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高尔基的故事十篇

江之@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尔基的故事十篇

高尔基的故事

1、高尔基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办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缝店当学徒。在裁缝店里,小高尔基一边干活,一边想方设法读书,老板订了一份《俄罗斯报》,小高尔基就趁老板不在时,偷偷看这份报纸。有一次,小高尔基从邻居家借来一本小说,趁老板晚上睡着以后,在窗边借着月光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过了一会儿,月亮躲到了云层后面,小高尔基兴致正浓,怎肯罢手,就点燃一盏小油灯继续看下去。不一会儿,老板醒过来,他看见小高尔苦在油灯下如痴如醉地看一厚厚的书,不由怒气冲冲地说:“看什么看,你把我农的灯油都快用沟了!”老板娘也醒过来,像一头母狼似的扑上去殴打小高尔基。小高尔基无法忍受下去,他二话不说,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裁缝店。小高尔在背着行囊来到伏尔加河边,他注视着波光点点的伏尔加河,心里感觉有些悲伤,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为他在一艘轮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胖厨师,并做起了胖厨师的洗碗小伙计。更让小高尔基感到惊喜的是,胖厨师也是个书迷,他有满满一箱的书,而且愿意让小高尔基随便读。小高尔基高兴极了,一有空闲时间就如饥似渴地读书,有时还和胖厨师一起探讨书中的各种问题。小高尔基一边读书一边思索,从大量的书籍中明白了许多人世间的道理。大量的阅读也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使他最终成为苏联大文豪。

2、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1936年6月18日2时30分,68岁的高尔基因病去世。

(来源:文章屋网 )

高尔基的故事篇2

关于安全中心

AF:请问像中瑞交通安全中心这种形式的合作研究中心,其他地区或国家有吗?还是目前只在中国才有?

奈斯:目前为止仅在中国有。但是我们跟其他一些政府都有合作,比如像美国和欧洲。我们会联手共同参与多个研究项目,在项目中贡献我们自己专业的知识,但研究中心还是仅此中国一家。

AF:安全中心在成立的时候提出:极大地改善交通状况。那么极大改善的效果是什么?多长时间能够达到这种效果?

奈斯:很难量化,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而定。首先是车身设计及技术,技术的提高能有效减少碰撞和事故的发生;其次是我们基于道路设施的改进;最后是法规政策范围的帮助。但我们的主要目标还是尽量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和事故的致死率。

安全中心现在主攻的FOT项目,即是使用三辆车,在北京上海试驾,收集数据,用于研究提高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先进科技。下个阶段我希望我们研究车对车间的交流技术和车与道路基础设施间的交流技术。这也将大量减少碰撞伤亡事故。

AF:您能告诉我们安全中心启动资金的来源吗?是来自政府,还是来自企业?

奈斯:中瑞交通安全中心是由中国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上海同济大学、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沃尔沃汽车集团和沃尔沃集团共同设立并运营的研究中心。所以,每个参与方均会出资,包括中国政府和瑞典政府,但今后还会视不同的项目而定具体出资情况。

关于沃尔沃的角色

AF:安全中心的成立对瑞典和沃尔沃汽车集团有什么意义?

奈斯:首先,我相信通过现在中瑞交通安全中心研究的三个项目,能有效减少或避免交通事故引起的伤亡。对于沃尔沃来讲,我们对安全的研究有着超过50年的历史,我们还有自己的安全事故研究中心,在安全方面我们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成果,能为中国带来更好的交通环境。沃尔沃汽车集团和沃尔沃集团在汽车研究方面依据的基础即是:真正了解交通状况和交通行为。只有真正了解中国交通问题产生原因,才能研究出解决问题的领先科技,才能有效的帮助中国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AF:沃尔沃汽车在国外的碰撞测试中名列前茅,那么在研究新车的过程中,是否会基于已有研究数据来进行开发?

奈斯:基于我们50多年的安全研究,沃尔沃汽车已采集了60000多例的数据进行研究。在总结出的经验之上,我们不断改进车型,我们设计的很多车辆都优于欧洲国家的测评标准。在去年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SH)的测评中,沃尔沃S60被评为最优秀的汽车。其中在一项伤亡率最高的测试中S60被评级为A级,这可以显示出沃尔沃汽车一直遵循着最高的标准。设计中的材料运用也十分精细,我们会对6种不同材质的钢材进行研究。基于车身各部分的不同功能,我们选用不同特点的材质,以达到最安全的目标,避免事故发生。

AF:沃尔沃是否会针对中国的交通特点设计汽车?特别是针对中国市场的汽车?

奈斯:实际上我们应用于中国的先进技术同样会应用于全球范围。不同的车型上均配备有相似的安全系统。这些安全科技可以很好的解决中国的安全问题,比如车道偏离警告系统,行人安全气囊技术。交通情况是不同的,但我们不变的科技和安全系统可以保障行驶者真正的安全。

关于中国的司机朋友们

AF:中国和瑞典的司机在驾驶时有什么不同?

奈斯:我认为中国的整体交通状况会比瑞典的更加复杂,包括众多汽车和行人。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驾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许瑞典司机在中国根本无法驾驶。复杂的交通环境首先就是最大的不同点。其次,在瑞典,安全是长久以来一直在不断研究的问题。我认为可能在瑞典98%的乘车者都使用安全带,但在中国可能只有60%,我们在前后座同样都装有安全带,但使用者很少。

高尔基的故事篇3

【关键词】笛卡尔生平;我思故我在;主要思想;后世影响

笛卡尔(1596―1650),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先驱,是理性哲学的开启者。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尔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被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是西方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是理性主义和二元论的奠基人,与培根并称为近代哲学之父,在西方影响深远。在笛卡尔哲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命题就是“我思故我在”,也是近代哲学开启的标志,所以对这个命题含义的把握不仅对于笛卡尔思想的理解而且对于近代西方哲学的理解都有重要的意义。

笛卡尔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哲学上,笛卡儿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者。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创立了“欧陆理性主义”哲学。

一、笛卡尔生平与著作

笛卡尔1596年3月21日生于法国都兰城。少年时期在欧洲著名的拉弗莱希耶稣会学院读书,打下了牢固的数学基础和天文学基础。1613年进入波瓦蒂埃大学,1616年毕业,获得法律学学位。由于家庭富有,不需要他开业作律师,同时由于他对经院哲学和神学的反感,从1618年起他离开法国游历欧洲各国,先后到过荷兰、丹麦、德国、瑞士和意大利等国。1618年他结识了物理学家伊萨克・毕克曼。在毕克曼的鼓励下,笛卡尔开始从事理论数学的研究,这对他后来建立解析几何学产生很大影响。1620年笛卡尔在游历德国时,产生了把自然科学各学科相互协调起来的思想。1625年笛卡尔回到法国,开始致力于科学研究活动。为了获得良好的条件,1628年起到社会比较安定,思想比较自由的荷兰定居。此后他除去法国进行几次短暂的访问外,直到1649年没有离开荷兰。在荷兰他完成了多部著名著作,如1629年--1633年写了《论世界》,1641年出版了《形而上学的沉思》,1644年又出版了《哲学原理》等。1649年应瑞典女王克思斯蒂娜的邀请,笛卡尔赴斯德哥尔摩任常驻宫廷哲学家,不幸于1650年2月11日病逝。终年54岁。1799年法国大革命后,笛卡尔的骨灰被送到了法国历史博物馆。

二、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1、笛卡尔认为,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我无法否认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时,我就已经存在,所以否认自己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而否认和怀疑是一种思考活动。

2、笛卡尔认为,一向当作真实可靠的感性知识是不可靠的。尽管感觉给予我们关于事物的许多信息,但是有时感官是会骗人的。例如同一个物体由于远近不同,在感觉上就变成了不同的东西。然而,尽管感官在事物远近、大小等方面有可能欺骗我们,但是在别的方面似乎没有理由怀疑它,例如我坐在火炉旁,穿着冬袍等等,我怎么能够否定这双手、这身体是我们的呢?然而这同样是可疑的。因为我是人,我在睡觉的时候有可能做梦,我究竟是否坐在这里,是清醒的还是梦幻之中是不确定的,所以也是可以怀疑的。我们对自己身体活动的感觉好像是确定无疑的,但是我们在梦中对自身亦有感觉,我们不知道如何区别梦中的感觉和清醒时的感觉。如果有人企图用有无外物对应来区别梦幻与真实的感觉,那是徒劳的,因为感觉和梦幻、想象一样,都可以在外物并不存在时发生。

3、笛卡尔认为,即使是数学,虽然清楚、明白的,好像是不会有错误的,因为不管我醒着也好,睡着也好,二加三总是等于五,正方形总不会有四条以上的边。笛卡尔指出数学是我们思想的对象,但思想的对象是可以怀疑的;因为可能有一个“邪恶的精灵”,他恶作剧般地把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对象置于我们的心灵之中,使之成为我们思想的对象,但这些对象不是思想的产物,而来自一个错误根源。所以,我可以怀疑一切,天地万物,包括我自己的身体,甚至还有上帝是否存在,都是可疑的。

