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自贸区工作汇报

范文小馒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自贸区工作汇报

第1篇: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成效及汇报材料

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成效及汇报材料

问:近3年来,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高虎城: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上海、广东、天津、福建4个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金融、创业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4个自贸试验区深入试点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持续拓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行企业设立“一口受理”及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

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贸易监管制度创新成效明显。口岸管理部门加快实施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不断优化“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监管模式,支持自贸试验区试点“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负面清单制度”、“货物状态分类监管”等举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率先上线。各自贸试验区通关效率平均提高约40%。

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水平为目标,金融开放创新举措稳步推出。上海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试点由人民币业务拓展至外币;黄金国际板平稳运行,国际板黄金交易规模近2000吨。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试点推出公募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产品、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银税互动”诚信小微企业贷款免除担保等。

以防控风险为底线,严密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初步形成。事前诚信承诺、事中评估分类、事后联动奖惩构成了自贸试验区全链条信用监管体系。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普遍建立。中央金融监管部门与4省市政府协作完善金融监管框架和协调机制,跨境资金流动监测等机制平稳运行,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不断深化,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以鼓励创业创新为着眼点,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上海市将自贸试验区建设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相结合,探索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留学生就业等制度;广东自贸试验区出台人才建设意见,推进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建设;天津自贸试验区专辟“双创特区”,为创业创新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福建自贸试验区引入两岸金桥(福建)就业培训机构、福建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等“双创”服务支持机构。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根本,差别化功能举措不断推出。4个自贸试验区各辟蹊径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建立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广东自贸试验区“走出去”与伊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自贸园区开展合作;天津自贸试验区推出“一带一路”过境货物专项便利检验检疫制度;福建自贸试验区以中欧班列(厦门)常态化运营为契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总体看,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受到境内外投资者欢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第三方机构对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联合评估显示,82%的受访企业反映营商环境进步明显,95%以上的企业看好后续发展;有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自贸试验区政府部门服务效率、企业设立便捷度、办事透明度等都打了高分。

多种方式复制推广经验 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试点显成效

问: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一直以试点经验可复制可推广为根本要求,自贸试验区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高虎城:“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是自贸试验区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自2013年以来,自贸试验区不断产生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复制推广。第一种是集中推广,包括: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推广了34项试点经验;2015年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在投资、贸易、事中事后监管方面选取了8项制度创新性强、市场主体反映好的做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电商监管新模式、政府智能化监管服务等,作为“最佳实践案例”印发供各地借鉴。

第二种是各部门自行推广,各个部门对看得准、效果好的试点经验,及时在全国或部分地区复制推广。

第三种是地方推广,4省市高度重视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积极宣传、主动发布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不少地方也主动向4省市取经。近期,商务部又会同有关单位,总结了新一批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正在履行报批程序准备向全国复制推广。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自贸试验区的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具备了复制推广的条件。国务院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修改外资三法及《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有关行政审批的规定,将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调整为备案管理。本次法律修改如经审议通过,将改变自改革开放以来运行了30多年的外商投资“逐案审批”管理模式,是我国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贯彻了“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治理念,将为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创造更加公平、稳定、透明的法律环境。

新设7个自贸试验区进入试点探索新航程 问:下一步是否会扩大自贸试验区试点范围?

高虎城: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彰显了自贸试验区的试验田作用。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这代表着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了试点探索的新航程。

新设的7个自贸试验区,将继续依托现有经国务院批准的新区、园区,继续紧扣制度创新这一核心,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试点格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辽宁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结构调整的要求,着力打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浙江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探索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的要求,就推动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进行探索。

河南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着力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湖北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中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要求,发挥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示范作用。重庆市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发挥重庆战略支点和连接点重要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

四川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以及建设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的要求,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实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

陕西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

第2篇:上海自贸区

目前上海自贸区最有可能实现政策突破的业务,就是融资租赁。尽管具体实施细则尚未出台,但有远见的企业已抢占进驻。

上海电气租赁和上海电气香港合资设立的上海电气融创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已于2013年12月30日在自贸区正式挂牌;最先申请在自贸区设立子公司的交银租赁自贸区子公司已完成筹备,只等银监会公布专业子公司运作的细则就可开始运作。保险业大佬太平集团联合中石化在自贸区申请的融资租赁公司也正在走流程。

