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网络信息时代十篇

江之@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网络信息时代十篇

网络信息时代

关键词:网络;会计信息;安全性

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同时,人类的科技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传统工业经济的组织结构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转变。人们可以由网络这个通道从互联网、企业外部,有效且以较低成本来搜索并收集与企业有关的财务管理与决策方面的信息,这有利于会计在企业管理与决策时进行更优的决策。网络会计在其出现初期就展现出良好的发展远景,对于网络的普遍使用也对处理会计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前计算机环境下,网络会计系统与传统会计系统有着许多的不同,依靠网络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使得其更加便利和快速,同时,提供了有保证的技术支持。对于会计信息应以变化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应正确对待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处理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会计信息必然在企业中有着日渐重大的影响。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通过软件在电子计算机上处理工资,使电子计算 机开始用于会计工作。这标志着网络时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开端。纵观会计的历史,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它随着经济活动的出现而产生,随经济的发展而成熟,形成了以会计目标为起点到具体会计政策的完整财务会计的理论体系。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正改变着人类社会传统的工作方式,这一切极大地挑战着传统会计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这种情况下会计将何去何从,本文针对网络时代下会计信息的特征进行探讨。研究网络时代的会计信息的特征,使会计工作逐步走向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网络时代的会计信息特征分析

网络经济时代无论是网络还是计算机本身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网络对企业会计环境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就广域化环境而言,一方面国际互联网(Internet)使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网(Intrane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则使企业走出封闭的局域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对外实时开放,同时使企业内部包括财务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1.多元性

多元化是网络时代的会计信息的重要特征之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得到了扩展,计量属性多元化,会计核算方法多元化。而在实际操作中,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对会计信息侧重点需求不同。基于目前网络的快速发展,会计部门在提供关于会计信息的标准阅读的最低要求的同时,还应注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以会计处理方法为标准、以多元性为特色。

2.全面性

有形资产是传统会计优先关注的方面,而历史成本通常来反映有形资产的价值;由于受网络环境的影响,使用者通常对无形资产的价值更加重视,对事物的发展形势更加关心。在互联网环境下,发展业务和记录业务信息都以数据方式进行,由电子化进行管制并对其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若缺少数据表达内审的流程,长此以往,其作用比较容易受到忽视。除此之外,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很多大学生或是真正有才的人往往对私营企业有些许偏见,造成很多私企在对内审人员进行聘请时不容易找到合适的人才。会计是利用数字化来表现一些传统会计不能披露的信息,是表达企业业务的一种工具,并由此来多方面反映企业的活动。

3.便捷性

由于网络的便利性和快捷性,使得信息的传输更加方便,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实现对数据的传送和交流,当用户在电脑上登录并进行交易后,电子单据会立即上传至此用户的业务处理中心,并对该信息进行管理和保存。由此,电子凭证将会慢慢取代书面凭证在交易中的位置。随着计算机会计的普及,会计报表也逐渐以在网络上电子资料的形式实现了公开报表。

4.开放性

由于网络的监控功能,可以通过系统对企业内部的数据进行直接采集,并对企业内部各部门进行授权,借助计算机网络获取有效信息,提高信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借助网络,客户可以基于自身的需求对会计信息进行选择,并对此付费获得,以此来保证会计信息的产权。会计软件应对不同公司的不同需求进行调查并依此制定功能多样化的特点,软件使用者应通过会计模板的利用对信息进行选择,借此达到会计信息与其使用者之间的良性关系。网络时代的会计在达到信息有效流动和循环的同时,夯实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坚固的根基。

三、网络会计信息安全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电子信息的真实性问题

计算机技术下,会计信息在网络中有效、高速地自由流通,其对信息真实性必然会产生一定作用。网络时代下的电子信息是企业会计信息体系中最根本的信息,须要借助计算机处理而得到对信息的多份保存,因此企业商务交易中的信息不可以随意实行改动。且会计从业人员要对企业商务交易中原始的电子信息进行确定和考核,因而,对于原始的电子信息的管制和流通过程十分紧要。但是由于会计信息数据库程序中的会计账目和会计资料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不易得到验证,因此使得其在质量方面受到影响。

2.网络系统的安全及维护问题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该环境下的一切信息在概念上都可能被访问到。网络会计是一个体现在会计的业务领域、会计的内容、企业的决议数据等方面的开放系统。其可以使得企业通过网络高效对其会计信息进行处理,但自身的安全也处于一定的风险之中。因企业运作需要保证某些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秘性,则网络会计系统的开放性与其产生了较大的矛盾。在当前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有可能遭受来自系统外部或内部的非法入侵甚至黑客的攻击,该情况若发生必将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害。

3.相关网络会计法规不完善

因网络会计为处于理论的萌芽和初期应用时期的新兴事物,国家在关于其标准与法律法规方面处于落后地位。网络会计在步骤和方式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方法,学术界和实物界也都在摸索,加之再具体操作中各企业方法不一,使得会计信息在质量方面缺乏可比性,且网络会计在合理性、标准性等方面有待商讨。

4.综合性人才缺乏

会计从业职员在网络环境下应谙习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把握网络司账普遍的解决问题要领及相应的建设举措,通晓关于网络销售常识和国际电子贸易的法令规则,精晓会计技能。基于如上要求,网络会计人员在身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操作职员的同时又是一名能够娴熟操作网络财务软件的高水平的会计师。

四、解决网络会计信息安全性问题的对策

1.强化审计监督

网络会计是通过网络系统的运作来执行审核工作的特殊形态的“人机”对话,所以对内部审计的监控作用的强调除了因为其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首要组成部分之外,且因其是会计在网络会计信息环境下进行内部调控的有力措施。关于信息系统数据的合法性、准确性、保证性;业务过程和操作流程是否安全;财务组织控制系统和职员功能调控是否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调控措施是否合适和健全等等属于审计的内容。只有通晓计算机知识、熟习审计业务流程的职员才能正确使用复杂的核查技术对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进行审核,这必然会给内部审核增加了难度。具有独立内部审计部门和职员的企业应单独使用“啄木鸟”这一权力,而关于在审计人员数量和水平受限的普通企业内,可以通过对相关专家的聘请进行协助审计。

2.加强网络会计的安全防范措施

由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问题在于怎样有效利用它。众所周知,网络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效果显著,但是若对网络安全问题不加重视,则会对我们的经济等方面造成巨大损失。由于网络信息系统的薄弱性。我们应从技术方面对安全规范措施进行思考,由此来提升网络的真实可靠性。保障真实可靠的信息系统,使得信息能够进行快速安全地传递是首要条件。其次应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避免发生故障和黑客侵略电脑及病毒对网络系统产生的损害。除此之外还应对网络系统安全运行进行管理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为防范电磁辐射和干扰,对于紧要的网络系统需要安设电磁屏蔽,并拟定计算机机房管制标准,采用安全保障举措;保障磁介质文件的存储规定,以防信息的遗失和走漏。当采用了以上举措之后,企业网络系统将达到物理意义上开放,与此同时,将在安全防卫能力上获得进步,提高“免疫”水平,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营。

3.完善网络会计法律法规

在当前环境下,网络经济仍属于新兴事物,网络会计更是当今全世界会计发展的新范畴,因此,与网络会计有关的问题仍在持续的探讨、改善、纠正,且由于法律法规落伍,其受到严重制约。其落伍性直接表现在确保计算机自身可靠、有效发展的制度的缺乏;间接表现在当今已有的法律法规并不适应网络会计的发展。基于此,有关政府部门应完善网络会计制度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网络工作标准体系。关于立法,国家需要拟定并实行网络安全及数据保护法律来应付日益猖狂的网络犯罪,保障使用者的合法权利,并不断使该方面的法律法规更加完整。在宏观方面来增加对网络系统的调控,为供给信息系统优良的社会环境。

4.加强人才培养建设

人才是网络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化成功运行的基础,内部节制执行效果更佳的关键成分。财务人员应将会计信息视为其必修课,不仅要保证培训计划的实事求是,且应将其结果与职员的业绩考核相结合,定期对有关职员的工作技能和业务能力进行评估,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会计职员职业道德和工作技能培养只是人才培养的初级层次,其高级层次应是对新技术要求的适应,不断引入对新型信息技术熟悉的财务人员,以培育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传统的财务常识和计算机操作技术是网络时代普通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技能,主管为对整个信息系统进行监管和调控应对会计信息化处理的过程进行熟习。与此同时,对于审计职员的培育和其水平的提升应紧跟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1]王学佳,杨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35).

