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三代人作文

范文小馒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三代人作文

三代人作文 篇1

  打开朋友圈,看到越来越多的,无外乎别人转发的段子,或者不知道什么媒体写的“震惊”体新闻,或者某个微商又在“安利”新产品,还有无聊的朋友不厌其烦地上传着自己刚p了一个下午的自拍照片。不得不说,自从微信火遍大江南北之后,所谓的朋友圈社交,正在一点点地变味成现代娱乐主义的产物。

  朋友圈建立之初,想法是美好的,能够和朋友们分享幸福的瞬间,就像微信创始人在微信首次运行界面上加上的那句话“看见,即存在”。可这般“看见”,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朋友圈充斥着广告轰炸,低俗趣味,耸人听闻,仿佛一切都是可以被物化、娱乐化、商业化的对象。

  想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的祖辈、父辈采取的娱乐方式,滚铁环、摇呼啦圈,他们在游戏之余,还不忘强身健体;可到了我们这一辈,越来越多的低头族、“手机奴”出现了。看看身边的人,有多少是手机从不离身,一坐下就掏出来的?有人说这是科技的进步,但科技的进步,应该为人类服务,而不是让人成为科技的奴仆。

  诚然,如果我们善加利用,朋友圈确实可以成为我们分享喜悦、交流思想的工具,但若没有强大的分辨力和自制力,“娱乐至上”的洪流就很有可能将我们卷入其中,最后“圈”进了娱乐,“圈”走了思想,把我们变成没有思想、只会随波逐流的空壳。

  蒙田说过:“人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一根稻草,唯有思考才能给人永恒的力量。”对于朋友圈,我们应该学会取舍,卖假货的微商,删掉;只发段子的朋友,删掉;来历不明的自媒体,删掉。只留下真心观察生活,有经验分享的朋友;只留下每日一篇,将哲理解读的良师;只留下社会热点、弘扬正气的新闻。“圈”进了娱乐,我们更要“圈”进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抵制“娱乐至上”的低俗潮流,拥抱“智慧为先”的人生;我们只有不断加深自己的思考,充实自己的内心,用知识和思想武装自身,才能利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成为真正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

  三代人作文 篇2

  曾经和外婆住过一段时间.外婆很会讲故事,每天睡觉前都先给我讲一些故事,一天晚上,我缠着外婆给我讲一些自己的故事.外婆笑了笑,说:“讲自己的什么故事呀!外婆没故事哟!“受不了我的撒娇,外婆给我讲了起来

  “从前呀,我们最喜欢过年,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过年不用干活呀!那时候呀,像你这么大的孩子,每天都要去给地主没日没夜地干活,而且地主要是不高兴,还不给饭吃,就这个饿着.过了年啊,我们就可以吃顿饱饭了,看到那白花花的白米饭,你不知道我们有多欢喜呢!平时吃惯了地瓜之类的粗粮,只有到了过年,才可以吃上真正的米饭.而且地主们都会为了图吉利,给我们放假,还有打赏钱,你别看只有小小的几文,可对我们这几岁孩子来说,可贵重着呢!可以给自己挑个绒花什么的,那时候的绒花可漂亮呢!“

  “给你说说你妈妈是怎么过年的吧.“外婆似乎说上劲了,“你妈妈的生活,好得多了,不用像我这么饿肚子,也不用再去给地主干活了.每到过年,我还会包些白菜猪肉馅的饺子,让你妈妈大饱口福呢!那时候你妈妈呀,可贪吃了,一大盘的饺子,都是她一个人吃完了,为这事,你舅舅没少和她打架!女孩子,谁不要美呀,你妈妈也不例外,每到过年就吵嚷嚷着要做新衣服,你知道吗?那时候是真穷呢,买不起布,就用姨妈的衣服去染染色,改装下,你妈妈就欢天喜地可以穿新衣服了.看她那乐的样子,真对不住那孩子啊.也怪家里穷.你妈妈最开心的你知道是什么吗?当然就是早上起床得到我和你外公给的压岁钱了,我们用红纸包着,等她给我们说:“恭喜发财!“就递给她,她乐得呀,直往外奔呢!你知道那钱有多少吗?只有5分,或1角的.我说小梅梅呀,你是不是连5分钱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呢!5分钱在那时用处可大呢!可以买好几本书了呢!你妈妈呀,喜欢读书,可惜家里穷,没能送她上学,她就把我们每次给她的压岁钱都拿去买书了,这孩子,命苦呀!“

  “外婆,你怎么了,眼睛红红的?

  三代人作文 篇3

  爷爷出生于1936年,“国庆节”对爷爷来说是一个充满激情、溢满汗水的节日。爷爷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参加了工作,用当时的时髦话说就是“加入了革命队伍”。爷爷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庆节留给他的记忆除了大红的标语,喧嚣的锣鼓声,还有四个字———义务劳动。

  国庆节义务劳动一般是由单位或者街道组织的,爷爷说国庆义务劳动是向国庆献礼的一项重要活动,场面很是“壮观”,街道上的居民大多数都是全家出动做卫生,有提着水桶的,有扛着扫帚的,有拎着垃圾桶的,有握着铁锹的,不少人还都穿着工装,妇女们扎着头巾,男人们戴着工帽。人们在街道上干得热火朝天,孩子们兴奋异常,一边给大人打下手一边嬉闹。大家不仅把街道的路面打扫干净,而且把犄角旮旯全清理了一遍,义务劳动完毕,人们有说有笑地各自回家,这样的国庆节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母亲是1976年参加工作的,她在一家机械厂当车工。母亲进厂后,她所在的工厂每年国庆节都会组织文体活动,活动结束后厂里还会给职工发放点福利。国庆节职工还是照常上班,下了班后工会就会组织职工去厂里的大礼堂参加活动。所谓文体活动不外乎是拔河比赛、歌咏比赛、猜谜语、趣味体育比赛等。母亲在歌咏比赛中总会唱自己最喜欢的歌,比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唱支山歌给党听》,往往会赢得台下的一片掌声。母亲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质并不丰富,职工最看重的是参加完活动后工厂发的劳动节福利。七十年代厂里国庆节福利发得最多的是白砂糖、芝麻糕、猪油、脸盆,到了八十年代厂里国庆节发过洗发液、保温杯、台灯,有时还发代金券。有一年厂里效益好,母亲在国庆节集体活动后得了一部当时很时尚的随身听,惹得邻里羡慕不已。母亲在国企工作了一辈子,捧着“铁饭碗”朝九晚五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母亲记忆中的国庆节虽单调但有人情味,还夹杂着工厂机器的轰鸣声。

  我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前几年才进入职场,国庆节公司多多少少也会发点福利。像我这样的公司年轻人其实不太在乎公司发的国庆节福利,我们更看重的是十一可以放一个小长假。平时工作忙,压力也大,我可以利用国庆节的小长假好好放松一下,休息一下身心。小长假我会跟朋友、同事一起去不太远的地方旅游,自驾游或者跟团游都体验过,去旅游景点散散心,带点旅游纪念品回来,这样的国庆节非常惬意。国庆节小长假也成了我这个“吃货”去品美食的好日子,老公也乐得陪我一起去,要是平常他总会劝我别在外面瞎吃了,减肥事大。现在的商家都有生意头脑,国庆的促销活动铺天盖地,我会忍不住拉着老公去逛街血拼,那样的购买热情,拎着大包小包走出商场,真是不把私家车的后备厢塞满不回家,国庆节恍惚成了“购物节”。

  爷爷、母亲和我,我家三代人过的国庆节折射出了时代的变迁,也刻上了时代的印记,有时候我会“突发奇想”,当我的女儿慢慢长大,她那一代的国庆节是什么样子呢?

  三代人作文 篇4

  大年三十晚上,姥姥、爸爸、妈妈和我围着桌子吃着团圆饭,话也就围绕“吃”说开了。

  姥姥看着满桌的山珍海味,感叹地说:“现在的生活真是节节高啊!我小的时候,能吃上小红薯就算不错了。生活困难的时候,甚至连树皮、砻糠也充饥呢!”