短短六千多字的自贸区发展框架四次提及融资租赁,作为集融资与融物为一体的金融服务业冀望借自贸区平台扩展跨境业务、享受融资便利。

进驻自贸区

“我们专业子公司的筹备流程已经走完,就等银监会下发专业子公司的运营细则”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交银租赁”)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按交银租赁的规划,在子公司成立后,交银租赁计划依托自贸区将其打造成“离岸机构”,把新增的涉及境外业务及外汇的航空航运租赁业务放入子公司内运营。

作为自贸区成立后首批申请筹建子公司的企业,交银租赁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2013年10月末公司通过中国(上海)自贸区范围内已有的SPV(特殊目的实体)操作1架波音737飞机,以融资租赁方式出租给扬子江快运航空有限公司运营。

与金融租赁公司不同,融合了设备制造、设备金融服务的上海电气集团选择让旗下子公司上海电气租赁和上海电气香港合资成立融创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经过短短一个多月完成了新公司筹划、准备、审批、登记等一系列工作,2013年12月30日在自贸区公司正式挂牌。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师刘吉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上海电气租赁是一家厂商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企业自身面临业务领域、国内区域市场以及国际市场开拓的问题。入驻自贸区对其最大的利好是拓宽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范围以及自贸区对境外业务上的支持。

除此之外,招银租赁、工银租赁都有意向在自贸区设立专业子公司的意向,太平集团联合中石化在自贸区设立的融资租赁公司也在收尾阶段。

全国人大融资租赁立法顾问、上海租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俞开琪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具体政策尚未出台,但框架中重点提及的政策红利已经是优势。按自贸区重点工作安排,融资租赁在2014年作为一个工作亮点也会有重要制度创新出台,这些公司抢先入驻很有远见。

他表示对自贸区融资租赁制度创新有三个期待,首先是监管政策的创新,目前放开了注册资本金、营业范围等,但远远不够。未来希望在监管力度、品种方面放开。其次是税收方面,尤其是经营性租赁方面;三是对外融资方面,希望放开租赁资产证券化,进行跨境融资。

据了解,为推进自贸试验区金改政策落地,上海专门成立了自贸试验区金融协调工作小组,小组由央行上海总部、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上海银监局、上海证监局、上海保监局、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上海市金融办等多个委办局组成,每月召开一次。

在最新公布的2014年自贸区工作计划中,搭建双向跨境融资平台、拓展融资租赁服务功能被列为五大主要推进任务之一。

由于尚没有出台具体的支持细则,进驻的融资租赁公司都在等待中,可谓粮草齐备,只待东风。

上海自贸区几千字的框架中,四处提及融资租赁,如允许和支持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项目子公司并开展境内外租赁服务。项目子公司(SPV)纳入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试点范围,从境外购买空载重量在25吨以上并租赁给国内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享受相关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政策。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不仅降低了门槛,放宽了经营范围,而且鼓励跨境租赁,使得区内融资租赁更加国际化。

制度吸引力

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律师卫新目前正在为自贸区一家融资租赁公司作咨询服务,他介绍,一般融资租赁公司主要通过银团贷款等形式融资,仅有少数几家大型金融租赁才能在海外通过发行公司债的形式进行境外融资,不仅发行量下限受限、收益率低而且资金回流也受到政策限制,融资租赁公司在区内设立公司后,为区外公司借助区内子公司融资(如利用区内货币可自由兑换政策)从而实际进行境外融资的方式广开门路。可以极大降低区外金融租赁公司境外融资的成本。

尤其是对大型机船租赁,国内金融租赁公司尚不能直接在境外设立SPV,只能通过作为项目安排人,间接实施跨境租赁项目,导致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分割,境外业务和租赁资产无法直接进行管理,在自贸区设立公司有可能化解这个难题。

见证了浦东改革掀起的浪潮,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成为了上海二次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兴奋剂。融资租赁行业作为集融资与融物为一体的金融服务业,在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蓝图中有重要作用。