[2]周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4(14).

[3]戴丽芳.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系统――两者关系及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4(25).

网络信息时代篇2

关键字:网络监督;网络暴力

一、网络监督概述

(一)网络监督的含义

所谓网络监督,就是网民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和社会事务、在网络空间里广泛而充分地进行交流和发表意见,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和社会事务进行褒贬评价,从而对现实中的国家活动和社会事务产生影响的一种网络虚拟实践活动。

(二)网络监督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监督相比,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在主体上,使公众成为主体。传统媒体出现的舆论多是知名人士的言论或媒体自身的意见。尤其是对焦点事件的评论,放眼望去,不是“专家指出”,就是“学者认为”。普通老百姓的观点是难得一觅。尽管从理论上讲,媒体应该代表公众,成为公众的代言人,但在现实运作中,受各种利益因素和政治因素制约,媒体的言论有时并不能如实地反映公众的观点和意见。网络媒体为普通的老百姓提供了一个话语平台,网民们对于某一个焦点事件可以各抒己见,畅言无阻。各种意见在网络这个平台上碰撞,融合吸收、汇总,最后形成倾向大体一致的公众意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网络舆论,最终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国家权力和公共事务进行监督。网民们借助这样一个平台直接表达个人的意见,避免传统媒体作为中介代言人的独断专行。

第二,在内容上,具有最大广泛性。传统媒体由于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弱点,如报纸受版面限制,广播电视受频道、频率限制,使信息传播的内容受到了很大制约,大量反映民情、民意的事件不能受到广泛的舆论关注。而网络媒体则有效克服了上述缺点,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可以说是海量的,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公众愿意的任何信息,能够使大量的有关公共利益的事件从幕后走到前台,使舆论监督真正成为公众制约权力的重要力量。

第三,在形式上,表现形式多样化。网络电子技术发展到今天,网络舆论的表现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1、新闻跟帖。这是最直接的网络监督。网友在阅读网上新闻后,在页面随附的评论栏里,就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2、BBS论坛发贴、跟贴。这种形式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网络监督形式。从2003年的非典事件到2008年的华南虎事件等,都有规模庞大的网民在各大BBS论坛上发表意见和看法,进行网络监督,从而导致事情真相被曝光。3、网上签名。近年来,网上签名已成为一种新的网络监督形式。4、网络博客。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网上申请个人博客,通过更新博客世的日志,可以记录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对一些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形式在当前非常的普遍,它的潜在冲击力也不可小视。

第四,在时间上,有及时快捷优势。网络媒体在信息时具有即时性特点,在信息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几乎没有时滞,信息在几秒钟之内可以达到世界的任何角落,这种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

第五,在效果上,可以获满意效果。网络媒体由于传播的速度快,公众能够广泛参与,使被舆论关注的事件及的人物受到空前的压力,使被监督者无法回避问题,从而迅速应对和处理事件。

二、网络监督的辨证分析

网络监督作为一种特殊的、崭新的监督形式,具有其特定的优势。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那样,网络监督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一)网络监督的积极作用

第一,有利于维护公民权利,促进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

我国宪法虽然对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许多公民的权利还只是停留在宪法纸面上的“应有权利”,而缺乏相应的法律进一步使这些权利落到实处。更由于历史形成的行政权一权独大的局面,使公民个体权利在面对强大的公权力侵犯时几乎无力反抗。而伴随着网络媒体出现的网络舆论,可以使公民在个体权利被侵犯时表达反抗的声音。

第二,有利于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网络监督可以提高举报效率和腐败现象的发现率;能给公职人员以强大的威慑,有助于预防腐败。去年底周久耕的“天价香烟”事件也是网络监督在其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周久耕是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周久耕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开发商低于成本价销售楼盘,将和物价部门一起进行查处。这一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各方批评与质疑。细心的网友从周久耕开会时的一张照片上发现,他所抽的烟每条售价在1500元至1800元之间。这张照片迅速被网友上传至各大论坛,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随后。迫于媒体的压力,南京市江宁区委对媒体称,鉴于周久耕擅自对媒体发表不当言论,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经初步调查,周久耕存在用公款购置高档香烟的奢侈消费行为,江宁区委决定免去周久耕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职务。今年,周久耕因严重违纪并涉嫌犯罪,被、开除公职,现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有利于形成监督声势,扩大舆论监督的力度和范围

传统媒体监督只能挑选重要的事实和细节进行传播,会漏掉某些重大细节。而在网上,对官员的生活细节的监督也已经进入网络监督的范围,每个网民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猜测,这有利于形成巨大的监督声势,加强和扩大舆论监督的力度和范围。去年,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纪检组组长林嘉祥涉嫌猥亵女童。面对女童父母的斥责,林嘉祥竟拿自己的身份叫嚣。此事一经披露,立即引起网友的极大愤慨,纷纷发动“人肉搜索”,将林嘉祥的个人信息在网上曝光。此后,深圳市公安局专门举行新闻会,公布了该案件调查结果:虽猥亵罪立案理由不成立,该事件属酒后行为失当。交通运输部党组给予林嘉祥撤销党内外职务的处分。正如长沙市市长张剑飞所说得那样,有了网络监督,到处都有了“警惕的眼睛”,政府工作人员应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

(二)网络监督的消极影响

第一,网络监督失实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有的媒体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故意制造出一些子虚乌有、捕风捉影的事件,不惜违背媒体对事情客观真实的基本价值追求。网络媒体由于其传播信息的自由和无距离,使得一些虚假消息能够被迅速放大,在虚假信息的传播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所造成的危害也远甚于传统媒体,直接导致了媒体公信力的下降。

第二,容易滋生网络暴力

如果说网络舆论失实只是导致人们对媒体的不信任而不致严重危害社会生活的话,那么网络暴力则直接引发了人们对滥用网络舆论的愤慨和忧虑。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它表现形式:一是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二是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三是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等。

2007年底,31岁北京女白领姜岩从24楼纵身一跳。她生前写下的、后来广为人知的“死亡博客”中,将原因归咎为丈夫王菲的不忠,并贴出了丈夫和第三者的照片。这些内容在网上公开后,网友展开了人肉搜索,将王菲及其家人的个人信息公诸网络。王菲在网上被通缉、追杀,并不断收到恐吓邮件。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住宅多次被人骚扰,门口两侧贴满诬陷恐吓标语,其工作单位也因被骚扰将王菲辞退。王菲由于不堪压力,相关的北飞的候鸟、大旗网、天涯社区3家网站,要求赔偿7.5万元损失及6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三家被告网站则认为,相关个人信息由网民,网站不应担责,拒绝赔偿。2008年12月18日,朝阳区人民法院判决,大旗网和“北飞的候鸟”两家网站的经营者或管理者,侵犯原告王菲名誉权及隐私权,判网站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分别赔偿王菲精神抚慰金3000元和5000元;天涯虚拟社区网由于在王菲前及时删除了侵权帖子,履行了监管义务,因此不构成侵权。