  与姥姥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相比,爸爸妈妈算是幸运多了。他们说,尽管那时的生活水平也不高,但吃饱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偶尔还有鱼肉吃。只是一条鱼往往要吃好几顿。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大家美美地吃上白切猪头肉和鸡汁汤年糕。

  无疑,我们这一代是幸福的。就说我吧,一日三餐,顿顿几菜一汤,五颜六色的菜肴端上餐桌,有荤有素有海鲜,有色有味有花样。妈妈还专门为我订了一份牛奶,并不时让我服用一些滋补品,经常带我去吃西餐。妈妈常说:“你和我们的童年时相比,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三代人作文 篇5

  今天是祖国的生日,也是我的生日,爷爷从老家赶过来和我们一起过生日。

  晚上,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吃饭。看到饭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饭菜,爷爷感慨道:“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真是一代比一代强呀!”我手托着腮,眨巴着眼睛央求着爷爷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爷爷一边回忆,一边娓娓道来:“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穿的衣服,都是补丁加补丁;每当放学回来,就去地里挖野菜,捡红薯……平常都吃不饱,更别提白面馒头了,只有过年才能改善伙食,吃个白面馒头;一大家人挤在一个又破又烂的茅草屋里,茅草屋四面通风,一到下雨,漏雨的屋顶便有交响乐曲……

  妈妈也忍不住接过话题:“我的那个年代,虽不像爷爷那样为吃穿发愁,但生活条件还是艰苦的。到农忙时,年幼的我要到田地里帮着大人们捡麦穗、掰玉米;农闲时要去田野里捡柴,给牛羊割草。妈妈小时候最期盼过年了,到了过年就能吃上肉,穿上新衣裳。虽然那时的生活不好,但还是很快乐。”

  在爷爷和妈妈的叙述中,我发现我们这三代人的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穿的衣服分四季,不但款式新颖,颜色也鲜艳;平时的早餐都是妈妈变着花样给我们做,牛奶、鸡蛋、油条、面包、牛排,应有尽有,挑剔的我还嫌弃不好吃;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购物;出门有私家车、高铁、飞机……我们的生活真是幸福呀!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赶上了好的时代!我有幸见证了历史的发展,看见了祖国日益强大的蓬勃之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会用回忆点缀希望,用知识武装头脑,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小作者简介:大家好!我叫陈浩轩,就读于珠江学校四3班。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很恩爱,所以我也很阳光、开朗。我喜欢画画、乐高,我还特别爱幻想。你们愿意和我成为朋友吗?

  三代人作文 篇6

  十一黄金周,爸爸、妈妈和我准备骑车去新建的“绿博园”玩。为了提前选好行动路线,我找来家中的一张郑州市交通地图。左找右找,就是不见“绿博园”的影子,于是,我迷惑不解的问妈妈:“我怎么找不到绿博园在哪呢”?妈妈拿过地图看了看说:“这是去年的地图,那时还没绿博园呢”。一旁的姥姥、妈妈不禁同时感叹起来:郑州变化太快了。

  为了解郑州更多的变化,好奇的我缠住了姥姥和妈妈,让她们给我讲讲,从前她们眼中的郑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郑州真的变化那么大吗?姥姥不紧不慢的给我说起几十年前她小时侯的郑州:“郑州原来小的很,人也很少,只有二七塔、火车站周围还有几条不宽的马路,那时的二七塔还是木质的塔,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出门全靠步行,就连我们学校现在的位置也是田野,一到晚上到处都是黑乎乎……”。

  啊!原来姥姥生活的环境这么落后呀!

  听了姥姥的介绍,我一脸的困惑,妈妈生活的郑州也是这个样子吗?妈妈接过话来,面带笑容的说:“我们小时候虽然比不上你们现在,可比起你姥姥那会可好多了:房子长高了、人增多了、交通信息也方便许多,有了“四桥一路”、二七塔商业区、金水河、郑东新区、热闹多了,印象最深的是宽敞马路边栽种的法桐,大片的绿荫,晴天为你遮阳,雨天为你挡雨,空气格外清爽,真正是名副其实的一个“绿城”……

  短短的几十年间,郑州的发展变化这么大呀!

  听了姥姥、妈妈的叙述,使我对家乡郑州的发展变化有了新的认识,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里,我也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她身上的现代元素:二七商业圈、郑东新区CBD、3G手机、BRT快速公交、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地铁和中原经济圈宏伟规划……,一座有着古老历史文化、又充满现代生机和活力的城市正大步向前奔跑。

  路更宽更长了,水、草、树也更绿了,人们徜徉在绿树丛荫的花园里,享受着这一切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我的家乡郑州真得变得越来越漂亮了。我惊叹于家乡的变化,也为家乡感到自豪和骄傲!

  让我们记住郑州的昨天,努力郑州的今天,一起把郑州的明天建设的更加美好吧!

  三代人作文 篇7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家乡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人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那你知道以前是什么样的吗?

  爷爷今年六十一岁了,小时候住的是破草房。在炎炎夏日,热了就只能拼命打蒲扇,因为当时没有电扇、没有空调,就是连电也没有。夜晚,还要点着昏暗的煤油灯,仔细查看是否有蛇从墙洞钻进屋内,四处乱窜。一到下雨天,家里就像水帘洞,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大家手忙脚乱地找来盆盆罐罐到处接水,场面可壮观了!冬天来了,西北风呼呼地刮,屋子到处漏风,住在里面不仅寒冷而且还提心吊胆。就这样爷爷到了十六岁,终于告别了这艰苦的日子,好不容易盖起了一间小瓦房。虽然只花了一千多元钱,但那可是全家四、五年的收入。家里也用上了电灯,就因为大家以前没看到过,所以也没引起注意,大伯小时候还不小心触电昏了过去,还好及时抢救了过来。

  到了八十年代,爸爸已经五六岁了,我们家住上楼房了,那是爷爷花了一万多元建成的一栋二层三间的楼房,有了单独的厨房和卫生间。油烟不会到处乱窜了,苍蝇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一出茅房就到了饭桌上,害得大家吃饭也不得安宁。家里不仅有了电灯,还陆续用上了乘风牌电风扇、西湖牌的黑白电视机。到了夏天,电扇一开,舒服啊!可不用打蒲扇了。爸爸十一岁的时候还有一件趣事呢!那时候,没有什么饮料,夏天有瓶汽水喝喝挺不错了。爷爷所在的建筑公司发了一箱可口可乐,爸爸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瓶,才喝了一口就吐了出来,还以为是药呢!

  现在,我十二岁了,我家盖起了四层的高楼,爷爷、爸爸和我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房间里装起了空调,冬暖夏凉。彩色电视机都换成液晶的了,还能收看一百多个频道的数字节目呢!电话、电脑成了我们最方便、迅捷的通讯工具。我家还有一个漂亮的院子,院子里种了茶花、桂花、白玉兰,花开时节争奇斗艳,满园飘香。

  爷爷、爸爸和我,虽然出生在不同的年代,但在这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终于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三代人作文 篇8

  说到书,人们想到的也许是精美的封面,丰富的知识。但在我的眼中,书不仅承载着我们家三代人的读书梦,还见证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变化。

  爷爷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初,讲起往事,他老人家总是带着几分伤感。那时,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人们常常食不果腹,衣不御寒,读书成了一种奢望。尽管这样,爷爷也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探求。他每天从村子走十几里地的泥路到县城借书,将书中的内容抄在纸上。因读书多,爷爷渐渐变得小有名气,成了村里的“文化人”,村里的人遇到不识的字都来向他请教。那时的爷爷常常叹息:“如果人人都能读到书那该多好啊!”

