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客家风俗文化礼仪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客家风俗文化礼仪

全国和全世界各地都有客家人,追根溯源,这些客家人都是从岭南地区迁移出去的。客家文化源远流长,亦被誉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客家风俗文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习俗

打灶头”

结炉砌灶,客家人称“打灶头”、“作灶头”,称厨房为“灶下”,灶在客家人的心里占了非常重的分量,非常讲究的,据说它是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兴衰福禄的“大事情”。

自古以来,客家人对灶就有崇拜情节,认为它掌管着一家人的温饱和安康,并且相信如果灶头旺就意味着日子旺、家业旺。因此几乎各家各户的灶上都设造神位,或贴“灶君”画像,或放着“司令灶君神位”的神牌,并逢年过节祭供,以求灶神护佑。

因此,在“打灶头”之前不但要请风水先生拣吉日,还要对灶头的方位严加考究。人们认为:“灶门向西,向戌亥方者,主散财;向南方者,主口舌、争斗;向北方者,主病灾;向东方者,主有福禄。向辰已方者,主家业昌盛,子孙吉祥。但是方向虽然‘吉’,若灶门正对大门(即大门外能看见灶门者)就极凶。

灶门对灶门,也不好,主家庭多口舌争论。灶门向佛坛也凶,因为阳对阴,象水灭火。灶门向井,就是水火相克,主家中多奇祸,出生破相之人,或主男女内乱。”

打好灶头即择吉日乔迁。要严格按事先选定的时辰“进火”(即开炉灶)。否则便会前功尽弃。

正是由于客家人对灶有着特殊的情节,所以“打灶头”(结炉砌灶)对于客家人来说是一件大事,非常讲究。如果家里一直祸事连连、诸事不顺,客家人会认为这是灶头出问题了,惹怒灶神了,然后将灶头拆毁重砌,希望能够改变处境,重获福气。

在盖新房时,灶头是最后修建的。房子的其他结构已经修建好,主人家就会满怀着喜悦请来熟手师傅来“打灶头”。客家人对“打灶头”很重视,不仅要请风水先生选吉日,还要对灶头的方位严加考究。人们认为:“灶门向西,向戌亥方者,主散财;向南方者,主口舌、争斗;向北方者,主病灾;向东方者,主有福禄。向辰已方者,主家业昌盛,子孙吉祥。除了方位之外,还有一些禁忌是不能触碰的,比如灶门不能正对着厨房的大门,那样会招来厄运;如果家里有井,灶门也不能向井,因为水火相克等等。

新屋建好,打好灶头后主人家要选择吉日正式“进火”(即开炉灶)。“进火”需事先选好吉时,按照严格完整的仪式来,各地方仪式会有所区别。一般程序是这样的,黎明时开始,由长辈提灯或执火把在前,男主人挑饭甑或米缸在后,主妇则挑着厨房炊具,小孩各取自需物件紧随在后。全家大小列队行进,鸣炮入宅。

如若灶头起得好,就有口福了。客家的灶头有不同数量的灶门,有的灶只有一个大灶门,配大锅;有的是两个灶门,配一大一小两个锅,还有些大家庭是三个灶门,大、中、小三个锅依次排开。说起大锅灶,勾起了很多客家人旧时的记忆。在旧时,没有热水器,人们用柴火烧一大锅水,供全家人洗澡;逢年过节时,大锅成就了孩子们最幸福的时刻,因为这时客家妇女们用她们的巧手作出各种粄,如发粄、麦粄、甜粄、萝卜粄等,一大锅粄在柴火的燃烧下伴随着浓烟散发着诱惑的香气,孩子们在这诱惑的香气中期待着品尝的时刻,想想都很幸福!逢年过节或遇上欢庆喜事,大锅也是招待亲戚朋友的功臣,一锅“东坡肉”新鲜出炉,摆上各桌供亲朋好友品尝,分量足,火候足,吃不完还可以带回各家,热热闹闹欢天喜地,吃的是气氛,是情义!

节日风俗

春分: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春节:有拜年,游乐活动等,是最隆重的节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

二月二:开正节。

清明:三月清明,祭拜祖先。客家地区除大部分是春分扫墓祭祖外,也有一些地方是清明扫墓的。清明节这一天,也有一些地方要祭路旁土地伯公等神坛的。

端午: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或者端阳节。家家户户买肉、杀鸭、包粽子、做米果过节。端午是个大节,许多地方在外面做工的都会回家过节。节日主要内容是吃粽子,雄黄酒,龙舟赛。

七月节(中元节):也即鬼节。客家地区多以七月十五为“鬼节”。有些地方都要提早一天过节,谓“七月十四人过节,七月十五鬼过节”。有些地方,客家也在七月半祭祖。

中秋节:民间通称八月节,是个大节。吃月饼,赏月,庆团圆。各家各户要置办酒菜,买猪肉、宰鸡鸭、做米果过节。中秋晚上,家人团聚过节,饭后吃月饼赏月。各地风俗大体相同。

重阳节: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也叫重九节,客家人俗称“九月节”,是年尾大节,有“过了重阳无大节”之说,出门的人很多都要赶回家过节。这一天,

很多地方人们要带着小孩登高爬山,有的在高山上放风筝,谓可避邪、避瘟疫。很多老人都说,此俗系祖先从北方中原带来,代代相传至今。这一天,有些老人和妇女则上山到庵庙烧香拜佛。

冬至:在农历十一月,也叫“过冬年”。客家人有“冬大过年”之说。过冬至要吃猪肉、牛肉,做米果、煮汤丸,有钱人要吃鹿茸、人参补冬。

传统习俗

1、诞生礼仪

催生:出嫁女儿怀孕快分娩时,一般是婴儿出生前一、二十天,娘家要带着鸡、鸡蛋、面条、粉干等来到女儿家“催生”,有预祝平安出生之意。如母亲已不在,则由嫂子去催生,中午要设宴招待。

2、成年礼仪

客家的成年礼仪分男、女两种,男子的成年礼仪叫做“冠礼”,女子的成年礼仪叫做“笄礼”。(客家的成年礼仪俗称“出花园”)

祝寿:祝寿时,出嫁的女儿要送来大公鸡,还要送寿衣、寿帽、寿饼、寿鞋、寿袜,从头到脚一整套,父亲做寿,同时也要给母亲送上一整套,此外还要送来寿轴、喜炮、寿烛、公鸡以及寿桃、寿面、寿饼、寿酒、寿肉等。其他人来祝寿,一般亲友送寿幛、寿联,或者再加上送礼金。不少地方,七十岁以上高龄、子孙多、家境较好的老人祝寿,要举行拜寿仪式。客家人生日和祝寿,是知情人自行送礼,上门祝贺,先贺后请;除内亲、至交有发请帖外,不贺不请。

3、建房迁新居

客家人把建房和乔迁新居亦视为重大喜庆之一,要进行隆重庆贺。

建房时,房屋定位,房门定向都要请堪舆先生测定,竖柱上梁时,要张灯结彩,贴红联。新房建成后,要在入宅的前一天晚上,进行“驱邪”、“除煞”,然后才能迁入居住。


客家风俗文化礼仪相关文章:

★ 客家风俗文化礼仪知识

★ 汉族风俗习惯礼仪学问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