第三,网络监督危害国家安全

舆论监督所追求的是公开事实,但并不是所有的事实都应当公开,尤其是为了国家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等更高的利益,国家行政机关的有些信息是不宜公开的。世界各国都建有符合自己国家需要的保密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确定国家秘密的范围和保密制度。在网络媒体出现之前,由于严厉的新闻管制制度,使传统媒体泄露国家机密的可能性比较少的。而网络监督由于其信息的匿名性,使泄露国家机密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从而对国家安全构成重大挑战。

三、趋利避害、完善网络监督

我们在看到网络技术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无限广阔前景的同时,也应正视其中蕴含的不利因素。这不仅是纯粹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伦理、法律等多方面的问题。这就注定了我们必须积极应对而不能消极回避这些不利的因素。对待网络舆论监督要像大禹治水,重在疏非在堵,针对网络发展的现状以及网络监督的局限性,政府和相关部门及广大网民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一)转变思想观念,主动接纳网络监督

受传统习惯思维的影响,许多官员依然对网络比较抵触,甚至将之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是网络煽动了百姓情绪,一旦网上出现了不利于自己的言论,就迅速删帖甚至查封ID,并动用公权力对发帖者进行跟踪、报复。这样做,既不适应形势,也很不明智。

依靠群众反腐败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拒腐防变机制,网络监督无疑为这一机制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网络曝料、网络调查、网络舆论等网络监督形式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因此,学会从网络上听取民意,并积极回应民间的质疑,应成为新时期政府官员的一项基本素质。要知道,一个开明的、先进的政府是不怕老百姓揭发问题的,这在根本上有利于促进政府廉洁高效。

总书记在人民日报调研时曾经说过:“人民网强国论坛是我经常上网必选的网站之一。”他说:“平时我上网,一是想看一看国内外新闻,二是想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关心些什么问题、有些什么看法,三是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对网络民意的认识为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开放的、平等的和互信的态度对待网络监督,不能囿于封闭的视野、僵化的思维和强硬的管制方式,不能对网络监督的发展熟视无睹,更不能凌驾于网络社会之上,而要平等地对待网络监督,从中听取意见建议、发现信息线索、提高监督实效。

(二)发挥网络监督优势,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网络传播时代,传统大众媒体并非信息的唯一来源,我们更需要避免因对正常信息的过度控制而导致信息短缺,从而将对事件的描述权、解释权、评论权拱手让人,使那些虚假信息得以广泛传播。政府接受人民的监督,首先要实现信息公开,可以使公众能够及时地了解一些事实的真相,不仅可以适时监督政府的工作,而且可以有效地遏制网络虚假信息的散布与传播,确保网络监督更趋理性,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建立“网上”制度,收集民声建议。各级政府可以制定一些具体的制度,使人民可以通过相应的渠道和方式发表意见、建议,同时政府可以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直接来自于民间,避免了在传统的自上而下式的信息收集过程中的信息流失和信息不实等问题。如湖南《红网》的“百姓呼声”已成为百姓心中的名牌栏目,群众可以在网上投诉求助,由红网记者及联动媒体记者调查,并直接回复投诉人;群众还可参与评论和法律咨询等,不仅使网络的互动性得到了充分体现,而且人民群众的民利也得到了实现。

三是建立网络监督与监督机构的互动对接机制,加强网络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的互补配合,充分发挥每一种监督的优势,优化整体监督效果,形成监督合力。2008年8月,湖南省株州市纪委、监察局出台《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尝试把网络监与纪检监察制度对接。到年底共受理网络举报207件,查实办结100余件,在网上查实结果50余件,其中有不少重大案件,可以说初见成效。

(三)加强网络监督立法,将网络监督纳入法治轨道

网络信息时代篇3

专业的细化不仅让科技的发展达到了更加细致的地步,对网络信息检索的要求也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所以云计算技术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为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和技术支持。根据我国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暂时将网络信息资源分为三类,分别是生活信息类,科研信息类和教育信息类。下面,笔者就这三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分别进行论述。

1.1生活信息的整合生活信息更多的偏向于人民生活,让人民通过网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社会。这种信息资源更多的反映了人民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特点,是网络反映百姓生活的重要途径。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需要管理人员创新,要在接纳老百姓心声的同时避免不法分子的利用。把握好尺度是网络舆情管理机制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如何找好管理的平衡点,是对平台管理人员自身修养和工作能力的进一步要求。只有将网络舆情平台合理利用,才能真正从舆情平台上了解百姓心声。这就需要对舆情平台进行建立,也就是建立面对人民群众的云平台。

1.2教育信息的整合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很多科技产品在大学生手中越来越普及。所以学校也应该积极开发科技平台促进学生以新型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而云环境下的产品是以虚拟数据存储为核心的产品,通过知识的分析归纳和整理收集来存储各种用户需要的产品。一般来说,云平台的知识产品会分为音像类产品和文字型产品。音像类产品一般以音频,视频,辅助材料等内容为主,文字类产品多以文档,图片为主。然而,在云环境下,这些产品的存储和使用都具有简单易用、安全可靠、灵活易扩展的特点。另外,云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企业级邮箱服务,具有安全快速、管理简单、方便快捷等特点。所以说,通过虚拟化技术整合学习资源为用户提供虚拟主机服务能帮助更多的用户简化过程,实现轻松的更适合科研、学习、工作的云计算环境。所以利用云平台教育模式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教育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教育信息利用云计算技术整合的具体措施如图1所示。

1.3科研信息的整合网络教育是科技达到一定程度后的教育方式,建立在高度发达的教育体制之上。所以对科技信息的整合也是比较重要的整合内容。利用网络本身与科技的关系是一种创新型的科研信息整合方法,也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方便的服务。总的来说,中国科技的发展是极其迅速的,但是科技的发展不代表人民对科技的利用率的进步,所以如何将科技创新技术应用到人民日常生活当中是目前我国许多科技发展部门所需要考虑与解决的重点问题。总的来看,我国政府需要加大我国科技信息收集和管理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让科技信息得到足够的资金进行审核和推广工作。只有科技信息通过具体的方式加以研究和推广才能真正的将科技成果变成人民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例。同时,要进一步推动科技信息的保留与保密工作,还需要利用有利政策加大科技成果的市场熟知度。通过对云计算技术的研究,将科技信息加以合理的整合与应用。科研信息整合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2云平台的建立对网络信息的总体作用

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信息整合于管理的具体表现就是数据库以及云平台的建立。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说明了现代社会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以及对管理模式的创新意识。云环境下,云计算管理系统应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资源统一管理调配,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按需索取。另外,云计算技术在实际生活中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比如,在教育方面开发电子阅览室、开放高校图书管理平台都是云技术对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具体表现。总的来说,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应该是目前我国网络信息整合的改进目标,也是云平台发展的发起点与落脚点。而具体说来,现代社会中网络信息的整合和利用的前景已经不只是改善网络信息的具体问题了。而在加入信息技术之后,利用网络信息的整合和网络信息的检索对整个网络信息加以利用:第一,对生活信息的管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人民舆情的管理,一般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利用网络舆情的发展,为公众与政府的沟通搭建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第二,由于教育是为广大群众需要的精神生活之一,所以利用数据库查找技术来寻找书籍是教育信息管理的一大创新。这一创新不仅节省了用户找书的时间,也节省了不少标识性硬件的投资。然而,实现教育创新的基础就是对教育信息的整合和利用。第三,高校建立高效的科技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对科技信息的管理和利用,加快科技的发展和推广的速度,并逐渐转变对云计算技术的利用理念。

3结语

网络信息时代篇4

【 关键词 】 网络时代;互联网信息安全;解决措施

An Analysis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the Internet Age

Bai Ling-yun

(Armed Police Academy Shanghai 200435)

【 Abstract 】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Internet for people's daily life, work, and brought great convenience and strengthen the people between th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but also brought a series of negative effects, especially in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blems on the Internet. In this paper, to Internet information safety in the network er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an overview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security issues, China's Internet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blems, restricting factors of China's Internet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solv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four aspect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 Keywords 】 internet era;internet information security; solution