  父亲出生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忆过去,常常带着几分欣喜。那时我们的国家经济渐渐复苏,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书,已不再是“奢侈品”。父亲小时候看的书精美了许多,精致的封皮、清晰的文字、还有栩栩如生的插图。到了他上大学的时候,外国名著流行起来。父亲整天泡在图书馆阅读外语原版名著,这样的阅读也使父亲在英语学习上如鱼得水。饱览了中外书籍的父亲那时常常想:“要是书能够方便携带,内容更加丰富该多好啊。”

  如今的我,可是幸福的一代。不仅书的数量多、种类全,获取书的方式也变多了:可以在图书馆里品读,可以在实体店精挑细选,还可以拿起手机在网站上阅读心仪的书籍。这其中最令我兴奋的是电子书的出现,它使读书的时间变得灵活起来,随时随地都能阅读。互联网的兴起,也将五湖四海的读者联系起来,有一段时间,我很痴迷《三国演义》,便在贴吧上和网友们一起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每每说到精彩之处,我便欣喜若狂。

  三代人的读书梦,见证着祖国的发展变化!我们的梦想汇聚在一起,盼望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代人作文 篇9

  我在家里写完作业,和爸爸正看新买书的,爷爷走到了我们跟前,看着书架上堆着的书,爷爷、爸爸、我都发出了不同的感叹。

  爷爷翻出他小时的照片,一张黑白照,上面有着许多的黄色的斑点,爷爷轻轻地抚摸着它说:“我小时候的那个社会很穷,像我这个年纪,已经不念书了,放牲口、干农活在家里顶一个好劳力。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没有钱读不起。那时候老百姓没有笔,也没有纸,他们就在沙盘上写字,写完了,再把沙盘抹平,等待着下一次在沙盘上写字。”慢慢地爷爷长大了,有了工作,爷爷一个月的工资有三十多元,过大年的时候,爷爷只花十元钱置办所有的年货。在那个社会里,爷爷的家就算富有的家庭了,左邻右舍都羡慕得不得了。

  爸爸听爷爷这么说也翻出了他小时的照片。爸爸说,他像我这么大,是七十年代,也就是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虽然生活有所改变,但是在那个年代,还是很贫穷,爸爸小时候读书,在每天放学后还得拎着篮子去采猪草。在他小的时候,纸和笔已经普遍使用,但他们没有钱,为了节省本子,在正面写完以后反过来在背面写,铅笔写过再用钢笔写,直到无法下笔为止。

  1999年我来到了这个世界,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年代啊!从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把我当做掌上明珠,要什么有什么。不仅吃得好穿得好,爸爸妈妈还花钱让我上好几个兴趣班,只要我愿意,学什么都行。

  如今我已上初一了,我们的教学楼高大、漂亮,每间教室里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而且还上了宽带网,坐在教室就能知道天下事;我们的作业本和书都是免费的,上学报名时只需背书包去学校就可以了。

  与爷爷和爸爸的童年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爷爷、爸爸的生活代表了过去的艰辛生活,而我却代表了现在乃至将来的美好生活!三代人的照片中都体现出每个时代的不同。我相信,我们的社会会发展的更好。

  三代人作文 篇10

  夏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天空上的太阳火辣辣的,骄阳似火,人们只要在户外呆上一两分钟,马上就满头大汗。

  刚从外面回到家中的我,感觉十分的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冰箱,拿一个冷饮解暑,然后跑进房间,开启空调乘凉。奶奶看着我这样,便说道:“现在的孩子真幸福,想想我们那个时代比你们这年头可苦多了。”一旁的妈妈也很赞同:“是的,我们小时候哪有空调啊!”我立马感兴趣地问:“那你们夏天都是怎么过的,说给我听听啊!”

  奶奶眼中的夏天:奶奶的老家在武汉,在她小时候,科技并不发达,夏天只有扇子一样解暑的工具。武汉的夏天很炎热。到了盛夏,光凭扇子是解不了暑的。因为这样,一到夏天的傍晚,各家各户就把竹床和竹椅搬出房子外面,然后用凉水冲刷几次,使竹床和竹椅变凉。一到晚上,人们就把竹床整齐地摆在自己家门口,坐着或躺着乘凉。孩子们则在一旁玩耍、做游戏。夜深了,等家里的渐渐地凉快了,人们才把竹椅竹床般回家。

  妈妈眼中的夏天:妈妈小时候,解暑的工具就有了变化,她说他们小时候已经有了电扇。每天一放学回到家里,全家人就围在电扇前吃饭,聊天。到了做作业的时候,父母就会把电扇让给孩子们,好让他们安心地学习。妈妈还说,如果哪个表现好的话,还会得到爸爸妈妈额外的奖励,那就是给一毛钱,到门口小卖部买一只冰棍解暑。这对孩子来说,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我眼中的夏天: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了许多解暑的工具:电风扇、空调扇、空调……无论在哪里解暑都不是问题。在家里、在汽车上、在公共场所都有空调,让人十分的舒适。每天从外面回家,如果感觉热的活,一回家打开冰箱,会有妈妈预先准备的冰水解渴,还有我喜欢的各种口味的冰淇淋。

  与奶奶妈妈一比较,我真是太幸福了。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三代人作文 篇11

  今天,我第三次收到“红书漂流活动”的书啦。它包装精美、插图丰富、书香浓厚。一回到家,我就爱不释手地读起来。

  这时,我听到爷爷自言自语地说:“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啊,有这么多好书送到手里来读。”虽然他的声音很小,但还是被我听见了。有书看不是很正常吗?我忍不住问爸爸:“您们小时候读的课外书是什么样子的呢?”爸爸让我自己去寻找答案。

  爷爷奶奶是50年代出生的人。当我问到他们小时候有没有课外书读的时候,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三年自然灾害,农村人吃饭都很困难,哪里还有课外书看呢?那现在农村的孩子有课外书读吗?我很好奇。回到农村,老家的小伙伴们带我来到了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啊,一排排的书柜,一本本的画册,门类齐全、应有尽有。听爷爷奶奶说,现在农村大力推行文化振兴,老人孩子都有书看了。我明白了,农村生活条件好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读课外书早已不是问题了。

  爸爸妈妈是70年代出生的人。当我问到他们小时候读的课外书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一本小人书的价格大概只有1毛钱左右,书很厚,字很小,没有插图,即使有插图也全是黑白的,汉字既没有拼音,也没有注释。听听他们说的,再看看我手中的精美书籍,我明白了,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出版水平提高了,课外书的质量也变好了。

  我似乎已经找到了答案,但我的疑心又来了。我问他们:“你们都已经不是学生啦,为什么还要读那么多书呢?”爸爸妈妈异口同声地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增长见闻,陶冶情操,现在是有条件啦,但我们更要多读书、读好书呀!”

  是的,爷爷想读书却没有书可以读,爸爸有书读但书的印刷质量不高、数量有限且没有插图,而我的书是应有尽有,我更应该好好地读书。想到这里我又情不自禁地拿起了桌旁的那本《木偶奇遇记》,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三代人作文 篇12

  在身边时刻感受的变化里,我们家感受最为深刻的莫过于道路、桥梁改造。瞧,沿海大通道从家门口穿行而过;高架桥近在咫尺;直通市区的开交车开通……一桩桩一项项都畅通了出行之路。当然,最让全家人点赞的是晋江大桥的建设、竣工、通行。

  我的老家在晋江市陈埭镇,与泉州市区只有一条晋江之隔。别看这只有五十米左右宽的江面,却像天堑似的,阻碍了村民们出行的步伐。说起这条江,爷爷摇着头打开话匣子:“那时到市区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就是坐渡船。要是遇到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渡船不能行驶,有急事要进城的村民绕路到对岸去,至少要多走七、八十里路。”爸爸直接接过话茬:“我在孩童时候也坐过,记得这艘木制渡船长约七、八米,每次船头、船尾上都站满人,为了安全,两边还焊上了铁护栏。那时一叶扁舟就在河面上有节奏地荡漾着,慢慢地摇呀摇。”

  我急忙问爸爸:“在你读中学时,出行方式有改变吗?”爸爸点点头,说:“等到晋江上建起泉州大桥,就可以搭公共汽车的,绕桥过江需要20来分钟,但感觉系数提高了。”

  现在呢,爸爸每天开着车载我进行上学,车从晋江大桥上驶过,只要两分钟左右就过江了。每次坐上车,我都喜欢远望巨大的大桥主塔,感觉它和斜拉索构成一面扬起的风帆。爸爸还曾介绍说:“晋江大桥能抵御台风袭击,还可以抗8级地震呢。”

