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罗尔定理证明

范文小馒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罗尔定理证明

第1篇:罗尔定理问题的证明方法

罗尔定理的应用题:

1.设函数f(x)在[a,b]上二阶可导,且f(a)f(b)0,f(a)f(b)0.又g(x)在(a,b)内二阶可导,且g(x)0,g(x)(b)0,证明:(a,b),使得

f()f().=g()g()证明:构造辅助函数 F(x)f(x)g(x)f(x)g(x)。由于g(x)在(a,b)内二阶可导,且g(x)0,所以g(x)在(a,b)上恒正或恒负,不妨假设g(x)0,x(a,b).由于f(a)f(b)0,不妨假设f(a)0,f(b)0, 则F(a)=f(a)g(a)>0,F(b)f(b)g(b)0 因为f(a)0limxaf(x)f(a)f(x)f(b)0,f(b)0lim0,由极限的保号性,xbxaxb存在x1(a,a),使得f(x1)f(a)0,存在x2(b,b),使得f(x2)f(b)0.显然有x1x2(因为可以取足够小).在闭区间[x1,x2]上应用区间套定理,可得 x0(x1,x2),使得f(x0)0,f(x0)0---从而 F(x0)f(x0)g(x0)0,i)若F(x0)0,因为F(a)>0,由零点定理得 1(a,x0),使F(1)0,又因为F(b)>0,由零点定理得 2(x0,b),使F(2)0,1 最后在[1,2]上对函数F(x)应用罗尔定理,即存在(a,b),使得F()=0,从而得到

f()f().=g()g()ii)若F(x0)=0,因为F(x)在[a,b]上连续,且F(a)>0,F(b)>0,由连续函数的最值定理,必

(a,b),使得F()=minF(x),即F(x)在[a,b]内部取到最小值,由费马定理得F()=0,x[a,b]因而得到 f()f().证毕!=g()g()点评:在证明形如 “存在某一中值(a,b),使其满足方程[f(x),f(x)]=0”,这一类问题中,基本的思路:1)构造辅助函数F(x),x[a,b],(借助微分运算的方法,k值法等);

2)验证F(x)满足罗尔定理的三个条件,若满足,则存在(a,b),使得

F()=0,命题得到证明。

一般罗尔定理的前两个条件往往容易满足,端点值相等这个条件有时不易满足,此时就要通过 题设条件,找到一个子区间[x1,x2][a,b],使其满足F(x1)F(x2),然后在闭区间[x1,x2] 上应用罗尔定理。

若利用题设条件不易找到子区间[x1,x2][a,b],那么证明的思路就要转向去寻找(a,b)内 部的极值点(最值点),(其中要用到连续函数的最值定理),再由费马定理得到存在(a,b),使得F()=0,命题得到证明。

第2篇:费尔马大定理及其证明

费尔马大定理及其证明

近代数学如参天大树,已是分支众多,枝繁叶茂。在这棵苍劲的大树上悬挂着不胜其数的数学难题。其中最耀眼夺目的是四色地图问题、费尔马大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它们被称为近代三大数学难题。

300多年以来,费尔马大定理使世界上许多著名数学家殚精竭虑,有的甚至耗尽了毕生精力。费尔马大定理神秘的面纱终于在1995年揭开,被43岁的英国数学家维尔斯一举证明。这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大的数学成就”。

费尔马大定理的由来

故事涉及到两位相隔1400年的数学家,一位是古希腊的丢番图,一位是法国的费尔马。丢番图活动于公元250年前后。

1637年,30来岁的费尔马在读丢番图的名著《算术》的法文译本时,他在书中关于不定方程 x^2+ y^2 =z^2 的全部正整数解这页的空白处用拉丁文写道:“任何一个数的立方,不能分成两个数的立方之和;任何一个数的四次方,不能分成两个数的四次方之和,一般来说,不可能将一个高于二次的幂分成两个同次的幂之和。我已发现了这个断语的美妙证法,可惜这里的空白地方太小,写不下。”

费尔马去世后,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这段写在书眉上的话。1670年,他的儿子发表了费尔马的这一部分页端笔记,大家才知道这一问题。后来,人们就把这一论断称为费尔马大定理。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就是:形如x^n+y^n=z^n的方程,当n大于2时没有正整数解。

费尔马是一位业余数学爱好者,被誉为“业余数学家之王”。1601年,他出生在法国南部图卢兹附近一位皮革商人的家庭。童年时期是在家里受的教育。长大以后,父亲送他在大学学法律,毕业后当了一名律师。从1648年起,担任图卢兹市议会议员。

他酷爱数学,把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于研究数学和物理。由于他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又具备研究数学所必须的顽强精神,所以,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使他跻身于17世纪大数学家之列。

艰难的探索

起初,数学家想重新找到费尔马没有写出来的那个“美妙证法”,但是谁也没有成功。著名数学家欧拉用无限下推法证明了方程 x^3+y^3=z^3和x^4+y^4=z^4不可能有正整数解。

因为任何一个大于2的整数,如果不是4的倍数,就一定是某一奇素数或它的倍数。因此,只要能证明n=4以及n是任一奇素数时,方程都没有正整数解,费尔马大定理就完全证明了。n=4的情形已经证明过,所以,问题就集中在证明n等于奇素数的情形了。

在欧拉证明了 n= 3,n= 4以后,1823年和 1826年勒让德和狄利克雷各自独立证明了 n= 5的情形,1839年拉梅证明了 n= 7的情形。就这样,一个一个奇素数证下去的长征便开始了。