1 引言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互联网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已经深入到了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因此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迫在眉睫。

2 互联网信息安全

所谓的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以及可靠性。互联网是在开放性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实现人们对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其一,互联网信息容易泄漏、污染且不易控制。目前,网络资源未经授权被侵用、系统拒绝信息流以及系统否认等,都成为了互联网信息安全的技术难点。其二,在网络的开放性环境下,由于组织或个人对信息进行泄密或破坏,甚至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政治颠覆活动,对国家与社会的利益造成严重的威胁。其三,全民参与逐渐成为运用网络的主要形式,这就导致网络管理权被极大地分散,进而使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3 我国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的表现

(1)病毒感染与破坏现象严重。我国互联网系统遭受病毒感染的现象正呈现出活跃的态势。据资料显示,我国在2010年约有85%的计算机系统遭受了病毒感染,其中3次以上感染病毒的用户达到了62%以上。

(2)黑客活动频繁。我国互联网信息系统相对其他国家而言比较脆弱、易受攻击。据资料显示,我国约有98%的网络管理中心都曾经遭受过国内外黑客的攻击,其中,银行与证券机构更成为了攻击的重点对象。

(3)网络政治颠覆活动频繁。近几年,国内外反动势力运用互联网进行针对我国政府的非法组织活动愈来愈频繁,特别是一些有组织的机构利用网络宣传异教邪说,企图达到扰乱我国社会秩序的目的。

4 我国互联网安全信息存在的问题

4.1 未掌握计算机网络和软件的核心技术

我国互联网信息化在建设过程中,过于依赖国外的技术支持,这就导致我国的互联网安全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具体来说,互联网安全存在三个方面的漏洞,分别是CPU芯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以及网关软件。在我国互联网中使用的网管设备和软件主要是直接运用了国外的技术,这就导致我国的互联网安全性能受制于人,大大降低了互联网的安全性能。由于我国互联网缺乏自主技术,因此互联网往往处于被窃听、干扰以及监视等威胁中,导致我国的网络安全处于极为脆弱的状态中。

4.2 互联网安全意识不强

网络是一种新生事物,多数用户在运用计算机进行工作或学习的时候,往往对互联网安全问题认识不足,忽视对互联网安全的监控。此外,网络经营者与网络机构用户往往比较重视网络效应,忽视了对互联网安全领域的投入和管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互联网安全处于被动的防护状态,不论是普通用户还是网络管理者都存在着一种侥幸心理,没有形成主动的保护意识,更没有从根本上提升网络检测、防护以及抗击的能力。这就导致我国互联网的整个安全系统在反应速度、行动以及预防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

4.3 管理机制不完善

首先,互联网安全管理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一般来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管理的手段也应得到同步提升,但由于从事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管理的人员不具备专业的安全管理技能,严重影响了网络安全管理的质量。其次,互联网安全问题解决方案不完善。目前,大多数用户都是依靠着防火墙等技术进行安全防护,但这种方法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方案,有许多互联网安全问题并不是单靠防毒软件等就能够解决,因此,需要研发具有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5 互联网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5.1 建立国家信息安全预防机制

首先,积极研发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技术。我们应该积极学习计算机的前沿技术,加强对互联网技术产品漏洞的研究,主动开发互联网安全维护技术。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对密码技术的研究,增强对网络关键设备的技术防范能力。其次,研发反病毒服务器。我们应该对现有的互联网安全防护力量进行整合,优化信息安全资源的配置,站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安全的角度上,充分发挥出反病毒企业的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反病毒服务器产品。

5.2 加强互联网安全技术的研发

从技术角度来说,互联网公司应该分别从系统层面、网络层面以及应用层面三个方面加强对互联网安全的投入。首先,从系统层面来说,系统层面的互联网安全应主要解决互联网操作系统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加强自主产权的操作系统研发,同时加强对现有操作系统的不断改进,完善现有互联网系统的安全配置。其次,从网络层面来说,网络层面的互联网安全主要包括了网络层身份认证、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以及数据传输的保密性等方面。最后,从应用层面来说,应用层的互联网安全应主要解决互联网中应用软件和数据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了网络服务、电子邮件系统等方面。

5.3 加强互联网安全人才的培养

针对互联网安全的保护,我们应该以主动的姿态进行积极地预防,这就需要我们对互联网进行漏洞检测,对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实施安全恢复等。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互联网安全人才的培养。首先,我们应提高广大普通用户的安全意识。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为普通用户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网络安全宣传和教育,提升用户的互联网安全意识。其次,加强互联网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互联网安全相关专业的人才进行培训,提升互联网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增强从业人员的自我规范以及自我约束意识。

5.4 完善互联网安全管理的立法工作

近几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制造病毒而谋取不义之财,但由于我国法制的不完善导致这些不法分子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与约束。法律是保障互联网安全的有利屏障。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了制造和传播病毒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是该项法律中对木马、黑客程序等病毒的界定并不明确,尤其是在互联网安全方面的责任界定以及赔偿等问题都是空白,这就导致用户利用法律维护自己权利时困难重重。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出。为了有效保障我国互联网信息安全,我们需要从建立国家信息安全预防机制、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以及完善互联网信息安全的立法工作等方面着手。互联网信息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加强对互联网信息安全的管理,提升互联网信息的可靠性,保障互联网信息安全,使互联网平台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文雷,石红波,石红舟.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的防范对策和政府责任[J].改革与战略,2006,04:73-76.

[2] 赵书峰.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1,10:30-33.

[3] 李佳.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4] 李勇.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威胁与漏洞分析[J].通信技术,2014,04:439-444.

网络信息时代篇5

上述说法虽然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信息时代战争的一些基本特征,但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应该是“网络化”。“网络化“之所以成为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信息成为新的社会生产力,网络则是这种新力量的主要载体

历史上,随着蒸汽机的诞生,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机械力逐渐取代人力、畜力,车辆、舰船、飞机等成为社会生产力和军队战斗力的主要载体。经过200年的发展,机械力逐渐到达物理极限,人类寻求到新的力量源——信息。

人类寻求新力量源的革命,始于1946年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诞生。过去60多年中,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工业各部门,在工业革命实现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使制造业和其他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到20世纪90年代,由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系统结合在一起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将新产品设计的速度加快了16倍,产品更新速度提高了数百倍。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芯片运算能力和记忆能力不断增强,人类的逻辑思维在理论上已可以用机器替代。在土地、资本与各种物质资源依然重要的同时,信息资源正成为社会经济系统最重要的资源基础。能否及时掌握和利用反映各种生产要素状态和运动的信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企业和个人在信息时代竞争力强弱的主要标志。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分发都有赖于计算机和网络。计算机计算速度越快,传输信息的路径越宽,互联网分布越广,信息的时效性和价值就越高。因此,计算机和网络问世以来的半个多世纪,计算机网络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4年5月,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指出:“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其影响均可与18世纪的工业革命相比拟。”到2008年6月底,全球互联网平均普及率达21.1%;美国网民数量约为2.3亿人。中国最新统计的网民数量则达到3.38亿人。互联网已成为打破国家边界、沟通全球信息、对国际国内事务施加影响的有效工具。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军务、电子交通等专用网络也在飞速发展,开始对本行业的快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互联网和各种专用网络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效率和生产率,降低了成本,改变了企业、政府和各种社会团体的活动方式和决策方式。由此可见,各种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上高速流动的公用和专用信息,已成为推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原动力,而网络则成了承载这种原动力的主要载体。一个无网难交流、无网难发展、无网难强大的时代正在到来。

战争形态应以战斗力载体命名,而不是以时代特征命名

人类历史上,战争形态已经经历了3次革命性变化,目前正在经历第4次革命性变化。前3次革命性变化是指从木石器战争到冷兵器战争、从冷兵器战争到热兵器战争、从热兵器战争到机械化战争。目前正在进行的这次革命性变化,是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战争,还是从机械化战争到网络化战争呢?