  一条长3.6公里的晋江大桥,飞跨过晋江,将隔海相望几千年的泉州市区和晋江陈埭连接起来。这一架缩短了晋江市与泉州市区的距离,实现了几代了的出行梦。我想:路不仅存在于脚下,更存在于心中。脚下的路在提升,带着一代代人朝着更加和谐幸福的生活奔跑。

  三代人作文 篇13

  人们都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特有的娱乐,比如在爷爷那个时代,孩子们都喜欢聚在一起滚铁圈;在爸爸那个时代,孩子们喜欢一起耍呼啦圈;在我们这个时代,铁圈和呼啦圈几乎不见踪影,在大街上随处可见青少年们埋头玩着手机,刷着朋友圈,乐此不疲。难道以前人们的朋友圈到我们这个时代就变成手机上虚拟的“朋友圈”了吗?我们当然要对这种情况说“不”。

  沉迷于刷朋友圈,不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现如今青少年中患近视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玩电子产品导致的。在爸爸和爷爷的那个时代,孩子们都喜欢在户外和朋友们一起活动游戏,一到假期就三两结伴,出门郊游。而到了我们这个年代,一到节假日,孩子们先是忙于做假期作业,一有空闲时间,就闭门不出,开始玩电子游戏、刷朋友圈。久而久之,中国青少年儿童的肥胖率悄悄上升,近视人数越来越多。那我们何妨不放下手中的“朋友圈”,去和现实中的朋友们亲密相处呢?

  沉迷于刷朋友圈,还不利于人际交往,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前段时间听闻一名中国留学生回国后,不仅整天打网络游戏,竟然吃饭还要奶奶喂。这件事情传到网上,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许多网友都批评这位留学生。他的家人说:“他一有时间就上网,认识了很多网友,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几个好友,所以性格十分孤僻。”这些话,让人唏嘘。长期沉迷于网络中“朋友圈”,和人们在网络上交流,虽然很方便,容易给人一时的充实感,但长此下去,便会渐渐疏远现实中的好友,进而愈加沉迷于网络。我们应该少刷一点朋友圈,走到户外,去和现实中真实的人交往。这样我们就会发现,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比网络上那些虚拟的真是多了,也精彩多了。

  由以上事例可见,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圈呢?真正的朋友圈应是每天在现实中能够接触到的朋友,能陪你一起开心一起分享苦恼的朋友,而不是网络上甚至都不知道姓名性别的网友。所以,我们要放下手中的朋友圈,多和现实中的人交往,才能真正发现这个世界的有趣和精彩。

  三代人作文 篇14

  新年是孩子们最爱的节日,因为新年有新衣服穿,还有好吃的!将新年的气氛刻画的淋漓尽致,仿佛新年真的来了。

  问完了大人再来看看我们自己的新年过得怎么样,我们不仅可以放烟火,还可以出门旅游。每天都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每天都可以吃上鸡鸭鱼肉等,现在的生活,可以说是天天在过年。

  春节是中国每个人都要过的节日,但年年过的方式都在变化,因为我们的生活在不断的变好。有人说他吃肉都吃腻了,从前有人能吃上一块肉都笑死了。这不是鲜明的对比吗?下面就让大人们自己说说看,说说小时候是怎样过春节的。

  首先是我的奶奶,她说:在我小时候,平时我们都吃不饱,穿不暖,可是一到春节就可以穿新衣服。每件新衣服都有两个大口袋,用来放瓜子、花生等好吃的食品。在大年初一早上,到亲戚、邻居家去拜年,邻居就会把自家炒的瓜子、花生、糖果抓一把放在我们的大口袋里。我们一个村里有几十户人家,我们一家一家的拜年。这家拿一点,那家给一点,每次都是口袋装得满满的,我们才开心的离去了。回到家,把它们倒在桌子上,慢慢地品尝。小伙伴之间互相比一比,看谁的战利品多。

  然后问我的妈妈,妈妈说,她念念不忘的是,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风鸡,现在已经见不到踪影了。

  问完了大人再来看看我们自己的新年过得怎么样,我们不仅可以放烟火,还可以出门旅游。每天都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每天都可以吃上鸡鸭鱼肉等,现在的生活,可以说是天天在过年。

  我们和大人在春节的对比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那就是:天壤之别。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应该在学习上精益求精,而不应该在生活上精益求精。

  三代人作文 篇15

  星期六的晚上,我们一家三代人围在一起,拉起了家常

  奶奶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的时候呀,我和你差不多大。那时候我们住的都是小土屋、茅草房,没有电灯、没有电话,更别提电视了。晚上照明用小洋油灯,也是只有孩子写作业和找东西时才舍得点。吃得也不好,能吃上玉米面窝窝头就算是好生活了。东西不能随便买,买米、买面要用粮票,买布做衣服要用布票。取暖、做饭都是用柴禾。出门坐小毛驴拉的车,自行车都很少见。有三年呀很困难,地里不长东西,没办法就吃树皮、草根和野菜,冻死、饿死了很多人。那时候我可没想到,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就想着:要是有一天能有口饭吃,有件衣服穿,不挨冻,不挨饿,就是前世修来的福气喽!

  妈妈说:我和你差不多大的时候,已经开始改革开放了。村子里有电了,不过很少有人买得起电视机。一个村子里能有一两台黑白的就不错了。那时候放《霍元甲》、《八仙过海》,全村人都拎着小板凳到有电视的人家去,满满一院子人,可热闹啦!又过了几年,取暖有电褥子了,烧水、做饭用煤炉子了,出门有电驴子了。人们自己种地自己收获,不愁吃穿了。小土屋变成了砖瓦房,但楼房还是很少。那时候好想过那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啊!

  我今年9岁了,想不出奶奶和妈妈那时候是什么样子。我从记事起就住在楼房里,不但有电话,爸爸妈妈还用上了更方便的手机。看电视可以随便选台,想了解什么知识打开电脑就可以查。还有VCD、数码相机,妈妈说这么先进的东西她小时候想都不敢想。奶奶说过去人家外国人都喊咱中国人“东亚病夫”,可现在咱不但成功举办了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金牌数还都是第一,那帮老外可佩服咱们了。是呀,“神舟七号”也成功发射了,宇航员翟志刚叔叔顺利出仓实现“太空行走”。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真是太伟大了!

  我一定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把中国建设的更美好!

  三代人作文 篇16

  一天吃完晚饭以后,我们一家人都坐在客厅里边看电视边聊天。我问爷爷说:“爷爷您过去的童年是什么样子啊?”爷爷一边回忆一边慢慢的说:“我童年的那时是我们新中国才成立的时候,刚刚经历了战争的新中国,还在恢复重建的困难时期,家里人穿的衣服鞋子都是缝缝补补的旧布衣服,旧鞋,一天两顿都是吃包谷饭掺野菜,还吃不饱呢。哪像你现在还动不动要吃外国的肯德基。”

  奶奶也插进话来说道:“那些年我们家里人多,可仅仅能供一个孩子上学,学校离家都有六、七里路,都是自己走着去,没有你们漂亮的书包,鲜艳的文具,用个旧布包点纸笔就上学了。那时候的教室也非常的简陋,下雨天还漏雨呢,没有课桌,学生都是坐着长条凳子,书是放腿上。再看看你们现在,学校是几层楼的教室,宽敞明亮,还有电视、电脑啊。你们学的课本书印刷的精美漂亮,我多羡慕你们呐。”

  坐在一旁的老爸也抢着说:“到了我们七十年代的童年,比你爷爷奶奶那时候好了很多,但要是和你们今天来比啊,那又差的远啰。你看看我们家这台四十二寸的等离子大彩电,在我们童年那会儿,谁家要有一台十二寸的小黑白电视机都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周围的邻居都佩服的不得了,一到晚上家里都坐满了看电视的人。还有你们各种各样的玩具,芭比娃娃,变形金刚、遥控汽车和飞机,在我们那年代里哪有这么丰富,我们的玩具都是利用一些废旧的材料自己动手做成的。弹弓啊、铁丝枪、木头枪啊。没有什么披萨,巧克力,最好的就是纸包的硬糖,和你们现在比起来啊,我都觉得我的童年没过好呢!”

