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不字开头的成语故事

范文小馒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不字开头的成语故事

不字开头的成语故事一

  【成语】: 不逞之徒

  【拼音】: bù chěng zhī tú

  【解释】: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成语故事】:

  “不逞之徒”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故意为非作歹,犯法作乱,专干坏事的那一类人。不逞:不得意,欲望得不到满足。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春秋时,郑国的公子子驷,派人刺杀了郑僖公,立僖公之子嘉为国君,即郑简公。郑国一些贵族公子对此非常不满,打算发兵讨伐。可是还没动手,就被子驷察觉,抢先一步,把他们通通杀死了。从此,子驷掌握了郑国的大权。

  后来,子驷又重新划分贵族大夫们的封地,少给了田氏、堵氏、侯氏、子师氏四家的土地,他们都非常怨恨子驷。于是,几家就联合起五家贵族及一伙心怀不满的人,共同起来发兵讨伐子驷。最后,他们攻入国都,闯进宫中,杀死了子驷,劫持了简公。

  后来,子驷之子子产,平定了这次叛乱,成为郑国国君。

  不字开头的成语故事二

  【成语】: 不耻下问

  【拼音】: bù chǐ xià wèn

  【解释】: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成语故事】:

  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聪敏好学,非常谦虚。孔圉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的好学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么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称号?孔子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活,而且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学问或职位较低的人请教为耻。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不字开头的成语故事三

  【成语】: 不得要领

  【拼音】: bù dé yào lǐng

  【解释】: 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成语故事】:

  不得要领这则成语的要,即腰,指衣腰;领指衣领。古人上衣下裳,提上衣时拿着衣领,提下裳时拿着贴腰部份。要领是比喻人的意旨,这里引申为态度。现在一般来表示说话、写文章抓不住要点或关键。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汉武帝初即位的时候,从北方匈奴投降过来的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拿月氏王的头颅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赶跑,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他们想攻打匈奴,但得不到别国的.援助。

  当时,武帝正想消灭匈奴。听了这话,想和月氏友好往来。但要到月氏去,必须经过匈奴,于是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担任郎官不久的张骞应募出使,被武帝批准。

  不幸的是,张骞经过匈奴的时候,还是被抓住,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把张骞扣留下来,并且对他说:月氏在我们的西北,你们汉人怎么能出使到那里去?如果我们要出使到越国去,你们能让我们去吗?

  就这样,张骞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匈奴给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儿子,但张骞始终保存了汉朝交给他的使节。

  后来,匈奴放松了对张骞的监视。于是,他与随从们一起逃走,朝月氏方向前进。他们走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国。大宛的国王听说汉朝十分富足,想和汉朝往来,只是未能如愿;见张骞后非常高兴,问他打算到哪里去。张骞回答说:我奉汉朝之命出使去月氏,被匈奴人封锁了交通,如今从匈奴逃到这里。希望大王能派人给我带路,送我到月氏去。如果能到那里,将来回到汉朝,汉朝将赠送给你们无数财物。

  大宛的国王听从张骞的话,为他派出向导和翻译,一直送到了康居国,康居国又派人送他到了月氏。原来,月氏遭到匈奴人的攻击,国王被杀,大部分人西迁到了这里,称为大月氏。现在国人已立被杀国王的太子为国王,统治着早先就存在的大夏国而定居了下来。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没有外来的侵略,他们只想太平无事,快乐逍遥,又觉得和汉朝的距离很远,不再有向匈奴报复的心愿了。

  张骞从大月氏到大夏,始终不能得到月氏对与汉共击匈奴之事的明确态度。他在那里留住了一年多,就起程回国了。

  不字开头的成语故事四

  【成语】: 不寒而栗

  【拼音】: bù hán ér lì

  【解释】: 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成语故事】:

  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汉武帝时,有个官吏叫义纵,十分凶恶残暴。他一到定襄郡上任当太守,就把狱中两百多名所谓的犯人,连同入狱探视过犯人的两百多人,全部杀害。消息传出以后,使郡中的人民都不不寒而栗。

  不字开头的成语故事五

  【成语】: 不合时宜

  【拼音】: bù hé shí yí

  【解释】: 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成语故事】:

  “不合时宜”这则成语的时宜是:当时的需要。不符合时势的需要,与世情不相投合。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哀帝纪》,待诏夏贺良等建言改元易号,增益漏刻,可以永安国家。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汉哀帝刘欣是汉成帝的养子,二十岁即位做了皇帝,定年号为建平。自做皇帝以后,哀帝经常生病。建平二年六月,哀帝的母亲丁太后得病去世。担任“黄门待诏”的顾问官夏贺良向汉哀帝上奏说:

  “汉朝的历法已经衰落,应当重新接受天命。成帝当时没有顺应天命,所以他没有亲生儿子。现在,皇上您生病的时间已很长了,天下又多次发生各种变异,这些都是上天的警告。皇上只有马上改变年号,才可以延年益寿,生养皇子,平息灾祸。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而不照着做,各种灾祸都会发生,人民就要遭受灾难。”

  哀帝听了夏贺良的一番话,也盼自己身体健康,就在建平二年六月甲子日,即丁太后死后的第四天,发布诏书,大赦天下,改建平三年为太初元年,改帝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把计时的漏上的刻度从一百度改为一百二十度。

  改变年号以后,哀帝还是照样生病。夏贺良等人想趁机干预朝政,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对。哀帝也因夏贺良的话没有应验,派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作了调查,知道他们实际上是一伙骗子,于是在八月间又下诏书,说道:

  “黄门待诏夏贺良等建议改变年号和帝号,说增加漏的刻度可以使国家永远安定,我误听了他们的话,希望给天下带来安定,但是并没有应验。夏贺良等所说的所做的,都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六月甲子日的诏书,除了大赦一项之外,全部废除。”

  这次改元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夏贺良等人因妖言惑众,被处以死刑。

  不字开头的成语故事六

  【成语】: 不胫而走

  【拼音】: bù jìng ér zǒu

  【解释】: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孔融的好友盛孝章住在江东,虽很有才华,但却不被江东的霸主孙权所赏识。孔融便写信给曹操,向他推荐盛孝章。信中说:如果你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就必须广泛招揽贤才。珠玉没有胫也会来到人们手中,这是因为人们喜爱它。而贤才是有胫的,如果你尊重他们,他们便会来投奔。孔融的建议被曹操所采纳。从此,曹操手下汇集了很多有才干的人。这个成语比喻事情不用张扬,便会迅速传播出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