4、笛卡尔认为,虽然思想可以怀疑外在对象,也可以怀疑思想之内的对象,但却不能怀疑自身,即当我们怀疑一切的时候,这个怀疑本身却表明了一条无可置疑的真理,即“我在怀疑”本身是无可置疑的。我可以怀疑一切,但是我不能怀疑“我在怀疑”。因为我对“我在怀疑”的怀疑恰恰证实了我在怀疑的真实性。在笛卡尔看来,怀疑也是一种思想。因而我们可以说“我在思想”是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显然,我在怀疑,我在思想,必然有一个在怀疑在思想的“我”的存在。因为说某个东西在思维着,而它在思维时却又不存在,这是自相矛盾的。换言之,怀疑必然有一个怀疑者在怀疑,思维必然有一个思维者在思维。

5、笛卡儿主张对每一件事情都进行怀疑,而不能信任我们的感官。笛卡尔认为当人在怀疑时,必定在思考,所以“我思故我在”。“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笛卡尔从该出发点证明出上帝的存在。笛卡尔认为,我们都具有对完美实体的概念,由于我们不可能从不完美的实体上得到完美的概念,因此有一个完美实体既上帝必定存在。从所得到的两点出发,笛卡尔认为,现实世界中有诸多可以用理性来察觉的特性,既它们的数学特性(如长、宽、高等),当我们的理智能够清楚地认知一件事物时,那么该事物一定不会是虚幻的,必定是如同我们所认知的那样。

6、笛卡尔认为,“我思故我在”是一个重要命题,是一条真理。笛卡尔怀疑一切事物存在的真实性,比如说吃饭、穿衣等等一切在普通人看来很平常的事情。对他来说人类的活动在思维中的表达可分为现实和梦境,然而这两种的真实性是不同的,前者是真实的,而后者是不真实的,但对一个人来说,思维究竟能够明确地知道,自己所感觉到的事物究竟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境中是不可能的,没有人在做梦的时候,会认为自己感知到的东西是不真实的,他不会认为自己是在做梦,只有当他醒来的时候,才知道刚才发生的事是梦中的东西,是不真实的。所以笛卡尔怀疑一切事物的真实性,这个假设在笛卡尔看来是可以成立的。于是真实和不真实就没有了绝对意义,因为没有人能确切地说,他不是在做梦。但有一个命题是不能被怀疑的,即“我思故我在”,因为一个人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境中,都不能否认自己在感知和思索,于是只要一个人在感知和思索,那么他就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只有活着的人才有这种能力。

7、笛卡尔认为,“我思故我在”是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出发点在人的不同时期会处在不同的层面,有渐进式的,也有跳跃式的。“思前之我”与“思后之我”是跳跃式的有区别的,笛卡尔认为,自己所能触知的最真实的存在,即“我”的存在。“我思故“我”在”,我思的绝对性成就了“我”在的绝对性。笛卡尔认为:“我”在是不容质疑的,因为我思本身是不容质疑的,笛卡尔认为思是不可怀疑的,但思的不可怀疑并不等于我思的正确性。笛卡尔认为,“我思故我在”就是“我发现“我”是存在的”,这个发现过程也就是思的过程。

8、笛卡尔认为,现有的一切知识都是不可靠的,因为它们建立在不可靠的基础之上。为了重建知识,必须找到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首先,周围世界上感知到的现象,而感觉具有欺骗性,所以周围世界上可疑的。其次,我们对自己身体活动的感觉好像是确定无疑的,但我们无法得知自己是否处在梦中,也无法得知我们是否处于疯癫状态,所以也是可疑的。最后,数学观念上简单的,因而是清楚、明白的,好象是不会有错的,但是数学是我们思想的对象,思想的对象是可以怀疑的,因为我们可能受到一种外在力量的欺骗,比如受上帝的欺骗。上帝可能压根就没有创造天地、万物与时间、地点,只是把我们象我们现在这样造出来,让我们看到、摸到根本不存在的天地万物,同时故意让我们在2+3这样简单的事情上出错。

9、笛卡尔认为,我可以怀疑一切,但当我在怀疑一切时,我不能怀疑那个正在怀疑着的“我”的存在,这是清楚明白因而也是确实可靠的事实。怀疑总是一种思想活动,因而这个思想着、怀疑着的“我”是存在的。“我”的本质就在于它只是一个在思想的东西,只是一个心灵、一个理智或一个理性。所以这个“我”并非指身心结合具有形体的“我”,而是指离开形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纵然身体并不存在,心灵也仍然不失其为心灵。“我”的根本属性就是思想,即怀疑、感觉、想像、理解等,“我”是与思想共存的,有“我”存在就有思想,有思想就有“我”存在。

10、笛卡尔认为,我们可以怀疑这世界上的一切东西:不仅天地万物是可疑的,空间、时间以及我们自己的身体,也都是可疑的,最后,连同清醒与睡梦里的一切真理也都是可疑的。但是,有一个东西是一定存在的,那就是被欺骗的“我”。如果连“我”都不存在,那么也就不存在欺骗与被欺骗。即:虽然我因为被欺骗而可以怀疑一切,但是,我却不能怀疑被欺骗的我自己的真实存在。“我思”指思想活动,包括一切意识活动,是没有内容的纯粹活动,也就是说,“我思”是以意识活动为对象的自我意识。笛卡尔说,思想的主体和反思的主体是同一个主体,主体就是实体。“我思”和“我在”之“我”是同一个实体。“故”表示的不是两个实体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本质和实体之间的必然联系。“我思”是该实体的本质,“我在”是该实体的存在。即:“自我”是这样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

三、我思故我在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1、“我思故我在”由于开启了西方近代哲学而影响深远,而我国学术界长期用经验论的解释原则去理解这一命题的含义,结果必然导致了对笛卡尔唯理论的哲学立场的偏离。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认识原则出发,认为“我思”指的是先天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思维规定性”,“我在”指的是巴门尼德意义上的“人的真实存在”,“故”则强调的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逻辑顺序。因此,“我思故我在”的准确含义应该是“我思故我是”。这一命题既是古希腊哲学以来的“人是理性动物”的现代性诠释,也是笛卡尔哲学体系中所有理论得以成立的逻辑前提。

2、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也就是说:笛卡尔是唯心主义者,但并不是从此命题看出来的,我思故我在并不是唯心命题,而是纯粹认识论的内容。说笛卡尔是唯心论者是纵观他的哲学体系而得出的结论,而并不是从这一命题,它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

3、笛卡尔对西方哲学的贡献主要有两个:一是他主张将追求真理作为哲学的根本任务,肇启了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二是他系统提出了心身二元论的形而上学观点,成为近代以来西方关于心身问题的一切讨论的缘起。笛卡尔的上述贡献是西方哲学中不争的事实。不过,当我们理解和阐明笛卡尔的有关观点时,却不应忽视他为提出这些观点所诉诸的直觉和演绎方法。在他那里,直觉和演绎是根本的方法论选择,是哲学研究的真正起点和进路。根据这种方法,他为近性主义认识论奠定了方法和原则的基础,并为一切知识提供了一个形而上学的框架。可是,恰恰在这一方法的选择中,蕴涵着使笛卡尔哲学瓦解的因素。尤其当他试图进一步说明心身结合和相互作用的形而上学问题时,他陷入了与其方法论原则相背离的困境。

4、笛卡尔是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儿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自成体系,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炉,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他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有名的“我思故我在”,不仅开启现代物理学的大门,和科学实在对象实体性,甚至“客观实在”主体与客体,主观性都是起源于这句话。

5、“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也就是说:笛卡尔是唯心主义者,但并不是从此命题看出来的,我思故我在并不是唯心命题,而是纯粹认识论的内容。说笛卡尔是唯心论者是纵观他的哲学体系而得出的结论,而并不是从这一命题,它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

6、在西方近代哲学开创者之一笛卡尔的思想体系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复杂的是“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毋庸置疑,笛卡尔是把它作为一个理性主义的命题提出来的,并且后人人多也公认它高扬了理性的精神。这个命题中,已经潜在地为后世非理性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可能。

7、笛卡尔的哲学思想――我思故我在。笛卡儿他的哲学思想自成体系,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炉,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现代哲学之父”,他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又是一位勇于探索的科学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几何在数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儿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8、“我思故我在”由于开启了西方近代哲学而影响深远,而我国学术界长期用经验论的解释原则去理解这一命题的含义,结果必然导致了对笛卡尔唯理论的哲学立场的偏离。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认识原则出发,认为“我思”指的是先天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思维规定性”,“我在”指的是巴门尼德意义上的“人的真实存在”,“故”则强调的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逻辑顺序。因此,“我思故我在”的准确含义应该是“我思故我是”。这一命题既是古希腊哲学以来的“人是理性动物”的现代性诠释,也是笛卡尔哲学体系中所有理论得以成立的逻辑前提。

9、“我思故我在”,作为笛卡尔哲学体系的第一原理,且不论它的对或错,它对反对当时禁锢人们思想的经院哲学,“我思故我在”,这里是人的世界,神的启示让位于人的思考了。人自己要思考,要说话,要以自己的理性为自己的生活提供坚实的证明,要以清楚明白的思维去判断事物,去发现物质世界的真理,为自己谋得幸福,它使人们从各种偏见中解放出来,促进理性的解放,具有重大的意义。笛卡尔杰出地完成了历史所赋予他的扫除经院哲学,为近代,为新科学提供总原则的伟大使命。由此,笛卡尔开辟了近代主体论哲学的先河,他提出的主体性原则对后来的休谟、康德以及胡塞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也奠定了笛卡尔在哲学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全增嘏.西方哲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

[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4.