  听了爷爷奶奶和爸爸讲述他们的童年生活,我真感觉到他们过去的童年生活和现在来比是完全不同。我非常幸运自己能够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健康成长。

  三代人作文 篇17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中国人心中,春节永远是最重要的节日。在我们家,三代人对春节都有话说,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哎,你是不知道啊……”这个熟悉的开场白,一听就是爷爷的忆苦思甜小课堂开讲了。“那个时候条件差啊,过年摆上桌的鱼,没有人敢去吃,这样就可以招待好几天客人。”他看着眼前大大圆桌上摆得满满的美食,微笑着说:“那时候的压岁钱是一分、两分。”

  我皱起眉头:“那能买什么啊?”爷爷摇摇头:“也没什么可以买。”

  “那爸爸你呢?”爸爸摆摆手,也开始滔滔不绝:“我们过年时候的压岁钱倒是有,就是都被你爷爷奶奶收走了,别指望进自己口袋了。年夜饭倒是很不错,跟平时比那是特别丰盛,还有过年的新衣服,能放炮仗,看春晚,还是很开心的。”

  我听着,想着我的春节是怎样的?没有特别丰盛的年夜饭,和平时也差不多;没有特别的新衣服,和平时也差不多;有钱买烟花可惜要到爷爷奶奶家才能放;压岁钱不如家族微信群里抢红包,我的手速可是突飞猛进;还乐此不疲集五福……看看长辈们凑一起“斗地主”,姑婆们学会了微信发红包,小辈们嬉戏打闹,这是我的年,再也没有温饱的烦恼,取而代之的是许多平安喜乐。

  这,就是三代人的年,记录了一个家庭从吃不饱穿不暖到衣食无忧,见证了一个青涩的少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见证了时代的进步和整个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是对家深深的情感,和那浓浓的年味。

  三代人作文 篇18

  又是一年春节,家家户户欢聚一堂,享用丰盛的年夜饭;人们穿上喜庆的衣裳走亲访友,互相祝福。而不同的年代的春节,人们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爷爷说,他小的时候,物质条件艰苦,温饱问题是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因此春节就是能在除夕夜多加一两个小菜,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坐在床头守岁,大年初一穿着洗得褪色满是褶皱的旧衣裳到亲戚家去拜年。年前每户人家总会用攒下来的钱买上一些鱼肉,用来正月里招待客人,知道这些东西来之不易,家人都不轻易下筷,因此往往搁置大半个正月。

  到了爸爸那个年代,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开始为置办年货而忙碌了。打米胖、制米糖、捣年糕……忙得不亦乐乎。除夕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酒酿胡辣,饭后,小孩子们三五成群,聚在村口看大人们放鞭炮,临睡前还会把新衣裳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在枕头边。大年初一,天还没亮就起了个大早,兴奋地换上衣服在院子里蹦蹦跳跳,走亲访友也能在果盘中挑选到心仪的小零食解馋。

  如今我们这一代,欢度春节的方式日益新颖多样。临近除夕,小镇就已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家家户户门前张贴起喜庆的对联,马路上悬挂着大红灯笼,大街上熙熙攘攘,人们拎着沉甸甸的年货,脸上荡漾着喜悦的笑容。大年三十,妈妈会张罗一桌子美味佳肴,一家人围坐一圈,其乐融融,奢侈美食尽可以在年夜饭上大快朵颐。酒足饭饱之后漫步小镇街头,欣赏漫天绚烂的烟花,回到家里观看春节晚会。正月里,大家穿上新衣服走亲访友,互道新年祝福,也可以选择在这期间举家外出旅行……

  时代在变迁,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庆祝春节的方式愈来愈新颖、丰富,但亘古不变的是:在这传统佳节之际,一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感受幸福之际,不忘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用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一年!

  三代人作文 篇19

  爸爸的家乡在浙江省龙游县,爷爷那一辈的时候那里可是个很贫穷的山村。每家每户几乎都是泥巴房,泥巴地,听说家家户户全靠种橘子养家糊口。条件相对稍微好点的家庭,虽然告别了泥巴房,建起了瓦房,可是也没多少钱去粉刷外墙。红红的砖瓦灰灰的水泥清晰可见。家里的布置也是再简单不过了!爷爷告诉我,改革开放后,那时他是村里第一个参军回乡,转业到现在的巨化集团上班的工人,听说在那时工人是非常了不得的!可光荣了!也是从那时起,他赚的钱,比村里的橘民多得多了。他成了家,有了爸爸和叔叔。后来日子也越过越富裕,便在村里盖起了第一幢楼房。那时可真是了不起呀!村里的其他人,都羡慕得不得了!泥墙变成了水泥房,家里添了很多家用电器,爸爸他们住进了干净整洁的楼房,既兴奋又喜悦又骄傲。

  后来爸爸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军校,成了英姿飒爽,威风凌凌的军官。又经过自己的努力,转业后成了国家公务员。爸爸在老家盖起了小洋房,红色的琉璃瓦,青灰色的外砖,爷爷奶奶住进了更加舒适的房子!爷爷奶奶乐得笑开了花!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追求生活品质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家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住进了高档小区,那里的居住环境比起农村不知要优越多少!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瓜果飘香!小区里都固定的清洁工阿姨,给每个楼层搞卫生,保持整个小区的优美环境!保安叔叔24小时守护着小区的居民的安全,住在这样的小区既舒适又安全!

  爷爷,爸爸,我,三代人的居住条件的改变,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条件大大改观了,使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从现在起,我更要好好学习,使祖国更加强大,人们的生活更好!

  三代人作文 篇20

  “国”是由千万个“家”组成的,千万个家庭的变化是国家变化的缩影。从百废待兴的建国之初,到攻坚克难的改革开放,再到经济繁荣的今天,七十年的努力奋斗,“敢叫日月换新天”已经成为现实。我们家三代人夏天的故事,正是这幅历史画卷中的一朵浪花。

  七十年前的夏天,人们刚刚摆脱战乱的痛苦,却不得不面对生活的困窘。外婆儿时的家是一座茅草屋,暴雨如注的夏夜,几声连续的惊雷在半空中炸开,雨水滴滴答答不断地漏在电表上,闪耀着噼里啪啦的火花,老鼠在身边飞快的窜动,外婆姐妹三人只得挤在一起瑟瑟发抖。“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正是她记忆中的画面。

  四十年前的夏天,我的妈妈出生了。骄阳似火的七月,让她出生不久就长满了痱子和疖子。外婆怀抱着哭泣不止的她,两个人的体温更加剧了皮肤的溃烂。没有电风扇送来的缕缕清风,只能依靠蒲扇勉强度日,直到好心人采来荷叶给妈妈裹在身上,她才得以好转。

  我记忆中的夏天,是清甜的味道,幸福而又悠长。不曾“享受”过半夜热醒,洗凉水澡降温入睡的待遇,更不曾在傍晚,睡在露天的凉床上和蚊子“斗智斗勇”。我享受着空调的庇护,还可以在泳池里尽情地嬉戏,各种美味的冷饮更是夏日的“福利”。夏天对我来说,是自由的假期,可以读万卷书,可以行万里路。

  我们家三代人夏天不同的生活是国家富强、民族奋发的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多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科学家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唤醒这沉睡的东方雄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国旗下成长的我们,要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为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走出自己的路!

