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范文小馒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第1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导读:范文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范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1、调查设计

CHFS抽样设计:经济富裕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城镇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城镇富裕家庭占比较大,样本的地理分布比较均匀。

数据核查:事后对所有受访者进行回访。

拒访率:CHFS的拒访率低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调查的拒访率。

数据代表性:人口统计学方面,CHFS调查数据在家庭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方面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比较一致,其中城市人口比例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有差异。在居民收入总额上,CHFS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居民收入总额、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总额、人均收入方面比较一致,在农村和城市人均收入内部构成上二者差距比较大。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国内有影响力的家庭调查数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国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

PPS: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它是一种使用辅助信息,从而使每个单位均有按其规模大小成比例的被抽中概率的一种抽样方式。PPS抽样是指在多阶段抽样中,尤其是二阶段抽样中,初级抽样单位被抽中的机率取决于其初级抽样单位的规模大小,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大,被抽中的机会就越大,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小,被抽中的机率就越小。

2、家庭人口和工作特征

20XX年CHFS样本数据显示平均家庭规模为2、94人。少儿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23:100,劳动年龄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5:100,老年人口的男女性别小于1、无论是根据人口老龄化指标1还是指标2都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少儿抚养比低于老年抚养比,且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高于农村。

根据CHFS数据,我国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比例高达63、58%,年龄组越低的人群高学历的比例越高。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根据CHFS我国城市剩男、剩女的比例41:62,农村为59:38、企业雇佣的劳动力占从业人员的比例高达62%,其中38、44%在私营或个体企业工作,大力发展工商业可能是解决中国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大力支持私营或个体企业的发展,中国劳动力就业压力将可能得到缓解。

具有博士学历职工的工资收入低于硕士学历职工的工资,在这个阶段教育收入回报为负。

随着人口年龄降低,初中学历以下人口比例显著降低,义务教育效果明显。

3、家庭非金融资产

从土地的闲置率上看,在被征收土地归为农用土地的假设下,限制土地的占比也有9、97%。

农村劳动力的输出比例为35、22%。

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16~25周岁,26~35周岁的农村居民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供给人数显著小于其他年龄组,据此分析,劳动力输出可能持续不足,“用工荒”现象可能长期存在。

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中,有66、88%的农业家庭以及72、68%的非农业家庭没有使用机械。

政府对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补贴差异仅能缩小两类农作物生产收益差距的2、2%,富裕家庭可能获得了更多的农业生产补贴资金。

20XX年非农业户籍家庭11、79%从事工商业,农业户籍家庭14、73%从事工商业项目。行业分布方面,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其他行业分列前5位。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家庭从事工商业活动更为积极。

从户主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来看,2010年从事工商业的家庭户主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77年,高于未从事工商业家庭户主平均受教育年限,后者为8、86年。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家庭户主与未从事工商业活动家庭户主获得这些学历占比差距不显著。随着家庭工商业项目资产规模的增加,户主平均受教育年限也增加。

按行业来看,绝大部分行业对应的工商业项目资产规模小于40万元。从工商业项目的取得方式看,通过创立工商业项目的方式获得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经营项目的家庭占比为79、69%。从家庭对最主要工商业项目的占有份额来看,农业户籍家庭占有份额平均为93、27%,非农业户籍家庭为87、85%。从项目的组织形式来看,个体户/个体工商户是最为普遍的组织形式。

个体户/个体工商户家庭每周平均工作时间6、51天,家庭独资企业6、34天,有限责任公司5、41天,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分别为6、18天、5、62天。

20XX年家庭主要从事的工商业项目以盈利为主,仅少数项目存在亏损现象。

从银行贷款的资金流向来看,大企业或工商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更大。贷款申请被拒及害怕被拒而未提出申请的家庭占所有从事农业或工商业家庭的10、7%。从贷款的年利率来看,农业家庭与非农业家庭非别为7、11%、5、96%。随着贷款规模的增加,贷款的年利率大致呈递减趋势。非农业家庭主要采用抵押贷款,农业家庭主要采用信用贷款。不管是农业家庭还是非农业家庭向民间金融住址借款的占比均较小。不管是农业家庭还是非农业家庭,绝大部分借款都没有收取利息。