分析前3次战争形态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新的战争形态都是以战斗力载体命名,而不是以时代特征命名。除了人这个最具活力的战斗力载体外,在原始时代,承载战斗力的是木制石制兵器,我们称之为“木石兵器战争”而不称之为“原始战争”;在农牧时代,承载战斗力的是刀、矛、剑等冷兵器,我们称之为“冷兵器战争”而不称之为“农牧战争”;在农业时代,承载战斗力的是地雷、霰弹枪、土炮等火药兵器,我们称之为“热兵器战争”而不称之为“农业化战争”;在工业时代,承载战斗力的是装甲车、军舰、军机等机械,我们称之为“机械化战争”而不称之为“工业化战争”。在信息时代,信息成为社会生产力和军队战斗力,而承载信息的载体就是纵横交错的战场感知网络、指挥控制网络及其他各种交战网络。因此,就像人们把工业时代的战争称之为“机械化战争”而不称之为“工业化战争”一样,我们其实应该把信息时代的战争称之为“网络化战争”。

网络是战斗力载体的叠加,而不是对原有战斗力载体的否定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看,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不是有我无你、互相排斥的发展过程,而是一个承前启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是农业化的发展导致了工业化,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了信息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事物的发展不可能超越历史阶段,所以农业化不可能跳过工业化直接发展到信息化。

同样,网络也是在机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力量载体,它的出现并没有否定原有力量载体的作用。一般而言,新力量载体都是对旧力量载体的叠加,而不是对旧力量载体的否定。热兵器的出现,并没有把冷兵器直接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只不过由主要载体退居次要载体,而且制造冷兵器的钢铁还成为热兵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坦克、军舰、战斗机等机械化兵器的出现,并没有使火药兵器黯然失色,相反火药兵器与机械兵器紧密结合,共同承载战斗力,结果使战斗力成倍增长。在信息时代,信息成为一种特殊的力量,机械已经不能很好地承载这种力量,于是出现了新的力量载体——网络,但网络的出现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取代机械承载全部战斗力。网络承载的是信息流,机械承载的是物质流。只有网络和机械共同承载信息和物质两种力量,才能使军队作战能力极大跃升。所以,在信息时代,网络只有在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兵器的基础上,才能把信息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成就信息时代的网络化战争。

美军的网络化之路,有许多经验教训可资借鉴

与西方发达国家军队相比,我军对信息时代战争本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必须以开放的胸襟寻求有益借鉴。

美军对信息时代战争本质特征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零碎到系统的发展过程。起初,美军认为计算机是靠0和1这两个数字来处理和传输信息的,信息时代的军队应该是数字化军队。于是从1992年开始试验和组建“数字化”部队,到2000年正式建成第一个数字化师,并且准备续建数字化军。但美军接着发现,信息传输不仅要靠数字,更要依托网络,只有网络才能使海量信息在各级指挥机构、各军兵种部队间横向纵向地高速流动,让各级指挥机构和作战部队实时或近实时地共享,最终协调一致地实施联合作战。因此,“网络化”才是信息时代军队的主要特征。于是,美军把“网络化”确定为联合部队7大特征之一,弃“数字化”而用“网络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是一致的,只是后者立意更高,视野更广,更能体现信息时代的本质特征)。一时间,“网络化”成为美军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在美国国防部《实施网络中心战》一文中,“网络化”一词就出现了78次。相反,在美军的各种文件中却找不到“信息化”这个词。目前,美军已建成规模庞大的分布式网络系统,“千年挑战”、“施里弗Ⅰ”、“数码珍珠港”等大规模联合作战演习都通过这些网络进行,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也靠这些网络倍增作战效果。为了推动军事转型和打赢信息时代的战争,美军积极鼓励作战理论创新。“行动中心战”、“网络中心战”、“知识中心战”、“快速决定性作战”等创新性作战理论层出不穷。美军根据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对未来战争本质特征的认识,最后将美国海军于1997年提出的“网络中心战”理论,确定为全军共同采用的未来联合作战理论而加以大力开发。目前,“网络中心战”已成为美军设计未来战争、开发作战概念、研发武器装备和改革体制编制的指导性理论。

在武器装备建设上,美军过去主要采取“贴花”方式提高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程度。现在,美军武器装备建设重点已转向网络化建设:在投巨资建设“全球信息栅格”的同时,大力加强战场态势感知网络、指挥控制网络和交战网络建设,努力提高各级指挥控制机构、各军种作战部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能力,力图通过网络把各种作战能力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应对信息时代的战争做好充分准备。

在体制编制上,美军为适应未来网络化战争的需要,大规模地着手组建网络战部队和网络司令部。2002年,美国海军航天司令部和网络作战司令部合并为海军网络与空间作战司令部。2006年,美国空军组建了第一支网络战部队,又于2007年成立了网络司令部。日前,美国防部正式宣布组建由四星上将领衔的一级网络司令部,并于10月正式开张。而按照计划,美军的网络战部队也将全面担负起网络攻防任务。

美军网络化建设实践表明,只有根据对信息时代本质特征认识的深化不断调整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才能保证军队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切实根据未来战争需要,加强网络化建设

为了真正打赢信息时代的战争,我们决不能固执已有的见解,必须准确地认识信息时代战争的“网络化”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

一是加强对未来战争“网络化”特征的研究,创新网络化作战理论,以此牵引信息时代的军队建设。

二是以“网络化”为龙头,全面系统地设计全军的武器装备建设,确保战场态势感知网络、信息传输网络、指挥控制网络和交战网络互联互通,实现实时或近实时信息共享。

三是正确认识机械化与网络化的关系,在加强网络化建设的同时,尽快实现机械化,以最充分地发挥网络化的巨大潜力。

四是逐步调整改革军队的体制编制,使之适应未来网络化战争的需要。

五是跟踪研究外国军队军事转型和网络化发展情况,及时吸取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军队的差距。

六是高度重视网络空间的占有和利用,防止其他国家挤压我网络空间。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网络空间将会越来越拥挤。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时代的网络空间很可能比领土、领海和领空更重要。

总之,应以“网络”为重要抓手,紧紧围绕“网络化”这个主题,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战场态势感知网络、指挥控制网络和交战网络为重点,抓好顶层设计和配套建设,在作战理论创新、武器装备开发、体制编制变革中充分贯彻“网络化”思想,通过各种有形无形的网络,把我军的各种作战能力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打赢未来网络化战争做好充分准备。(文/樊高月)

(编选:中国B2B研究中心)

相关报道:

·中英代表:应加强交流合作维护互联网网络安全

·Wb2.0滋生安全隐患 网络安全问题形势严峻

·不明黑客三袭韩国 美国防部网站也连日被“黑”

网络信息时代篇6

[关键词] 构建 多元化 网络信息 会计信息

一、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原则

想要构建出网络信息时代下,一个科学、合理的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使得我们构建的系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先确立我们构建的多元化会计系统的原则。

首先,全面性,是指会计对象的全部内容均应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得以全面反映。

其次,系统性,是指会计对象的全部内容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既得以相互联系的反映,又能进行必要的科学分类,还能与企业其他的信息系统紧密相连。

再次,及时性,是指会计对象的全部内容能够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得以及时反映,不得积压、延误。

最后,发展性,是指会计信息系统要能够不断地吸收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求和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新成果,不断地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

二、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目标

根据我们对于网络信息时代会计目标的研究,我们认为应该把“提供及时、多样化的会计信息”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会计目标。因此多元化会计信息建立的目标就应该围绕,及时和多样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会计信息呈报的及时性方面看,半年呈报或年度呈报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特征,实时联机报告系统既是需要又成为可能。