  三代人作文 篇21

  我喜欢爷爷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轻柔地抚摸着我的脸颊;我喜欢爸爸用那双坚定有力的手,高高把我托起;我呢,也喜欢用我的小手拉着爷爷、爸爸亲昵地靠在一起……

  爷爷的手是勤劳的手。年轻的时候,家里经济不太好,他要上山去砍柴火,一去就是一整天,那双手,一刻不停地劳动着。有时不小心被树枝划破了,渗出血丝,他依然毫不在意。慢慢地,那双手上的老茧越来越多,越来越厚,生活也渐渐改观。几间宽敞牢固的木头房子取代了那破烂不堪的土胚房。爷爷的这双手,细心地牵过爸爸的成长。

  爸爸的手是敢拼的手。在爷爷的影响下,爸爸能吃苦耐劳。他曾在部队里生活过,用他的双手掌握了一身硬本领。而后退伍当起教官,悉心带着一批批的学生,教他们防身术、求生本领、交际能力……后来,他辞掉公职,做起了小生意。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天刚破晓,他就起床,这双手制定出店铺经营方案;用心做出美味的佳肴;端起客人定的一份份饭菜;收拾着每一张桌子……渐渐的,店铺越做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爸爸的这双手,继承了爷爷的勤劳,用心引领我努力向上。

  而我的手是善学的手。虽还很稚嫩,但已能弹奏出一曲曲优美的曲子;写出一手漂亮的书法;编出精致玲珑的手工艺品……将来,我也要用这双手去努力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用这双手推动社会的发展,用这双手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我想:我的小手在爷爷和爸爸两双大手的牵引下,一定能够将他们吃苦耐劳、敢拼敢闯的传家宝代代传承下去。

  三代人作文 篇22

  都说“时代塑造人物”,这才有了不同的一代代人。或许我们的爷爷奶奶辈是经历过艰苦岁月的老革命,而我们则是新时代的年轻人,经过岁月的变迁,不同的两代人,矛盾亦是重重……

  许是吃撑了,又沾了风寒,弟弟接连病了好几天。药也吃了,针也打了,就是不见好转,仍是上吐下泻的,可急坏了全家人。

  于是,外婆开始剑走偏锋——用偏方。作为一名21世纪的中学生,我自然是相信科学的,而外婆却执意说“就是偏方才能治病”,气得我干脆一声不吭。外婆说的偏方叫“糊水”,就是把玉米,面条,大米放在锅里干炒,直到炒糊,还要把一块骨头在灰里烧,等锅里的炒糊了,就把燃着的骨头丢进锅,掺上水,煮开,过滤,喝水,看着黑乎乎的“药”,弟弟直往我的身后躲,这个时候,我当然要站出来说话啦”外婆,你这是偏方,不能信,再说,这多不卫生,喝了不会病的更严重了吧!”外婆一听便急了“你们小孩子懂什么,我们那个时候,家里穷,别说买药,饭都吃不饱,喝这个,病照样好!”“我们跟你们那个时候又不一样。”我嘟哝道。外婆见我还是不让弟弟喝,随手把“药”丢在桌上,我也是拉着弟弟就往外跑。

  晚上,回到家,楼梯里确是一片亮堂,推开虚掩的门,我顺手将买给弟弟的药放在桌边,却发现一杯冒着热气的水,原来是冲剂。看着外婆紧闭的门,我才恍然到,外婆的关切正如这一杯冒着热气的冲剂,苦涩,却充满了暖意。

  两代人的相处过程中,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化解矛盾才是最重要的。他们的思想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的确是落后和古板的,但唯一值得我们去珍惜的是他们对我们不变的爱!

  三代人作文 篇23

  爷爷、爸爸和我的童年都生活在丽江,可是由于时代的不同,童年的经历和感受也深深地刻下了时代的烙印。

  爷爷是和新中国一起出生的,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爷爷也70岁了。由于他的童年正处于建国初期,更何况丽江只是一个偏远的小县城,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事。在他十三岁那年,就离开家乡去红河修公路了,每当回忆起修公路的艰辛,爷爷眼里总是闪着泪花,这也是他最深的童年印记。

  爸爸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吃饱穿暖已经不成问题,但在丽江,经济还是相对落后的。爸爸去小学的路上,要走过一段长长的泥泞的小路,每当下雨天,那里到处都是泥水,他为了不让鞋子弄湿,每次都是光着脚走的。放学后,他要帮家里做家务,晚上又经常停电,就只能在煤油灯下写作业。

  而我出生在21世纪,祖国繁荣富强了,人们生活富裕了,喜欢旅游了,丽江成了旅游圣地,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每天穿着漂亮的衣服,吃着可口的饭菜,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周末不仅可以去学跳舞、弹钢琴,还可以去看电影,开车去野餐,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别提多幸福了!

  三代人的童年生活,由于年代不同,有着不同的经历。特别是我,生活在祖国繁荣富强的时代,我感到很幸福,也相信我们的祖国明天会更好!

  三代人作文 篇24

  惠风徐徐过,青碧苍翠日。建国60年的春风逐步惠及门庭,给我家带来巨大的变化。

  我喜欢和已近暮年的爷爷聊天,因为他出生在建国前,对建国60年来方方面面的变化,都历历在目,体会颇深。他出生在荒村僻壤的农家,家境贫寒,穷困潦倒,可后来在部队优秀船长的行列中榜上有名。

  自小爷爷靠赶牛车为生,每天挣10个工分(约合两角五分钱),虽然是牛车,可在当时的农村,已是很多人羡慕的行当,每逢乡邻们走亲戚,拉东西,大家都要好言相求。赶牛车曾是爷爷引以为荣的职业。呵呵!爷爷的坐骑自然而然就是老牛拉的破车婆。

  到了爸爸的年代,他的坐骑是一辆青岛产的大金鹿自行车,十几岁的男孩。风驰电擎地穿梭在乡间小道上,一辆大金鹿真的是无比风光,兴致来时双手撒开车把,路人目瞪口呆。时至今日谈及此事,爸爸依然能露出笑容。

  我今年只有11岁,可到了我这个年代,我的坐骑是名牌的家庭轿车,上学放学,走亲访友,外出就餐,下楼就是专车,可谓“高干”也。

  且属于自己的手机、电脑、摄像机等一应俱全。有什么事和同学、老师、家长拨个电话,网上聊天,三言两语即可解决问题.可谓是“武装”

  到了牙齿的现代少年。

  老牛车、自行车、家庭桥车.彰显的是祖国60年发展的缩影。祖国的变化何止我家坐骑的变化,还有神舟五、六、七号飞船顺利升空返回,“嫦娥”成功绕月,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这些都足以说明,我们祖国60年发展壮大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有国才有家,国强家才富,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家!

  三代人作文 篇25

  常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让我感慨万千呢!

  爷爷说他们出生在旧社会,生活条件非常的艰苦——吃不饱、穿不暖,甚至有的时候还啃树皮、吃草根呢!那时他们住的是窑洞,每到下雨的时候,他们就非常担心,因为一下雨窑洞有可能就会崩塌,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没有保障。

  我爸爸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作物的产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温饱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住房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们家乡家家都盖起了平房。

  记得外婆家的相册上插着许多照片:有的是又小又老土的黑白照片,有的是又大又漂亮的彩色照片。到了最后,我才搞明白时代不同,照片的样子也就不同呢!从照片的变化反映了人们生活的变化。

  自从我上了小学后,生活变化更是日新月异了:小孩子们都喝上了奶;大家吃大肉、海鲜等许多丰富的食物;人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和鞋子;学校也建成了现代化校园;道路也成了又平又宽的水泥公路;许多人建起小洋楼,开着小轿车……

  还是新时代好呀!我们一家人赶上了幸福的新时代生活,深切的感受着祖国的每一次变化,祖国正在昂首阔步,奋发向前呢!我默默地祝福我们的祖国未来更加繁荣昌盛、更加灿烂辉煌!