其中,德国数学家库默尔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用近世代数的方法,引入了自己发明的“理想数”和“分圆数”的概念,指出费尔马大定理只可能在n等于某些叫非正则素数的值时,才有可能不正确,所以只需对这些数进行研究。这样的数,在100以内,只有37、59、67三个。他还具体证明了当 n= 37、59、67时,方程x^n+y^n=z^n是不可能有正整数解的。这就把费尔马大定理一下推进到n在100以内都是成立的。库默尔“成批地”证明了定理的成立,人们视之为一次重大突破。1857年,他获得巴黎科学院的金质奖章。

这一“长征”式的证法,虽然不断地刷新着记录,如 1992年更进到n=1000000,但这不等于定理被证明。看来,需要另辟蹊径。

10万马克奖给谁

从费尔马时代起,巴黎科学院曾先后两次提供奖章和奖金,奖励证明费尔马大定理的人,布鲁塞尔科学院也悬赏重金,但都无结果。1908年,德国数学家佛尔夫斯克尔逝世的时候,将他的10万马克赠给了德国哥庭根科学会,作为费尔马大定理的解答奖金。

哥庭根科学会宣布,奖金在100年内有效。哥庭根科学会不负责审查稿件。

10万马克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而费尔马大定理又是小学生都能听懂题意的问题。于是,不仅专搞数学这一行的人,就连很多工程师、牧师、教师、学生、银行职员、政府官吏和一般市民,都在钻研这个问题。在很短时间内,各种刊物公布的证明就有上千个之多。

当时,德国有个名叫《数学和物理文献实录》的杂志,自愿对这方面的论文进行鉴定,到 1911年初为止,共审查了111个“证明”,全都是错的。后来实在受不了沉重的审稿负担,于是它宣布停止这一审查鉴定工作。但是,证明的浪潮仍汹涌澎湃,虽然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货币多次大幅度贬值,当初的10万马克折算成后来的马克已无多大价值。但是,热爱科学的可贵精神,还在鼓励着很多人继续从事这一工作。

姗姗来迟的证明

经过前人的努力,证明费尔马大定理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离定理的证明,无疑还有遥远的距离。怎么办?来必须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有的数学家用起了传统的办法——转化问题。

人们把丢番图方程的解与代数曲线上的某种点联系起来,成为一种代数几何学的转化,而费尔马问题不过是丢番图方程的一个特例。在黎曼的工作基础上,1922年,英国数学家莫德尔提出一个重要的猜想。:“设F(x,y)是两个变数x、y的有理系数多项式,那么当曲线F(x,y)= 0的亏格(一种与曲线有关的量)大于1时,方程F(x,y)=0至多只有有限组有理数”。1983年,德国29岁的数学家法尔廷斯运用苏联沙法拉维奇在代数几何上的一系列结果证明了莫德尔猜想。这是费尔马大定理证明中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法尔廷斯获得了1986年的菲尔兹奖。

维尔斯仍采用代数几何的方法去攀登,他把别人的成果奇妙地联系起来,并且吸取了走过这条道路的攻克者的经验教训,注意到一条崭新迂回的路径:如果谷山——志村猜想成立,那么费尔马大定理一定成立。这是1988年德国数学家费雷在研究日本数学家谷山——志村于1955年关于椭圆函数的一个猜想时发现的。

维尔斯出生于英国牛津一个神学家庭,从小对费尔马大定理十分好奇、感兴趣,这条美妙的定理导致他进入了数学的殿堂。大学毕业以后,他开始了幼年的幻想,决心去圆童年的梦。他极其秘密地进行费尔马大定理的研究,守口如瓶,不透半点风声。

穷七年的锲而不舍,直到1993年6月23日。这天,英国剑桥大学牛顿数学研究所的大厅里正在进行例行的学术报告会。报告人维尔斯将他的研究成果作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发言。10点30分,在他结束报告时,他平静地宣布:“因此,我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这句话像一声惊雷,把许多只要作例行鼓掌的手定在了空中,大厅时鸦雀无声。半分钟后,雷鸣般的掌声似乎要掀翻大厅的屋顶。英国学者顾不得他们优雅的绅士风度,忘情地欢腾着。

消息很快轰动了全世界。各种大众传媒纷纷报道,并称之为“世纪性的成就”。人们认为,维尔斯最终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被列入1993年世界科技十大成就之一。

可不久,传媒又迅速地报出了一个“爆炸性”新闻:维尔斯的长达200页的论文送交审查时,却被发现证明有漏洞。

维尔斯在挫折面前没有止步,他用一年多时间修改论文,补正漏洞。这时他已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但他“衣带渐宽终不悔”。1994年9月,他重新写出一篇108页的论文,寄往美国。论文顺利通过审查,美国的《数学年刊》杂志于1995年5月发表了他的这一篇论文。维尔斯因此获得了1995~1996年度的沃尔夫数学奖。

经过 300多年的不断奋战,数学家们世代的努力,围绕费尔马大定理作出了许多重大的发现,并促进了一些数学分支的发展,尤其是代数数论的进展。现代代数数论中的核心概念“理想数”,正是为了解决费尔马大定理而提出的。难怪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称赞费尔马大定理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

注:x^2表示x的平方。

第3篇:MM定理证明过程MM定理证明过程

1 无税收条件下的MM定理

1.1 假设条件

假设1:无摩擦市场假设

✓ 不考虑税收;

✓ 公司发行证券无交易成本和交易费用,投资者不必为买卖证券支付任何费用; ✓ 无关联交易存在;

✓ 不管举债多少,公司和个人均无破产风险;