刘吉伟表示,自贸区给行业带来的改变最大的还是与国际接轨。财税政策以及准入门槛对行业未来走向的影响有限。国内融资租赁行业处在成长初期,由于融资方式以及经营范围限制,目前融资租赁还停留在靠利差获取收益的阶段,自贸区的制度优势会刺激融资租赁的业务创新。“目前上海对融资租赁的政策主要是落户奖励和高管税收返还,我们期待更多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出台”,上海一家融资租赁企业负责人匡诚表示。“这直接影响着我们项目公司是落在天津东疆还是上海。“

而虽然目前税优政策语焉不详,但参照现有天津东疆保税区内企业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从境外购买并租赁给国内航空公司适用的干线飞机可以享受保税区4%的增值税待遇和1%的关税待遇,在区内融资租赁公司较区外享有更优惠的税收政策同时,境内航空公司向区内的融资租赁公司租赁飞机时,还可以视同跨境租赁,享受航空公司直接跨境租赁所享有的优惠税

率,可谓是一双赢之举,卫新表示。

但是上海融资租赁行业协会人士介绍,“自贸区应该不会再成为价格洼地,对融资租赁企业来说主要利好跨境融资业务,虽然细则还没有公布,但是随着金改的落实,其融资便利性将会显现。”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办公室有关人士介绍,自贸区的意义是一个制度创新的样本而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承担着金融改革的前沿尝试,现在其他区域都想借鉴或超越上海自贸区。他们目前有更重要的任务要做,包括对区内6000多家存量企业进行梳理,帮助银行建立企业数据底账,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及人民币跨境使用相关政策落地做准备。

而除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服务便利化也在成为融资租赁公司看重的优势。

“比如营改增中做回租业务到底如何抵扣成本,完成一个项目要经历多少程序,都是我们切实关注的。我们年初就把一个飞机SPV项目放在了东疆,主要是他们管委会服务非常周到,除了接机我基本上都没有过去,从注册到税务都帮我们做好了,只要电话或者网络沟通一下就可以。”上述融资租赁公司项目负责人匡诚表示。

另外一家融资租赁公司项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自贸区的成立对他们国内项目基本上没有影响,哪里节约成本项目就放在哪里,相比较之下深圳前海开发区有港资优势,东疆保税区有税优灵活性操作优势,上海要想打造融资租赁高地就必须把让政策优势超越前两者。

第3篇:迪拜自贸区非自贸区注册公司区别

阿联酋自贸区和非自贸区成立公司的区别

阿联酋的法律规定,在阿联酋从事各种经济和商业活动,必须去当地经济部申请相关的营业执照。在申请执照前,企业必须按照当地法律准备其所需文件。对于普通公司的注册,只要申请材料齐备,政府部门的办理时间不会超过20个工作日。(鉴于特殊情况,一般一个月左右完成所有注册)

表面看来,迪拜注册公司流程比较简单,各项税赋政策和资金政策对企业也极具吸引力,然而阿联酋对于入驻公司的甄选要求颇为严格,不同类型公司和不同区域的入驻条件也各不相同。同时由于其政府管理相当规范,审核步骤十分严谨,如果企业在入驻之前不对此好好审查一番的话,想要顺利注册当地公司必定困难重重。

迪拜公司注册按区域条件可大致分为两种:自贸区和非自贸区(迪拜当地)。鉴于这两者在公司注册条件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有意向入驻迪拜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合理判断。

● 担保人 or 无担保人

在迪拜非自贸贸易区注册公司,实行的是担保人制度。外国企业在申请注册公司前,必须和当地人合伙设立公司,这个合伙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担保人。设立公司的费用全部由外国投资人承担,但是当地担保人至少须占公司51%的股份,在法律意义上,在迪拜注册的外国人公司事实上是担保人的公司。公司人员签证的办理,公司执照的更新,涉及到公司与当地政府部门之间事务都可以通过担保人来进行。投资人每年须向担保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担保费,虽然可以约定担保人不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但是投资人与担保人之间的商业纠纷往往还是不能避免。