  三代人作文 篇26

  从前,长辈们坐火车回家,总是带着很多行李,从爷爷的蛇皮袋到爸爸的手提箱,各种“容器”各显神通。

  爷爷告诉我,他那一代人乘坐的是绿皮火车,一节节绿色的车厢就像一条绿色的长龙卧在铁轨上。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简直“一票难求”。不只票难买,每次回家还总是要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行李是用蛇皮袋装的,大包小包的行李都要自己搬。绿皮火车速度很慢,车厢不但很拥挤,而且还夹杂着一股难闻的气味,每次都要熬上三天三夜才能到家。

  到了爸爸那一代,买火车票要到售票窗口前排队等候,买票的人多,窗口却很少,所以队伍总是排得很长很长。装行李用的是手提箱,沉重的手提箱可以找“小红帽”或者请搬运工帮忙托运,总算便捷了点。车厢里有卧铺可以睡,比爷爷那时候乘坐的火车舒服很多。

  到我们这一代坐的最多的要数高铁了。他的车头像子弹头一样,列车开动了,就像一条白龙疾驰而去,时速每小时能达到300公里,别提多快了。高铁虽然快却很平稳,有宽宽的车厢软软的座椅,非常舒服。买票也很方便,通过手机就可以快速的'网络购票。连沉重的行李都可以用快递寄回家啦。

  从“负重前行”到“轻装上阵”,我不由得感叹祖国这几年铁路建设的伟大成就,是几代人的努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更加美好。

  三代人作文 篇27

  春节是每个中国人都要过的节日,但是过年的方式却不断地在变化。今天我采访”了爷爷和爸爸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

  我先去问了爷爷。爷爷说,小时候他们家里很穷,经常吃了上顿就没有下頓了,然而过年的时候大人总会想办法烧出足够的米饭,然后再添几个菜。运气好的话,还能在桌上看到久未谋面的肉。所以,爷爷小时候最盼望着过年。因为家人兄弟姐妹很多,过年时爷爷没有新衣服,穿着一件平日里舍不得穿的唯一一件没有补丁的旧衣服。尽管如此,爷爷的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接着,我又去问了爸爸。爸爸说,他们小时候,除夕那天,要先洗脚,剪好指甲,然后迫不及待地穿上准备已久的新衣服,跑到小伙伴面前有意无意地去炫耀”自己的新装。大人们则从早上开始忙忙碌碌,准备各样菜蔬。在一定的时间点后,村子里会有专门的人敲锣提醒大家该烧年夜饭了。平时在饭桌上不是经常看见的好菜”,年夜饭那天统统上桌。爸爸说,他小时候最期盼着过年了,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又可以吃到丰盛的年夜饭。还能从长辈那里拿到红包呢。虽然每次拿到的红包只有几元,但是爸爸说这对他来说已经是一笔大财富了。

  再来看看我们现在是怎么过年的吧。

  不仅家家户户都能穿上华丽的新衣服,而且年夜饭上的菜肴琳琅满目,丰盛无比。纵然这些菜平时也随处可见,可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吃,谈天说地,有说有笑,那味道特别的甜”,特别的鲜”。吃好年夜饭,长辈们开始轮流给我发大红包,让我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富婆”。线下红包派送完,新一轮的线上红包马上登场。爸爸妈妈在微信群里忙开了,说着各种祝福的话,发着红包,也收着红包。大家的脸色到处洋溢着快乐幸福的微笑。

  这就是我们三代人的年味。每个年都是崭新的,个中滋味也千千万万。不管是哪一个年,哪一种味道,都飘散着人们对生活越来越美好的期盼!

  三代人作文 篇28

  你们知道我们的妈妈,我们的外婆,她们读书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吗?下面我来讲讲我们家的故事。

  姥姥——穷,没书读

  姥姥是1956年出生的,她有七个兄弟姐妹。她是家里最大的孩子,自从最小的弟弟出生,姥姥的爸爸就不让她去学校读书了,那时她才读小学二年级,她哭过、闹过,甚至跑到她姑姑家里躲起来,可是没有用,那时家里没有劳力,如果姥姥不去干活,家里的弟弟妹妹就要挨饿,就这样年幼的她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农忙时在田里干活,农闲时帮着带弟弟妹妹,失去了读书的机会。

  妈妈——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妈妈出生在1980年,妈妈一直是姥姥的骄傲,因为她是村里第一个读大学的人。

  为了弥补自己的遗憾,也为了让妈妈将来生活的更好,姥姥一直鼓励妈妈读书。姥姥常对妈妈说:“再多的钱也有花完的时候,我不能给你留金山银山,可是我送你读书,你脑子里的文化,谁也抢不走。”姥姥虽然没读几天书,但是她的这句话充满了哲理。妈妈那时虽然能吃饱饭,但是生活条件还是很差,每天都要踏着泥泞的路去上学,要是遇上雨雪天气,就更惨了,湿漉漉的衣服,还有沾满泥巴的鞋子,一穿就是一天,可是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学业。

  我——赶上求学好时候

  我出生在2010年,和姥姥、妈妈比起来,我是最幸福的。

  今天我们不再担心饿肚子,不再担心上学的路难走,不再担心没有钱交学费。姥姥说我赶上了好时候,我问姥姥什么是“好时候”,姥姥说:“好时候就是现在的小康社会啊!”是啊,我们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穿着整洁的校服。姥姥说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了手机就算离得再远都可以看到我。

  我想对姥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我会好好读书,让她看到“更好的时候”。

  三代人作文 篇29

  改革开放的历程已经走过了四十年。四十年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的腾飞,生活条件的改善,都反映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童年每个人都有,每个时代的童年都不一样,由于所处的年代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不同时代的童年是怎么过的。

  外婆的童年回忆,外婆是60后,那时候的环境特别好,没有污染,和世界各地的交流也很少,生活节奏很慢,多以务农为主。出行几乎也是以走路为主;吃的也多是自家种的粮食和蔬菜;穿的更是自己做的鞋子、自己织的毛衣,大多以大红色、绿色、蓝色为主。经常是大家白天劳作了一天,晚上一院子的人就聚在一起聊聊天。但说起童年的游戏还是很丰富的,有滚铁环、跳大绳、跳房子、弹玻璃珠、踢毽子、抓棋子……

  妈妈童年,80后的妈妈,相对于外婆那时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慢慢地和外界有了更多的接触,我们有了自己的发电站,陆陆续续有了电视机、电饭煲等家电。也已经有了比自行车更快的代步工具——摩托车、公交车。妈妈说那时候的衣服款式已经多种多样了,外婆最喜欢把她打扮得像小公主。慢慢地公园、电影院也成了她们那一代人娱乐的场所……还有属于她们的童年游戏,丢沙包、打乒乓球、翻绳、丢手绢……

  到了我们这一代,更是幸福的不得了,在一家人的呵护中,吃好喝好,应有尽有。从以前的“粮票”买卖,缩衣节食到现在我们天天大鱼大肉、蔬菜、水果、零食;以前过年才能穿上花花绿绿的新衣服,现在我们是隔三差五有新衣服,爬山有登山服、运动有运动服、外出玩有休闲服;以前有一辆小自行车已经很好到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轿车;通讯设备也由信到微信,足不出户就能知道世界各地的新鲜事…

  古老的故事说也说不完,火红的日子爱也爱不够。祖国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每一代人的付出,我也要好好学习,争取为祖国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代人作文 篇30

  每天早上,爸爸妈妈都会开车送我去上学,虽然从家里到学校的路不算近,但是如果开车上高架,用不了多久就能到,所以每天早上我总能在被窝里多赖一会儿。无论刮风下雨,天冷天热,在上学路上,我都能在车里听听歌,跟爸爸妈妈聊聊天,冷热有空调可以调节,刮风下雨也吹不到淋不到我,有几次我还能吃个早饭,爸爸说:“你怎么这么幸福啊?”

  我问爸爸:“你以前上学是怎么去的?难道不是坐车吗?”爸爸说:“爷爷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28寸,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早上是爷爷骑着这辆自行车经过一天水泥路送我去学校的。”虽然从平湖老家的房子到学校的路不长,但是每天爸爸还是得很早起来,先吃了早饭,才能坐上自行车的后座,由爷爷带着去上学。要是天下雨或者下雪,还得钻在爷爷的雨披下面,闷着一路到学校。天热的时候还好,自行车骑起来有风,要是天冷的话,就只能在后面瑟瑟发抖了。

  爸爸说:“小时候能坐自行车去学校,也不错了,起码不用自己走,爷爷小时候只能走路去上学。”爸爸告诉我,爷爷小时候在桐乡百桃镇上学,得很早就起床,走路去学校,虽然那时候的百桃镇不大,到学校的路不远,但爷爷得怀里揣着早饭和中饭,背着书包,带着他的弟弟妹妹一起去学校,碰到江南阴雨连绵的梅雨天,还得卷起裤管,走过泥泞的小路,或者背着他的妹妹趟过小水沟,还生怕走路慢了,怀里的饭菜会冷掉。