非农业户籍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5、39%,农业户籍家庭为92、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60%。2011年中国城市有房家庭户均拥有住房1、22套。11、88%的城市家庭未拥有住房,69、05%的拥有一套住房,15、44%拥有两套住房,3、63%的拥有三套以上。2011年城市人均建筑面积为38、89%,人均使用面积上升到33、76%。中小户型商品房占比为44、89%。2011年中期,有13、94%的非农业户籍家庭为购买住房而向银行贷款,还有7、88%的非农业户籍家庭通过银行以外的其他渠道借款以获得住房。户主年龄在30-40周岁之间的家庭,贷款总额平均为家庭年收入的11倍之多,收入处于最低25%的那部分家庭贷款额达到了年收入的32倍之多。

约14、53%的家庭拥有常见车辆如轿车、客车和货车等。排名前3位的汽车品牌分别是大众、丰田、别克。第一辆汽车从银行借款或通过其他途径借款的占拥有汽车家庭的24、33%,为第二辆汽车负债的家庭占拥有两辆以上汽车家庭的14、29%。家庭为汽车购买保险比较普遍,但为其他车辆购买保险较少。每类汽车险种,没有理赔的家庭购买占比都比理赔家庭的购买占比低,汽车保险的逆向选择明显。

在其他资产种类的分布上,农业家庭和非农业家庭持有金银首饰最为普遍。

4、家庭金融资产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金融市场参与率分别为:银行存款60、91%,股票8、84%,债券0、77%,基金4、24%,衍生品0、05%,金融理财产品1、10%。其中股票市场、基金市场、银行存款以及民间金融的参与率与学历成正相关,与年龄成反相关。博士在股票市场与民间金融市场的参与率显著低于硕士,在基金与银行存款市场的参与率高于硕士。

家庭金融资产平均为6、38万元,中位数为6000元,金融资产在家庭之间的分布不均匀。户主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持有金融资产总量成正相关,与年龄反相关。户主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持有风险资产总量正相关,在年龄段的分布上44周岁以下家庭持有家庭风险资产最多,60周岁次之,45-59周岁最少。家庭风险资产的占比平均为9、98%,与户主受教育程度正相关,与年龄反相关。

从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来看,城乡家庭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中位数分别相差4000元与3万元,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家庭股票账户现金余额均值、中位数均高于城市家庭,表明农村家庭股票账户资金闲置情况更严重。股票投资盈利的家庭占比为22、17%,学历与炒股赚钱之间没有必然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炒股赚钱比例递增。炒股借贷的比例为1、70%,平均借贷金额为6、29万元,比例较小,但金额较大。50%以上的家庭没有从基金投资中获利。

5、家庭负债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家庭房产负债比例为29、78%,其中银行贷款比例为10、03%,贷款均值为22、85万元;民间借款比例为19、76%,借款均值为5、37万元。家庭教育负债比例为7、93%,均值为12798元。

除了住房、汽车、商业、教育、信用卡负债之外,其他负债的主要目的是看病,占40、41%,其次是娶媳妇,15、40%。家庭其他负债的主要来源是近亲。民间借款的家庭比例为34、95%。

6、家庭保险与保障

44、2%的被调查居民没有养老保险。农业户籍居民64、36%主要靠子女养老,非农业户籍为49、17%。目前离休金与退休金之间,以及离退休内部行业之间差距较大。0、38%的农业户籍居民与4、76%的非农业户籍居民有企业年金。从行业来看,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拥有企业年金的比例为6、26%,占比最高,其次为专业技术人员为4、4%。年金人均领取余额,前者为1627元,后者为5131元。年均缴纳方面,二者差距不大。

社会基本医保的平均覆盖率为89、17%,城乡差别不大。商业保险方面,农业户籍居民92、86%没有任何商业保险,非农业户籍居民,85、37%没有任何商业保险。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7、家庭支出与收入

家庭总支出由食品支出、衣着支出、生活居住支出、日用品与耐用消费品支出、医疗保健支出、交通通信支出、教育娱乐支出及其他支出构成。农村居民年均消费支出为城市居民的51%,且家庭消费不均等的程度在农村居民内部更加突出。城乡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上相差无几,考虑到城乡收入差别,农村居民的医保负担更重。城镇居民的转移支出占其收入的比重约为11%,农村为14%。