高尔基的故事篇4

难以尘封的记忆

曾几何时,切尔诺贝利是苏联人民的骄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然而,1986年4月26日的一声巨响彻底打破了这一神话。核电站的第四号核反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中突然失火,引起爆炸。据估算,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爆炸使机组完全损坏,八吨多强辐射物质泄露,尘埃随风飘散,致使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许多地区遭到核辐射的污染。切尔诺贝利灾难不只污染了周围的乡镇,它还借由气流的帮助,不规律地向外扩散。欧洲议会议员丽贝卡・哈姆斯2006年撰写的一份关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报告《TORCH 2006》称,有一半的易挥发辐射粒子掉落在苏联以外的地方。而根据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政府于2005年9月合作完成的关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总体报告,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共达4000人,其中包括直接死于核辐射的47名救灾人员和9名死于甲状腺癌症的儿童。而联合国于2006年4月公布的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辐射尘埃严重污染的地区(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等地)也许还有另外5000多名受害者死于核事故,这样受害者总数可能已经超过了9000人。绿色和平组织对事故受害者的数据计算更是恐怖。他们根据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的数据研究判断,在过去20年间,受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影响的受害者总计达900多万人,他们随时可能死亡。而且,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切尔诺贝利核泄漏造成的死亡人数是九万多人,这个数字是官方统计数字的20倍!

此次事故不仅引起大众对苏联核电厂安全性的关注,也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而现在开放旅游也许会激活国际社会和公众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尘封已久的记忆,以及在开发新能源热潮中对核能安全的重视。

曾经的污染区安全了吗

今天我们谈及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污染区,是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围半径达30公里范围内的严重污染区。那么,这一地区如今的核辐射是多少,生态环境又如何。从乌克兰及西方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略知一二。

尽管核武器发明的时间不短,但是人类对于核辐射影响的研究还是不足的。有关核污染地区动植物发生变化的报道也众说纷纭。据乌克兰媒体报道,在核事故发生过去了25年后,人们在高污染区内发现逐渐出现了大量的野生动物,当地人看到狼、熊、麇在废弃的街头出没,小雨燕从废弃的办公大楼上空掠过。科学家不能解释的一个问题就是,野生动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重返切尔诺贝利,是否可以证明核辐射和核威力可能比科学家原来想象得要小。

但是,对核辐射地区的检测报告却证明,该地区仍然是极危险的地区。虽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机组已被装进钢筋混凝土构成的“石棺”之内,但是核辐射的威胁依然存在。“石棺”的隔离使其附近的核辐射值比事故之初降低了许多,但仍然远远高出每小时20微伦琴的安全值,达到了每小时350~700微伦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公布的报告,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特别控制区在1986年至2005年间的平均年辐射值为5000微伦琴。至今,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森林里的蘑菇和野果都是被禁止食用的,而居住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外国人普遍选择饮用进口的矿泉水,不能不说这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一种特有的现象。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还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特殊“景观”――鬼城普里皮亚季。它位于乌克兰北部,曾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工人和科学家居住的小城。根据苏联官方记录,这座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城市,其人口一度达到五万人。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市内所有居民在一夜之间被撤离了。从此之后,普里皮亚季便成了一个荒凉萧条的地方,庞大的苏式建筑在风雨中遭到侵蚀,大量被污染的苏联坦克、直升飞机和防毒面具被遗弃在辐射区,记录着曾经的悲剧。写在核悲剧25周年

对于开发切尔诺贝利地区的旅游,乌克兰学者可能最有发言权。2010年12月13日,乌克兰国家生态中心能源问题专家德米特里・赫马拉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对政府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意见。他警告说,20多年来根本没有对核泄漏地区进行过彻底全面的清查和测量,盲目地把游客带进来是非常危险的。

2011年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25周年,国际社会和乌克兰人民将隆重纪念这次历史悲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等国每年仍然投入经费与人力致力于灾难的善后及居民的健康保健。因事故而直接或间接死亡的人数难以估算,且事故的长期影响目前仍是个未知数。根据乌克兰政府的统计,目前乌克兰需要救助的受害者人数多达200多万人,乌克兰政府仅2010年用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害者的财政支出就已经超过70亿格里夫纳(约合10亿美元)。独立后,乌克兰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税种――切尔诺贝利税,即通过特殊的税种筹集资金来救助遭受核辐射侵害的人们,但这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对于目前的乌克兰政府而言,最紧迫的问题不是旅游,而是继续“石棺”的建设和加强对受害者的补偿和保护。苏联政府当时修建的临时密封“石棺”已经出现了多条裂缝,并且整体结构,已经不坚固,甚至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而现在的乌克兰政府根本没有财力和技术实力来解决这一问题。2008年,由八国集团和欧洲委员会成员国共28个国家负责筹措资金的新“掩体”项目已经开始建设,新“掩体”将在2015年全部建成。这是一个长150米、宽260米、高105米的巨大拱形建筑,用于全部遮盖第四机组连同此前建造的临时性防护设施“石棺”。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资金的缺口也在不断扩大。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克柳耶夫不久前称,由于安全要求大幅度提高,“掩体”项目总造价已由2004年的5,05亿欧元提高到现在的8,7亿欧元。因此,乌克兰政府开始不断寻求新的资金支持。总理阿扎罗夫在2010年底对乌克兰媒体表示,希望在即将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上继续获得国际社会的资金和技术援助。2011年1月,亚努科维奇总统在访问日本时公开表示,希望国际社会能够为乌克兰继续建设新“石棺”提供援助。

高尔基的故事篇5

关键词:琼州海峡 水上交通 事故

水上交通事故预测有多种方法,其中,定量预测是在对历史数据和统计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采用数学方法来建立可以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此模型近似预测对象在短期内会出现的数量特征。对水上交通事故进行定量预测的方法主要有时间序列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灰色理论预测法、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等。本文采用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进行预测。

1.琼州海峡2014年水上交通事故预测检验

1. 1建立灰色GM(1,1)模型

下表1中列出了2006年―2013年琼州海峡水上交通事故数,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2006年―2013年琼州海峡水上交通事故数趋于平稳,整体呈现波动趋势,但波动幅度不大,2006与2011年是发生事故最多的年份。

根据灰色预测动态模型的原理,对琼州海峡水上交通事故进行预测,因重大事故发生频率太低,对其预测的精确程度难以把握,故在下列预测过程中将其舍去,得到琼州海峡水上交通事故预测模型为:(事故总数9.6571e-0.0112t)(小事故8.3755e-0.0304t)(一般事故0.9282e-0.9655t)(大事故0.5735e-0.3475t)。依据马尔科夫预测方法的基本步骤,应进行状态划分。

1.2状态划分与预测修正

由前述可知,虽然灰色预测模型的结果从整体上能够反映琼州海峡水上事故的演化规律,但是水上交通事故事是多种因素交叉影响的结果,需使用马尔可夫预测原理对灰色预测值进行修正。

原始数据的平均值为?=10件。由于样本数据较少,且根据各年份琼州海峡水上交通事故的实际情况将2006―2013年换算事故数列划分为两个状态:

θ1=[θ11,θ21]=[x(t)-0.4?,x(t)]

θ2=[θ12,θ22]=[x(t),x(t)+0.4?]

