活动更加自主化、个性化,使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大大增强,同时,网络课程培训也是校本研训的强有力支撑,这些新变化,更加剧了对教师网络培训效果动态评价的复杂性。因此,构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网络培训评价体系既是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机构的双重需要,也是作为教师网络培训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一环。

一、教师网络培训评价及其优势

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通过定期检查教育实践,及时提出改进策略,修正和增进机构的内部运作和教育实践,同时也是一个判断教育实践过程、结果、效率等,系统地收集、分析和解释信息的过程,从而供决策者考虑合理的行动方案参考。评价一般有两大指标:“成绩”和“价值”(sexiven,1991)。“成绩”是指在质量或业绩方面的评价;“价值”则是指重要性方面的评价。

教师网络培训评价宜根据具体的评价项目而确定,范围很广。包括教学管理、课程和学习材料;作业和考试;学习支持服务;教学资源和设备;网上学习环境;技术运用;网络学习培训体验;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培训主办方的师资等。问卷法是教师网络培训评价中最常用的方法,但还要结合其他一些方法使用,包括文献分析法、小组访谈法、个别访谈法、观察法等,才能更加有效。

教师网络培训评价体系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服务器,可以长期、动态的存储大量的个人信息,而且所有信息以数据数字化的形式存储,有利于进行检索、查找、增加、删除、计算、统计等一系列工作。

2.评价各方面人员可以在自己最合适的时间参与评价活动,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3.通过系统的交互,减少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的直接接触,避免了评价人员对学员主观印象产生的影响,保证对每个评价对象一视同仁。

4.评价信息的个性化和网络的开放性并存,有利于针对各个评价对象作出个性化的评价策略,提供个性化的诊断;同时也利于和其它相关评价主体活动之间的信息交流。

5.评价过程的公开性保证了评价工作的透明性,维护了评价的公正性。

6.通过对评价对象多维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多元智力理论是教师网络培训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

社会建构主义主要研究社会中的个人行为,强调的是社会交互作用和按文化方式组织的活动。该理论认为,知识无法通过教学过程直接灌输给学习者,学习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与他人进行社会互动的行为/过程。学习处于丰富的社会情景中,强调知识的建构就是共享经验,是多种心灵的相互交互,亦即知识是通过个体社会性地参与交流、活动,共同解决问题垸成任务而获得的。而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Gardner,1983/1993)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至少具有八种智力,这八种智力是:语言、数学逻辑、视觉空间、身体动作、音乐、人际、自然观察与自我认识智力。每个人都有多种智力,这些智力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和运用以解决不同的问题。因此,每个人的智力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不同的,有的人擅长这一领域,而有的人则擅长其它领域。

因此教师网络培训中对学习的评价应以学员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协作学习贡献大小、意义建构的完成情况来衡量,树立全新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观,注重评价的多纬度、个性化、发展性和过程性,关注学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出适合学员特点的课程、课件、教法和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广播技术融为一体的教师培训网络的优势,从而帮助学员扬长避短、发挥潜力。

三、教师网络培训评价体系构成

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标准的具体化、行为化,具有可测性,是整个网络评价的核心部分。目前教师网络培训评价体系的主要构成为:

1.课程开发评价

在网络培训课程的开发、设计和传递过程中,应建立一套最低标准的指导策略。如教学媒体的选择应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环境进行选择,而不是目前所具备的设备条件;定期检查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达到课程设计的标准。在网络培训课程开发中充分考虑到学员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并把这些内容作为网络培训课程学习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过程评价

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教师与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对学员完成的作业以及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和建设性的反馈;在评价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员,又要关照个体差异,要注意把握梯度,不能对所有学员用同一的标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升学员的科研能力,其中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等。

3.培训教师评价

在网络培训课程开发过程中,应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并鼓励教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完成从传统课程培训走向网络课程培训的转变;向教师提供技术指导,让咨询人员来帮助教师解决运用网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学员学习效果评价

使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标准,对学习效果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定期检查学员的学习情况,保证网络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这种评价正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教育教学评价重新回归于学员在教学中的完整而真实的表现,回归于促进学员的发展这一根本出发点。

四、教师网络培训评价中应注竟的几个问题

1.网络培训评价目的上,突出网络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评价不仅是要甄别和选拔学员,而且更是促进学员发展,挖掘学员潜能,尊重个性,鼓励创造,使每一个学员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且这种发展能力不是指某一方面知识与能力的获得,应是全面素养的提高,突出以评价促进专业发展的功能。此外,应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员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2.网络培训评价过程中,体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传统评价中,评价者只看到学习结果,不注重过程,往往忽视学员的问题解决思路及方法、学习过程中灵感的进发、自己优势领域的展现等方面,不利于学员体验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感。因此,网络培训评价既要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重视学习结果,也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让学员自己通过评价工具记录自己学习的全过程。从这些记录中,可以看到自己成长、进步和自主建构的过程。比如运用评价工具(WeblogAssessment和PortfolioAssessment),就可以自动地跟踪、记录、存储学员的学习情况,建立学员网络化的学习档案,其中包含学员电子作品、学习活动的原始记录、学习评价信息。这一工具可以为每一个培训学员建立“成长档案袋”,从形式到内容,除了能反映学员的阶段特征外,还能反映学员的连续特征;既能记录学员的阶段发展情况,又能记录学员整个受培训教育过程中的各方面发展情况,甚至还可以把较为满意的活动方案、反思日记、作品展示、典型案例也收入档案袋中,充分展示学员全面张扬的个性。自由、宽松的发展平台,使学员自我潜能不断激发,真正实现网络培训“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材”的培训教育理念。

3.网络培训评价主体上,强调主体的多元化和互动性

传统评价太注重标准化,造成培养出来的学员个性不足,共性赘余。而网络培训评价应根据学员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因人、因时、因地而宜,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艺术性的评价。评价的多元化可以通过学员自评与互评、小组间的互评、师生互评来实现。而互动性可以通过评价主体之间的多向反馈、沟通和协商,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把评价结果“强加”于评价对象。为此,网络培训评价中的学员可以利用各种学习软件制作和美化学习主页,自己加工整理或原创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对协作学习小组的主页、资料收集、调查等工作,对小组课题研究提出有创造性的意见。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垂直互动性,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体现“教学相长”的真谛,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网络培训评价方式上,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定量主要在于提供事实依据,是一种事实判断;定性主要侧重于激励,是一种价值判断。二者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学员积极性的调动与提高,受训教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发展。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中应充分体现评价内容的多样化、评价主体互动性、协商性、动态性特点。既要关注学员的学业情况,又要关注学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既要考察学员的认知层面,又要考虑学员的实践层面。如通过学员建立设计新颖、形式独特的成长档案袋,既重视过程评价又使得结果富有情趣,使学员“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提高”。

通过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能让学员看到自己一步步“蹒跚学步”到逐渐成熟的整个过程,从而找到了发展方向与培训的乐趣。

5.网络培训评价技术上,采用考试与多元化评价技术相结合

传统的标准化考试为主的评价技术,不能完全反映学员对知识理解的深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探索能力、思维能力、协(合)作能力等。为此,教师网络培训评价应采用包括考试在内的多元化评价技术,但考试的分数不再是衡量学员成绩的主要依据。如观察记录学员完成的作品、小组学习项目完成展示、调查问卷、网上测试、写作、辩论等多种技术。这些多元化评价技术,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具有个体灵活性的特点,它能促进学员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中增加自信,强化自我参照,以主动的姿态进入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完成从“知识一能力一素质”的提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