居民家庭年收入的均值与中位数之比约为2、9:1,意味着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高。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为3884元,转移性支出为6052元。公务员家庭相对于非公务员家庭来说,年转移收入的总量高出32%,来自非亲属的转移收入比例也大大高于后者。

无论是城镇家庭还是农村家庭储蓄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子女教育。子女教育和结婚、养老以及买房是我国家庭储蓄的三个主要原因。

8、家庭财富

城市家庭资产达到均值的占14、30%,农村家庭资产达到均值的占21、34%。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样本家庭中没有负债的占到61、78%。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第2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高储蓄背后为

收入不均

http://.cn2012年05月15日 02:4421世纪经济报道

5月13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正式发布全国首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的发现包括,中国家庭储蓄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储蓄率为60.6%。中国较高储蓄的根本原因是储蓄分布的差异,广大民众并不缺少消费动机,而是没有足够的收入。

在住房资产方面,中国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9.68%,远高于市场想象和世界平均水平。城市家庭第一套住房市价与成本之比为4.4,城市住房收益可观。

该报告历时三年,对全国25个省份、80个县(市)、320个社区(村)进行了入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8438份,调查成果将建成中国家庭金融微观领域的基础性数据库,与社会共享。

家庭金融的相关数据直接反映了家庭在经济金融活动中的行为决策,对于央行进行宏观调控,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美国,消费者金融调查(SCF)是美联储投入巨资与芝加哥大学合作完成的一项长期性调查。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为直观了解美国家庭财务受金融危机影响状况,甚至将本因2010年进行的调查提前到了2009年。而我国,之前在此领域仍是空白。

收入前10%家庭储蓄占比74.9%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在全国范围收集并统计家庭金融行为的微观信息,主要包括:住房资产和家庭金融财富、家庭负债和信贷约束、家庭保险与社会保障、家庭支出与收入等方面内容。

报告显示,中国的高储蓄的根本原因不是没有足够的消费动机,而是没有足够的收入。目前,中国家庭的高储蓄率日益成为世界的焦点。政府一直在采取措施刺激国内居民消费需求,但效果甚微。

截至2011年8月,中国家庭总储蓄占总收入的19.25%,处于较高水平。然而从储蓄的分布来看,家庭储蓄分布极为不均。一方面,有55%的家庭在调查年份的支出大于或等于收入,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另一方面,收入最高的前10%的家庭储蓄率达60.6%,储蓄金额占当年总储蓄的74.9%。可支配收入占所有家庭可支配收入的56.96%,收入不均现象非常严重。也就是说,中国家庭储蓄都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

“增加消费、减少储蓄最有效的政策是减少收入不均。高储蓄的根本原因不是广大民众没有足够的消费动机,而是广大民众没有足够的收入去消费。”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西南财大经管学院院长甘犁教授认为,可以通过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来改变收入不均的现象,从而实现中国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

提出的“工资增长和GDP增长速度要求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认为,增加消费可以通过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升级完成。

事实上,中国经济的结构正在改变,市场力量正在推动着消费力的提高。“消费力从2008年开始,每年提高0.7%。原因就是劳动力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廉价劳动力供给开始小于需求,可支配收入在提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微博)补充道。

自有住房拥有率近90%

报告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9.68%,高于世界平均住房拥有率为63%的水平。2011年,中国城市户均拥有住房已经超过1套,平均为1.22套,农村为1.15套。我国的自有住房拥有率,农村高于城市,中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

但这并不与市场上旺盛的刚性需求存在矛盾。

“一方面,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群离开已有房产的家乡,到外地或大城市生活,这是房产刚性需求的一种表现。”李稻葵解释。

另一方面,房产已成为中国家庭资产增值最快的财产。“拥有房产的家庭这几年都有很高的收益率,有房子的家庭还想买两三套。”甘犁补充。城市中第一套住房的总收益率均值为340.31%,第二套为143.25%,第三套为96.70%。