在迪拜自贸贸易区内注册公司不需要当地担保人,区内所有公司和企业外国投资人全资拥有,在迪拜的市场越来越为人熟知的今天,在自贸区内设立公司更利于公司业务的发展。

● 店面 or 办公室,仓库

在公司执照申请之前,迪拜政府会要求公司递交办公室,仓库或店铺的租赁合同。一般对于首次进入迪拜市场的企业来说,担保人和营业场所是很难寻找的,在这上面花费的时间也最多。

在迪拜非自贸区注册公司的优势在于直面市场,特别是对于刚进入迪拜市场消费类产品,其本身不需要较大的储存、目标市场集中,选择与当地担保人合伙,在市区或者商业区开设店面对于小范围市场的终端销售比较有利。

而选择自贸区设立公司的企业通常对当地及周边市场已经比较熟悉,有销售渠道,固定的客户,目标市场不仅仅针对迪拜当地,而以转口贸易为主,这样的公司可以利用自贸区提供的较大的仓储设施,免进出口关税的政策,以及其便捷的物流中心区位优势,或者仅租用小面积的办公室,而通过委托自贸区内的物流公司,将产品销售到整个中东,非洲及欧美地区。

● 公司设立费用

注册非自贸区公司涉及费用一般包括:公司执照费用、担保费、营业场所租金、租用店面的话还支付转让费,签证申请费用。注册自贸区公司涉及费用一般包括:自贸区公司一次性公司注册费、公司执照年费、自贸区设施租金、签证申请费用。

费用上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设立有当地担保人的公司,所租用的店面或者仓库除支付租金外,通常还须支付相当于租金金额的转让费,而自贸区的设施租赁无转让费;设立有当地担保人的公司不需要投资人安排注册资金,而在自贸区里设立公司,外国投资人需要安排注册资金,银行须进行验资,这部分注册资金在取得公司执照后投资人可以自贸支配使用。

第4篇:海南自贸区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之(二)

海南自贸区/自贸港政策解读系

列之

(二)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一直是中国改革的“试验田”和“排头兵”,海南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之一。本篇报告通过研究海南省自1978年以来的发展脉络,包括发展驱动力、经济发展成效、发展优劣势等方面,对海南省的过去30年发展做个总结,并对海南省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一、发展回顾

建省之初,海南属于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经济结构单一,长期属于我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经过30年的发展,海南成为中国最开放的地区之一,国内首屈一指的旅游目的地。从1988年到2018年,海南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省办金融特区阶段、国际旅游岛建设阶段和自贸区自贸港建设阶段。

(一)1988-2008:省办经济特区阶段

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正式批准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此后,《国务院批转〈关于海南岛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开发建设的座谈会纪要〉的通知》(国发〔1988〕24号文件)明确提出“海南建省以后,实行比现行经济特区更加灵活的政策,进一步放宽搞活,加快开发建设的步伐。” 改革开放为海南经济特区的发展提供了高规格和高起点。

1988年8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1988)26号文件加快海南经济特区开发建设的若干规定》(简称“三十条”)颁布,允许贸易自由,海南省制定了以工业为主导,工农贸旅并举的发展战略。

在1992 年初的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海南省于1993年7月确立“以旅游业为龙

头,超前发展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基本方针。然而,此后不久海南掀起了房地产开发热潮并最终形成了房地产泡沫,过热的发展加上监管政策趋严,海南房地产泡沫最终破裂,海南经济陷入了阶段性低谷。

1996年2月10日,《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出台。该《纲要》正式提出了“一省两地”(中国的新兴工业省、中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中国度假旅游胜地)的产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引领海南走出了房地产泡沫经济的阴影,从1998年起海南经济逐步摆脱低速增长状态,实现了从恢复性增长向稳健发展的转变。

2003年非典之后,海南在国内率先取消农业特产税,大力扶持农业发展,以及博鳌亚洲论坛落户三亚、启动“大特区与大都市互动合作”计划等,海南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到2006 年,海南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的“双突破”。

(二)2009-2017:国际旅游岛阶段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自此,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发展进入了国际旅游岛建设阶段。

2010 年至2011年2月,海南相继推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条例》。前者定位海南省国际旅游岛要以发展海滨度假游为主导,打造海南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后者对国际旅游岛建设制定了详细发展条例。