其次,从会计信息呈报的内容方面看,要求从着重财务信息扩展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从着重呈报最终经营成果信息扩展到呈报企业的背景信息和前瞻性信息为主的信息等。将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讯技术的前沿成果用于会计领域,按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重新设计一个基于互联网络的现代企业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其目的就是构造一个能实现多元化报告、采用联机实时操作、主动获取与主动提供相结合的一种人机交互式的信息使用综合体,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实施经济管理与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系统的信息。

三、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首先,开放性。这种基于网络技术的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查账和远程审计等多种远程处理功能,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在网上及时筛选、分析所需的信息,而不必像传统会计信息系统那样,要等到科目固定的分期财务报告出来之后,再去被动地接受那些经过高度综合的历史信息。同时,网络环境的高度开放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随时监督,进一步强化了财务监控。

其次,集成性。企业通过网络化的集成管理,可整合企业的财务资源,拓展财务管理的能力和质量,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竞争能力。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是集成,即集成业务处理和信息处理,集成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集成核算与管理,使会计信息由部门级系统上升为企业级系统。简单地说,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是业务驱动的信息系统。

再次,多样性。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往往只能提供一种理论下的会计信息。在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网络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将得到极大的扩充:不仅提供传统财务信息,还披露大量的非财务信息,如背景信息,前瞻性信息。

最后,更加注重人的参与性,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简单模拟手工方式的“仿真型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相对于会计电算化而言,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是一次质的飞跃。其意义在于:它不再是会计技术手段的简单代替,或电子计算机的延伸,而是由此引发的对传统会计规则的挑战,以及对传统会计理论与方法的整合。

四、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在信息和网络技术支持下,以会计事项为核心,会计原始信息以多重标准进行处理,最终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要。它是以业务流程重组为基础构建完成,网络信息下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框架如下图所示。

图 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框架构建图

对于上述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应该是未来会计的理想模型,但是应该说这一模型的实现目前还存在的一定的问题。

首先,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以事项会计为基础,因此,数据库的构建处于核心地位。这要求构建的数据库基本元素,能够面向对象,具有独立性、集约性、共享性和多维性,能够配合多元化会计理论体系,然而这一数据库的基本结构仅仅存在于人们的概念之中,要将其变为现实还需要会计事项理论研究的纵深发展和数据库技术的完美结合。而这正是目前会计研究所欠缺的方面。

其次,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带给会计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即数据的安全问题。这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①泄密。未授权人员的非法入侵企业信息系统,窃取商业机密,从而侵吞企业财产或出卖商业秘密。②恶意攻击。网络黑客的蓄意破坏或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将使整个系统陷于瘫痪。这一问题的解决是复杂的,它涉及到技术、道德、立法等多方面,需要系统的研究和多方面的配合。

总之,根据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事项会计为基础,通过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建立上述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多元化的会计信息,满足他们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勇:网络会计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4,(08)

网络信息时代篇7

关键词:网络信息时代;财务会计;会计假设;会计目标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一、研究的意义

(一)网络信息时代财务会计改革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催化下,网络已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更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新的场所。会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作为社会信息计量的支柱,从内容到形式总是体现着各个时代信息发展的主要风貌,它的不断发展标志着社会文明和信息管理的进步。结合我国国情来看,现行财务会计的改革更是迫在眉睫。随着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WTO的加入,我国信息将融入全球信息一体化。时代的发展呼唤财务会计的改革,财务会计也只有适应信息的发展才能发挥其作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创新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发展的必然。随着会计环境的巨大变化,过去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使社会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发达的资本市场更需要充分而可靠的“趋势会计信息”近年来,各国政府监管部门、学术界以及会计职业界对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普遍表示不满。认为会计报告没有能够向人们期望的那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他们认为现行的由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构成的会计报告体系是从19世纪产业信息时代的会计报告演变而来的,无法满足新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和新要求。会计信息的滞后性已不能满足企业进行实时控制和多目标决策需要,会计需要跳出是一种经济价值信息系统的认识局限。一方面,致力于管理信息研究的相关学科出现,使得会计学研究的范畴需要重新定位;另一方面,现代企业愈来愈重视价值管理。

(三)IT技术为建立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传输技术,包括协议层次结构和高传输率的耦合组件发展为局域网和远距高传输网络(MAN、WAN)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新技术促进并实现了通信结构的灵活配置,网络也因此不只是一个连接结构,而是一个在动态通信关系中提供可灵活配置和可协商的服务(服务管理、交易系统)的独立系统,新型通信服务充分挖掘现有的服务所提供的应用可能性,并将其集成进所有的操作和业务处理中;开放式编程环境、模块化概念、服务接口、面向对象、客户/服务器概念,以及一些小程序的应用,使得基于分布系统网络的应用和服务成为可能;协同式的IT供应体系支持实现灵活的组织形式。以上这些网路技术和市场环境是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的物质条件,从价值管理角度来诠释会计概念,构建基于网络信息时代的会计理论、会计结构体系同样具有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堪称会计发展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

二、网络信息时代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一)网络信息技术是推动财务会计改革的主要动力。会计是随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到一定阶段才产生和逐步发展的。没有私有制的产生、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就不可能导致会计“从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发展为具有独立性的特殊职能的工作”;没有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地区空前活跃的商业贸易活动,就不可能孕育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复试簿记制度;没有18世纪轰轰烈烈的产业革命和19世纪风起云涌的股份公司的出现,就不可能演绎出近当代会计多姿多彩的学科体系。当人类社会正翘首迎接下一世纪到来之际,信息革命的大潮滚滚而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带给了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面的深刻变化。可想而知,会计环境的巨变必将带来又一轮会计发展的高潮。会计系统具有的开放性、动态性特征表明,系统不断向前发展、演进的动力源来自两方面: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和内部要素的结构调整。因此,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我们不得不关注作为会计系统要素的信息技术本身正在发生的巨变,以及它所引发的会计系统环境的深刻变革,以便我们正确把握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

(二)网络信息时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变化。1.信息系统功能上的综合化和技术上的高度集成化。这样一些具有多种功能不同的系统,通过系统集成技术,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化、集成化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互相衔接、数据共享。在全面管理信息系统中,每个子系统,都各自按照本身特有规律运作,完成各自的任务和需求,同时又要向其他子系统,特别向会计信息系统提供财务管理所需的经济业务数据;以便子在财会管理工作中,联系各有关的经济业务,为管好财务,开展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提供必要的依据。

2.信息系统数据的大量化、多样化和多元化。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管理上的需求,不仅需要单位内部的数据,也需要外部数据;不仅需要当前数据,也需要历史的和未来发展的数据;不仅需要反映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关数据,而且也需要市场、物价、金融、投资等有关方面的数据。

3.会计信息系统的适时化。在人工信息处理环境下,由于信息的采集并不是与交易或事件的发生保持同步的,所以,致使会计系统所加工的信息只能以虚拟的时间序列来揭示企业真实资金流和物资流的运动。网络信息时代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整个管理系统通过网络而实现集成以后,交易和事件信息的采集就会与交易或事件的实际发生、发展过程保持完全同步。

(三)网络信息时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变化。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应用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日渐步出工业经济社会而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网络信息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宏观的社会环境得以改变。在全面管理信息系统中,每个子系统,都各自按照本身特有规律运作,完成各自的任务和需求,同时又要向其他子系统,特别向会计信息系统提供财务管理所需的经济业务数据;以便子在财会管理工作中,联系各有关的经济业务,为管好财务,开展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提供必要的依据。

三、网络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改革的几个问题

(一)网络信息时代会计假设的改革。会计假设是来自与会计系统运行环境中的抽象,是环境赋予会计工作的基本特征,是人们在客观经济环境中进行会计活动时产生的最为基本的观念总结,是从事会计工作、研究会计问题的前提条件。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发出了挑战。作为会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假设正受到严峻的挑战。作为会计主体假设来说,在网络信息时代,会计主体概念的外延不断变化。传统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环境中,“会计主体”假设主要解决会计为谁服务,以谁为记账单位的问题,即合理划分会计服务的空间范围。

