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消费信贷调研报告

范文小馒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消费信贷调研报告

第1篇:中国汽车消费信贷调研报告(推荐)

2011中国汽车消费信贷调研报告

11月22日,由理财周报联合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2011中国汽车消费信贷调查”调研报告正式发布。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被访者表示可以接受贷款购车方式。

本次调查历时两个月,通过《理财周报》、太平洋汽车网、网易汽车频道等媒体平台展开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联合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263份,调研样本覆盖全国6大区域,其中华南、华北和华东地区占据大部分。为了更加精准地分析市场情况,本次调查以有购车计划的人群为目标受众,其中计划首次购车的车主占比58.3%,已有车主计划换车的占据41.7%。受访者中,计划在一年内购车的比例为46.6%,其中61.4%的被访者选购15万元以下经济型车,27.8%的被访者选购中级车。而在这些准车主中,表示将考虑贷款购车的比例达35.1%,明显高于车主的意向贷款比例。当计划购买车型不提供贷款购车方式时,近四成受访者表示会选择其他提供贷款的车型。

汽车金融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但从调查数据看,其接受程度并不低。84.6%的被访者可接受贷款购车。促使被访者选择贷款购车的最大动因是分摊经济压力,占了41.9%。位列第二大动因是节省资金用于其他投资,占37.0%。因为资金不到位和提高购车档次而选择贷款购车的比例人别为6.6%和5.5%。

认为还利息不值得、现金充裕和办理手续繁琐是不接受贷款购车的三个主要原因。从购车资金来源方面看,首次购车人群(准车主)贷款购车比例高于再次购车人群(车主)。意向贷款用户则呈现出如下明显特征:男性对贷款购车的接受程度要高于女性高学历的贷款比例要低于中低学历;已婚有子女的家庭对贷款购车的接受要明显高于未婚人士;高收入对贷款购车的接受比例低于中低收入,家庭收入与意向贷款比例呈反相关关系。从车贷产品的选择动因和喜欢的促销活动来看,利率均排在首要位置,46.9%的意向贷款用户表示零利率的信贷促销活动对自己吸引力最大。结合被访者对信贷产品的选择调查,被访者对于手续简便的商业银行信用卡分期付款产品的接受程度要高于传统的商业银行购车贷款产品和汽车金融公司车贷产品。这说明繁琐的审批流程和效率严重影响信贷购车的推广,汽车金融的发展将离不开消费信贷服务的提升。

在汽车信贷产品方面,首付21-50%、2-3年贷款期限的车贷产品最受欢迎。贷款购车多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工作需要和改善生活质量,如果月还款额较高,则会影响生活质量。因此46.9%的被访者希望还款比例在月收入的20%以下。

理财周报在2010年启动中国汽车金融“金引擎”促进计划,作为该计划的系列活动之一,中国汽车信贷消费调查已举办两年,该活动旨在通过对当前中国汽车信贷消费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了解和分析中国汽车信贷消费群体在年龄、职业、区域、收入状况及消费心理等方面的特征,为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以及汽车厂家制定汽车信贷消费政策提供强有力的市场依据。

第2篇:大学生消费信贷报告

对当今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应用伦理学的经济伦理角度出发,并结合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情况,来对他们的消费行为进行一种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消费方向的偏失,站在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原因和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激起当代大学生的一定的反思意识,由对外界的思考回到自身,立足人类本身,从而能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伦理观 和谐公正 人的主体性

一、消费伦理观的理论含义 法国著名思想家波德里亚认为,消费概念是“建立在财产必然用途之上的道德概念”。[1]恩格斯说,道德根源于物质生活关系,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汲取自己的道德观念。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消费行为,不仅仅是消费者个体行为,还是受到一定社会伦理道德准则约束的社会行为。具体说来,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消费,是人们把自己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使用掉,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行为。消费不应仅仅理解为吃、喝、玩、乐等行为,它也是使人获得全面的自由发展,提高自己的能力、积极性和生产的素质的积极行为。消费伦理是指人们在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上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对社会消费行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消费伦理在一定意义上仍然是人与人自身的伦理关系,因为自然物作为没有理性的存在,并不具有自身作为主体的功能,就无法在人与物之间建立类似传统的伦理关系。消费伦理观是消费观念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消费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消费观,是人们对消费活动的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指导消费行为的思想观念。而消费伦理观就是指人们对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人们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个人或社会消费活动的认识、评价和指导人们消费行为的思想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消费伦理观,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这也是站在应用伦理学上角度,我所赞同的观点。

