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网瘾少年小组工作计划书

范文小馒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网瘾少年小组工作计划书

第1篇:社区帮助青少年脱离网瘾小组计划书

社区青少年网瘾问题服务项目计划书

一.服务立项

(一)项目名称: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二)服务对象:社区青少年

(三)服务时间:2015年7月--2015年12月

二.项目背景

(一)问题与需求评估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网络虚拟社会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娱乐方式。在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的使用群体中,青少年是最主要的群体,由此也衍生出一个问题——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由于青少年并不能很清晰的分辨出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区别,因此,他们很容易就陷入到虚拟的网络社会中,甚至无法自拔,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探讨解决青少年的网瘾问题是非常必要且紧迫的。

(二)介入理念与理论

1、社区青少年教育服务

针对青少年网瘾首先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与指导,引导他们认识到网瘾带来的危害,帮助他们对网瘾有正确的看法。

2、社区青少年心理援助

青少年网瘾导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认知偏差、情绪困扰、人格障碍、人际交往障碍等。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情绪辅导;对已经出现人格障碍的青少年,及时进行矫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和谐的生活环境。

3、社区青少年行为矫正

有些网瘾青少年容易表现出来一些行为问题,比如带有攻击行为,一旦阻止他们上网,他们可能表现出不耐烦,暴躁,从而伤害周围人。三.项目目标

(一)整体目标:让小组成员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戒掉网瘾从而养成合理利用网络的习惯,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走出来,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社会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具体目标:

1、通过小组活动增强组员的自控能力,让他们学会给自己制定明确的计划,学会管理自己充裕的业余时间;

2、让组员充分意识到网络的两面性,尤其是网络游戏的危害性,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养成合理的用网习惯,逐渐摆脱沉迷网络的坏习惯。

3、让组员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一些社交技巧,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走出来,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四.活动安排

(一)招募阶段

1、在社区办公处张贴海报。

2、散发宣传单。

3、社区工作人员在当值时告知参加。

4、我们在和工作人员一起调查时亲自邀请参加。

5、根据小组性质进行筛选组员。

(二)小组开展阶段

项目节数

目标

内容

第一节

缘来有你

1.相互认识。

2.介绍小组目标,形成小组规范。 3.签订小组契约。

1.暖身游戏:名字接龙。 2.介绍小组说明。

3.通过圆桌会议,订立小组组员都认可的小组规范。

第二节

不再迷“网”

1.认识网瘾危害。

2.增强自我意识,提高自控力。

1.现身说法:观看网络成瘾危害的录像。 2.头脑风暴法:讨论解除网瘾的“金点子”。

第三节

无网生活

1.采取系统脱敏强化法转移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2.培养团队精神,学会与人交流。

1.开展室外活动。 2.素质拓展训练: 信任背摔。

第四节

网外的精彩

1.发掘优势: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2.增强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1.发掘并培养每个孩子的特长、兴趣和爱好:举办丰富多彩的比赛、竞赛(如乒乓球、篮球、绘画、书法、唱歌等等)。 2.自我约束训练:小型军训。

第五节

珍重再见

1.巩固小组成果。 2.处理离别情绪。1.回顾小组历程。2.小组成员发表感言。3.成员之间互相鼓励。4.总结。

五.所需资源

1、宣传海报

2、督导一位

3、礼品

4、宣传单

5、电脑

六.活动分工 七.预算 支出项目 数量 金额 海报 2 80 车费 6 240 水 待定 100 宣传单 若干 40 礼品 若干 100 活动材料 若干 100 总计

660

八、监督与评估

(一)评估内容

1.项目策划评估,由社工小组督导对项目策划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2.过程评估:评估社区网瘾青少年的生活态度和心理变化情况;

3.成效评估:评估服务的效果、服务对象改变情况、满意度,评估服务指标完成情况,评估项目人力、资金投入情况等。

(二)评估方法

1.项目策划评估:采取征求民政部门和居民意见等方法进行;

2.过程评估:观察社工的活动记录与服务对象每次的活动评语,或是通过现场的观察进行评估;

3.成效评估:督导对项目指标完成情况,人力、资金投入情况进行审核,通过直接采访或者问卷调查了解服务对象对服务满意度等

九、预测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遇到的问题及困难 解决方法

项目策划不合理 通过小组讨论和听取居委会的意见对服务项目进行修改 资金不足 1)与居委会协商; 2)拉赞助

无法完成预期目标 1)找出无法完成的原因;

2)与居委会协商调整方案或者延长服务时间 青少年拒绝参与 做好宣传和思想工作

组员与组员产生冲突 工作者及时调节,做出批评,加强思想教育

第2篇:青少小组工作计划书

青少年小组工作计划书

【篇1: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成长小组计划书】

小组策划书

“青少年成长”小组

一、背景资料

小组主题:“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成长”