  从爷爷、爸爸到我,从小镇、县城到都市,从泥路、水泥路到高架桥,三代人的同一条上学路,有着那么大的差别和变化,祖国的发展,让我享受到了科技进步和环境改善带来的美好生活。

  三代人作文 篇31

  铁圈在环上咕噜噜地滚着,田野上奔跑着几个要好的玩伴。阳光映照着欢笑的身影,仿佛天高明媚了地广,任凭他们肆意驰骋。这是爷爷童年的记忆,小小的铁圈圈住了他们一段段时光,把他们的心勾连在一起,圈住了无限的欢乐。

  场院里散落着黍米,呼啦圈眼花缭乱地旋转。不意中有人跌落了圈,母鸡“咯咯”地跑向远处。奶奶笑捶着腰,同伴们拍着手,跌落者一副不服输的表情。这是爸爸小时候的生活,呼啦圈舞动着年少的热情,犹如上下翻飞的蝴蝶。

  一名学生疲倦地躺在椅子上,桌上歪放着或半开或紧阖的书本,他手中一块方屏神奇地亮着,手指熟练地敲击,滑动。夕阳灿烂地挂在枝头,他扶了扶厚厚一圈眼镜,聚精会神间房里渐渐昏暗下来。这是今天的我们。

  聪明的人,你发现,有什么不对劲吗?

  老一辈的人常常带着梦一般的气息亲切地讲述他们美好的童年,我们总是觉得枯燥地撇下嘴角,尽管他们脸上有着甜蜜的笑容。那些圈,那些游戏有什么好玩的呢?看看这,朋友圈多有意思!于是我们又拿起了手机,一切成了方隅的一角屏幕。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朋友圈便是其一。在朋友圈中,不出门便可联络天下朋友,甚至不必找那难找的电话。别人的生活,若要乐意放上去的,有趣的图片与视频如市场的大饼一样精彩纷呈,也不必劳烦自己去访天下景致。朋友圈好似包揽了世界,无事不可寻,无奇不可有,也无人不可做个朋友。

  然而,这一方屏幕里究竟生活着多少朋友呢?诚然,有许多头像亮着,不乏成千上百绿与灰的记录。可这无有声息的话语,失去了风的水波;璀璨图片里的食品,也不能带来口鼻与分享的愉悦。这世界被无情地简化了,成为了一个个字符,成为了表面上我们不认识的东西。

  当交流在心与心之间间隔了一道道屏障,所有的泪水和笑声都被隔离在屏外;面对面时有温度的表情,成为了黄圆豌豆一般的头像。这样的交流还能算是心与心的共鸣吗?更不用说许许多多“朋友”被尘封在联系人的下角,也许是今晨的司机,或是很久之前的同学与记忆……就像垃圾桶里的纸团,也许上面曾绘过美妙的图画,长久地被压在桶底,不愿清理。

  这是多么滑稽的事情啊,在虚拟的空间里遗忘了世界,朋友间的联系靠着一段段虚无的数据,最后身边只剩下了你,仍抱着屏幕刷着朋友圈的孤独的你。

  我想,今日我们如此热爱在朋友圈中游戏,在某些方面也许还不如铁圈上的玩乐。对朋友圈如当年铁圈般的痴迷,只会留下越来越小的真实的“朋友圈”。

  三代人作文 篇32

  说起电视机,那是家喻户晓。但是电视机背后的人生故事你知道吗?

  在我外婆房间的小柜子上总是摆着一台老式的14寸黑白电视机,它的频道按钮已经不全了,喇叭上的油漆也已经脱落了,电视机顶上的小天线也断了一截,打开一看,屏幕上不断地跳跃着小黑点,什么节目都没有。可是外婆却把它擦得一尘不染,当做宝贝似的。我想:这台电视机都不能看了,留着又有什么用?于是,我悄悄地跑去问外婆,外婆告诉我,这台电视机可是来之不易啊。想当年,生活条件很艰苦,电视机可是个稀罕的宝。那时候买一台电视机谈何容易。外婆卖了一头猪,卖了几百斤稻谷,省吃俭用,拼拼凑凑,凑了两百多元钱,托城里的亲戚排长队买回来的。外公用一根长长的毛竹,把室外天线架到屋顶上,再配合电视机上的天线,这样就能收到几个台。当时村子里买得起电视的可不多哦,自从有了这台电视机,家里就一下子热闹了很多,没有电视机的街坊邻居吃过晚饭,都提着小板凳来外婆家看电视,那个开心的场面就像放电影似的。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里人来说,晚上看会儿电视,一天的疲劳也消除了。我明白了,电视机对老一辈人来说就是勤劳致富,努力改变生活的象征!

  到了妈妈参加工作的年代,彩电已经悄然地替代了黑白电视机,妈妈大学毕业后一个人留在杭州工作,想家的心情自然十分迫切。她的第一个愿望就是靠自己的努力买一台彩色电视机,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我们家里摆放着的25寸大彩电就是当年妈妈自己买的。这台电视陪伴着妈妈整整走过了十个春秋,虽然现在看着又厚又重,可妈妈说,当时在她住的单身宿舍中买电视机的也是寥寥无几的,这台电视机也见证了她参加工作到结婚生子的人生三件大事,对她来说意义非凡。其实,我小时候也是看着这台电视里的动画片长大的,像《奥特曼》、《天线宝宝》、《猫和老鼠》……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

  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使21世纪的人类完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数字化时代。超轻超薄的壁挂式液晶电视已经踏入了平常百姓家庭。前不久,我们家也更新了一台3D智能电视机,又叫“云电视”,是集有线电视、通讯、互联网三大功能于一体的三网融合业务,是将使传统的“看电视”,升级为包括上网冲浪、电视读报、在线游戏等、多功能的“用电视”。哈哈,这电视简直就是为我们青少年儿童创造的吧。平时我最喜欢看3D电影,现在就不用跑电影院买小贵的电影票了,只要带上3D眼镜,上网搜索3D影片,足不出户就可以轻轻松松地享受3D大餐。这个寒假,我和爸爸妈妈看了《阿凡达》、《蓝精灵》等多部3D大片,在“云电视”中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

  看,社会在发展,电视机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更新换代。它是科学技术发展和时代突飞猛进的产物。它承载了每一代人的希望和梦想,它让我们看到生活是多么地丰富多彩,人生是那样地灿烂美好!

  三代人作文 篇33

  俺家住在那偏僻的小山村——井塘古村,同乡的人都说我家靠“读书”读出了个书香门第。读书成了我家的传家经典。

  爷爷读书我自豪。爷爷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环境改变人,时代造英雄。爷爷喜欢读农民起义的故事。虎门销烟的民族正义;太平天国的浩荡壮举;黄花岗烈士的坚贞威武,无一不是民族之书的悲壮画卷。爸爸读书我骄傲。爸爸是在《东方红》的乐曲声中长大的。从小学读到大学,物理学、电力学等书籍成了爸爸的“狂读”。爸爸说,他是为国富民强而读书。爸爸还常常教育我:自己喜欢的书就要多读。我读书我快乐。我比爷爷、爸爸几辈人更幸运。爱心书屋,社区俱乐部,穷乡僻壤的农村学校,变成了书的海洋。我们博览群书,步入了流光异彩的殿堂。“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让我领略了历史巨著《红楼梦》的风骚。“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三国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更让我在写作课上妙笔生辉,其乐融融。

  遨游“西游记”神话宫,孙悟空上天入地,呼风唤雨的风采令我折服,令我神往。读书,我读懂了生活,我的生活更色彩斑斓。“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我有了自己的追求与自尊,读书让我多了一双观看世界的眼睛,让我找到了做人的标尺。 读书,读懂了自我,更增添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希望,让我更加坚信“乘风万里浪,面壁十年书”的雄心胆略。读书,我读懂了父亲。“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读书,我读懂了母亲,我深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淳朴与厚爱。书是我良师益友,因为书里有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灵魂塑雕。书是我的民族精灵,因为那里有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书是我的青春年少,因为那里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养生诀窍。

  不知什么时候,大家送我一个“读书迷”的雅号,爸爸说我变得成熟了;老师夸我更聪明了;同学说我更个性了。我更自信,幸福与快乐将伴我一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