(二)网络信息时代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的变革。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会计信息处理的方式已突破了技术条件限制的难关,人们可以及时收集和报告相关的会计信息。因此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流程要进行改革,以更好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信息用户在会计信息需求上的新变化迫使我们必须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变革,在网络信息时代环境下,应该把数据处理起点由记账凭证逐步改变为直接记录业务活动的关键信息,多方位多角度描述业务活动,从而加强会计的反映职能要在竞争中生存下去,会计职业就不能一味地把精力放在信息生产上,而应该考虑信息使用者在信息需求上的变化,并相应地改进其信息提供的内容与方式。我们必须根据会计环境的变化,依托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对目前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以期达到网络时代的会计目标的要求。

(三)网络信息时代应确立什么样的会计目标。建立在会计环境基础上的会计目标能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紧密结合起来。会计目标是会计环境与会计实务对会计系统做出的要求,不同的会计环境会产生不同的会计目标,同时会计实务又会对理论框架起实践检验作用;会计目标不能脱离会计环境而孤立地存在。

1.决策相关性。在网络时代,由于集成化的优势,企业采集和处理的信息日趋细微化(细到各部门各岗位各事件),所以可提供给使用者进行决策所需的详细信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公允价值的确认与计量相对简单,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被广泛使用后将提高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2.面向未来。企业利用网络及财务分析软件可全面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营发展情况和趋势,向使用者充分披露企业有关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的信息以回答公司外部利害关系人最关心的问题。

3.实时信息。有了网络,用户可随时进入公司网页或在有关搜索引擎上搜索当日、当时企业的情况,因为企业已将信息集成为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可随时向外提供信息。

4.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在对信息质量和数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的网络时代,非财务信息将给使用者许多新的信息以弥补财务信息的不足。

四、网络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改革展望

当前的网络信息环境给会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研究网络信息时代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比较前沿并且庞大的课题,本文的研究只是从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从自己的理解出发作出的浅显的探讨,希望对网络信息时代财务会计改革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M].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5-8.

网络信息时代篇8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质

当前,社会上正兴起一场信息化、网络化的潮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深入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也正朝着素质化、网络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一、信息化、网络化给教育事业带来的变化

1.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高校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不再独领,而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主体”的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日益受到关注,这种模式强调个性和团队合作意识,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以导演或指导者的身份去面对学生的学习,组织、启发、评估整个教学过程,而学生则可以利用校园网或互联网进行个别化学习,参与小组活动,通过网络媒介来合作完成学习课题的研究或讨论。另外,传统的师生间坐在教室里面对面单一的教条式授课模式将改变,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方式多种多样,同时网络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可随时通过多媒体手段传递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个别化的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网络化的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更快,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由此看来,网络时代师生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

2.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资源

随着联入因特网的学校和图书馆的增多,用户使用的信息资源会以几何级数增加,教师和学生能从因特网上获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将极大地丰富,通过万维网,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从多如牛毛的网站中查找到有关的各种知识,或用于课堂教学,或完成作业。这种资源的获取远比传统的上图书馆查找要方便、快捷得多。虽然由于“信息爆炸”难免会迷失方向,但一些优秀的搜索引擎可以为教师和学生领航,尽可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3.网络化的学习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的发展,学习环境呈现多元化趋势。借助于高校校园网及多媒体网络教室实现了网络化课堂教学,发挥了群体教学模式的优点,改变了黑板加粉笔的传统课堂教学环境,让图、文、声并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完善的教学监控系统可以科学地组织和管理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整个教学活动。随着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时交互式远程授课已成为现实,它可以实现网上教学,为不同地域的教师和学生营造无围墙的“大课堂”(如网络学院和现代远程教学),让他们自由地共享网络这一环境,学生和学生之间就可以就某一课题展开讨论和学习,相互交换信息。也可利用浏览器进行个别化主题学习,教师只提供学习主题,如做成一个网页,从而提供了一个图文声并茂、虚拟现实的、又兼具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的学习环境,这在网络时代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交互式教学方式。

二、网络向教育领域提出了挑战,教师地位发生了变化

1.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信息时代的教育环境中,由于更强调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学习者由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转变,相应地教师的角色不只是作为信息的传播者,而是被认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网络合作学习的环境下,教师更多的是以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引导学生选择研究主题、小组讨论、查找资源并完成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从中引导和促进学生批判性的和创造性的思想。

2.教师作为信息的咨询者或提供者

因特网上的丰富资源和众多服务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的多种便利,如通过万维网和搜索引擎,教师可以查找所需的教学资源,用于课堂内外的教学。

3.教师是网络教学的辅导者

网络教学中,虽然作为教学主体的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不容忽略。这主要是因为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涉世不深的学生往往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此外,网络信息极为丰富,为了避免学生迷失方向,减少他们自由探索网络所需要的时间,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信息辨识能力与获取能力,以辅导者、帮助者和领航员的身份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网络,确保网络教学的正常进行。

4.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

随着终身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以网络为媒介的远程教育课程开发的任务落到了教师的身上。高校教师应对网络教学进行深入的设计、研究与开发,学会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有效地设计和组织教学,传递教学内容,充分地认识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缺陷与不足,灵活多样地在教学中使用他们,发挥出每种教学手段的应有效能。

5.教师作为学术顾问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教学系统可以作为电脑教师,来部分替代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因而教师能够有精力、有时间参与学生个人的或小组的学习活动,以学术顾问的角色来诊断学生学习和求职的学术需要,帮助学生选择一种计划来满足那种需要,并指示学生学术计划的发展方向。

6.教师作为团队合作者

在信息时代的巨大挑战下,原先互相隔离的个人教学工作越来越不适应纷繁复杂的教学实际,教师更需要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提供广泛的互相合作的支持。他们通过加入网上的在线讨论组或离线讨论组来进行合作,讨论创新的教学方法、交换观点、共享教学经验、讨论解决难题的方法,由此来提高操作计算机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7.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

网络的出现,在缩短人们之间时空距离的同时,也拉大了人们之间的心灵距离,孤独、忧郁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流行病。高校学生虽然通过键盘能与网上其他伙伴进行快速的交流与联系,却往往不善于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结果是心理问题在高校中呈上升趋势。作为高校教师,在充分发挥其传统教育职能的基础上,还应担当起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治疗师等职责,帮助学生在心智方面健康发展。

三、为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对教育的要求,高校教师应具备如下的信息素质

1.信息技术常识。它要求教师关心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能主动从各种媒体了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并关注信息科学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发展状况。

2.信息意识。它要求教师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及生活中问题的意识。有了这种信息意识,教师就能积极、主动、大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教学及科研等方面的问题,并把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3.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它要求教师了解信息安全、防范计算机病毒和抵制计算机犯罪的常识,并遵循应用信息的伦理道德规范。

4.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归纳为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信息采集的能力、信息通讯的能力、信息组织与表达的能力、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信息结果的分析与报告的能力等等,它包括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技能。具体地讲,这些信息能力体现在教师通过使用常用的教学工具软件和使用网络等多种信息服务并用于各项创造性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

四、培养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培养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高校师资培训部门和管理部门、高校领导等的共同扶持以及教师本人努力。一方面,现在教师的信息素质不被重视,是一个薄弱环节,另一方面,教师也是终身学习者,所以高校师资培训部门及管理部门应为这项长期的培训工程制定目标和规划,开发一系列能培养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课程。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课程的设计和开发绝不要只围绕信息技术的层面,而要把侧重点放在信息技术如何与高等教育的特点相结合的层面,这样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师来说才是活生生的可操作的东西,教师也才能把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当作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工具。

五、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高教领域带来一场新的革命,使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能力成为21世纪高校教师必备能力。高校教师正面临着深层次的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尽快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融合到教学实践中去,以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求。作为教育部门来说,应为高校教师新能力的实现提供有效地措施和途径,以保证高校教师的这种新能力的实现及信息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任友群.创建信息素养学习环境是21世纪教育者的首要责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1.(1).