将数据汇总后可以得到如下表2:

从而得出状态转移表3:

构造一步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将最后的一个状态去掉,得M1=3,M2=4,则有

而2014年琼州海峡发生水上交通事故数的实际值为10件,经马尔科夫修正后预测精度达到了97.75%。根据预测结果,能够反应琼州海峡水上交通事故实际情况,因此可以运用该模型对2015年琼州水上交通事故数进行预测。

2.琼州海峡2015年水上交通事故预测

前述通过对2013年琼州海峡水上交通事故数的预测与检验已经证明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的适用性,这里再利用此模型对琼州海峡2015年水上交通事故数进行相应的预测,得到马尔科夫修正值为10.78。交通事故单位不可能存在分数,因此最有可能发生件数11件,结合近几年的趋势来看,2012年为7件,2013年为9件,2014年为10件,则2015年琼州海峡水上交通事故数可能创近年新高。

直接从统计的原始数据(见表1)来看,船舶流量在2011年增加至107.5千艘次时,事故件数达13件。船舶流量在2012年减少至96.9千艘次时,事故件数为7件。死亡或失踪人数5年来最多,达3人。说明了船舶的大型化船舶流量有一个转折点上的减少,船舶流量的减少事故件数也随着减少,但船舶的大型化一旦出现事故死亡或失踪人数会出现阶段性的增长。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需要,船舶流量会持续增长,船舶流量在2014年增加至112.6千艘次2014年时,死亡或失踪人数为0,事故件数为10件,说明船舶的大型化安全性能增加,死亡人数减少;船舶的大型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船舶流量的增长速度。目前琼州海峡的船舶往大型化方向发展,在短期内能够减少事故件数,但船舶大型化与短程运输、航道条件等不相适应的问题慢慢凸显,2015年琼州海峡水上交通事故数可能创近年新高。因此,减少琼州海峡水上交通事故数,相关管理部门应从减少船舶会船,加强船舶定线制管理等方向进行考虑,制定出相关的管理制度,引进高科技的设施设备,才能更好地做好琼州海峡的安全管理。再根据琼州海峡的安全管理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加强琼州海峡交通安全管理的建议

(1)琼州海峡轮渡航线上有渔网、漂网等碍航物的现象,建议由海口市政府牵头,联合海事、公安和港航管理等部门,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对影响航道通航安全的养殖区予以清除。渔业主管部门加强琼州海峡的渔业捕捞作业管理,从源头把关,建立长效管制机制,确保琼州海峡通道的安全、畅通。

(2)改善通航条件。加大琼州海峡基础设施资金的投入,加强港口水域的安全管理,加大对航道、锚地、港口等配套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琼州海峡进出港航道规划建设,拓宽琼州海峡航道,提高航道建设和维护标准,在条件和能力允许范围内,提高航道通航能力,改善航道条件,加快实现航道尺寸与船舶大型化相匹配,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要。

(3)强化安全科技和信息化建设。应加强水上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完善应急指挥系统、水上搜救组织协调指挥系统及水上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巡航与救助一体化建设。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积极推进信息化技术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中的应用。整合琼州海峡客滚运输信息资源,推动构建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公共信息平台。加强交流与合作,开展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交流与能力建设,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

参考文献:

[1]吴平生.新公共服务理论下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对策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14.03.01.

[2]邓聚龙.灰预测与灰决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09.

[3]傅立.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

[4]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36(2):267-272.

[5]温凯歌.曲仕茹.王娇.系统灰理论在交通量预测中的应用.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06(2):11-14.

高尔基的故事篇6

两天夺三命,达喀尔遭遇历史上最黑色的一天。

谁都知道达喀尔被称作死亡游戏,只是没有想到,今年的达喀尔,车毁人亡的悲剧来得如此剧烈。

事故回放:车手飞起4米多高

达喀尔拉力赛被誉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汽车运动,今年是连续第四年在南美洲举办。首日比赛从阿根廷的从德尔普拉塔到桑塔罗萨・德拉潘帕,赛段全长763公里,其殊赛段全长57公里。

博埃罗是摩托车组中最后出发的车手之一。不幸的是,在距离终点只有2公里的地方,第二次参加达喀尔拉力赛的博埃罗遭遇了严重的交通事故。一位名叫胡安・卡洛斯的目击者称,发生事故的地点位于特殊赛段55公里处。这是一个五六公里长的长赛道,几乎所有车手经过这里时都以100公里以上的时速全力冲刺。博埃罗也不例外,驾驶的摩托车速度飞快。

博埃罗的摩托车遇到一个不起眼的小土坡,猝不及防的博埃罗立刻失去控制,从摩托车上摔了出去。卡洛斯说,当时博埃罗整个人飞起4米多高,重重地摔到路边一座农庄的台基上。由于撞击力度太大,博埃罗整个人又反弹起来,等到再次落到地面时,他已经失去了知觉,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卡洛斯和几位附近居民立刻赶过去救助。他们看到了博埃罗头盔上的名字。此时的博埃罗脸色苍白,嘴角流着鲜血,已经毫无知觉。救援人员闻讯后随即赶到现场,终于将博埃罗救醒过来。

赛事组织者立刻派直升机将博埃罗送往马德普拉塔的医院救治。然而由于伤势过重,在被送往医院途中心脏停止了跳动。

博埃罗的去世震动了整个比赛。达喀尔拉力赛组委会发表公告,对这起意外事件表示沉痛哀悼。

亡者身世:子承父业空留恨

现年38岁的博埃罗出身于阿根廷赛车世家,他的父亲豪尔赫就是阿根廷的赛车名将,曾在1982年作为福特车队车手获得阿根廷旅游公路赛冠军。

豪尔赫一直希望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成为一名赛车手,直到去世前还念念不忘。博埃罗则希望能够完成一届达喀尔拉力赛,以此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在2011年的达喀尔拉力赛上,博埃罗完成了前五个赛段的比赛,但是在智利伊基克赛段遭遇致命危险,他在距特殊赛段终点还有几公里的时候摩托车发生意外事故,被挂在一个危险悬崖上长达8个小时,最后被智利警方救起,才躲过一劫。

这次再次参加比赛,博埃罗充满期待,他希望顺利完赛。他在接受家乡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参加本届达喀尔拉力赛的目标就是“享受比赛,完成比赛”。

去年赛事的危险经历让博埃罗很难忘,就在1日的比赛开始之前,他在微博上最后的留言是“经历死神挑战,让人变得坚强”。

可惜,博埃罗未能再次躲过死神的挑战。

悲剧父子:驾机观战殒命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博埃罗不幸身亡的悲痛中时,达喀尔再度传来噩耗。

1月2日中午,37岁的阿根廷人路易斯・索尔达比尼带着12岁的儿子托马斯,驾驶着一架轻型飞机,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上空,等待参加达喀尔拉力赛的赛车经过,以便能够从空中观看。不幸的是,飞机在空中出现故障,在奥伦赛地区坠毁,父子两人当场身亡。当地的目击者在事发后立即打电话请求警察和消防队员救援,尽管有关人员立即赶到事故现场,但依然未能挽回父子俩的性命。

直升机已经成为达喀尔拉力赛比赛中,出事频率最高的交通工具。2009年,央视记者在采访达喀尔比赛航拍时,直升机坠毁,所幸仅仅受伤。而在2010年达喀尔拉力赛,也发生直升机坠毁,造成机上4人受伤。这架直升机上有两名进行达喀尔拉力赛报道的体育记者。飞机在卡塔马尔卡省的菲安巴拉附近遭遇强风,飞机失去控制后在阿巴乌肯河附近坠落。

据悉,达喀尔拉力赛直升机之所以事故频繁,与他们高效率的飞行有关。为了满足航拍需要,直升机一般飞行高度较低,有时,还需要对赛车进行多角度拍摄,以满足记者对角度、光线、高度等方面的拍摄需求,从而带来巨大风险。

高温酷暑:参赛选手陷入昏迷

在3人连续遇难了之后,本届达喀尔拉力赛依然“不消停”。1月3日,达喀尔拉力赛组委会称比赛再次出现意外:法国摩托车手库埃因不耐高温酷暑从摩托车上摔了下来陷入昏迷,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这起事故发生在门多萨省的尼维尔地区,库埃的紧急求救信号被触动,救援人员立刻赶到现场展开救援。他们发现库埃从摩托车上摔了下来,整个人已经昏迷。

库埃被迅速送到圣拉斐尔的斯切斯塔科沃医院的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进入医院时他的体温超过40℃,整个人已没有知觉。

医院方面经过诊断认为,现年34岁的库埃是因为在酷暑天气下进行了好几个小时的比赛,然后无法耐受高温天气而陷入昏厥,情况非常危险。经过紧急抢救后,库埃终于苏醒过来,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

斯切斯塔科沃医院副院长赫纳罗・赫尔巴乌多在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说,库埃被送到医院时情况十分危急,他被抢救过来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家人打电话。由于病情严重,库埃还需要再住院几天进行观察和治疗。

撞牛、骨折:达喀尔悲剧不断

2012年的达喀尔拉力赛对比赛线路进行了重大调整,总行程达8373公里,其殊赛段超过4000公里。如此漫长的赛道,虽有美丽的风景,但也危机四伏。

这不,达喀尔拉力赛进行至第2天,法国摩托车手布鲁诺・达科斯塔就在比赛中和一头牛来了一次“亲密接触”,结果是车毁人伤,他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因腰部扭伤只能退出比赛。