✓ 产品市场是有效的:市场参与者是绝对理性和自私的;市场机制是完全且完备的;不存在自然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等市场失灵状况;不存在帕累托改善;等等;

✓ 资本市场强有效:即任何人利用企业内部信息都无法套利,没有无风险套利机会; ✓ 投资者可以以企业借贷资金利率相同的利率借入或贷出任意数量的资金。

假设2:一致预期假设

✓ 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绝对理性的,均能得到有关宏观、行业、企业的所有信息,并且对其进行完全理性的前瞻性分析,因此大家对证券价格预期都是相同的,且投资者对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都按照马克维兹的投资组合理论衡量。

1.2 MM定理第一命题及其推论

MM定理第一命题:

有财务杠杆企业的市场价值和无财务杠杆企业的市场价值相等。

第一命题的含义:

即公司的市场价值(即债权的市场价值+股权的市场价值,不含政府的税收价值)与公司的资本结构无关,而只与其盈利水平有关。这说明未来具有完全相同的盈利能力的公司市场价值相同,但由于其负债程度不同等因素,故它们的净资产可能有很大差异。

MM定理第一命题证明过程:证明方法是无套利均衡分析法。

基础假定:我们假定有两家公司—公司A和公司B,它们的资产性质完全相同但资本结构完全不同。A公司没有负债(这是一种极端假设,但作为比较基准更能说明问题);B公司的负债额度是D,假设该负债具有永久性质,因为可持续盈利的公司总可以用新发行的债券来偿还老债券(这与宏观经济学中的庞兹计划完全不同,那是没有收入来源且信息不对称下导致的终生借债消费计划无效)。

细节假设:

✓ B公司当前债务利率为r(固定值); ✓ A、B两公司当前的股本分别是SA和SB(固定值);

✓ A、B两公司当前权益资本预期收益率(即市场的资本化率,也就是其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分别是rA和rB(固定数值,因为仅指当前的预期收益率);

✓ A、B两公司任何年份的息税前利润(EBIT)相同,数额都为EBIT(随机变量,每年的数值都是它的一个数据点); ✓ A、B两公司当前的市场价值分别记为PVA和PVB(固定值);

✓ A、B两公司当前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其真实价值完全一致,分别为MPA和MPB(固定值);

✓ A、B两公司当前的股东权益分别记作SEA和SEB(固定值)。

注:假定中固定值较多是因为静态考察公司当前价值。

考虑一个套利策略:卖出A公司1%的股票;同时买入B公司1%的股票和1%的债券(上述比例可任意假定,但必须均为同一值)。这种套利策略产生的即时现金流和未来每年的现金流见表1。

表1 上述套利策略的现金流

头寸

即时现金流

未来每年现金流

卖出1%A股票

0.01* PVA

-0.01*EBIT

买入1%B股票

-0.01*SB*MPB

0.01*(EBIT-D*r)买入1%B债券

-0.01*D

-0.01* D*r 净现金流

NC

0

首先,任何公司的资产都等于账面的负债加权益,A公司无负债,因此有

PVASEA;PVBDSEB

其次,任何公司的股票价格都等于其股东权益与股本的比值:

MPAPVA/SA;MPB(PVBD)/SB①

再次,市场不应该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故NC=0,也就是

0.01*PVA0.01*SB*MPB0.01*D0 MPB(PVAD)/SB②

由①②推得:PVAPVB③,命题证毕。

MM定理第一命题推论一:

债转股后如果盈利未变,那么企业的股票价格也不变。

证明:假设B公司的债务权益比为k,则:

.kD/SEB

1k(SEBD)/SEBPVB/SEBPVA/SEBSA/SB④

将③④代入①得:

MPAPVA/SAPVB/(SB(1k))(DSEB)/(SB(1k))SEB(1k)/(SB(1k))MPB

证毕。

MM定理第一命题推论二:

股东期望收益率会随财务杠杆的上升而上升。

含义:正常情况下B公司在债转股之后会降低其股票的预期收益率,或者说A公司的股票预期收益率小于B公司的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证明:B公司的资产负债率(RDA)和股东权益比率(REA)分别为:

RDABD/PVBD/(DSEB)k/(1k)REABSEB/PVBSEB/(DSE)1/(1k)

由于公司所有税前收益均优先用于分派股息,而且市场有效性保证了股票的价格反映股票价值。则由股票收益现值模型可得A、B两公司的股票预期收益率rA和rB分别满足:

MPAj1EBIT/SAEBIT

(1rA)jSA*rAMPB(EBITR*D)/SBEBITR*D j(1rB)SB*rBj1同时EBIT>r*PVB,因为这表示即使公司全部举债经营,公司产生的税息前收益也足够支付利息,也就是说股票的收益率大于债券的收益率,由于系统风险和预期收益相匹配的结果导致这个不等式必然成立。故可推导出:

rBEBITr*DEBITr*DEBITEBITEBITrA,证毕。

SEBPVBDPVBPVASA*MPAMM定理第一命题推论三:

股东每股盈利也会随着财务杠杆的上升而上升。

含义:正常情况下,债券转为股票之后,公司股东的每股盈利也会下降。证明:A、B两公司每股盈利分别为:

EAEBIT(EBITR*D);EB⑤ SASB将④代入⑤的第二式得:

.EB(EBITR*D)(1k)(EBITR*D)k*EBIT(1k)*R*DEA⑥

SBSASA由于EBIT>r*PVB,再将前面RDAB定义式代入,可以推得:

k*EBIT(1k)*R*D(1k)(由⑥⑦得:EBEA,证毕。

kEBITEBITR*D)(1k)*D(r)0⑦ 1kPVB注:数学基础非常少的人有可能会觉得上述三个推论感性理解上有相互矛盾的地方,故须深入思考现实过程。

1.3

MM定理第二命题:

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与公司的资本结构无关。

证明:由于公司A仅有股权融资,故WACCArA MM定理第二命题及其推论

WACCBrBSEBDEBITEBITrrA①,证毕。PVBPVBPVBPVAMM定理第二命题推论:

有负债的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等于同一风险等级的无负债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加上风险补偿,风险补偿的比例因子是负债权益比k。

(是不是和CAPM、多因子模型、套利定价和单证券定价模型有点像啊,呵呵)

证明:由①(重新编号)得:

rB2 PVBr*DDrArA(rAr)rAk(rAr),证毕。SEBSEBSEB有税收条件下的MM定理 2.1

假设条件

考虑税收,其他假设与前面相同。有税收条件下的MM定理仅一个定理,有四个推论。

2.2 MM定理第一命题及其推论

MM定理第一命题:

在考虑税收的情况下,有财务杠杆的企业的市场价值等于无财务杠杆的企业的市场价值加上“税盾”的市场价值。

.证明:假定A、B两公司的所得税税率都是T(固定税率制,累进税率制等也一样的),那么两公司的税后收益(EAT)分别为:

EATA(1T)*EBIT

EATB(1T)*(EBITr*D)r*D(1T)*EBITT*r*DEATA,证毕。

其中T*r*D即税盾效应,与A公司税后盈利相比,这是B公司多出来的部分,这是由于B公司的财务杠杆起作用了:公司价值是股权市价加债权市价,A公司每年产生的现金流EBIT都要交所得税,而B公司中EBIT仅有一部分交所得税,故省出一部分价值计入到公司的债权价值中。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没有负债的公司举债时,政府需要把原来征的税的一部分退给公司的债主,或者说举债成本里T*r是政府买单的(机会成本的角度讲),而公司举债的成本仅是(1T)*r,这是从金融的角度或者说机会成本的角度讲的,就如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差别一样,而证券定价的基准正是从金融的角度给出才能准确。

显然A、B两公司的税前价值仍然一样,相当于不考虑税收。我们用带撇号的字母表示考虑税收的变量,则有税收情况下A、B两公司的市场价值分别为:

PVA/PVA(1T)

(1T)r*PVBr*D)DPVA/D(1)PVA/① EBITEBIT(1T)r*PVB其中D(1)叫做税盾的市场价值。

EBITPVB/PVB(1T)(1

MM定理第一命题推论一:

在考虑税收情况下,股东的期望收益率仍然会随着财务杠杆的上升而上升。即在考虑税收的情况下,不考虑税收时MM定理的命题一的推论二仍然成立。

证明:考虑税收,A公司股票预期收益率为:

/rAEBIT(1T)EBIT(1T)EBIT(1T)rA② //SA*MPAPVA(1T)PVA由不考虑税收推论二证明的最后一个公式和①(重新编号)得B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为:

rD(EBITrD)(1T)rD(EBITrD)(1T)rD(EBITrD)(1T)rD1TrB///(1T)*rD*PVBrDSB*MPBPVBDPVA(1)PVA/EBITEBITEBITrD再由②得:rBrA//rDrDPVA(1T)(1)EBIT③,由于EBIT>rD(盈利足够付利息,保//证不破产),故rBrA,证毕。

.MM定理第一命题推论二:

考虑税收情况下,股东的每股收益也仍然会随着财务杠杆的上升而上升,即在考虑税收情况下,不考虑税收MM定理命题一推论三仍然成立。

证明:A、B两公司每股盈利分别为:

/EA(1T)EBIT/(1T)(EBITrD)rD;EB④

SASB将第一部分第一命题推论一下面的④代入④得:

/EB(1k)(1T)(EBITrD)rDSA/EATrDk(1T)(EBITrD)rDSA/EA

因EBIT>rD,故上不等式成立,证毕。

MM定理第一命题推论三:

在考虑税收情况下,WACC与公司资本结构有关。(证略)

根据CAPM模型,有税收后的贝塔系数和无税收情况下的贝塔系数的关系为

//(1(1T)D,由此得出股权预期收益,然后再根据公司计算出)(证明从略)SEWACC,显然WACC是受资本结构影响的。MM定理第一命题推论四:

在考虑税收情况下,有负债的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仍然大于同一风险等级的无负债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风险补偿的形式也更复杂(证明如③)。

注:一个延伸,PV/PV(1(1Tc)(1Ts))D,Tc表示企业所得税率,Ts表示股票收入的税

1Td率,Td表示利息收入的税率,个人可试着证明一下子。

3 MM定理的缺陷

主要是假设不合理导致的缺陷

✓ 假设没有破产风险不符合实际。考虑税收的话,按照MM定理所有都是债权融资则公司价值最大化,但考虑到实际的破产风险,杠杆增加降低了融资成本WACC,但增加了公司的破产风险,故存在最优的资本结构使得公司达到价值最大化。✓ MM定理忽略了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性等,显然不符合事实。✓ 以上仅是两个例子,其他的大家可以想想。

撰写人:小秋.