2017年,海南省出台《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纲领性规划,提出了对海南省旅游发展建设的近中长三个目标:至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至202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至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同时,在2030年达到1.5亿人次的旅游客流量,旅游收入达到3000亿元。

在这个阶段,国际旅游岛战略成为海南发展的主线条,海南省逐步放宽免税、免签、航空管制,全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海南省旅游休闲业迅猛发展,旅游人数激增,2017年全年旅游接待人次达到6745.01万,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对海南省GDP的贡献逐步上升,并

逐步成为海南省支柱性产业。

(三)2018年起:自贸区自贸港阶段

2016年1月,海南省就在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到,要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港、空港和贸易物流枢纽,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两年后的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正式宣布党中央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并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决定,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新华社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自此,海南全面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

二、发展成效分析

(一)海南GDP分析

海南建省、成立海南特区30年来,经济发展卓有成效。经济总量方面,1988年海南省GDP仅为77亿元,到2017年达到4462亿元,30年间增长了近57倍。经济增速方面,在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海南的经济增长率从2010年的16%逐步下滑到2017年的7%。但除了1994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的一段时间内GDP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外,其他时间段普遍高于全国经济增长率。

然而,从人均GDP角度来看,近年来海南省人均GDP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与全国人均GDP间的差额越来越大。2016年海南人均GDP为44347元/人,仅是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 1/3 左右。海南由于地理位置较偏、人口总量较少等原因,没能建立起完备的工业基础,农业和旅游业是支撑海南经济的两大支柱。这与中国多数省份、城市依靠制造业为核心产业快速崛起的逻辑不一样。

(二)产业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变动对海南经济发展影响很明显。三大产业在波动中保持增长,2014年以来第三产业增速明显高于

一、二产业(图5)。三大产业结构从1978年第一产业为主的53.1%:22.3%:24.6%,调整为 2017 年第三产业占主导的 21.9%:22.3%:55.7%(图6),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始终是海南经济最薄弱的环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体现了海南省政策导向下的产业向服务业转移的演变路径。

(三)房地产投资分析

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海南省洋浦成片开发,吸引了大批投资商,房地产需求大增;同时中央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宽松的开发环境为房地产发展创造了条件,房地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拉动海南经济增长最主要单一因素。但在1993 年下半年,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海南省房地产泡沫破灭,直接导致海南经济增速骤降。从1999年到2006年,海南用了七年时间,处置积压房地产的工作才基本结束。此后海南不断出台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也逐步回归理性发展。

(四)旅游业发展分析

2008 年,中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提出了经济结构转型的目标,经济增长动力由外需转为内需。在此背景下,海南省结合自身产业发展情况,把旅游业定位为战略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旅游业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海南旅游年收入达到811亿元,并以20%的增速高速增长,以此发展速度,到2019年旅游收入就将超过1000亿元,这将比海南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2020年海南旅游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提前一年完成。

旅游收入的构成方面,从游客来源看主要分为境外游客和国内游客。从2000年以来,入境游客人数快速提升,但旅游外汇收入总量依然较低。这和海南缺乏高端旅游产品、国际化旅游产品和特色化旅游产品供给不足有关。目前,海南省从旅游产品供给端进行发力,如打造100个特色产业小镇,以及开发海岛游、引入国际赛事和体育彩票等高端旅游业态等。新产品供给加上新的免签政策叠加影响,将进一步提高入境游客数量及消费水平。

(五)房地产业与旅游产业对比分析

虽然海南依托房地产增长的经济模式逐步向依托旅游业增长驱动转变,但目前对海南经济增长贡献度最高的依然是房地产业(图12)。近几年房地产投资对海南GDP占比维持在40%以上,而旅游产业在2017年占GDP比重尚未超过20%(虽然远高于我国11%的平均水平)。

一个积极的变化是自2016年开始,房地产投资占比开始降低,与此同时旅游收入占比逐年提高。这一方面表明海南对房地产的调控显出成效。进入2018年,海南相继出台“史上最严土地管理措施”和“史上最严楼市调控政策”,保持对房地产高压态势。另一方面,近几年海南省密集出台政策发展旅游业,随着自贸区自贸港的建立,旅游产业在海南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