甘犁教授认为,此份报告提供了详尽的基础数据,人口结构、家庭信息、教育需求、储蓄状况等。希望社会各界能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资源,从不同角度和视野来分析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中国经济问题。

第3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一、数据质量

1、抽样设计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抽样方案采用了分层、三阶段与规模度量成比例(PPS)的抽样设计。初级抽样单元(PSU)为全国除西藏、新疆、内蒙和港澳地区外的2585个市/县。第二阶段抽样将直接从市/县中抽取居委会/村委会;最后在居委会/村委会中抽取住户。每个阶段抽样的实施都采用了PPS抽样方法,其权重为该抽样单位的人口数(或户数)。CHFS首轮调查的户数设定为8000——8500户。从可操作性角度出发,各阶段样本数设定如下:首先,根据城乡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末端抽样的户数(即从每个居委会/村委会抽取的户数)设定在20-50户之间,其平均户数约为25户;其次,在每个市/县中抽取的居委会/村委会数量为4;最后可以计算得到抽取的市/县个数约为8000÷(4×25)=80。

2、拒访率比较

表2列出了CHFS与国内外调查数据拒访率的比较。就国内调查而言,CHFS比CHARLS分别低3.75%、5.22%和6.19%。需要注意的是,2008年CHARLS的调查只涉及甘肃和浙江两个省份,而2011年CHFS调查涵盖25个省份,两者的拒访率进行直接比较可能存在偏差。三个国外数据库都与CHFS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其调查内容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家庭的资产、收入和支出等,尤其是SCF,是与CHFS直接可比的调查项目。从表2可以看出,SCF、CEX和SHIW三个调查的拒访率都在25%以上。与CHFS直接可比的SCF调查拒访率更是在30%以上。这表明CHFS的拒访率与国外同类调查相比,处在很低的水平上,进一步表明了CHFS调查组织工作的高效率与高质量。

3、人口统计学特征

CHFS数据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的数据非常一致,表明CHFS样本完全具有全国代表性。表3的第一部分列出了CHFS调查的总人口数量、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以及经过权重调整后的城市人口比例。与此对应,表3也汇报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全国总人口、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

就家庭规模而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市和农村家庭规模分别为2.89人和3.98人,CHFS权重调整后的城市和农村家庭规模分别为3.03人和3.76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CHFS与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家庭规模都具有一致性。同时,CHFS和国家统计局统计的人口平均年龄分别为38.09岁和36.87岁,二者也非常接近,可知CHFS调查样本的人口年龄结构分布与全国人口年龄结构分布相一致。就男性占总人口比例而言,CHFS和国家统计局统计出的男性比例分别为50.7%和51.4%,二者相差无几。按照特定地区是城镇地区还是农村地区来计算城市人口比例,计算出的CHFS中城市人口比例为51.4%,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指标非常一致。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可知,CHFS与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得出的家庭规模、人口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人均收入都具有广泛的一致性,CHFS具有全国代表性的结论是有可靠依据的。

二、收入和储蓄

1、家庭收入

数据显示,家庭收入均值为52087元/年,其中,城镇庭和农村家庭分别为71546元/年和27606元/年。

根据CHFS调查数据,中国家庭收入不均现象非常严重。处于收入分布90%以上分位数的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占所有家庭可支配收入的56.96%。表5汇报了这些高收入家庭各项收入在所有家庭中的占比情况,其中,经营收入的76.85%被处于收入分布90%以上分位数的家庭所有,经营收入不均现象最为严重。

2、家庭储蓄

总储蓄占总收入的19.25%,低于依据宏观数据计算出来的储蓄率,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从储蓄的分布来看,家庭储蓄分布极为不均。55%的家庭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而处于收入分布90%以上分位数的家庭储蓄率为60.6%,其储蓄金额占当年总储蓄的74.9%。处于收入分布95%以上分位数的家庭的储蓄率为69.02%,其储蓄金额占当年总储蓄的61.6%。因此,中国高储蓄的根本原因不是广大民众没有足够的消费动机,而是广大民众没有足够的收入。现行促进消费的政策对广大民众的影响不大。因此,增加消费、减少储蓄最有效的政策是提高广大民众的收入水平以减少收入不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