第4篇:MM定理证明过程MM定理证明过程

1 无税收条件下的MM定理 1.1 假设条件

假设1:无摩擦市场假设

 不考虑税收;

 公司发行证券无交易成本和交易费用,投资者不必为买卖证券支付任何费用;  无关联交易存在;

 不管举债多少,公司和个人均无破产风险;

 产品市场是有效的:市场参与者是绝对理性和自私的;市场机制是完全且完备的;不存在自然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等市场失灵状况;不存在帕累托改善;等等;

 资本市场强有效:即任何人利用企业内部信息都无法套利,没有无风险套利机会;  投资者可以以企业借贷资金利率相同的利率借入或贷出任意数量的资金。

假设2:一致预期假设

 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绝对理性的,均能得到有关宏观、行业、企业的所有信息,并且对其进行完全理性的前瞻性分析,因此大家对证券价格预期都是相同的,且投资者对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都按照马克维兹的投资组合理论衡量。

1.2 MM定理第一命题及其推论

MM定理第一命题:

有财务杠杆企业的市场价值和无财务杠杆企业的市场价值相等。

第一命题的含义:

即公司的市场价值(即债权的市场价值+股权的市场价值,不含政府的税收价值)与公司的资本结构无关,而只与其盈利水平有关。这说明未来具有完全相同的盈利能力的公司市场价值相同,但由于其负债程度不同等因素,故它们的净资产可能有很大差异。

MM定理第一命题证明过程:证明方法是无套利均衡分析法。

基础假定:我们假定有两家公司—公司A和公司B,它们的资产性质完全相同但资本结构完全不同。A公司没有负债(这是一种极端假设,但作为比较基准更能说明问题);B公司的负债额度是D,假设该负债具有永久性质,因为可持续盈利的公司总可以用新发行的债券来偿还老债券(这与宏观经济学中的庞兹计划完全不同,那是没有收入来源且信息不对称下导致的终生借债消费计划无效)。细节假设:

 B公司当前债务利率为r(固定值);

 A、B两公司当前的股本分别是SA和SB(固定值);

 A、B两公司当前权益资本预期收益率(即市场的资本化率,也就是其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分别是rA和rB(固定数值,因为仅指当前的预期收益率);

 A、B两公司任何年份的息税前利润(EBIT)相同,数额都为EBIT(随机变量,每年的数值都是它的一个数据点);  A、B两公司当前的市场价值分别记为PVA和PVB(固定值);

 A、B两公司当前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其真实价值完全一致,分别为MPA和MPB(固定值);

 A、B两公司当前的股东权益分别记作SEA和SEB(固定值)。

注:假定中固定值较多是因为静态考察公司当前价值。

考虑一个套利策略:卖出A公司1%的股票;同时买入B公司1%的股票和1%的债券(上述比例可任意假定,但必须均为同一值)。这种套利策略产生的即时现金流和未来每年的现金流见表1。

表1 上述套利策略的现金流

头寸

即时现金流

未来每年现金流

卖出1%A股票

0.01* PVA

-0.01*EBIT

买入1%B股票

-0.01*SB*MPB

0.01*(EBIT-D*r)买入1%B债券

-0.01*D

-0.01* D*r 净现金流

NC

0

首先,任何公司的资产都等于账面的负债加权益,A公司无负债,因此有

PVASEA;PVBDSEB

其次,任何公司的股票价格都等于其股东权益与股本的比值:

MPAPVA/SA;MPB(PVBD)/SB①

再次,市场不应该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故NC=0,也就是

0.01*PVA0.01*SB*MPB0.01*D0 MPB(PVAD)/SB②

由①②推得:PVAPVB③,命题证毕。

MM定理第一命题推论一:

债转股后如果盈利未变,那么企业的股票价格也不变。

证明:假设B公司的债务权益比为k,则:

kD/SEB

1k(SEBD)/SEBPVB/SEBPVA/SEBSA/SB④

将③④代入①得:

MPAPVA/SAPVB/(SB(1k))(DSEB)/(SB(1k))SEB(1k)/(SB(1k))MPB

证毕。

MM定理第一命题推论二:

股东期望收益率会随财务杠杆的上升而上升。

含义:正常情况下B公司在债转股之后会降低其股票的预期收益率,或者说A公司的股票预期收益率小于B公司的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证明:B公司的资产负债率(RDA)和股东权益比率(REA)分别为:

RDABD/PVBD/(DSEB)k/(1k)REABSEB/PVBSEB/(DSE)1/(1k)

由于公司所有税前收益均优先用于分派股息,而且市场有效性保证了股票的价格反映股票价值。则由股票收益现值模型可得A、B两公司的股票预期收益率rA和rB分别满足:

MPAj1EBIT/SA(1rA)jEBITSA*rA

MPBj1(EBITR*D)/SB(1rB)jEBITR*DSB*rB

同时EBIT>r*PVB,因为这表示即使公司全部举债经营,公司产生的税息前收益也足够支付利息,也就是说股票的收益率大于债券的收益率,由于系统风险和预期收益相匹配的结果导致这个不等式必然成立。故可推导出:

rBEBITr*DSEBEBITr*DPVBDEBITPVBEBITPVAEBITSA*MPArA,证毕。

MM定理第一命题推论三:

股东每股盈利也会随着财务杠杆的上升而上升。

含义:正常情况下,债券转为股票之后,公司股东的每股盈利也会下降。证明:A、B两公司每股盈利分别为:

EAEBITSA;EB(EBITR*D)SB⑤

将④代入⑤的第二式得: EB(EBITR*D)SB(1k)(EBITR*D)SAEAk*EBIT(1k)*R*DSA⑥

由于EBIT>r*PVB,再将前面RDAB定义式代入,可以推得:

k*EBIT(1k)*R*D(1k)(k1kEBITR*D)(1k)*D(EBITPVBr)0⑦

由⑥⑦得:EBEA,证毕。

注:数学基础非常少的人有可能会觉得上述三个推论感性理解上有相互矛盾的地方,故须深入思考现实过程。

1.3

MM定理第二命题:

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与公司的资本结构无关。

证明:由于公司A仅有股权融资,故WACCArA

WACCBrBSEBPVBrDPVBEBITPVBEBITPVArA①,证毕。MM定理第二命题及其推论

MM定理第二命题推论:

有负债的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等于同一风险等级的无负债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加上风险补偿,风险补偿的比例因子是负债权益比k。

(是不是和CAPM、多因子模型、套利定价和单证券定价模型有点像啊,呵呵)

证明:由①(重新编号)得:

rBPVBSEBrAr*DSEBrADSEB(rAr)rAk(rAr),证毕。

2 有税收条件下的MM定理 2.1 假设条件

考虑税收,其他假设与前面相同。有税收条件下的MM定理仅一个定理,有四个推论。

2.2

MM定理第一命题:

在考虑税收的情况下,有财务杠杆的企业的市场价值等于无财务杠杆的企业的市场价值加上“税盾”的市场价值。MM定理第一命题及其推论

证明:假定A、B两公司的所得税税率都是T(固定税率制,累进税率制等也一样的),那么两公司的税后收益(EAT)分别为:

EATA(1T)*EBIT

EATB(1T)*(EBITr*D)r*D(1T)*EBITT*r*DEATA,证毕。

其中T*r*D即税盾效应,与A公司税后盈利相比,这是B公司多出来的部分,这是由于B公司的财务杠杆起作用了:公司价值是股权市价加债权市价,A公司每年产生的现金流EBIT都要交所得税,而B公司中EBIT仅有一部分交所得税,故省出一部分价值计入到公司的债权价值中。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没有负债的公司举债时,政府需要把原来征的税的一部分退给公司的债主,或者说举债成本里T*r是政府买单的(机会成本的角度讲),而公司举债的成本仅是(1T)*r,这是从金融的角度或者说机会成本的角度讲的,就如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差别一样,而证券定价的基准正是从金融的角度给出才能准确。

显然A、B两公司的税前价值仍然一样,相当于不考虑税收。我们用带撇号的字母表示考虑税收的变量,则有税收情况下A、B两公司的市场价值分别为:

PVAPVA(1T)

/EBIT(1T)r*PVB)叫做税盾的市场价值。其中D(1EBITPVBPVB(1T)(1/r*D)DPVAD(1/(1T)r*PVBEBIT)PVA①

/

MM定理第一命题推论一:

在考虑税收情况下,股东的期望收益率仍然会随着财务杠杆的上升而上升。即在考虑税收的情况下,不考虑税收时MM定理的命题一的推论二仍然成立。

证明:考虑税收,A公司股票预期收益率为:

rA/EBIT(1T)SA*MPA/EBIT(1T)PVA/EBIT(1T)(1T)PVArA②

由不考虑税收推论二证明的最后一个公式和①(重新编号)得B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为:

(EBITrD)(1T)rDSB*MP/BrB/(EBITrD)(1T)rDPVD/B(EBITrD)(1T)rDPVA/EBITrDrD(1T)*rD*PVBEBIT1TrDPVA(1)EBIT再由②得:rBrA//rDPVA(1T)(1rDEBIT)③,由于EBIT>rD(盈利足够付利息,保//证不破产),故rBrA,证毕。

MM定理第一命题推论二:

考虑税收情况下,股东的每股收益也仍然会随着财务杠杆的上升而上升,即在考虑税收情况下,不考虑税收MM定理命题一推论三仍然成立。

证明:A、B两公司每股盈利分别为:

EA/(1T)EBITSA;EB/(1T)(EBITrD)rDSB④

将第一部分第一命题推论一下面的④代入④得:

EB/(1k)(1T)(EBITrD)rDSAEA/TrDk(1T)(EBITrD)rDSAEA/

因EBIT>rD,故上不等式成立,证毕。

MM定理第一命题推论三:

在考虑税收情况下,WACC与公司资本结构有关。(证略)

根据CAPM模型,有税收后的贝塔系数/和无税收情况下的贝塔系数的关系为(1(1T)/DSE)(证明从略),由此得出股权预期收益,然后再根据公司计算出WACC,显然WACC是受资本结构影响的。

MM定理第一命题推论四:

在考虑税收情况下,有负债的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仍然大于同一风险等级的无负债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风险补偿的形式也更复杂(证明如③)。

注:一个延伸,PV/PV(1(1Tc)(1Ts)1Td)D,Tc表示企业所得税率,Ts表示股票收入的税率,Td表示利息收入的税率,个人可试着证明一下子。

3 MM定理的缺陷

主要是假设不合理导致的缺陷

 假设没有破产风险不符合实际。考虑税收的话,按照MM定理所有都是债权融资则公司价值最大化,但考虑到实际的破产风险,杠杆增加降低了融资成本WACC,但增加了公司的破产风险,故存在最优的资本结构使得公司达到价值最大化。 MM定理忽略了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性等,显然不符合事实。 以上仅是两个例子,其他的大家可以想想。

撰写人:小秋

第5篇:MM定理证明过程MM定理证明过程

1 无税收条件下的MM定理

1.1 假设条件

假设1:无摩擦市场假设

 不考虑税收;

 公司发行证券无交易成本和交易费用,投资者不必为买卖证券支付任何费用;  无关联交易存在;