高尔基的故事篇7

一、认知叙事学的领军者戴维•赫尔曼 认知叙事学是叙事学与认知科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是后经典叙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萌芽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蓬勃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认知叙事学关注作品的阐释和接受过程,它从读者认知过程和阐释心理过程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叙事学的主要问题,“为叙事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范式,它所提出的相关术语和理论框架,不但丰富了叙事学的概念及范畴,也丰富了文学研究的概念及范畴。”[1]西方认知叙事学有几个主要流派,戴维•赫尔曼的“故事逻辑”便是其中之一。戴维•赫尔曼(DavidHerman)曾在美国多所知名大学执教,现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英文系教授,叙事研究所(ProjectNarrative)主任,系列丛书《叙事前沿》(FrontiersofNarrative)及《故事世界:叙事研究学刊》(Storyworlds:AJournalofNarrativeStudies)的主编,曾撰写、主编叙事学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他的认知叙事学主要代表作有《假定聚焦》[2]、《故事逻辑:叙事的问题及可能性》[3]、《叙事理论与认知科学》[4]、《叙事基本要素》[5]等。戴维•赫尔曼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如认知叙事学、叙事与心理、话语分析、批评理论、哲学、语言学及虚构叙事作品之间的交互关系、跨媒介故事讲述等。他是目前西方最活跃、成果最多、最受瞩目的认知叙事学家,是国际公认的认知叙事学的领军者。 二、戴维•赫尔曼的认知叙事学理论思想 首先,我们来看戴维•赫尔曼的“假定聚焦”(hypotheticalfocalization)[6]。为了研究聚焦类型(modesoffocalization)、语法语气(grammaticalmoods)、认知模态(epistemicmodalities)之间的关系,戴维•赫尔曼在其论文《假定聚焦》中从认知叙事学的角度对叙述焦距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假定聚焦”这一概念,并在《故事逻辑:叙事的问题及可能性》一书中对其进行了发展与完善。“假定聚焦”就是人物或叙述者可能看到或感知到假想事件这一行为,它分为两种:直接假定聚焦和间接假定聚焦。直接假定聚焦指的是对“假定见证者”有明显引力的叙述聚焦,间接假定聚焦则需要读者自己到文本中去识别。这两种聚焦都有程度的强弱之分,它们都把弱认知模态在确定性、虚拟性和极端不确定性的范围内加以编码[7]。戴维•赫尔曼的《故事逻辑:叙事的问题及可能性》关注的是人的心理是如何建构和理解“世界”的。“我所使用的‘故事逻辑’,既指故事本身所具有的逻辑,又指故事以逻辑的形式而存在。但是叙事也以自身构成逻辑,为人类组织和理解体验提供了主要工具。”[8] 戴维•赫尔曼认为,叙事分析寻求的是说明阐释者用来重构以叙事作品来解码的故事世界之过程。他所谓的故事世界,意思是“在那个与参与者重新定位的世界,谁对谁(或与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方式/为什么/做了什么的心理模型”[9]。他将自己所探寻的故事世界分为“微观设计”和“宏观设计”,即建构和理解这样一些世界的局部性策略和全局性策略[10]。 故事的微观层面具体包括:各种事件的区别;表征行为和事件的方法;认知框架的基本理论问题;行动素的形成发展以及动词间性的表征。而故事的宏观层面则包含四个尺度:时间、空间、视角概念化的能力以及将故事世界定位于某一特殊语境的能力。正如戴维•赫尔曼所描述,当读者为故事世界建构心理表征的时候,高层次的文学动力也引起了人们的讨论。叙事逻辑及故事讲述的关键在于认知建构(或重构)的优先原则和处理策略[11]。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故事逻辑:叙事的问题及可能性》中,戴维•赫尔曼还对跨媒介认知叙事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仔细研读该著作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戴维•赫尔曼的“故事”(story)也包含着口头叙事、“图画+文字”叙事等多重内容,准确地说,他关注的是跨媒介认知叙事,而不是单纯对传统印刷文字型文本的研究。该著作开创了认知叙事学跨媒介研究的先河。戴维•赫尔曼对情节的认知方法遵从了他的体裁(genre)之间的联系观点以及优先原则。优先原则的公式是“在给定的一套条件Z下,优先将X视为Y”,而戴维•赫尔曼则据此提出了一套与一些广义的体裁之间的区别相关的条件。换言之,戴维•赫尔曼致力于解释为什么一个角色在这样或那样的条件Z之下采取这样或那样的行动X,典型地标志了这样或那样的体裁Y。他的认知定位导致了他将一系列的条件分为“程序型”,如做的程序、感觉程序、存在程序等,认知理论的范畴使得我们习惯于使行动获得意义。然后他再考察不同的程序种类是如何典型地与不同的体裁相结合的。例如,在史诗中,做的呈现就比存在的程序重要;而在心理小说中,感觉的程序就比做的程序重要[12]。 在角色的问题上,认知叙事学家的观点可分为两个方向。戴维•赫尔曼利用近来语言学中关于词法和语义间的关系理论,修改了格雷马斯(Greimas)对行动素(actan)t的描述。该理论强调,为了给句子的意义以一个充分的描述,被句法所具体化的语法作用(如名词短语要与动词短语相联系)需要被嵌入在语义中的主题作用或参与者的作用所补充(如人agent,受者patient,工具instrument和目标goa)l。尽管名词在Thedogatemyhomework与Myhomeworkwaseatenbythedog中的语法作用不同,但是其中参与者作用是相同的(dog是人,homework是受者)。另一个例子:在Thedogatemyhomework与Thedogdied中,dog的语法作用是相同的,但是它们的参与者作用是不同的(人在先,受者在后)。在将这一规则应用于认知叙事学时,戴维•赫尔曼将术语由“行动素”转变为了“参与者”,采用了一种包括十个不同参与者或语义作用的分类法。戴维•赫尔曼认为,恰如不同的参与者可以共享相同的作用一样,同一参与者可能在叙事过程中起多种语义作用。此外,正如我们上面所看到的那样,戴维•赫尔曼的认知视角导致他将故事看作是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人们将世界概念化为包含着各种过程的一个聚合体。他主张,由于角色参与不同的过程,它们将起不同的作用。他还利用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提出了过程类型的分类法,如物质型、心理型、关系型、行为型、动词型以及存在型,并将这一分类法作为识别参与者作用的一个参照[13]。#p#分页标题#e# 戴维•赫尔曼的模糊时间概念有力地补充了热奈特的时间理论,这也是他的有关故事世界之分析的一部分。戴维•赫尔曼提出,在热奈特的理论中他假设我们能够认识到故事的潜在时间———顺序、持续时间以及事件的频率,但是很多的叙事作品,特别是那些涉及心理/精神创伤的叙事作品,是不允许有这样清晰的感知的[14]。如果叙事作品中的时间较为模糊,我们也不能轻易断言这个作品的质量有问题,对它的判断要等到检验模糊性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叙事作品的效果之后才能作出。在论文集《叙事理论与认知科学》中,戴维•赫尔曼致力于研究叙事理论与认知科学的交流与融合。他对“使故事有意义”和“故事作为理解方式”进行了区分,即“认知科学能够更好地理解建构及故事的运行”,或者相反,“叙事也能被看作是一个练习的工具或者提高认知能力的工具,而不仅是作为认知的目标。”[15]也就是说,意义往往产生于叙事化的过程。 三、对戴维•赫尔曼认知叙事学思想的评价 美国学者尼柯连•蒂姆(NicolineTimmer,2010)[16]认为,戴维•赫尔曼是这一不断扩展的跨学科领域中一个活跃的先行者,正是他才将这种新类型的学科命名为“认知叙事学”。的确,戴维•赫尔曼致力于将叙事学与认知科学的核心问题更彻底地结合。对他而言,叙事理论和话语理论都直接为认知科学提供了重要资源,它们都是更大的认知科学事业的一部分。他以故事作为关键资源,构想了一个真正跨学科的项目,它将叙事学和语言学带入了人类是如何建设、修改和维护世界模型这一研究的中心地带[17]。他的“假定聚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叙述聚焦重新进行界定、分类,不但为认知叙事学的聚焦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且拓展了叙述聚焦的研究空间,对经典叙事学理论作出了有益的补充。然而,与莫妮卡•弗卢德尼克(MonikaFludernik)[18]的情况相似,戴维•赫尔曼的认知叙事学理论也并非完美,其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例如,他在《故事逻辑:叙事的问题及可能性》中探讨叙事的认知风格时,虽意在研究读者的认知,可实际上似乎过于注重文本的形式,如语言、结构等[19]。虽然他提出将这些风格特征看作是认知策略或认知提示,但仍然难免在理论基点上受到质疑。此外,与其他认知叙事学家相比,戴维•赫尔曼对经典叙事学体系的继承是最多的,似乎他更愿意致力于对故事和话语的区分以及对叙述成分的划分。但是从他的分析中所产生的更多是对经典叙事学视域下叙事文本标准清单中每一个成分的描述之修订版而已。换言之,他以新的认知视角重新全盘审视了经典叙事学的基本问题,但是并没有提出特色极其鲜明的研究方法,也没有提出更多富有新意的叙事学术语及范畴等。然而瑕不掩瑜,无人能够否认戴维•赫尔曼是西方认知叙事学的领军者,是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的先锋。