小组对象:13—16岁的青少年学生(六年级——高一学生)

二、设计理念: 1、问题界定:

儿童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影响,在由自

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健全、人格缺失、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吸毒等等。“少年强则中国强”,一个国家的未来的前途肩负在年轻一代人的肩上,所以合理的引导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让他们能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培养和塑造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极其必要的。另外13—16岁的青少年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特点是叛逆且极易受到朋辈的影响。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如今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建立健康的朋辈互助小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2、需求评估:

青春期是一个敏感期,青少年的身体和思想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时期的个体更多的接受着来自学校和同辈群体的影响。对于13—16岁的青少年来说,进入埃里克森所定义的统一的角色与混乱阶段,他们在尝试回答这样的问题,即我是谁、我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自我意识便逐渐清晰。个体自主选择的价值观和目标决定了其持久的同一性,青少年期消极的价值观对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如果能有人给予正确的引导,提供适当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稳定的角色。

另外他们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的升学时期。由于村中的家长 的受教育程度都比较低,基本是初中以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多为责骂型,更容易导致孩子的叛逆。同辈群体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新的活动天地和适合他们心理

适应和发展的小环境,与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影响日趋重要,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远超过学校和家庭的影响。进入初高中后,青少年的同伴群体开始由主要是同村的小孩转变为各种各样的同学,年纪的增长,家庭学校所能管理的范围有限,很难有效的指导孩子的成长。此时期的青少年渴望被认同,在同伴群体中从事脱离成人控制的独立性活动,群体内的价值取向对青少年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很多青少年都是由于交到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受到反主流文化、反社会的群体价值观影响,从而一步步走上错误的道路。

因此对村中青少年开展 “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成长”的主题活动,帮

助其在有趣的小组活动中树立个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积极的群体价值取向,帮助建立健康的互助朋辈支持网络十分必要。3、问题的成因:

(1)社区原因:所在村名是**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自然村落,归属。村

落约有两百户人家,到我们那一代止,如今多为独生子女。如今村民的生活渐渐富裕,家家都建成了新房,开始从原来密集型的房屋建设转为散落的建筑,新建的房屋都不约而同的有个巨大的围墙和一扇巨大的铁门,家庭与家庭的交流频率降低,孩子互相串门的机会少了,社区的人际关系不如之前密切。从小学升初中后,原本在一起玩的同村伙伴开始习惯自己一个人躲在家里看电视,同村落的同伴群体影响降低,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发展。

(2)家庭原因:家庭是一个人最先接触的环境,父母担任着教育孩子的重

要角色,但是由于农村的家长教育水平都比较低下,教育方式有欠妥当,不能很好地扮演孩子的人格教育角色。另外由于如今多为独生子女,家长的宠溺加上没有血缘上的亲密同伴,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

(3)学校原因:村落的孩子大多是在同一所公立学校读书,此学校的升学

率十分低下,各色学生混杂。另外初高中的义务教育模式使得学校和老师更注重的不出事就好,更在意的是卷面上的成绩而不是青少年的人格成长,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缺乏很好地引导,学习环境也十分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4)个人原因:此年龄段的孩子多叛逆,有自己的想法,极易受到同辈群

体的影响。

4、问题导致的后果:

青少年是世界观的萌芽时期,对青少年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此时期的同辈

影响又尤为巨大。若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将出现许多问题,影响社区安全和社会稳定,如: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健全、人格缺失、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吸毒等等。5、理论基础: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需求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在本次活动中,通过服务对象在“拍卖我的人生环节”的侧重选择,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赋权原则:强调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权利,挖掘和激发案主潜能的过程、介入方式和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中,让案主充分行使相关权利以调动其积极性,达到增强案主参与意识的效果。

(3)镜中自我理论: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应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他人这面镜子里发现了我们的自我。在本次活动中,案主通过从同伴处获得的赞美与肯定,从而增强信心,以自己的优势来达到他们的期望和目标。

(4)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重视榜样的作用,强调个人对行为的自我调节,主张建立

较高的自信心。社工可通过树立榜样或者让案主明白榜样的意义,相信案主的学习能力,及时的通过奖励肯定案主好的行为和细微的改变,对于案主的偏差行为给予惩罚,从而使案主更好地学习。6、可行性分析: 对于参与者来说,村中的青少年在假期的时间比较多,内心也极其渴望有

伙伴一起玩,参与热情会比较高;另外村中的大学生比较少,如果有人主持他们会非常乐意,家长的支持度高;对于村委方面,由于活动所需经费基本为零,所以能得到村委大力支持。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