二、当今大学生的消费伦理观分析

(一)当今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当今大学生消费水平较过去已有了较大改善,根据在网上查到的相关数据可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平均总体消费水平在月700元左右,但是部分同学在月1000元以上,部分局面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除了日常生活所必需之外,他们将钱主要用在哪些方面呢?根据相关调查发现,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数码产品的实用性、功能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追逐此类产品,一般月均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的同学在时尚的数码消费品上开销占比例比较高。而他们更换手机、相机、电脑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产品坏得无法使用,而更多的原因是不够潮,跟不上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即使元=旧产品的使用性还摆在那里。伴随这个问题的是高额的通讯和网络支出,有六成以上同学此项开销超过50元,11.3%的同学更是超过了100元,这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压力。除了时必要的、短信外,各种流量包、粥都会额外花费更多,尤其是安卓手机盛行以后。伴随着安卓手机的广泛使用,在课堂上玩“人人”、织“围脖”更是屡见不鲜,这种不合理的消费带来的不好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此外愿意在外在形象(服装、化妆、发型)上支出较多的同学比例较高,另外据了解女生在发型上的开支比较高,周末学校附近的理发店发型设计生意可谓是客源充足。这作为现象在校园里随处可见,黄的、红的等各种五颜六色的头发,各种火星头、爆炸头也是不足为奇,而且范围也早已不仅仅局限在女生的圈子里了。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大学生市场曾经是各家银行信用卡业务“跑马圈地”的必争之地,但这个被认为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群体,因为没有固定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近年来也成为信用卡业务的“高危人群”。不少同学刷卡消费很容易“冲动”,一不小心就沦为“卡奴”。在办理了信用卡后,部分大学生“卡奴”们则总是想着法儿将信用卡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有的同学甚至依靠申请助学贷款来还款。此外,大学生恶意透支信用卡、故意拖欠助学贷款等负面报道也屡屡出现在报端。以上迹象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揭示了当代大学生非理性消费所呈现的问题,对时尚盲目追赶、追求享乐是当代大多数大学生的通病之处,我们的部分同学的消费伦理观的确有待改变。在如今的消费潮流中,没有坚守自己的立场,失去了自己本来的样子,由非理性消费使人不如其所是,便是我们当中一些人消费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

(二)大学生消费伦理偏失的原因著名学者卢嘉瑞认为:“所谓消费教育,是指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全体国民传授消费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念和维权意识,提高消费者自身素质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2]当今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让我们不得不担心我们的消费伦理观的偏失,话说事出必有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解决问题,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呢?个人方面的原因必定少不了,马克思说,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当今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接受的高等只是必然不少,而大学生本身却很少对自己反思,外在的知识传授无法解决内在问题。应用伦理学恰好给了我们对自己、对人反思的机会。个人方面:老一辈的人经常感叹,现在的大学生是一抓一大把。的确,这句话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问题,现在泛滥的大学生中,素质建设抓得又如何呢?《现代社会的消费伦理》认为自我约束的传统价值体系日益遭到破坏,西方社会由此被描绘为一个无节制的物欲时代。而无休止地去拥有和渴望,使我们深陷困境,日益远离节约简朴、追求精神境界的有机生活。[3]20世纪以美国为代表的消费主义传入中国,而这种思潮归根结底是一种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典型的宣扬人的物质感官的快乐,这种观念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在消费主义思潮的推波助澜下,许多大学生在生活上纵情享受,过渡消费,把节俭看成是寒碜,盲目仿效国外的高消费,超前消费,在他们之中出现了一般对节俭美德的淡化之风。他们注重的是挣钱而不是省钱,他们推崇的是能挣会花,分期付款和贷款消费等时尚消费观念。因此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成了大学生们嘴里滚动最多的话语了。除个人方面,外在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遗传、教育、环境是制约人的发展的三大因素”。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消费观是不完整的,不稳定的,我们普遍自控能力不强,所以难免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社会上缺少一种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消费伦理观的氛围和机制,这种情况也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同时,不少高校对学生的消费伦理反面重视不足,具体表现有(1):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颗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掌握;(2):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一系列原因,对工科类的重视远远大于对我们消费观的思想教育,消费观作为精神建设不仅需要被提到学校的日程当中来,更需要去真实地落实。这是学校做得很不足的一点。(3)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而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同样存在问题。家庭是人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再加上家庭中的一种特殊的亲情关系,更利于家庭消费教育收到成效。但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现在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自然会把最好的都给孩子,更不会教育他们如何理财或合理地使用钱财,如奉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时行乐主义、“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的盲目攀比心理,这些情况在中国也屡见不鲜。退一万步讲,即使孩子一点合理地消费观都没有,家长也会幸苦挣钱,准备好一切后路,本着“一切为孩子”的目标。不得不承认,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