高尔基的故事篇8

《一千零一夜》给了我一个哲理的启示。尼康、国王山鲁亚尔被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的一千零一个故事感动了,最终娶她为王后。《一千零一夜》是多么吸引人啊!当中有个故事我最喜欢,就是洗染匠和理发师。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一千零一夜》的读后感,请您阅读。

《一千零一夜》的读后感1《一千零一夜》并不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而是中近东地区广大市井艺人和文人学士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收集、提炼加工而成的。

关于这本书的起源,有一个耐人寻味的传说。相传在古阿拉伯的海岛上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名叫山努亚。这位国王极为残暴,每天都要娶一名女子,并在第二天将女子杀掉。这样的事整整持续了三个年头。善良的山鲁佐德自请嫁给国王,每天晚上都给国王讲故事,但只讲故事的开头和中间,国王为了知晓故事的结局,便推迟了杀山鲁佐德的日子。终于,在第一千零一个夜晚,国王感动了,便决定不杀山鲁佐德,并愿意永远只娶山鲁佐德一个女子,还将山鲁佐德讲的故事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一千零一夜》一书。我们为山鲁佐德的善良、勇敢、智慧和见多识广而拍手叫绝,她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故事感动了国王,让自己免受杀身之祸。这启迪我们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不要退缩,要勇于面对,要开动脑筋,这样,困难终将被战胜。

也许我们心中会疑惑:为何国王如此残暴,如此讨厌女子?这是天生的吗?

原来,事情的发生并非偶然。国王与其弟弟前后发现他们各自的王后不贞,这令他们十分痛恨,他们将各自的王后杀了。并且在之后的每一天,国王都要娶一名女子并在天明时分将女子杀死。国王的行为令人发指,国王与其弟弟以一二人之错定天下女子之罪,这是多么愚蠢和残暴!这启迪我们,生活中万万不可以偏概全,伤及无辜啊!

在《一千零一夜》一书中,我最喜欢的篇章是《阿拉丁和神灯》。在这个故事中,阿拉丁和邪恶的魔法师围绕神灯斗智斗勇,最后阿拉丁将魔法师打败,凭借神灯及其勇敢和智慧赢得了美人、地位和财富。这个故事令我感触颇多:在人们羡慕于阿拉丁的幸运时,是否为阿拉丁的勇敢的智慧喝彩?当人们惊诧于阿拉丁的奇妙经历时,是否警醒自我——防人之心不可无?

遨游于《一千零一夜》的书海: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我与智慧对话;读《朱特和两个哥哥》,我与勤劳对话;读《商人和魔鬼的故事》,我与诚实对话。

这就是《一千零一夜》,一本让你时刻徜徉在众多传统美德之中的好书。在这里,我隆重地将它推荐给大家,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品读、回味一生的好书。

《一千零一夜》的读后感2你想知道《一千零一夜》是怎么来的吗?你想知道《一千零一夜》到底有几个小故事吗?你想知道一千零一夜里有怎样的奇特故事吗?那就跟我一起进入一千零一夜的王国探个究竟吧!

传说在中国和印度之间有个岛国,那里的国王叫做山鲁亚尔。有一次,国王发现,他的王后和宫女.仆人竟然背着他在偷偷玩乐!便怀疑王后有不贞行为。于是,一怒之下将王后给杀了。从此,他厌恶妇女,想要把全国的妇女都置于死地。国王决定,每天都娶一个女子,过了夜就把她给杀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百姓都害怕极了,都带着自己的女儿逃走了。可国王还是让宰相继续去找女子。宰相便让女儿山鲁佐德去王宫充数。晚上,山鲁佐德给国王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讲到第二天天亮,国王想:我故事还没听完呢,算了算了,明天再杀。第二天晚上,山鲁佐德还是给国王讲了故事,故事使国王入了迷,国王又没杀她。就这样,直到1001个夜晚,国王终于被感动了,他娶了山鲁佐德做王后,并发誓再也不杀女人了。

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来历。

最初,我读到《一千零一夜》时,看到里面有那么多故事,还真以为里面有1001个故事呢!后来,我才知道,里面只有264个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来自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它们生动地反映了民间崇尚高尚品质,向往文明的美好品格,他们向往真、善、美,反对邪恶、暴力的行为,这才编出了著名的《一千零一夜》,也就是《天方夜谭》。

这本书,我深深地被故事中的人物吸引住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向我反映了真、善、美的品质。在书里,就算你把一个长故事截头去尾,只看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你一样会觉得好看,这就像一池清水,只喝一口,也可尝到甘甜的味道。

在书里,《辛伯尔航海施行的故事》会使我为辛伯尔勇于探索、永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为辛伯尔的纯洁和智慧喝彩。《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又让我感到好人终会有好报。------

这些,我才知道它为什么被称做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了,那是因为《一千零一夜》用它那奇特的每一个故事,衬托着里面各种美好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在那个王国里,每一个善良的人最终都会战胜邪恶。因为每个人都向往着真、善、美,每个人都拥有一颗纯洁的心!

《一千零一夜》的读后感3《一千零一夜》是一本生活中常见的书,里面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譬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而我钟爱的是《洗染匠和理发师》。

《洗染匠和理发师》讲述的是在亚历山大的城里,有一个叫绥尔的理发师,他为人随和善良,和一个叫计尔的洗染匠,计尔是一个无恶不作的骗子,计尔拿着顾客的钱大吃大喝不久被捕入狱,好心的绥尔救了他出来,他们结为了兄弟。有一天,绥尔患了重病,可是计尔

不但不给他看病还把他的钱偷走了,计尔拿着钱开了一间染坊,生意很好并且受到了国王的好评。绥尔的病很糟糕是好心的邻居把他的病治好了,有一次绥尔见到了国王,并求助国王让他开一间澡堂,国王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很喜欢去洗澡,计尔知道后嫉妒万分,于是设了一个计陷害绥尔,可是善良的绥尔上了他的当被国王下令扔进海里,侍卫见绥尔可怜便放了他,而国王却把象征着他的身份的戒指不小心掉进了海里,那枚戒指被绥尔找到了并还给了国王,国王非常感激绥尔并了解到他是一个正人君子,下令把计尔抓起来扔进了海里淹死了。

看完这个故事,我觉得:诚实守信也就是诚信。从小处说,诚信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觉悟,影响一个人的发展;从大处说,诚信反映一个集体、一个民族的信用承诺。计尔的做法实在太过分了,别人对他好,他却反咬一口,置人于死地,这样违反了诚信,是让人最不能容忍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圣人孔子就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从古至今是多么的重要。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是不会被同学接纳的;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也不会被社会接纳。一个不讲诚信的人,成天想着投机取巧,如何能安心踏踏实实的

做学问呢?一个爱编瞎话的人,成天生活在紧张之中,生怕别人拆穿自己的谎言,又如何能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生呢?所以,做人要诚信,诚信有助于个人实现全面发展。

这则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一次,我在家里不小心把妈妈的手机掉入了水中,我急忙把手机捞上来,拆开手机壳,拔出电池,用纸巾把水擦干,重新开机。开机之后什么异常都没有,我松了一口气,可后来,我又后知后觉的发现,声音变成了耳机模式,也就是说静

音了!我立马关机,重启,还是静音,当时我就慌了,之前我曾把一部手机扔到河里过,因此母亲不让我在靠近水的地方玩手机,这次重蹈覆辙,肯定又要挨骂了。良久,我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把手机放到弟弟的书包上,然后便出去玩了。妈妈下班了,回来时看见她怒气冲,问我们是谁做的,我说了句不知道,然后就把整件事推给了弟弟,便心虚的离开了。第二天,我心里慌得很,想去对妈妈说实话,可一想妈妈训斥弟弟时的神情,涌到嘴边的话又硬生生的堵了回去,事情便不了了之。在经过许久的思想斗争,我把事情完完整整的对妈妈说了一遍。

自从那件事情之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为善去恶,不撒谎,不违心;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到对自己诚实,对他人也要诚实。许多失去诚信的人就是从说一句小小的谎言开始的,认为说一句谎话没有什么大不了,可是当把说谎养成习惯,

你在他人眼中的诚信分数也就变成“0”了。所以,我们要坚持清清白白做人,从身边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从细节入手,言行一致,逐渐为自己的诚信加分。

《一千零一夜》的读后感4一千零一夜是一本古老的书,里面讲述了许许多多古老的故事。相传,一个国王,他每天娶一个女子,第二天就杀掉。有个姑娘要阻止他的这种做法,于是愿嫁给国王。她给国王讲故事,每次要杀掉她的时候刚好讲到精彩的部分,国王只好不杀她。她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终于使国王回心转意。