[2]甘诺,白晓东.浅析网络时代教师教色的新定位[J].中国远程教育.2001.(11).

[3]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网络信息时代篇9

一、网络时代面临的挑战

1.学生世界伴随着大量网络信息。

学校作为先进文化与精神文明的传播场所,面临海量网络信息的冲击,功能弱化。不少学生缺乏甄别能力,遭受不良信息的影响。有些人沉溺于网络游戏场景,甚至找同学演练伤害他人;有些人热衷于网络交友聊天,宣泄情感甚至上当受骗;更有甚者深受不良网站的毒害不能自拔,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教师谈网色变,隔离网络。

面对这些典型的青少年网络问题。不少教师与家长步调一致,齐刷刷地反对学生上网。其实这种极端的做法只能暂时产生一点效果,于事无补。

二、网络时代教师的反思

面对教师以及家长的行为,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网络真的是产生这类问题的根源吗?我们真的能彻底地、有效地隔离网络的消极影响吗?时代在发展,我们所处的网络时代,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在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有数据直接表明,在欧美国家,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接触网络,约有一半的青少年上网查阅资料,独立完成课题研究,只有极少数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诚然,在我国有许多青少年常常沉迷于网络,但这并不是事实的全部。网络化给大家带来的积极影响不用赘述,网络作为媒介本身并没有错,但问题出在哪呢?出在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做到有效合理地引导。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中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传授,最终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可见如何看待网络,领悟其中的技术与思想,规避不良影响,为学习生活服务,都需要教师和家长认真思考。

三、网络时代教学的应对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较多关注的是学生对于技术本身的掌握程度,却往往忽略了规范学生网络文明行为。具体如何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是一项带有挑战性的任务。笔者的实践体会如下。

1.开发教学资源,规范网络文明。

通过在校园局域网内部建立教学资源网站,让无限互联网变为有限上网。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到网上,这样既能有效控制外部网络的诱惑,又能让学生在课上体验到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笔者在校园网建立的信息技术教学园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题,引导学生登陆自己的个人平台发表看法,交流意见等,师生之间实现网上交流,规范学生网络上的言行,培养学生网络文明用语。

2.用活教学工具,构建网络安全。

大部分教师使用电子教学软件仅仅局限于广播、收发文件等功能,远没有发挥出自身的技术优势。例如利用电子教学软件设置上网限制,通过建立学生访问网址的黑白名单,实现有效引导学生安全、健康上网,阻止不良网站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对于个别极端学生,可以使用学生限制功能,实行限制某位同学可浏览的网站、可用的程序等,以此来纠正学生的上课行为习惯,提高自控意识。

3.把握教材内容,渗透信息素养。

在教学模式中,有目的地选取专题内容结合教学,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逐渐领悟人文精神。如在讲“信息交流”一课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讨论网络成瘾症的由来,通过正面的、直接的师生互动,倡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工具。在母亲节等节日来临时,结合word文档的教学,布置学生有关节日贺卡的制作,积极开展学生作品展示等交流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4.模拟危险情境,提高安全意识。

传统的宣讲效果有限,学生只会机械地背诵《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教师可适当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网络文明与安全意识。例如,模拟计算机“中毒”状态,启发学生杀毒、防毒意识;播放“熊猫烧香”病毒制作与散布者的视频信息,提醒学生网络世界绝非自由世界,也同样有法可依;选取典型网络诈骗案例,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自主探究加密与解密技术,引导学生安全设定个人账号密码,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四、总结

网络信息时代篇10

关键词:网络;信息;室内空间设计

一、网络信息的特征性

网络信息顾名思义就是在互联网上粗存记忆收集的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信息来源多来自各个方面,不拘泥于以往的信息传递的方式,过去的信息由于传递速度慢,信息不能及时更替,但是通过网络的衔接信息的传递更加具有即时性,而内容的扩充也更加丰富与多样性,对于接受信息的载体来说,信息的力量就更为盛大,只要有发现探索的问题的事情,通过网络第一时间就可以进行搜索,远远大于人与人之间的传递速度,那么信息再这样的空间中存在就是可被发现和被感知的,信息也不仅限于个人、社会团体、研究机构所持有,大量相关信息都可以进行搜索。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另一大特征就是有效的减少了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在接受载体之上,减少了信息的丢失以及信息传递的失误,保证了信息量的正确投递。现代经济生活中需要寻找的信息量非常巨大,它无时无刻的不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在网络存储空间中可以将大量采集的信息存于其中,有其相应的存储空间,有效的将信息分类整理,查找信息快速且有效,空间划分清晰,便于寻找。信息的载体不仅仅是空间的存储功能,更是整个网络系统的整体工作运转的效率总和,这体现的不仅仅是空间容量的大小,它对于空间传递速度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快速高效的空间容量,把搜索的时间间隔距离缩到最短,也就是让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接受个体的面前,那么,把这样的运转模式以及空间分割模式运用到室内空间中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二、网络信息的室内空间模式

在这样的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的生活节奏更加充实紧凑,注重效率与结果,重视空间的的划分与构成,这样的空间模式可以很好的效仿虚拟的网络空间信息传递形式,从而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以及空间之间的分割模式。把生活空间比拟成网络环境,人们成为信息的传递者生存于这样的网络里,大幅度提高空间效率,把空间的分割更为具体化和明确化,便于空间与人的相互作用,空间存储人的采集信息,人来把信息划分区域存放,把室内空间的功能区强化,更加明确人的空间行动效率。室内空间将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空间的盒子,但每个盒子之间又是相关联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以整体的形式运转的分个空间状态。网络空间与室内空间性质基本相一致,都是存储以及传递的作用,从以往建筑到现代建筑不难看出,室内空间设计跟社会的科技、文化、经济有着紧密联系,对现实社会的发展与持续稳定有着一定的作用。互联网对于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转变也使得人们对于空间功能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空间的多样化、完整性,空间不仅仅是单一的生活场所,空间需要满足更多的社会生活需要。网络是人们不再局限于一个空间中,网络把多个空间构成相互连接,把个体的小空间连接成一个社会整体,是一个完整的单元模式存在,克服了办公空间与生活空间的无法兼容的问题,人居环境从精神上到物质上都能得到满足。网络信息时代将空间的功能更加具体化,空间环境也是可以相互交叉、相互转化的,比在被单一形式的空间模式所固有化。建立具有O2O模式的室内空间环境,不仅是人们之间的联系,也可以作为空间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多重性质的空间,使得空间具有社会性质,是除了储存以外的联络环境模式。

三、网络信息对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

网络信息是指导现代空间室内设计的一个元素,它不仅仅转变着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它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模式,人们从新时代转向更为科学的技术时代,那么生活空间也会随着人们的观念的转变,成新的转变载体,空间形式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人们的意识在不断增强的同时,对自身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作出调整,室内空间设计趋势也会随之改变,更为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内在需求以及不断变化的外在要求的空间模式,随之而来的就是室内空间分割与区域功能划分的颠覆时代。室内空间不再是为了一个目的而存在的,它的设计趋势也是可以随着人们的意识形态的转变而变化的,对于室内空间的设计而言,不再是装饰与被装饰的外表的要求,设计也被赋予一定的功能感知,这种感知能力刺激着人们迈向目标,实现效率的最大化的作用,使空间、人、信息等在场景中转化自由。感知作为人类的五感之一,是最能让人们感受到外界事物的第一感觉器官,反映着人们对于外界事物最真实的感受,在网络信息下的感知更为准确的知道空间功能以及把这种功能利用转换的方式传递下去,并影响着室内空间设计未来发展方式。

作者:王天俞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