 不管举债多少,公司和个人均无破产风险;

 产品市场是有效的:市场参与者是绝对理性和自私的;市场机制是完全且完备的;不存在自然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等市场失灵状况;不存在帕累托改善;等等;

 资本市场强有效:即任何人利用企业内部信息都无法套利,没有无风险套利机会;  投资者可以以企业借贷资金利率相同的利率借入或贷出任意数量的资金。

假设2:一致预期假设

 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绝对理性的,均能得到有关宏观、行业、企业的所有信息,并且对其进行完全理性的前瞻性分析,因此大家对证券价格预期都是相同的,且投资者对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都按照马克维兹的投资组合理论衡量。

1.2 MM定理第一命题及其推论

MM定理第一命题:

有财务杠杆企业的市场价值和无财务杠杆企业的市场价值相等。

第一命题的含义:

即公司的市场价值(即债权的市场价值+股权的市场价值,不含政府的税收价值)与公司的资本结构无关,而只与其盈利水平有关。这说明未来具有完全相同的盈利能力的公司市场价值相同,但由于其负债程度不同等因素,故它们的净资产可能有很大差异。

MM定理第一命题证明过程:证明方法是无套利均衡分析法。

基础假定:我们假定有两家公司—公司A和公司B,它们的资产性质完全相同但资本结构完全不同。A公司没有负债(这是一种极端假设,但作为比较基准更能说明问题);B公司的负债额度是D,假设该负债具有永久性质,因为可持续盈利的公司总可以用新发行的债券来偿还老债券(这与宏观经济学中的庞兹计划完全不同,那是没有收入来源且信息不对称下导致的终生借债消费计划无效)。

细节假设:

 B公司当前债务利率为r(固定值);  A、B两公司当前的股本分别是SA和SB(固定值);

 A、B两公司当前权益资本预期收益率(即市场的资本化率,也就是其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分别是rA和rB(固定数值,因为仅指当前的预期收益率);

 A、B两公司任何年份的息税前利润(EBIT)相同,数额都为EBIT(随机变量,每年的数值都是它的一个数据点);  A、B两公司当前的市场价值分别记为PVA和PVB(固定值);

 A、B两公司当前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其真实价值完全一致,分别为MPA和MPB(固定值);

 A、B两公司当前的股东权益分别记作SEA和SEB(固定值)。

注:假定中固定值较多是因为静态考察公司当前价值。

考虑一个套利策略:卖出A公司1%的股票;同时买入B公司1%的股票和1%的债券(上述比例可任意假定,但必须均为同一值)。这种套利策略产生的即时现金流和未来每年的现金流见表1。

表1 上述套利策略的现金流

头寸

即时现金流

未来每年现金流

卖出1%A股票

0.01* PVA

-0.01*EBIT

买入1%B股票

-0.01*SB*MPB

0.01*(EBIT-D*r)买入1%B债券

-0.01*D

-0.01* D*r 净现金流

NC

0

首先,任何公司的资产都等于账面的负债加权益,A公司无负债,因此有

PVASEA;PVBDSEB

其次,任何公司的股票价格都等于其股东权益与股本的比值:

MPAPVA/SA;MPB(PVBD)/SB①

再次,市场不应该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故NC=0,也就是

0.01*PVA0.01*SB*MPB0.01*D0 MPB(PVAD)/SB②

由①②推得:PVAPVB③,命题证毕。

MM定理第一命题推论一:

债转股后如果盈利未变,那么企业的股票价格也不变。

证明:假设B公司的债务权益比为k,则:

kD/SEB

1k(SEBD)/SEBPVB/SEBPVA/SEBSA/SB④

将③④代入①得:

MPAPVA/SAPVB/(SB(1k))(DSEB)/(SB(1k))SEB(1k)/(SB(1k))MPB

证毕。

MM定理第一命题推论二:

股东期望收益率会随财务杠杆的上升而上升。

含义:正常情况下B公司在债转股之后会降低其股票的预期收益率,或者说A公司的股票预期收益率小于B公司的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证明:B公司的资产负债率(RDA)和股东权益比率(REA)分别为:

RDABD/PVBD/(DSEB)k/(1k)REABSEB/PVBSEB/(DSE)1/(1k)

由于公司所有税前收益均优先用于分派股息,而且市场有效性保证了股票的价格反映股票价值。则由股票收益现值模型可得A、B两公司的股票预期收益率rA和rB分别满足:

MPAEBIT/SAEBIT jSA*rAj1(1rA)(EBITR*D)/SBEBITR*D j(1rB)SB*rBj1MPB同时EBIT>r*PVB,因为这表示即使公司全部举债经营,公司产生的税息前收益也足够支付利息,也就是说股票的收益率大于债券的收益率,由于系统风险和预期收益相匹配的结果导致这个不等式必然成立。故可推导出:

rBEBITr*DEBITr*DEBITEBITEBITrA,证毕。

SEBPVBDPVBPVASA*MPAMM定理第一命题推论三:

股东每股盈利也会随着财务杠杆的上升而上升。

含义:正常情况下,债券转为股票之后,公司股东的每股盈利也会下降。证明:A、B两公司每股盈利分别为:

EAEBIT(EBITR*D);EB⑤ SASB将④代入⑤的第二式得: EB(EBITR*D)(1k)(EBITR*D)k*EBIT(1k)*R*D⑥ EASBSASA由于EBIT>r*PVB,再将前面RDAB定义式代入,可以推得:

kEBITk*EBIT(1k)*R*D(1k)(EBITR*D)(1k)*D(r)0⑦

1kPVB由⑥⑦得:EBEA,证毕。

注:数学基础非常少的人有可能会觉得上述三个推论感性理解上有相互矛盾的地方,故须深入思考现实过程。

1.3

MM定理第二命题:

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与公司的资本结构无关。

证明:由于公司A仅有股权融资,故WACCArA MM定理第二命题及其推论

WACCBrBSEBDEBITEBITrrA①,证毕。PVBPVBPVBPVAMM定理第二命题推论:

有负债的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等于同一风险等级的无负债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加上风险补偿,风险补偿的比例因子是负债权益比k。

(是不是和CAPM、多因子模型、套利定价和单证券定价模型有点像啊,呵呵)

证明:由①(重新编号)得:

rB2 PVBr*DDrArA(rAr)rAk(rAr),证毕。SEBSEBSEB有税收条件下的MM定理 2.1

假设条件

考虑税收,其他假设与前面相同。有税收条件下的MM定理仅一个定理,有四个推论。

2.2 MM定理第一命题及其推论

MM定理第一命题:

在考虑税收的情况下,有财务杠杆的企业的市场价值等于无财务杠杆的企业的市场价值加上“税盾”的市场价值。

证明:假定A、B两公司的所得税税率都是T(固定税率制,累进税率制等也一样的),那么两公司的税后收益(EAT)分别为:

EATA(1T)*EBIT

EATB(1T)*(EBITr*D)r*D(1T)*EBITT*r*DEATA,证毕。

其中T*r*D即税盾效应,与A公司税后盈利相比,这是B公司多出来的部分,这是由于B公司的财务杠杆起作用了:公司价值是股权市价加债权市价,A公司每年产生的现金流EBIT都要交所得税,而B公司中EBIT仅有一部分交所得税,故省出一部分价值计入到公司的债权价值中。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没有负债的公司举债时,政府需要把原来征的税的一部分退给公司的债主,或者说举债成本里T*r是政府买单的(机会成本的角度讲),而公司举债的成本仅是(1T)*r,这是从金融的角度或者说机会成本的角度讲的,就如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差别一样,而证券定价的基准正是从金融的角度给出才能准确。

显然A、B两公司的税前价值仍然一样,相当于不考虑税收。我们用带撇号的字母表示考虑税收的变量,则有税收情况下A、B两公司的市场价值分别为:

PVA/PVA(1T)

(1T)r*PVBr*D)DPVA/D(1)PVA/① EBITEBIT(1T)r*PVB)叫做税盾的市场价值。其中D(1EBITPVB/PVB(1T)(1

MM定理第一命题推论一:

在考虑税收情况下,股东的期望收益率仍然会随着财务杠杆的上升而上升。即在考虑税收的情况下,不考虑税收时MM定理的命题一的推论二仍然成立。

证明:考虑税收,A公司股票预期收益率为:

/rAEBIT(1T)EBIT(1T)EBIT(1T)rA② //SA*MPAPVA(1T)PVA由不考虑税收推论二证明的最后一个公式和①(重新编号)得B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为:

rD(EBITrD)(1T)rD(EBITrD)(1T)rD(EBITrD)(1T)rD1TrB///(1T)*rD*PVBrDSB*MPBPVBDPVA(1)PVA/EBITEBITEBITrD//再由②得:rBrArDrDPVA(1T)(1)EBIT③,由于EBIT>rD(盈利足够付利息,保//证不破产),故rB,证毕。rA

MM定理第一命题推论二:

考虑税收情况下,股东的每股收益也仍然会随着财务杠杆的上升而上升,即在考虑税收情况下,不考虑税收MM定理命题一推论三仍然成立。

证明:A、B两公司每股盈利分别为:

/EA(1T)EBIT/(1T)(EBITrD)rD④;EBSASB将第一部分第一命题推论一下面的④代入④得:

/EB(1k)(1T)(EBITrD)rDSA/EATrDk(1T)(EBITrD)rDSA/EA

因EBIT>rD,故上不等式成立,证毕。

MM定理第一命题推论三:

在考虑税收情况下,WACC与公司资本结构有关。(证略)

根据CAPM模型,有税收后的贝塔系数/和无税收情况下的贝塔系数的关系为/(1(1T)D)(证明从略),由此得出股权预期收益,然后再根据公司计算出SEWACC,显然WACC是受资本结构影响的。MM定理第一命题推论四:

在考虑税收情况下,有负债的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仍然大于同一风险等级的无负债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风险补偿的形式也更复杂(证明如③)。

注:一个延伸,PV/PV(1(1Tc)(1Ts))D,Tc表示企业所得税率,Ts表示股票收入的税

1Td率,Td表示利息收入的税率,个人可试着证明一下子。

公司税MM定理命题二

在考虑所得税情况下,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率(KSL)等于同一风险等级中某一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率(KSU)加上一定的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根据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率和负债企业的债务资本成本率(KD)之差和债务权益比所确定。其公式为:

KSL=KSU*(1-T)+(KSU-KD)*(1-T)*D/SL 式中:D—有负债企业的负债价值; SL—有负债企业的权益价值。T—公司税率 在命题一的基础上,风险报酬考虑了所得税的影响。因为(1一T)总是小于l,在D/SL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这一风险报酬率总小于无税条件下命题二中的风险报酬率。由于节税利益,这时的股东权益资本成本率的上升幅度小,或者说,在赋税条件下,当负债比率增加时,股东面临财务风险所要求增加的风险报酬的程度小于无税条件下风险报酬的增加程度,即在赋税条件下公司允许更大的负债规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