其实,这些故事是由阿拉伯民族智慧、才华凝聚成的,有些已经家喻户晓,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神灯》、《辛巴德航海历险记》等等。

它们都是曲折生动、想象丰富,大多数令人感动。《辛巴德航海历险记》讲述了一位商人七次出海,每次出海都碰到种种磨难,而他把这些困难一一克服,最后成了一名富翁。《神灯》则述说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孩子在罪恶多端的巫师的帮助下得到了神灯。于是他运用神灯的法力和自己的智慧使家庭富裕,娶到了公主,杀死了偷走了神灯的巫师,和要为巫师报仇的巫师弟弟,最终当上了国王。而《神童智审盗金案》用一个神童竟然审出了一庄连聪明的法官也审不出的案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忽略细节。不过,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三姐妹的故事》。它述说了穷苦三姐妹的故事。这三姐妹在谈到心愿时说自己分别想嫁给国王的面包师、厨师、还有国王本人。恰巧国王路过,立即实现了她们的愿望。两个姐姐很妒忌当上皇后的妹妹,便把她生下的两个王子和一个公主用竹篮装着随水漂去,并说皇后生下了一条狗、一只猫和一根木条。国王幽禁了皇后。三个孩子被园林总管拾到、养大,可园林总管却早早地死了。这三个孩子在他的房子里住下。一次,公主得知他们的院子中有“能言鸟”、“唱歌树”和“黄金水”这三样宝贝就谁家也比不上了。于是两位王子先后去找宝物,结果都在半路变成黑石头。于是,公主亲自出马,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宝贝,并救活了两个哥哥。回去后,“能言鸟”用它的聪明才智使国王明白自己错怪了皇后,并认出了孩子,一家人又团聚了。故事中两个姐姐的行为让我憎恨,皇后令我同情,而两个王子和公主的兄妹之情使我感动,公主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叫我敬佩。

《一千零一夜》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有的发扬勇敢冒险精神,有的对机智善良、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的下层社会人民给予赞扬。《一千零一夜》不愧为阿拉伯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不愧是世界文学宝库中光彩鲜艳的珍品。

《一千零一夜》的读后感5阿里巴巴是谁?读过《一千零一夜》的朋友一定知道,他就是童话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暑期里我读了《一千零一夜》,我发现书里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中想要杀掉阿里巴巴的强盗们想出了不少阴险的计谋,可是最终不但没得逞,还反而断送了自己的书命。这主要是因为阿里巴巴家的女仆马尔基娜凭着她的机智识破了盗贼的种种诡计。马尔基娜为了不让强盗找到阿里巴巴,在其他人家的门上作了相同的探路的强盗在阿里巴巴家门上所作的符号。强盗们为了进入阿里巴巴家中,强盗头子假装成油贩子,其他强盗藏在油桶里。当马尔基娜偶然得知强盗已进入时,她机智地用强盗头子语气回答了藏在油桶里的强盗们的问题,并将其无声无息地烫死在油桶中。而强盗头子也是机警聪明得很,他在损失了同伴之后乔装打扮,变成了一位商人来获取各方面的情报,继续盘算着如何杀掉阿里巴巴。在最后强盗头子成功骗过阿里巴巴和他侄子后,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其家中。聪明的马尔基娜认出了经过伪装的强盗头子,她于是带上匕首拿起乐器为“客人”“表演”,舞蹈中她看准时机果断地将强盗头子刺死,保护了阿里巴巴的安全,为主人彻底根除了隐患。

高尔基的故事篇9

[关键词]胡尔沁说书;艺术特点;影响;蒙古贞

一、胡尔沁说书的艺术特点

胡尔,是一种流行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拉奏乐器。《蒙古秘史》将“胡尔”称为“四胡”。蒙古语称之为“都日奔乌塔斯图胡尔”或“都日奔其格泰胡尔”汉译为“四弦胡”或“四耳胡”。“胡尔沁”多指手持四弦胡说书的艺人。“胡尔沁说书”蒙古语称“胡尔沁乌力格尔”是指胡尔沁手持四弦胡说唱故事的一种曲艺艺术形式,它以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为内容,以胡尔沁为媒体,以说唱、拉击、表演为表现形式的一种集各种艺术门类之大成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追本溯源,迄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

胡尔沁说书在蒙古贞漫长的发展变化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曲艺形式,表现出很明显的艺术特点,从内容和形式上可以概括为如下几方面:

1、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一部完整的胡尔沁说书能使听众不仅大饱耳福心随故事情节而跌宕,而且还能丰富、拓宽很多历史知识和社会知识,对故事发生的年代、历史背景、主题思想、社会状况、生产生活、民俗民风等等,都有所了解和掌握,同时,透过艺人淋漓尽致的艺术表现手法,听众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特别是经过艺人艺术加工后的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场面描写时而引人深思、时而叫人捧腹大笑、时而令人潸然泪下,实现了文化娱乐目的。

2、单一性与综合性的结合

胡尔沁说书就一名胡尔沁,一把胡尔,没有道具,布景或其它演奏乐器类的设备、设施,比较单一。表演过程中,胡尔沁一人扮演多种角色,既是千军万马又是小姐、丫鬟,一把胡尔既是演奏乐器又是刀枪棍棒,栩栩如生,声情并茂。同时,胡尔沁说书又是综合性的艺术,它既有散文体的道白,又有韵文体的吟诵,既有优美的唱腔,又有舒缓低沉、急速高昂兼而有之、表现力及强、贴近心灵、纯朴的民间音乐。是容蒙古族民歌、好来宝、民间故事、民间器乐曲、寺庙音乐、祝颂词、玛尼等文艺形式的艺术品类

3、虚拟性与真实性的结合

胡尔沁说书的书目是“虚”“实”的结合,是经文人的文学加工形成的文学作品,说书过程也是在真假虚实之间。胡尔沁是真的,角色是扮演的;乐器是真的,形象化表演的“千军万马”“刀枪棍棒”是艺术效果。胡尔沁运用戏剧的矛盾冲突,以音乐、口技等手法,不受时空限制,自由发挥,充分展示个人的艺术才华,把虚的故事演得真实,通过艺术表现使故事的情景、人物、场面,真实地展现在听众的面前,听众难分真假,不自觉的走进书情,随着故事的情节而悲欢。

4、稳定性与创造性的结合

胡尔沁说书要遵从原著精髓,最大限度的保留原作品的精神和思想内容以及必要的情节和人物风格、特点,“说法”也比较稳定,按传统的开篇、正传、结尾的套路进行。在遵从原著精髓的基础上,胡尔沁通过大故事套小故事,节外生枝,回环曲折,妙趣横生的技艺表现手法进行合理修饰加工,有效地宣传了文学作品本身、传播了文学思想,又收到很好的认同感,增强了说书的艺术表现力和作品的感染力。

5、局限性和广泛性的结合

胡尔沁说书的传播和传承具有局限性和广泛性。胡尔沁说书是一种综合性的曲艺艺术,对胡尔沁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优秀的胡尔沁一定是口齿伶俐、记忆超人、五音准确、琴技高超、一专多能、道德品质良好,经师傅面试合格,多年历练之后才出徒的,而且,自己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完善自己,不断创新。这使胡尔沁说书艺术的传播传承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很多人因为不具备这些条件而被拒之门外。当然,胡尔沁说书这一艺术形式,在历史上还是今天深受蒙古族民众的关注和热爱,胡尔沁更是倍受尊重和爱戴,这一曲艺艺术在蒙古族聚居地区一直以来都被广泛传承和传播着,直到今天。

二、胡尔沁说书的影响

胡尔沁说书以丰富的内容和多彩的形式,流传于蒙古族人民当中,极大地满足了蒙古族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是蒙古族人民的精神食粮。几百年来,蒙古族人民把胡尔沁说书作为心爱之物,亲手培养,积极扶植。胡尔沁艺人也是不断探索,提高本身的技能来更好地满足蒙古族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蒙古贞胡尔沁说书伴随着本部落的广大人民度过了漫长的岁月,鼓舞和激励了人民的斗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胡尔沁说书对蒙古贞民间文化的产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

高尔基的故事篇10

【关键词】别尔金小说集;叙事;历时;共时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222-02

《别尔金小说集》完成于1830年秋困居波尔金[1]诺时期,小说集共包括五个短篇,分别是《射击》、《暴风雪》、《棺材匠》、《村姑小姐》和《驿站长》。普希金第一部完整的小说作品,就以对俄国城乡生活的现实而又广泛的描写独树一帜[1]。初读《别尔金小说集》时,语言的简练、故事情节的新颖给人深刻的印象,普希金本人就曾明确指出:“确切和简洁,这就是散文的首要优点。散文需要的是思想,思想,舍此任你妙笔生花也毫无用处。”[2]再读时,五个短篇在脑中循环往复,篇篇精巧其妙,不禁惊叹,普希金是通过怎样的叙事技巧将每个故事简洁扼要又不失艺术水准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呢?研读对比之后,可以发现,叙事的历时和共时艺术是普希金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一、纯粹历时叙述――以《射击》和《驿站长》为例

(一)两次决斗

《射击》的叙述者“我”随军队驻扎在一个小镇,与军官们经常往来的是一个现年三十五岁的退役骠骑兵,名叫西尔维奥。在介绍了西尔维奥“性情阴郁,脾气暴躁,说话尖刻”[3]的性格和爱好射击的基本情况之后,随即引出了故事的第一个偶然事件:一个醉酒的军官在赌牌时侮辱了西尔维奥,后者没有提出决斗的胆怯行为使得他神秘威严的形象在“我”心中大打折扣,即出现了“我”对西尔维奥的“信任危机”。与此同时,一封突然的来信使西尔维奥做出了即刻离开小镇、前往莫斯科的决定。在送别宴之后,西尔维奥向“我”解释了自己不提出决斗的原因以及神秘来信背后的故事:六年前,在骠骑兵团服役的时候,由于嫉妒与一个青年军官产生了冲突,并挨了他一耳光,两人进行了决斗,当轮到西尔维奥开枪时,青年若无其事地吃着军帽中的樱桃,这种满不在乎的态度让西尔维奥决定保留这一枪。西尔维奥隐居小镇六年,每日勤于练习枪法就是为了报仇,可以将此概括为“复仇计划”。由此,当前的“信任危机”和源于六年前的“复仇计划”将主人公推向了故事发展的高潮―第二次决斗。叙述者“我”与西尔维奥分别之后的五年一直没有得到任何关于他的消息。当“我”在一个村庄管理产业时,听说一对富有的伯爵夫妇要来这里度假,于是前去拜访。因为一幅被两发子弹同时打中的瑞士风景画,“我”得知了伯爵便是西尔维奥的仇人。借伯爵之口,叙述了五年前决斗的情景:当西尔维奥准备开枪时,看到伯爵夫妇的惊恐与慌乱,心理上得到满足的西尔维奥最终放弃了朝伯爵射击。

两次的决斗,作者都没有进行直接描写,而是通过西尔维奥和伯爵的回忆重新展现。由于两次决斗相隔六年,层次、时空和结局都不同,在此将这种按时间发展先后进行的顺序描写称之为历时描写。正是这种时空的交错、延续,使得读者抓住了两次决斗的不同。第一次决斗,伯爵态度随意,对生死淡漠,这让西尔维奥感到屈辱和愤怒;第二次决斗,伯爵夫妇恐惧、慌乱,西尔维奥则满足、释怀。由此可见,伯爵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西尔维奥的心理感受。西尔维奥是一个自尊心极强、崇尚武力的人,在生活道路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白白浪费了聪明才智和大好时光。

(二)三次驿站之行

《驿站长》在叙事上同样也使用了历时手法。通过“我”三次拜访驿站将小说串联起来,时间、地点、人物明晰,使读者清楚地把握了故事的发展脉络。三次驿站之行,读者仿佛与叙述者一同经历,其中对比的鲜明和愈发的苍凉之感跃然纸上。

第一次经过驿站,驿站长维林“精神饱满,容光焕发”,他的女儿杜妮亚聪明伶俐,“美得让我吃惊”。三个人在“摆着几盆凤仙花,床上挂着花布幔帘”的温馨氛围中喝茶、聊天。临别时与杜妮亚在穿堂里的一吻也“在我心中留下悠长、愉快的记忆”。三四年后,故地重游,驿站破败,不见杜妮亚身影,维林衰老得厉害。在老人喝了几杯潘趣酒之后,终于向我倾诉了悲伤的过往―杜妮亚被一个过路军官骗走了,至今生死不明。维林前往彼得堡寻女无果,独自一人在驿站黯然神伤,聊度残年。当“我”第三次前往驿站的时候,驿站已经被撤销,从别人口中得知驿站长一年前已经去世。为人妻母的杜妮亚曾拜谒过父母的墓地,她“倒下去躺了很久”。

三次驿站之行,境况愈发凄惨,由“我”、驿站长、杜妮亚到“我”、驿站长到最后只有“我”一个人总结他们的命运。而驿站长维林和女儿的命运正如文中“浪子回头”的故事。维林是那个“头戴尖顶帽、身穿长袍的可敬老人”,杜妮亚则是神情不安、欲去远行的青年。杜妮亚抛弃老父、追随明斯基,过起上流社会的贵族生活即第二幅图中青年的放荡行为。只是最后,维林不曾像画中的老人跑出去迎接自己“迷途的羔羊”,杜妮亚的脸上也不曾“露出深切的悲痛和悔恨”。这就是普希金为我们展示的传统为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维林代表的是按部就班的传统文化,一切照老路走;杜妮亚是现代文化的代表―希望自由选择生活。维林最终抑郁而死,杜妮亚过上期望的生活,这正是传统社会体制将要消亡的预示,维林这类小人物无疑是那个时代最默默无闻的牺牲者。

《驿站长》的三次历时描写,将小说层层递推到故事的末端,于是时代和小人物的悲剧便整个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作者所要表达的人道主义精神在精炼的叙事手法中力透纸背。普希金第一个以其具有洞察力的、天才的智慧,以其纯粹俄罗斯的心灵,发现并指出了这一主要的、病态的现象,并将这种否定的典型醒目地放在我们眼前[4]。

二、历时与共时叙事交叉――以《暴风雪》为例

(一)离去和归来

《暴风雪》讲述的是一段由暴风雪阻隔和促成的姻缘。深受法国小说熏陶的地主小姐玛利亚向往浪漫、自由的爱情,她与贫穷的陆军准尉弗拉基米尔相爱,却遭到父母的反对。最终两人秘密做出私奔的决定。在出逃前的晚上,玛利亚给双亲和女友写了信,在睡梦中不断被噩梦惊醒,“再过半小时玛莎就要永远离开父母的家,离开自己的闺房和宁静的处女生活……外面刮起了暴风雪,朔风怒号,百叶窗晃动着、撞击着,她觉得这一切都是威胁和不祥之兆”。自此之后,这对恋人开始了各自空间的行动。当玛利亚带着婢女和包袱在暴风雪夜坐上马车时,弗拉基米尔前去寻找神父和证婚人;当玛利亚阴差阳错与一名陌生青年举行婚礼时,弗拉基米尔在暴风雪中迷失方向;当玛利亚被送回家中,身患热病、梦中呓语时,弗拉基米尔才赶到教堂,发现人去楼空;当玛利亚父母写信同意恋人结婚时,弗拉基米尔表示拒绝再次踏入他们家中;当玛利亚温情怀念往日恋人时,弗拉基米尔在卫国战争的战场上牺牲……这样五组并行的画面正是作者叙述手法中共时艺术的典型体现。

在以上的共时描写之后,接下来在1812年卫国战争胜利之后,玛利亚在庄园邂逅了凯旋归来的军官布尔明,当二人互诉衷肠的时候,竟意外发现两人已于三年前举行过婚礼。玛利亚与第二男主人公布尔明的相遇相知就是前面故事的延续,即小说转入历时描写。这种共时与历时交叉的描法使故事情节紧张有序,引人入胜。正如列夫・托尔斯泰在读完小说时所说:“……伟大的诗人,例如普希金,安排描写对象之和谐工整已臻于完美。我知道,分析它是不可能的,但是能够感觉和掌握到。”[5]

三、结语

历时的叙事手法将读者带入小说发展的故事长河中,读者屏息凝神,等待着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共时的叙事手法即一切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而不存在于历史时间之中,这种艺术思维、艺术创作正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阅读感受。横向的艺术描写―共时艺术,揭示了小说艺术时空关系上的新变化。共时艺术表现的新方法,使用得成功,会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紧张氛围,使用不当,则可能会在艺术上漏洞百出[6]。通过对普希金小说《射击》、《驿站长》和《暴风雪》的分析可以看出,普希金对历时与共时叙事艺术的使用恰如其分,是相当成功的。

如果说普希金的抒情诗歌是大海中的自由元素,任诗人尽情挥洒,后人只需静静站立在沙滩,聆听他海风般的吟唱,欣赏他珍珠一样耀眼的杰作。那么,普希金的小说则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从中我们窥见俄罗斯日常生活的现实主义图画,在他笔下有俄罗斯之美的艺术典型,普希金小说的艺术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别尔金小说集》即便不是普希金的最佳小说,亦为他最典型的小说。这是毫无杂质的纯粹叙述,是因其严肃的艺术手法而达到严肃艺术层面趣闻笑话。此种纯粹叙述在俄国文学中无人能比,除普希金本人的《黑桃皇后》之外。同时代人对这些小说深感失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才非常缓慢地被公认为普希金之杰作[7]。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